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547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散热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借由吸收热能以产生 电能的散热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温度发电装置1,包括一设置于一微处理器io上的感
电构造11、 一设置于该感电构造11上的散热片12、 一枢设于该散热片 12内的风扇13,及二分别电连接该感电构造11与该风扇13第一、二导 线14、 15。
借由该感电构造11初步吸收该微处理器10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使 该感电构造11靠抵于该微处理器10的一侧,与靠抵于该散热片12的另 一侧因温度差产生热电效应而生成电流,而电流经由该第一、二导线14、 15以驱动该风扇13旋转,达成不需额外电力就可为该微处理器10散热 的功效。
但是,该感电构造11从中阻隔了该散热片12与该微处理器10,使 得该散热片12无法直接与该微处理器10接触,降低了该散热片12利用 热传导效应所能达成散热的功效;再者,该风扇13所吸入的气流又只能 用于冷却该散热片12,并无法提升该散热片12冷却该微处理器10的效 果,因此,倘若该感电构造11的热传导能力较低,还可能造成该散热片 12与该风扇13完全无法提供该微处理器10所需的散热效果,导致微处 理器10的工作温度较高,进而影响了该微处理器10的效能,甚至造成该 微处理器10因过热而毁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良好散热效果与发电功能的散 热发电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是用于吸收一发热体所 产生的热能以产生电力,该散热发电装置包含一散热单元、 一隔热体、一 集热单元、 一致冷晶片,及一输出单元。
该散热单元用以吸收该发热体所产生的热能。该隔热体环设于该散热 单元的外周缘,且具有一开口 。该集热单元固设于该散热单元的一侧面上, 且位于该隔热体的开口内。该致冷晶片固设于该集热单元相反于该散热单 元的另一侧上。该输出单元则是电连接该致冷晶片而能传输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是利用该散热单元吸收该发热体所产生的热能,配 合该隔热体阻隔热能的散失,再利用该集热单元汇集热能,并传送至该致 冷晶片上,使该致冷晶片借由温差形成热电效应产生电流,再由电连接该 致冷晶片的输出单元将电流导出加以应用,兼具良好散热效果与发电功


图l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温度发电装置。
图2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局部放大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致冷晶片的结构。 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进行详细说 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 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散 热单元21、 一隔热体22、 一集热单元23、 一致冷晶片24,及一输出单元 25。
该散热单元21包括数个设置于一发热体30上的散热鳍片211,及一 设置于所述散热鳍片211上的散热风扇21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发热 体30是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当然也 可以是其他的发热体30,只要所述散热鳍片211可以安装在该发热体30上,就可达到吸收该发热体30所产生热能的相同效果。
该隔热体22是环设于所述散热鳍片211及该散热风扇212的外周缘, 且具有一开口 221。该集热单元23包括一固设于该散热单元21的散热鳍 片211上且位于该隔热体22的开口 221内的外环绕壁232、 一与该外环 绕壁232相间隔的内环绕壁231,及一充填于该内、外环绕壁231、 232 间的聚热体233。该外环绕壁232固设于该散热单元21的散热鳍片211 的一侧面上,而该致冷晶片24是固设于该外环绕壁232相反于所述散热 鳍片211的另一侧上。该输出单元25包括两条分别电连接该致冷晶片24 与散热风扇212的导线251。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隔热体22是以陶瓷材料所制成,而该聚热体 233可以是纯水,甲醇、丙酮、氨、氮、钠,或锂,也可以其中至少任二 种的混合而成,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聚热体233是纯水。
参阅图3,该致冷晶片24包括一固设于该集热单元23的外环绕壁232 上的第一连结片241、 一与该第一连结片241相间隔的第二连结片242, 及数个间隔设置于该第一连结片241与该第二连结片242间的N型半导体 243与P型半导体244。
