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7188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全球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各厂商优先发展的多为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模组是整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要求其安装符合防撞及重量分布合理。很多汽车企业考虑在传统汽车基础上,将电池模组安装在后排座椅靠背位置,利用模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后排座椅处后。
[0003]现有的模组固定装置为沿后排座椅后背空间设置,通过一个对角方向上的固定部件安装在车架等主体部位,而电池模组内的模块平行于模组固定装置设置。在外力撞击作用下以及模组的惯性作用下,模组固定装置发生变形的趋势较大,长期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的电动汽车的模组固定装置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池模组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装置,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模组;所述模组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间;所述模组具有模组固定板、长螺杆和多个模块;所述长螺杆穿过所述模组固定板和所述模块上的通孔、连接所述模组固定板和所述模块;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螺杆轴线方向平行。
[0006]因长螺杆连接模块的方向和上安装板、下安装板的延伸方向相同,采用长螺杆连接模组固定板和模块,长螺杆仅受到预紧力而没有其他方向受力,模块之间通过大表面的接触以及模组固定板的固定功能实现相对固定,减小外力冲击对模块内部的影响,减少模块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系数。
[0007]优选的,所述模组固定板具有翻边;所述翻边上具有通孔或焊接螺母;所述模组通过所述通孔或所述焊接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间。
[0008]通过模组固定板上反边上的通孔或焊接螺母可方便模组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的固定。
[0009]优选的,具有多个所述上安装板和多个所述下安装板,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连接相邻的所述上安装板的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安装板具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具有位置对应的通孔。
[0010]将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设置程较短的部件,通过连接板或重叠部分实现连接,既可减少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加工难度,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各个子安装板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实际应用中更为方便。
[0011]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上具有将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的车身固定孔;所述下安装板上具有将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的安装孔。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车身定位孔对角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模组固定板上均具有加强筋。
[0014]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模组固定板均由钣金件冲压而成。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装置爆炸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组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装置爆炸视图。从图1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2装置包括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3和多个模组2,模组2固定在上安装板I和下安装板3间。每个模组2均具有多个模块7。多个模块7堆叠设置,如图2中的立式排布设置,上安装板I和下安装板3沿着模块7的堆叠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模组2,每个模组2中的模块7均为紧密设置;因各个模块7均为长方体结构,为增加模块7的安装数量,并增加相邻两个模块7的受力面积、减少模块7单位面积压强、降低模块7变形程度,本实施例将长方体模块7较大的两个表面作为模块之间的接触受力面。因模块7均为立式设置而不是如传统的平行于安装板的方向设置,因此模块7的内部结构可抵抗在电动车运行过程中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3间隔方向的挤压力,减少电池模组装置变形的可能性。可以理解,采用模块7的其他表面作为接触面也可从原理上实现减少电池模组2装置变形的能力,但这样会降低模块的安装数量,使得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3在整个电池模组2装置中的重量比重增加,不利于提高减小电池模组2装置的总重量。
[0019]本实施例中每个模组2均具有模组固定板6和长螺杆5。模组固定板6和模块7均具有长螺杆5可穿过的通孔,长螺杆5穿过通孔后连接模组固定板6和模块7,实现多个模块7之间的紧密连接。使用中,长螺杆5仅受预紧力作用,受到的弯矩载荷较小,能够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模组固定板6平行于模块7,模组固定板6可为模块7提供支撑,减小外力冲击对模块7内部的影响,减少模块7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系数。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将多个模块紧密连接。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组固定板6还具有翻边,翻边上具有通孔,模组固定板6可通过翻边上的通孔与上安装板I和下安装板3连接,实现模块7在安装板上的固定。当然,通孔也可设置成焊接螺母,并不妨碍固定功能的实现,但可能占用一定的空间,降低空间的使用效率。
[00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方便上安装板I的加工,上安装板I设置成较小的尺寸结构。为固定较多的模组2,保证供电电压和存储电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具有连接板4,连接板4将相邻的两个上安装板11连接固定。连接板4上具有通孔,通孔可与模组固定板6上翻边上的通孔位置对应,减少模组固定板6和上安装板I开设通孔的个数。
[0022]和上安装板I 一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安装板3也为较小尺寸,因此也需要多块下安装板3支撑足够多的模块7。但下安装板3并没有设置连接板4,而是相邻的下安装板3重叠设置,重叠部分设置通孔或凸焊螺母,实现下安装板3的固定。当然,重叠部分也可直接采用位置对应的安装孔或模组2固定用通孔,减少在下安装板3上开孔的数量。
[0023]当电池模组装置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将其固定在车身上。为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装置在上安装板I上设置了车身固定孔,在下安装板3上设置了安装孔;本实施例中,车身固定孔和安装孔均沿着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3的延伸方向设置,也就是平行于长螺杆5的方向;且车身固定孔和安装孔分别位于电池模组2装置的两个对角边上、对角设置。可以轻易的想到,根据实际安装到车身内结构的不同,车身固定孔在上安装板I上的位置、安装孔在下安装板3上的位置也可不同。也可想到,电池模组装置也可通过焊接或沟槽卡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车身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上也设置了车身固定孔且和上安装板I上的车身固定孔共线。
[0024]为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装置的结构强度,在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3、模组固定板6对应的应力集中部位和受力区域均设置了加强筋。为减少结构的重量,在非受力区域,还进行了挖空处理。各个部件均采用钣金件冲压完成,各通孔、挖空区域、加强筋可一次成型。
[0025]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池模组装置,包括上安装板(I)、下安装板(3)、模组(2);所述模组(2)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I)和所述下安装板(3)间;所述模组(2)具有模组固定板(6)、长螺杆(5)和多个模块(7);所述长螺杆(5)穿过所述模组固定板(6)和所述模块(7)上的通孔、连接所述模组固定板(6)和所述模块(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I)和所述下安装板(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螺杆轴线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固定板(6)具有翻边;所述翻边上具有通孔或焊接螺母;所述模组(2)通过所述通孔或所述焊接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I)和所述下安装板(3)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上安装板(I)和多个所述下安装板(3),还包括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具有连接相邻的所述上安装板(I)的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安装板(3)具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具有位置对应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I)和所述连接板(4)上具有将所述电池模组(2)固定的车身固定孔;所述下安装板(3)上具有将所述电池模组(2)固定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车身定位孔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I)、所述下安装板(3)和所述模组固定板(6)上均具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I)、所述下安装板(3)和所述模组固定板(6)均由钣金件冲压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装置,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模组;所述模组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间;所述模组具有模组固定板、长螺杆和多个模块;所述长螺杆穿过所述模组固定板和所述模块上的通孔、连接所述模组固定板和所述模块;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螺杆轴线方向平行。因长螺杆连接模块的方向和上安装板、下安装板的延伸方向相同,采用长螺杆连接模组固定板和模块,长螺杆仅受到预紧力而没有其他方向受力,模块之间通过大表面的接触以及模组固定板的固定功能实现相对固定,减小外力冲击对模块内部的影响,减少模块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系数。
【IPC分类】B60L11-18, H01M2-10
【公开号】CN204481068
【申请号】CN201520234558
【发明人】尹福利, 王涛, 邓承浩, 刘卫国, 袁昌荣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