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937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
背景技术
以前,DC-DC转换器通过导通/截止多个开关元件或整流元件控制开关脉冲的导通/截止时间比,向负载供给希望的电压、电流。为了这样的DC-DC转换器的小型化和高速控制,不断做出提高开关频率的改良。然而,在将用于提高效率的导通/截止速度提高到必要以上时,引起EMI (Electro 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和接地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提高开关速度同时,降低接地噪音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I输出端子连接的第I电位端子、和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第I导电型的第I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I控制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2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第I导电型的第3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4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5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第I逆变器(inverter),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逆变器,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I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工作,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工作。其他实施方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I输出端子连接的第I电位端子,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第I导电型的第I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I控制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2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第I导电型的第3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4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5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第I逆变器,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逆变器,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I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工作,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工作。此外,其他实施方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I输出端子连接的第I电位端子,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第I导电型的第IMOS晶体管接,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2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开关控制电路,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0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栅控制电路,在由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将上述第2M0S晶体管从导通向截止迁移时,控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根据上述构成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可在提高开关速度同时,降低接地噪音。


图1是显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1000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图2是显示如图1所示的第2M0S晶体管M2静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实施方式,根据

。第I实施方式图1是显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1000构成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DC-DC转换器1000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100、扼流线圈L、平滑化电容器Cout。平滑化电容器Cout连接在与负载Rout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Toutl和与负载Rout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Tout2之间。这个平滑化电容器Cout平滑化向负载Rout供给的输出电压。扼流线圈L的一端与电池B的一端(正极)TBl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端子TSW连接。半导体集成电路100具有开关端子TSW、第I电位端子Tl、第2电位端子T2、第I导电型的第I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M1、第2导电型的第2M0S晶体管(nMOS晶体管)M2、第I导电型的第3M0S晶体管(pMOS晶体管)M3、第2导电型的第4M0S晶体管(nMOS晶体管)M4、第2导电型的第5M0S晶体管(nMOS晶体管)M5、第I逆变器I1、第2逆变器12、开关控制电路SWC、栅控制电路GC。开关端子TSW与扼流线圈L的另一端连接。第I电位端子Tl与第I输出端子Toutl连接。此外,在第I输出端子Toutl和第I电位端子Tl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I寄生电感器 LP1。第2电位端子T2与第2输出端子Tout2及电池B的另一端(负极)TB2连接。此外,在第2输出端子Tout2和第2电位端子T2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2寄生电感器 LP2。第1M0S晶体管Ml中,其一端(源极)与第I电位端子Tl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开关端子TSW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I控制信号SI。第2M0S晶体管M2中,其一端(漏极)与开关端子TSW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第3M0S晶体管M3中,其一端(源极)与第I电位端子Tl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第2M0S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
第4M0S晶体管M4中,其一端(漏极)与第3M0S晶体管M3的另一端(漏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 第5M0S晶体管M5中,其一端(漏极)与第4M0S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第I逆变器Il中,输入第2控制信号S2,其输出与第3M0S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这个第I逆变器II,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第I导电型的第6M0S晶体管(pMOS晶体管)M6、第2导电型的第7M0S晶体管(nMOS晶体管)M7。第6M0S晶体管M6中,其一端(源极)与第I电位端子Tl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第3M0S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2控制信号S2。第7M0S晶体管M7中,其一端(漏极)与第6M0S晶体管M6的另一端(漏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其栅极与第6M0S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第2逆变器12中,输入第2控制信号S2,其输出与第4M0S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这个第2逆变器12,例如,如图1所示,具有第I导电型的第8M0S晶体管(pMOS晶体管)M8、第2导电型的第9M0S晶体管(nMOS晶体管)M9。