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6262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通过利用螺栓将平板状的端子彼此一并紧固而连接的连接器,已知有例如日本特开2003-31782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结构。该连接器具有与电线的末端连接的平板端子和呈L字状的汇流条,在该汇流条的一端侧,通过螺栓和方形螺母而紧固有平板端子。另一方面,在汇流条的另一端侧通过螺栓和方形螺母而紧固有设备侧的平板端子。汇流条在壳体的误差吸收凹部的区域内能够进行位置调整而移动。由此,即使设备侧的包含平板端子在内的设备侧构件存在位置错动或尺寸精度的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误差。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3-317821号公报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上述的连接器中,汇流条相对于壳体能够移动,因此在开始平板端子与汇流条的螺栓紧固时,平板端子的孔与汇流条的孔有时会错动。

【发明内容】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收容在该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具备:具有第一螺栓孔的平板状的第一连接部;及在该第一连接部的周缘部形成的第一突部,所述第二端子具备:具有第二螺栓孔的平板状的第二连接部;及在该第二连接部的周缘部形成的第二突部,所述壳体具备:通过所述第一突部嵌入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防旋状态下定位的第一凹部;通过所述第二突部嵌入而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在防旋状态下定位的第二凹部;及伴随着所述定位而使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同轴地配置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端子连接部。
[0010]根据这样的结构,将第一突部向第一凹部嵌入并将第二突部向第二凹部嵌入,由此能够在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被同轴配置的状态下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定位。因此,容易向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穿过螺栓。然后,通过进行螺栓紧固而能够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端子连接部连接。
[0011]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也可以设为以下的结构。
[0012]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突部具有从内侧卡定于所述第一凹部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防脱状态下定位的防脱部。
[0013]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防脱部能够将第一连接部在防脱状态下定位,因此在将第二突部向第二凹部嵌入时,无需将第一突部以避免从第一凹部脱落的方式进行按压。
[0014]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形成为与第一突部齐面,第二连接部形成为与第二突部齐面。
[0015]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将第一突部及第二突部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同时成形。
[0016]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交叉的配置连接。
[0017]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将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错开配置。
[0018]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被固定为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不能移动。
[0019]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端子连接部能够切断从电线向第二端子传递的振动,能够避免比第一端子先传递振动。
[0020]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端子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第二端子插通的端子插通部;及从该端子插通部的里端部朝向所述端子连接部引导所述第二端子的锥状的引导部。
[0021]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第二端子向端子插通部插通时,第二连接部由锥状的引导部向端子连接部引导,因此通过将第二连接部打夯于端子连接部,能够将无法插通第二端子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0022]【发明效果】
[0023]根据由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定位成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呈同轴地配置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
[0025]图2是屏蔽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6]图3是屏蔽连接器的后视图。
[0027]图4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0028]图5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0029]图6是表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防旋状态被定位于端子连接部的情况的图。
