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62625阅读:来源:国知局
0的第二突部62的嵌入而将第二连接部61在防旋状态下定位的第二凹部18。在第二突部62嵌入第二凹部18的状态下,一对抵接部63从下侧卡定在位于第二凹部18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壁上,由此对基于第二突部62的防旋进行强化。
[0064]如图5所示,在端子连接部13的下侧形成有锥状的引导部16。而且,在壳体20的内部形成有供电线侧端子60插通的端子插通部28。引导部16具备从端子插通部28的里端部29的前侧朝向端子连接部13的前端面而向斜后方延伸的倾斜面。由此,电线侧端子60沿着引导部16被引导至端子连接部13的前端面。
[0065]需要说明的是,电线侧端子60中的与电线W连接的电线连接部65和第二连接部61由锥状的连结部66连结。该连结部66设为沿着引导部16的配置。电线连接部65位于比端子连接部13的前端面靠前方的位置,在电线连接部65的后表面连接有电线W。S卩,在端子插通部28的上端开口部,电线连接部65靠前配置,因此在将电线侧端子60收容于壳体20的内部之后,使该电线侧端子60向斜后方倾斜,在第二连接部61与端子连接部13的螺母15之间确保间隙,能够从壳体20的后端开口部24朝向该间隙插入中继端子50的第一连接部51。
[0066]本实施方式为以上那样的结构,接着说明屏蔽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首先,使电线W先穿过电线侧保持器80和橡胶栓81。将电线W的端部剥皮而使芯线露出,将该芯线焊接于电线侧端子60的电线连接部65。接着,将电线侧端子60向端子插通部28插通。此时,即使电线侧端子60的第二连接部61的前端与端子连接部13的引导部16抵接,通过该引导部16的倾斜面也将第二连接部61的前端向端子连接部13的前端面顺畅地引导,因此能够使端子连接部13向螺母15的后方进入。并且,将橡胶栓81及电线侧保持器80依次从下方插入到端子插通部28的下端开口部内。由此,将端子插通部28的内部密封,并且电线W由橡胶栓81从整周按压,由此保持成不会从端子插通部28向下方落下的程度。
[0067]接着,通过编织线41将阴端子40和中继端子50连接。此时,将编织线41的两端部通过焊接而与各端子40、50连接,并接近各端子40、50等而使编织线41膨胀。并且,将阴端子40从壳体20的后端开口部24向内部插入,进入浮动壳体21的内部。在此,使电线侧端子60的第二连接部61向斜后方倾斜等而使中继端子50的第一连接部51滑入螺母15与第二连接部61之间。并且,使第一连接部51的第一突部52嵌入第一凹部17。然后,将电线侧端子60的第二连接部61的第二突部62嵌入第二凹部18。于是,将第一连接部51的第一螺栓孔54、第二连接部61的第二螺栓孔64、螺母15的螺纹孔定位成对齐于同轴的状态。
[0068]接着,从壳体20的后端开口部24插入工具,将螺栓14插通至各螺栓孔54、64而向螺母15拧入。此时,各连接部51、61虽然伴随着螺栓14的拧入而要一同旋转,但是各突部52、62嵌入各凹部17、18,因此能防止一同旋转。并且,当拧入完成时,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61成为被直接夹入螺母15的接触面与螺栓14的头部之间的状态。这样,第一连接部51与第二连接部61能够导通地连接,并且中继端子50和电线侧端子60不能移动地固定在端子连接部13从而切断来自电线W的振动。然后,将下壳体32和上壳体31依次组装于壳体20,将下螺栓36紧固于下壳体固定部27,将上螺栓35紧固于上壳体固定部26。这样,屏蔽连接器10的组装完成。
[0069]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突部52嵌入第一凹部17并将第二突部62嵌入第二凹部18,由此能够将第一端子(中继端子50)和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定位成第一螺栓孔54与第二螺栓孔64呈同轴配置的状态。因此,向第一螺栓孔54和第二螺栓孔64容易穿过螺栓14。然后,通过进行螺栓紧固而能够将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61与端子连接部13连接。
[0070]所述第一突部52也可以设为具有防脱部(伸出部53)的结构,该防脱部(伸出部53)从内侧卡定于所述第一凹部17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51在防脱状态下定位。
[0071]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防脱部(伸出部53)能够将第一连接部51在防脱状态下定位,因此在将第二突部62嵌入第二凹部18时,无需预先按压以免第一突部52从第一凹部17脱落。
[0072]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51形成为与第一突部52齐面,第二连接部61形成为与第二突部62齐面的结构。
[0073]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将第一突部52及第二突部62与第一连接部51及第二连接部61同时成形。
[0074]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1也可以设为以正交的配置连接的结构。
[0075]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将第一突部52与第二突部62错开配置。
[0076]所述第一端子(中继端子50)和所述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也可以固定成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3不能移动。
[007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端子连接部13切断从电线W向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传递的振动,能够避免向比第一端子(中继端子50)靠前方的连接器嵌合部11传递振动的情况。
[0078]所述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与电线W的端部连接,所述壳体2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供所述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插通的端子插通部28、从该端子插通部28的里端部29朝向所述端子连接部13引导所述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的锥状的引导部16。
