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033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压装置,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稳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三相交流稳压装置主要有直接自耦调节式和间接自耦调节式两种 一、直接自耦调节式,如TNS系列,这是一种自动调节三相自耦调压器上的炭刷触点来实现 稳压的。2、间接自耦调节式,如STW系列,这种稳压装置是在负载与电网之间接入补偿变压 器,但补偿电压仍然由自耦调压器上取得,然后间接耦合加入的。以上的三相稳压电源均是 通过电子电路取样、比较,再驱动伺服马达来改变自耦变压器抽头来实现稳压的。它对电网 电压从取样到稳压通常为2 3秒都是一个慢应变过程,再快也在1秒以上。在如此长的 应变过渡时间内,对于电网电压的频繁波动,在大容量感性负载投入的瞬间,电网出现的浪 涌峰压冲击,以及雷电瞬间经常出现的高压尖峰及欠压缺口,对用户设备来说都是直通的, 因为对电网所出现的异常瞬态,这种稳压装置尚来不及反应,致于用户仪器设备所检测的 各种讯号、电平及自动化控制的电脑脉冲,显然,不是丢失,就要被打乱。这类静态稳压指标 的稳压装置,在电网电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今天高速发展的电器元件来说,是没有意义 和不具备抗干扰的能力。以上稳压装置均使用电子零件较多,联动机械复杂,运转频繁,因 而可靠性低。联动机构经常发生失控,它会直接危及用户设备,具有安全性差的缺陷。因此,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压性能好,运行可靠、耐 用,抗干扰能力强,对电压波动膨变反应快,在三相电压不平衡,甚至断缺相输入的条件下, 也能保持相、线电压乎衡或基本平衡的多功能稳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稳压装置,由铁芯和线圈构成,在 铁芯上包括二个横轭和三个间隔排布在横轭之间的主磁芯,其中有三个“T”状的分磁芯与 主磁芯间隔排布,所述分磁芯有二端是与横轭相联的,有一端是与主磁芯相联的,在分磁芯 的三端与主磁芯和横轭之间分别设有三个磁路间隙,形成相磁分路,在磁路间隙内设有环 氧酚醛玻璃布板,一方面将分磁芯固定,另将一方面将作为介质填充在磁路间隙内,在所述 的主磁芯上设有分别绕制在主磁芯上下部的输入初级绕组m和次级谐振绕组wB2、 WB2、WC2,在所述的分磁芯上设有叠层绕制在分磁芯上的输入补偿绕组WA3、WB3、Wra和输出补偿 绕组WA4、WB4、ffc4,所述的输入初级绕组WA1、WB1、WC1与所述的输入补偿绕组WA3、WB3、ffC3串联, 所述的次级谐振绕组WA2、WB2、ffC2与所述的输出补偿绕组WA4、WB4、ffc4串联,在所述的次级谐 振绕组的二端并接有由电容与电感串接而构成的相电压谐振回路,所述的线圈包括初级绕 组与次级谐振绕组WA2,WB2,WC2。上述的多功能稳压装置,所述电容与电感串接而构成的相电压谐振回路包括电容 CA1、CA2、CB1、CB2、Ccl、cC2 与电感 La1、LA2、Lb1、LB2、Lc1、LC2 构成,电容 CA1 与电感 LA1 串联、电容CA2与电感LA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A2上,电容CB1与电感LB1串联、电容cB2与电感LB2串 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B2上,电容Cei与电感Lei串联、电容Ce2与电感Le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 绕组We2上。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L、C电路的充放电,引起电感参数在正 弦的四个转折点上,周期性地产生2f(电网频率)磁链激励振荡,从而达到磁、电能量的转 换,并使磁路在较高安匝的磁强作用下进入相对饱和的非线性区。在输入电压变化时,谐 振回路的XL与XC在电源频率的调制下,再通过逆向二次耦合(阻抗反对)改变输入电流 相角,使L、C上被此相对应的参数,在调整的输入相角线上从新维持平衡,也即是使L、C上 被此相差180°的周期性函数的绝对值仍然相等,从而在输入电压变化时,仍然继续维持电 路与电源频率的协调谐振,显然这是受电源频率调制下的强迫振荡电路。参数稳压装置动 态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复变函数的变化过程,当电网输入电压高于额定工作电压,电路呈感 性,输入电流相角滞后,反之,则呈容性,输入电流相角超前。