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775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电池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设计,为以探针式(Pogo Pin)导电端子作使用,探针式(Pogo Pin)导电端子包括有安装在绝缘壳体内部之金属探针、导电座体及压缩弹簧,金属探针具有可穿出绝缘壳体外部之接触端,导电座体具有可与电路板连接之接合部,压缩弹簧为设置于导电座体之二侧壁之间,且压缩弹簧上端抵靠于金属探针内壁面上,而下端则与导电座体相接触。
[0003]当金属探针之接触端受到外力作用而被压入于绝缘壳体内时,即可推顶于压缩弹簧呈弹性变形,并由金属探针之抵靠端与导电座体二侧壁上之支臂相接触,从而可实现电性连接之目的,惟各构件彼此非一体式构件,在组装上必须耗费较长时间与加工过程来将压缩弹簧装在金属探针与导电座体之间,亦必须控制金属探针与导电座体不被压缩弹簧弹出而顺利安装在绝缘壳体上。是以,如何解决习知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冋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之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弹性连接部、接触部及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且依次形成向左侧斜伸及向右侧斜伸排列之弹性臂以及形成于该些弹性臂两侧的连接部,且各弹性臂由一端围绕至另一端形成矩形结构。接触部包括自弹性连接部前侧延伸且回折向后之弯曲接触部。固定部自弹性连接部后侧延伸。
[0005]在一实施例中,接触部包括形成于弯曲接触部末端并折弯延伸之接触臂。
[0006]在一实施例中,各连接部包括由弹性臂侧端延伸并转折至另一弹性臂侧端之转接段以及自转接段两侧延伸且朝远离各弹性臂侧端方向之延伸段。
[0007]在一实施例中,接触部包括形成于弯曲接触部末端的接触臂,接触臂延伸至相邻固定部而接触弹性臂。并且,接触臂对应且可接触转接段与延伸段。
[0008]在一实施例中,左侧斜伸弹性臂与相邻右侧斜伸弹性臂之间形成左侧间距与右侧间距,左侧间距小于右侧间距。
[0009]在一实施例中,接触部包含形成于弯曲接触部的接触侧端上之凸块结构。
[0010]在一实施例中,接触部包含延伸突出于弯曲接触部侧端的止挡段。
[0011]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如上述之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含插槽、前开孔以及后开孔,各前开孔连通各插槽前侧,各后开孔连通各插槽后侧。导电端子设置于插槽中,各导电端子包括:弹性连接部、接触部及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且依次形成向左侧斜伸及向右侧斜伸排列之弹性臂以及形成于该些弹性臂两侧的连接部,且各弹性臂由一端围绕至另一端形成矩形结构。接触部穿出于各前开孔,接触部包括自弹性连接部前侧延伸且回折向后之弯曲接触部。固定部自弹性连接部后侧延伸并穿出于各后开孔。
[0012]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卡固于插槽内之固定片及自固定片后侧延伸至后开孔外部之焊接脚。
[00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导电端子呈弹簧式结构以增加扩展设计空间,以呈矩形结构的弹簧设计能够保持其在电子产品内部正常弹性伸缩,提高结构可靠性。并且,多个弹性臂构成依序绕接的正反V字型构形的弹簧式结构力臂,形成有多个弹性力臂以增加其弹性力,可有效压缩与提升弹性力,在剧烈震动的环境下,能保证与电池的接触,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此外,接触部由接触臂延伸并接触相邻于固定部的弹性臂上,电力以最短路径传输而从接触臂经由弹性臂传至固定部,可缩短电力传输路程并增加与电池接触的正向力。并且,各弹性连接部依序设置于各插槽内的排列方式,提供节约组装成本及减小产品的体积,且有效提高插槽空间利用率,利于提高产品轻薄化设计并可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正面外观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背面分解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外观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池连接器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俯视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后视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正面外观示意图。