[0030]图7是表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装配于端子连接部之前的状态的图。
[0031]【标号说明】
[0032]10…屏蔽连接器
[0033]13…端子连接部
[0034]16…引导部
[0035]17…第一凹部
[0036]18…第二凹部
[0037]20…壳体
[0038]28…端子插通部
[0039]29…里端部
[0040]50…中继端子(第一端子)
[0041]51…第一连接部
[0042]52…第一突部
[0043]53…伸出部(防脱部)
[0044]54…第一螺栓孔
[0045]60…电线侧端子(第二端子)
[0046]61…第二连接部
[0047]62…第二突部
[0048]64…第二螺栓孔
[0049]W...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实施方式>
[0051]参照图1至图7的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10具备侧视观察呈L字状的壳体20、将该壳体20包围的屏蔽壳体30、从壳体20拉出的电线W。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关于前方,设为图1的左方,关于上下方向,以图2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关于宽度方向,以图2的左右方向为基准。
[0052]在屏蔽连接器10的前端侧形成有能够与在设备的框体上形成的安装孔(未图示)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11,在屏蔽连接器10的下端侧形成有拉出电线W的电线拉出部12。在连接器嵌合部11组装有浮动壳体21。如图4所示,该浮动壳体21通过设备侧保持器22保持为防止向前方脱落的状态。浮动壳体21具有规定的间隙地装配于壳体20的前端开口部23,在该间隙的范围内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能够游动。
[0053]在浮动壳体21的内部保持阴端子40。另一方面,在壳体20的内部收容有如图4所示呈L字形状的中继端子50和与图5所示的电线W的端部连接的电线侧端子60。阴端子40和中继端子50由编织线41连接。编织线41是将金属线材编织成筒状而形成的结构,在阴端子40与中继端子50之间呈鼓出的形状。
[0054]在壳体20的后端开口部24嵌装有附带密封件的盖25。在壳体20的内部的通过后端开口部24而面向后方的位置形成有将中继端子50和电线侧端子60能够导通地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3。如图4所示,该端子连接部13在宽度方向上排列而配置一对。呈圆筒状的螺母15通过压入而保持在端子连接部13。螺母15的接触面比端子连接部13的前端面稍突出。在螺母15的接触面依次载置有中继端子50、电线侧端子60,通过将螺栓14拧入螺母15而将中继端子50和电线侧端子60 —并紧固而连接。
[0055]将螺栓14紧固于螺母15的作业通过从壳体20的后端开口部24的开口部分放入工具而进行。并且,在紧固后,通过附带密封件的盖25将后端开口部24的开口部分在密封状态密闭。另一方面,在壳体20的前端开口部23的后侧嵌装有呈环状的密封环70,该密封环70夹持在设备的安装孔的内周面与壳体20的外周面之间,由此将壳体20的内部密封。
[0056]如图2所示,屏蔽壳体30具备铸铝制的上壳体31、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下壳体32、在下壳体32的下端部紧固的紧固环33。在下壳体32的下方拉出多个电线W,将这些电线W—并屏蔽的编织线(未图示)通过紧固环33而压接保持于下壳体32的下端部。
[0057]在壳体20的上表面形成上壳体固定部26,在上壳体31形成有在上壳体固定部26的左右两侧配置的一对导轨34。通过使上壳体固定部26进入两导轨34之间,由此能够引导将上壳体31从后方安装于壳体20的动作。
[0058]如图6所示,在壳体20的后表面形成有下壳体固定部27,如图1所示,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通过下螺栓36而一并紧固地固定于下壳体固定部27。另一方面,上壳体31通过上螺栓35而单独固定在上壳体固定部26。
[0059]接着,说明端子连接部13的周边结构。如图6所示,中继端子50具有平板状的第一连接部51,该第一连接部51具有第一螺栓孔54,在该第一连接部51的周缘部的前端侧形成呈大致圆弧状的第一突部52。另一方面,电线侧端子60具有平板状的第二连接部61,该第二连接部61具有第二螺栓孔64,在该第二连接部61的周缘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呈台阶状地突出的第二突部62。
[0060]中继端子50的第一突部52形成为与第一连接部51齐面。在中继端子50收容于壳体20的内部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51从壳体20的宽度方向中心侧朝向外侧延伸,第一突部52位于该延伸端部。第一突部52具有沿着第一连接部51的周缘部向上下两侧伸出的一对伸出片53。
[0061]另一方面,在端子连接部13的宽度方向外侧(以第一螺栓孔54为中心而与另一方的端子连接部13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凹部17,该第一凹部17通过中继端子50的第一突部52的嵌入而将第一连接部51在防旋状态下定位。在第一突部52嵌入第一凹部17的状态下,一对伸出片53从内侧卡定在位于第一凹部17的上下两侧的一对周壁上,由此在第一突部52防脱于第一凹部17的状态下,将第一连接部51定位于端子连接部13。
[0062]电线侧端子60的第二突部62形成为与第二连接部61齐面。在电线侧端子60收容于壳体20的内部的状态下,第二连接部61从壳体20的下侧朝向上侧延伸,第二突部62位于该延伸端部。即,第二连接部61和第一连接部51相互正交而沿前后方向成为重叠的配置,该重叠的部分如图5所示,形成在端子连接部13的螺母15的后方且至少与螺母13的紧固接触面相对的范围。在第二突部62的基端侧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一对抵接部63。
[0063]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端子连接部13的上侧形成有通过电线侧端子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