参阅图2、 3,该散热单元21的散热鳍片211借由热传导效应吸收发 热体30所产生的热能,配合该隔热体22防止所述散热鳍片211所吸收的 热能向外散失,再配合该散热风扇212转动时所吸入的气流,将所述散热 鳍片211所吸收的热能往该集热单元23的方向带动,接下来利用该集热 单元23的聚热体233聚集热能,造成该集热单元23的外环绕壁232迅速 升t显,连带使该致冷晶片24固设于该集热单元23的外环绕壁232上的第 一连结片241温度迅速升高,因此,造成该致冷晶片24的第一连结片241 与该第二连结片242间形成温差,而所述N型半导体243与P型半导体 244则因该第一连结片241与该第二连结片242间的温差形成热电效应产 生电流,电流可经由该输出单元25的二导线251传送至例如本实施例中 所使用的散热风扇212,或其他种类的电子元件上,有效利用发热体30 的热量,而减少耗电量。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2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上是 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包含一散热单元21、 一隔热体22、 一集热单元23、 一致冷晶片24,及一输出单元25,其中不相同的地方在于该散 热风扇212是设置在所述散热鳍片211中,而该隔热体22是环设于该散 热单元21的散热鳍片211的外周缘,该散热风扇212转动时所导入的气 流,迫使将所述散热鳍片211所吸收的热能导向该集热单元23,而造成 该集热单元23迅速升温,使该致冷晶片24因为温度差形成热电效应产生 电流,提供一不同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选择,而同样可以达成如第一较佳 实施例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2,具有下列优点
1. 冷却效果好-
利用将该散热单元21的散热鳍片211直接设置于该发热体30上,利 用热传导效应吸收该发热体30所产生的热能,以冷却该发热体30,再配 合设置于所述散热鳍片211上的散热风扇212转动时所产生的热对流效应 冷却所述散热鳍片211,持续维持所述散热鳍片211吸收该发热体30所 产生的热能的能力,以达成进一步冷却该发热体30的功效,较现有温度 发电装置l的散热效果更好。
2. 发电效果佳
利用该隔热体22减少所述散热鳍片211所吸收的热能散失,并配合 该散热风扇212的转动所导入的气流,迫使所述散热鳍片211所吸收的热 能集中导向该集热单元23,再利用该集热单元23的聚热体233聚集热能 迅速提升该集热单元23的外环绕壁232的温度,借此,集中该发热体30 所产生的热能,使该致冷晶片24因温度差形成的热电效应所产生的电流 能更加稳定,所能产生的发电效果亦较利用现有温度发电装置l更好。
3. 减少耗电量
该致冷晶片24因热电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可应用于其他元件上,不必 再额外提供电源,有效减少耗电量。
权利要求1. 一种散热发电装置,用于吸收一发热体所产生的热能以产生电力,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发电装置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发热体上的散热单元、一个环设于该散热单元的外周缘且具有一个开口的隔热体、一个固设于该散热单元的一侧面上且位于该隔热体的开口内的集热单元、一个固设于该集热单元相反于该散热单元的另一侧上的致冷晶片,及一个电连接该致冷晶片而能传输电能的输出单元。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散热单元包括数片散热鳍片,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散热鳍片上的散热风扇,而该隔热体是环设于所述散热鳍片及该散热风扇的外周缘,该输出 单元包括两条电连接该致冷晶片与散热风扇的导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散热单元包括数片散热鳍片,及一个设置于所述散热鳍片上的散热风扇,而该隔热体是环设于所述散热鳍片的外周缘,该输出单元包括两条 电连接该致冷晶片与散热风扇的导线。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致冷晶片包括一片固设于该集热单元上的第一连结片、 一片与该第一连结片相间隔的第二连结片,及数个间隔设置于该第一连结片与该第二 连结片间的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集热单元包括一位于该隔热体的开口内的外环绕壁、 一与该外环绕壁相间隔的内环绕壁,及一充填于该内、外环绕壁间的聚热体,该外环绕 壁的一侧固设于该散热单元的散热鳍片上,而该致冷晶片的第一连结片是 固设于该外环绕壁相反于所述散热鳍片的另一侧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热体是以陶瓷材料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发电装置,用以吸收一发热体所产生的热能以产生电力,该散热发电装置包含一散热单元、一隔热体、一集热单元、一致冷晶片,及一输出单元。利用该散热单元吸收该发热体所产生的热能,配合该隔热体汇集该发热体所产生的热能,再利用该集热单元将热能聚集后传送至该致冷晶片上,使该致冷晶片借由温度差形成热电效应产生电流,再由电连接该致冷晶片的输出单元将电流导出而加以应用,使得本实用新型散热发电装置兼具良好散热效果与发电功能。
文档编号H02N11/00GK201252506SQ200820116038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0日
发明者林信宏, 郑瑞鸿, 陈建荣 申请人: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