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36062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950具有侧壁952和锁定壁954。侧壁952从上面90U向上方延伸。侧壁952覆盖针式接头9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两侧和针式接头910的前后方向(X方向)的前侧(-X侧)。锁定壁954形成在侧壁952的上端部。锁定壁954在Z方向上位于针式接头910的上方。另外,锁定壁954在XY平面内从侧壁952朝向针式接头910伸出。由于锁定壳体950如上所述被构成,所以能够防止因与针式接头910接触而导致的触电。
[0049]本实施方式的锁定壁954由一个圆弧部962和2个直线部964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圆弧部962在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也就是水平面XY平面)内具有半圆形状。但是,圆弧部962也可以具有半圆形状以外的圆弧形状(例如,三分之一圆形状)。圆弧部962以朝向前方(也就是-X方向)伸出的方式被形成。直线部964从圆弧部962的X方向上的2个后端(也就是+X侧的端)分别向后方(也就是+X方向)延伸。
[0050]如从图3所理解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圆弧部962以仅距针式接头910的接触部912的圆柱形状的中心(CP) —定距离(RO)的方式被形成。换而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在XY平面内,圆弧部962的中心(CA)与针式接头910的中心(CP)位于相同位置。但是,圆弧部962的中心(CA)也可以从针式接头910的中心(CP)离开。
[0051]如从图3、图4和图15所理解的那样,锁定壁954具有下面(也就是-Z侧的面)。在锁定壁954的下面形成有锁定部956。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956主要是形成在直线部964下侧(也就是-Z侧)的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但是,锁定部956也可以与Z方向斜交。另夕卜,锁定部956也可以是与Z方向交叉的曲面。
[0052]如图5所示,连接器10具有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壳体200、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接头300和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操作部件400。操作部件400与壳体200分体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0由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80构成。但是,壳体200也可以还具备其它部件。
[0053]如图5所示,第一部件210具有上板部220、底板部230和侧板部240。而且,在第一部件210形成有用于收容接头300的收容部270。具体而言,上板部220和底板部230分别位于壳体200的Z方向上的两端。侧板部240形成在壳体200的Y方向上两端中的一端。本实施方式的侧板部240位于壳体200的+Y侧的端部。侧板部240在Z方向上连接上板部220和底板部230。收容部270是被上板部220、底板部230和侧板部240包围的空间。换而言之,收容部270由上板部220、底板部230和侧板部240形成。
[0054]上板部220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上面220U。在上面220U形成有定位标记220M。本实施方式的定位标记220M具有三角形状。在上板部220形成有支撑孔222和卡合孔224。支撑孔222以从-Y侧部分地切除上板部220的前侧(也就是-X侧)部位的方式被形成。更具体而言,支撑孔222由半圆形孔(也就是半圆部)和矩形切口构成。卡合孔224是被形成在上板部220的-Y侧的端部的孔。卡合孔224在Z方向上贯穿上板部220并在X方向上延伸。
[0055]在底板部230形成有插入孔232和卡合孔234。插入孔232是在Z方向上贯穿底板部230的圆孔。在XY平面内,插入孔232比针式接头910的接触部912 (参照图3)稍大。在XY平面内,插入孔232的中心位于与嵌合状态的接触部912的中心(CP)(参照图3)相同的位置。而且,在XY平面内,插入孔232的中心从支撑孔222的半圆部的中心离开(参照图17)。卡合孔234与上板部220的卡合孔224对应,是被形成在底板部230的-Y侧的端部的孔。卡合孔234在Z方向上贯穿底板部230并在X方向上延伸。
[0056]如图17所示,在上板部220和底板部230分别形成有台阶部226和台阶部236。台阶部226和台阶部236分别从上板部220和底板部230向收容部270的内部突出。
[0057]如图5所示,第一部件210还具有前板部250和后板部260。前板部250和后板部260分别位于壳体200的X方向上的两端。具体而言,前板部250被形成在壳体200的前端(也就是,-X侧的端)。后板部260被形成在壳体200的后端(也就是,+X侧的端)。前板部250堵塞收容部270的前端。在后板部260形成有连接孔262。连接孔262以从-Y侧切除后板部260的方式被形成。