第8M0S晶体管M8中,其一端(源极)与第I电位端子Tl连接,其另一端(漏极)与第4M0S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第6M0S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第9M0S晶体管M9中,其一端(漏极)与第8M0S晶体管M8的另一端(漏极)连接,其另一端(源极)与第2电位端子T2连接,其栅极与第8M0S晶体管M8的栅极连接。开关控制电路SWC通过第I控制信号SI及第2控制信号S2控制第IMOS晶体管Ml及第2M0S晶体管M2的工作。例如,开关控制电路SWC通过第I控制信号SI及第2控制信号S2控制第IMOS晶体管Ml和第2M0S晶体管M2互补地导通/截止。这个情况下,例如,开关控制电路SWC在控制第2M0S晶体管M2从导通到截止之后,控制第IMOS晶体管Ml从截止到导通,使贯通电流在第IMOS晶体管Ml和第2M0S晶体管M2之间不流动。栅控制电路GC连接在开关端子TSW和第2电位端子T2之间,控制第5M0S晶体管M5的工作。这个栅控制电路GC,在控制第2M0S晶体管M2以限制第2M0S晶体管M2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时,控制第5M0S晶体管M5导通。例如,栅控制电路GC具有第I电容器Cl、第I电阻元件R1。第I电容器Cl中,其一端与开关端子TSW连接,其另一端与第5M0S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第I电阻元件Rl连接在第I电容器Cl的另一端和第2电位端子T2之间。在这里,关于具有上述构成的DC-DC转换器1000的工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在这里,关于从第IMOS晶体管Ml截止且第2M0S晶体管M2导通的状态变为第IMOS晶体管Ml导通且第2M0S晶体管M2截止的状态进行说明。图2是显示如图1所示的第2M0S晶体管M2的静态特性的图。此外,在图2,PVDD是第IMOS晶体管Ml的源极电压,Vf显示由第IMOS晶体管Ml的寄生二极管引起的电压降。首先,在第IMOS晶体管Ml截止且第2M0S晶体管M2导通的状态,第I控制信号SI是"High(高)"电平,而且,第2控制信号S2是"High"电平。然后,开关控制电路SWC将第2控制信号S2设为"LowHS)"电平。据此,向第2M0S晶体管M2的栅极施加"Low"电平的栅极信号。据此,第2M0S晶体管M2从导通向截止开始迁移,限制第2M0S晶体管M2中流动的电流。此时,第2M0S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从"High"电平下降到Ids =线圈电流时夹断的电压时,线圈电流未完全流过通过第2M0S晶体管M2的路径,成为剩余的电流推升开关端子TSW的电位,开关端子TSW的电压从"Low"电平向"High"电平反转。开关端子TSW的电压达到"High"电平以后,那个剩余电流通过第IMOS晶体管Ml的主体二极管向Tl流动。由此,第2M0S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下降并且这个第2M0S晶体管M2成为截止时,第2M0S晶体管M2的漏极电流也向O减少,同时流过第IMOS晶体管M1,特别是那个主体二极管的电流向线圈电流增加。第2寄生电感器LP2中发生电动势的电流减少时的斜率dl/dt的绝对值能根据电压反转后的第2M0S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的斜率dV/dt变大。从紧接反转之后,栅控制电路GC向第5M0S晶体管M5的栅极供给与K/(CR))成比例的电压。即,栅控制电路GC,在控制第2M0S晶体管M2以限制在第2M0S晶体管M2中流动的电流时,控制第5M0S晶体管M5导通。据此,从第2逆变器12向第4M0S晶体管M4的栅极供给的电流,通过第5M0S晶体管M5向接地侧牵引。其结果,第4M0S晶体管M4从截止开关切换为导通的时间变长,第2M0S晶体管M2的栅极电荷的牵引速度变慢。据此,斜率dl/dt和电动势变小(图2),降低接地噪音。此后,开关控制电路SWC将第I控制信号SI设为"High"电平且将第2控制信号S2设为"Low"电平,使贯通电流不流动,将第IMOS晶体管Ml设为截止且将第2M0S晶体管M2设为截止的状态。然后,开关控制电路SWC将第I控制信号SI设为"Low"电平且将第2控制信号S2设为"Low"电平,将第1M0S晶体管Ml设为导通且将第2M0S晶体管M2设为截止的状态。通过以上的工作,完成从第1M0S晶体管Ml截止且第2M0S晶体管M2导通的状态向第1M0S晶体管Ml导通向且第2M0S晶体管M2截止的状态的开关切换。如上所述,通过DC-DC转换器1000的工作,即使提高开关速度,也使第2M0S晶体管M2从导通向截止迁移的速度下降,由寄生电感器引起的斜率dl/dt和电动势减小,降低接地噪音。S卩,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1000可在提高开关速度同时,降低接地噪音。实施方式中,关于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线圈L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平滑化电容器Cout连接在与负载Rout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Toutl和与负载Rout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Tout2之间,第I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pMOS晶体管,第2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然而,电路的电流极性变得相反时,同样也可关于以下情况进行说明,S卩,平滑化电容器Cout的正极(第I输出端子Toutl)和负载Rout的一端连接至线圈L,第I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其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第2导电型的MOS晶体管是pMOS晶体管,其源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C-DC转换器也可适用于升降压型转换器。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出示,不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超出发明的要旨的范围,能进行各种省略、调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涵盖发明的范围和要旨,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发明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 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 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I输出端子连接的第I电位端子、和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第I导电型的第I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I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2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I导电型的第3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4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5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I逆变器,向其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逆变器,向其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I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工作, 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以限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时,控制上述第5M0S晶体管导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I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I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I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I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I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I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通过上述第I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0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从导通到截止之后,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从截止到导通,使贯通电流在上述第I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0S晶体管之间不流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I输出端子和上述第I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中存在第I寄生电感器, 在上述第2输出端子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2寄生电感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逆变器包括: 