[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背面外观示意图。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池连接器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俯视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前视示意图。
[0025]符号说明
[0026]100 电池连接器
[0027]11绝缘本体
[0028]12 插槽
[0029]13前开孔
[0030]14后开孔
[0031]2导电端子
[0032]3弹性连接部
[0033]31弹性臂
[0034]311 左侧斜伸弹性臂
[0035]312 右侧斜伸弹性臂
[0036]313 矩形结构
[0037]314 顶杆
[0038]315 侧杆
[0039]316 底杆
[0040]32连接部
[0041]321 转接段
[0042]322 延伸段
[0043]4接触部
[0044]41弯曲接触部
[0045]411 凸块结构
[0046]412 止挡段
[0047]42接触臂
[0048]5固定部
[0049]53固定片
[0050]54焊接脚
[0051]6 外壳
[0052]Dl左侧间距
[0053]D2右侧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54]如图1、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1为正面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背面分解示意图,图3为导电端子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100为可应用于智慧型手机等产品进行电池连接使用。电池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及导电端子2,并于绝缘本体11上方覆盖外壳6,而外壳6两侧延伸固定片可焊接在电路板上而将电池连接器100固定在电路板(未图示)。
[0055]如图1、图2及图4,绝缘本体11为长方型座体,绝缘本体11上包含插槽12、前开孔13以及后开孔14,各插槽12在绝缘本体11上由左至右依序排列并彼此相互分隔,且各前开孔13各自连通相对应各插槽12前侧,各后开孔14各自连通相对应各插槽12后侧。
[0056]如图2、图3及图4,导电端子2皆分别由板件进行冲压、弯折等加工制成,各导电端子2包括一体式的弹性连接部3、接触部4与固定部5。弹性连接部3组装在插槽12内并包括弹性臂31及连接部32,各弹性臂31包括有相互间隔且依次形成左侧斜伸弹性臂311及右侧斜伸弹性臂312(如图5所示),左侧斜伸弹性臂311与相邻的右侧斜伸弹性臂312之间形成左侧间距Dl与右侧间距D2,且左侧间距Dl小于右侧间距D2,左侧斜伸弹性臂311与相邻的右侧斜伸弹性臂312两者之间间距为渐宽型式,左侧斜伸弹性臂311由右侧在下方、左侧在上方的倾斜状设计。右侧斜伸弹性臂312由右侧在上方、左侧在下方的倾斜状设计。也就是左侧斜伸弹性臂311及右侧斜伸弹性臂312在弹性连接部3的俯视观之概呈V字型结构(如图5所示)。并且依序由左侧第一个斜伸弹性臂311绕引至右侧斜伸弹性臂312,再由右侧斜伸弹性臂312绕引至第二个左侧斜伸弹性臂311,即依序形成正向V字型结构、反向V字型结构及正向V字型结构的结构构形。
[0057]如图2、图3及图6,且各弹性臂31由一端围绕至另一端形成矩形结构313,也就是由弹性连接部3的前视观之各弹性臂31彼此围绕成相对应位置方框形状结构,即每一支弹性臂31包括相对应的顶杆314、顶杆314两侧向下延伸的侧杆315、两侧杆315底部相对向内延伸的底杆316所界定成矩形结构313。此外,连接部32为形成于弹性臂31两侧,即第一支弹性臂31之底杆316经由第一个连接部32延伸第二支弹性臂31的一侧底杆316,第二支弹性臂31的另一侧底杆316经由第二个连接部32延伸第三支弹性臂31的底杆316。其含义为,弹性连接部3由弹性臂31及连接部32界定形成首尾相接并依序绕接的可弹性伸缩的弹簧式结构。
[0058]如图3与图7,各连接部32为以冲压成形制成而非以弯折成形方式制成。各连接部32形成旋转90度的U字型或H字型结构,各连接部32形成于各弹性臂31两侧,即两个弹性臂31同向侧端形成连接部32。
[0059]如图3,以连接部32形成H字型结构为例时,连接部32包括一由弹性臂31侧端延伸并转折至另一弹性臂31侧端之转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