[0058]如图18所示,在壳体200设有凹部242和凹部252。凹部242和凹部252与支撑孔222 —起形成用于收容操作部件400的一部分的部位。具体而言,侧板部240的内壁的一部分向+Y方向凹陷,从而形成凹部242。前板部250的内壁的一部分向前方凹陷,从而形成凹部252。本实施方式的凹部242和凹部252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然而,凹部242和凹部252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
[0059]如图5和图13所示,第二部件280具有在大致XZ平面上延伸的板状。在第二部件280上形成有两个卡合突部282。卡合突部282具有分别与卡合孔224和卡合孔234对应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各卡合突部282边在X方向上延长边向Z方向外侧突出。
[0060]如从图5和图17所理解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接头300具有一体形成的主体部310和连接部330。
[0061]主体部310具有半圆柱和四角柱组合后的形状。在主体部310形成有收容部320。收容部320是在Z方向上贯穿主体部310的圆柱形状的孔。在收容部320形成有内壁322。
[0062]连接部330具有从主体部310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圆柱形状。连接部330与电缆800连接。电缆800在X方向上(也就是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接头300经由电缆800能够接收来自电源(未图示)的电力。通过将铆接部件850铆接在连接部330和电缆800的连接部位,连接部330能够牢固地与电缆800连接。
[0063]如图17所示,在收容部320的内壁322安装有金属制的接触部件340。接触部件340具有大致圆环形状。接触部件340的Z方向的中间部分具有比Z方向的两端部分小的圆形状。具体而言,在XY平面内,接触部件340的中间部分的内径比针式接头910的接触部912(参照图3)的直径小。另一方面,接触部件340的两端部分的内径比接触部912的直径大。而且,接触部件340的中间部分在XY平面内能够弹性变形。
[0064]如从图5和图17所理解的那样,以上述方式被构成且已与电缆800连接的接头300沿着+Y方向被插入到第一部件210的收容部270内。被收容部270收容的接头300在Z方向被上板部220和底板部230夹持,从而能够防止接头300在Z方向的移动(参照图17)。另外,接头300的主体部310在X方向被前板部250及台阶部226和236夹持,从而能够防止接头300在X方向的移动。
[0065]如从图5和图13所理解的那样,在接头300被第一部件210收容后,第二部件280沿着+Y方向被安装在第一部件210上。具体而言,两个卡合突部282分别与卡合孔224和卡合孔234卡合。籍此,第二部件280被固定在第一部件210上。当第二部件280被固定在第一部件210上时,接头300在Y方向被侧板部240和第二部件280夹持,从而能够防止接头300在Y方向的移动。
[0066]如从图5和图17所理解的那样,接头300被保持在收容部270内的预定位置。被保持在预定位置的接头300的收容部320位于底板部230的插入孔232上。电缆800通过后板部260的连接孔262向壳体200的外部延伸。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0是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80在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组配而成。因此,即使例如在电缆800被摇动而接头300承受Z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将接头300保持在收容部270的内部。
[0067]如从图1和图2所理解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400以与Z方向平行的转轴(AX)为中心可沿旋转方向旋转地被壳体200支撑。根据本实施方式,沿-Z方向观看时旋转方向是时针方向。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部件400。
[0068]如图5至图7所示,操作部件400整体被形成为圆盘形状。具体而言,操作部件400具有被旋转部410、两个被锁定部420、操作部430和下板部440。
[0069]如图5和图6所示,被旋转部410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上面410U。在上面410U形成有定位标记410M。本实施方式的定位标记410M具有与定位标记220M(参照图2)相同的三角形状。被旋转部410由圆柱形的圆柱部412、从圆柱部412向圆柱的径向(也就是,与转轴(AX)正交的方向)外侧突出的两个侧部414构成。被锁定部420从侧部414的下端部(也就是-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