输入电流相角将随输入电压变 化而变化,因此,电流相角也即是输入电压函数,随着角的变化,电路上各参数也均有一个 与此相对应的函数变量,通过对其中的函数变量进行合成,取得一个对应于输入电压变化 的线性跟踪量叠加到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提供一种稳压性能好,耐用可靠,抗干扰能力 强,对电压波动膨变反应快,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在三相电压不平衡,甚至断缺相输入的条 件下,也能保持相、线电压乎衡或基本平衡的等优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 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多功能稳压装置,由铁芯和线圈构成,在铁芯上包括二个横轭 1和三个间隔排布在横轭1之间的主磁芯2有三个“T”状的分磁芯3与主磁芯2间隔排布, 分磁芯3有二端是与横轭1相联的,有一端与主磁芯2相联的,在分磁芯3的三端与主磁芯 2和横轭1之间分别设有三个磁路间隙4,形成相磁分路,在磁路间隙4内设有环氧酚醛玻 璃布板,一方面将分磁芯3固定,另一方面将作为介质5填充在磁路间隙4内,在所述的主 磁芯2上设有分别绕制在主磁芯2上下部的输入初级绕组WA1、WB1、Wei和次级谐振绕组WB2、 WB2、We2,在分磁芯3上设有叠层绕制在分磁芯3上的输入补偿绕组WA3、WB3、ffC3和输出补偿 绕组WA4、WB4、ffc4,输入初级绕组WA1、WB1、Wei与输入补偿绕组WA3、WB3、ffC3串联,次级谐振绕组 WA2、WB2、We2与输出补偿绕组WA4、WB4、We4串联,在次级谐振绕组5的二端并接有由电容与电感 串接而构成的相电压谐振回路,线圈包括输入初级绕组WA1、WB1、Wei与次级谐振绕组WA2,WB2,
竭C2。电容与电感串接而构成的相电压谐振回路包括电容CA1、CA2、CB1、CB2、Ca、Cra与电感 LA1、LA2、LB1、LB2、LC1、LC2构成,电容CA1与电感LA1串联、电容cA2与电感LA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a2上,电容Cbi与电感Lbi串联、电容Cb2与电感Lb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b2上,电容 Cci与电感La串联、电容Cc2与电感Lc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c2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 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多功能稳压装置,由铁芯和线圈构成,在铁芯上包括二个横轭(1)和三个间隔排布在横轭(1)之间的主磁芯(2),其特征在于有三个“T”状的分磁芯(3)与主磁芯(2)间隔排布,所述分磁芯(3)有二端是与横轭(1)相联的,有一端与主磁芯(2)相联的,在分磁芯(3)的三端与主磁芯(2)和横轭(1)之间分别设有三个磁路间隙(4),形成相磁分路,在磁路间隙(4)内设有环氧酚醛玻璃布板,一方面将分磁芯(3)固定,另将一方面将作为介质(5)填充在磁路间隙(4)内,在所述的主磁芯(2)上设有分别绕制在主磁芯(2)上下部的输入初级绕组WA1、WB1、WC1和次级谐振绕组WB2、WB2、WC2,在所述的分磁芯(3)上设有叠层绕制在分磁芯(3)上的输入补偿绕组WA3、WB3、WC3和输出补偿绕组WA4、WB4、WC4,所述的输入初级绕组WA1、WB1、WC1与所述的输入补偿绕组WA3、WB3、WC3串联,所述的次级谐振绕组WA2、WB2、WC2与所述的输出补偿绕组WA4、WB4、WC4串联,在所述的次级谐振绕组(5)的二端并接有由电容与电感串接而构成的相电压谐振回路,所述的线圈包括输入初级绕组WA1、WB1、WC1与次级谐振绕组WA2、WB2、WC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与电感串接而构成 的相电压谐振回路包括电容CA1、CA2、CB1、CB2、Ca、Cc2与电感LAl、LA2、LBi、LB2、Lq、LC2 构成?电容CA1与电感LA1串联、电容CA2与电感LA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A2上,电容CB1与电感LB1 串联、电容CB2与电感LB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B2上,电容Cei与电感Lei串联、电容Ce2与 电感LC2串联并在次级谐振绕组WC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稳压装置,由铁芯和线圈构成,在铁芯上包括二个横轭和三个间隔排布在横轭之间的主磁芯,有三个“T”状的分磁芯与主磁芯间隔排布,分磁芯有二端是与横轭相联的,有一端与主磁芯相联的,在分磁芯的三端与主磁芯和横轭之间分别设有三个磁路间隙,形成相磁分路,在磁路间隙内设有环氧酚醛玻璃布板,在主磁芯上设有输入初级绕组和次级谐振绕组,在分磁芯上设有输入补偿绕组和输出补偿绕组,初级绕组与输入补偿绕组串联,次级谐振绕与输出补偿绕组串联,在次级谐振绕组的二端并接有由电容与电感串接而构成的相电压谐振回路,初级绕组与次级谐振绕组;本实用新型要具有稳压性能好,耐用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对电压波动膨变反应快等优点。
文档编号H02J3/26GK201601500SQ20092026458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
发明者罗嗣辉 申请人:东莞市奥其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