[0079]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插通端子插通部28时,第二连接部61由锥状的引导部16向端子连接部13引导,因此通过将第二连接部61打夯于端子连接部13而能够将无法插通第二端子(电线侧端子60)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0080]<其他的实施方式>
[0081]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没有限定为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包括例如下述的各种方式。
[0082](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突部52形成在第一连接部51的前端侧且第二突部62形成在第二连接部61的前端侧的情况,但只要是第一突部与第二突部不重叠的形态即可,也可以设为其他的方式。
[0083](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阴端子40与中继端子50由编织线41连接,但也可以将阴端子40和中继端子50 —体形成的结构作为第一端子。
[0084](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突部52的伸出片53从内侧卡定于第一凹部17,由此第一连接部51在端子连接部13被防脱,但也可以如第二突部62那样不防脱。
[0085](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突部52、62形成为与各连接部51、61齐面,但各突部也可以是从各连接部切起而形成的结构。
[0086](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连接部51、61以正交的配置连接,但是也可以通过中继端子从端子连接部13的上方向下侧延伸而将各连接部以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姿势配置。
[0087](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端子50、60相对于端子连接部13被固定成不能移动,但也可以通过将例如螺母15在端子连接部内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容,由此将各端子50、60相对于端子连接部安装成能够游动。
[0088](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端子连接部13设置锥状的引导部16,但是设置引导部的位置任意。例如,可以在电线侧端子60的第二连接部61的前端设置锥状的引导部。
[0089](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61以正交的配置连接,但也可以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正交以外的配置交叉。
【主权项】
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和收容在该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具备:具有第一螺栓孔的平板状的第一连接部;及在该第一连接部的周缘部形成的第一突部, 所述第二端子具备:具有第二螺栓孔的平板状的第二连接部;及在该第二连接部的周缘部形成的第二突部, 所述壳体具备:通过所述第一突部嵌入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防旋状态下定位的第一凹部;通过所述第二突部嵌入而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在防旋状态下定位的第二凹部;及伴随着所述定位而使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同轴地配置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端子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突部具有从内侧卡定于所述第一凹部而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防脱状态下定位的防脱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突部齐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突部齐面。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交叉的配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被固定为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不能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端子与电线的端部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第二端子插通的端子插通部;及从该端子插通部的里端部朝向所述端子连接部引导所述第二端子的锥状的引导部。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定位成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同轴配置的状态。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屏蔽连接器(10)具备壳体(20)和收容在该壳体(20)的内部的第一端子(50)及第二端子(60),其中,所述壳体(20)具有:通过第一突部(52)嵌入而将第一连接部(51)在防旋状态下定位的第一凹部(17);通过第二突部(62)嵌入而将第二连接部(61)在防旋状态下定位的第二凹部(18);及伴随着所述定位而使第一螺栓孔(54)和第二螺栓孔(64)同轴地配置来将第一连接部(51)与第二连接部(61)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3)。
【IPC分类】H01R13/46, H01R13/02
【公开号】CN104979662
【申请号】CN201510151832
【发明人】柏田知一, 宇野雅文, 居附清贵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公告号】DE102015003593A1, US2015028808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