第I导电型的第6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7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上述第2逆变器包括: 第I导电型的第8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9M0 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8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8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逆变器包括: 第I导电型的第6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7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上述第2逆变器包括: 第I导电型的第8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9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8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8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一端是正极, 上述电池的另一端是负极, 上述第1、第3M0S晶体管是PMOS晶体管, 上述第2、第4M0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
11.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I输出端子连接的第I电位端子, 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第I导电型的第I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向其栅极输入第I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2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I导电型的第3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4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5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第I逆变器,向其输入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逆变器,向其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其输出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开关控制电路,通过上述第I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及上述第2M0S晶体管的工作, 栅控制电路,连接在上述开关端子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控制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工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以限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时,控制上述第5M0S晶体管导通。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I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I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I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栅控制电路包括: 第I电容器,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5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I电阻元件,连接在上述第I电容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通过上述第I控制信号及上述第2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0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控制电路, 在控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从导通到截止之后,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从截止到导通,使贯通电流在上述第I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0S晶体管之间不流动。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I输出端子和上述第I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中存在第I寄生电感器, 在上述第2输出端子和上述第2电位端子之间的布线上存在第2寄生电感器。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逆变器包括: 第I导电型的第6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3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向其栅极输入上述第2控制信号, 第2导电型的第7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上述第2逆变器包括: 第I导电型的第8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4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6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9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8M0S晶体管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其栅极与上述第8M0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的一端是正极, 上述电池的另一端是负极, 上述第1、第3M0S晶体管是 PMOS晶体管, 上述第2、第4M0S晶体管是nMOS晶体管。
20.—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适用于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I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上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 与上述第I输出端子连接的第I电位端子, 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第I导电型的第IMO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第I电位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 第2导电型的第2M0S晶体管,其一端与上述开关端子连接,其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位端子连接, 开关控制电路,控制上述第IMOS晶体管和上述第2M0S晶体管互补地导通/截止,栅控制电路,在由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将上述第2M0S晶体管从导通向截止迁移时,控制上述第2M0S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的减少速度。
全文摘要
公开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和D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包括平滑化电容器,连接在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的第1输出端子和与上述负载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输出端子之间,并平滑化输出电压。DC-DC转换器包括扼流线圈,其一端与电池的一端连接。DC-DC转换器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与上述扼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的开关端子、与上述第1输出端子连接的第1电位端子、和与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上述电池的另一端连接的第2电位端子。
文档编号H02M1/44GK103138539SQ2012100558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东海阳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 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