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031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绕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具有在将绝缘管安装于导线时保持绝缘管的绝缘管保持架。绝缘管保持架具有下保持架部件和上保持架部件,所述下保持架部件具有划定容纳空间的下侧边界的下边界面,所述上保持架部件具有划定容纳空间的上侧边界的上边界面。下边界面包括在从插入孔侧观察时朝向上方张开的一对下倾斜面。如果使下保持架部件与上保持架部件接近,则上边界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一对下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绝缘管的外周面。由此来矫正绝缘管的翘曲。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导线相对于保持在绝缘管保持架内的绝缘管插入。
【专利说明】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马达的制造工程中,使用绕线装置来形成电枢的线圈。在绕线装置中,导线被卷绕于由磁性体构成的铁芯。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高效地实施绕线处理,而提出了一种将圆环状的铁芯分割成多块并对各单块的分割铁芯缠绕导线的绕线装置。
[0003]如果连续地对多个分割铁芯缠绕导线,则会在各分割铁芯之间产生导线的过渡部。过渡部与分割铁芯的角或外部接触,从而存在损伤或与分割铁芯电导通的问题。因此,优选在导线的过渡部配置圆筒状的绝缘管来保护过渡部。因此,优选在绕线装置装设在实施绕线处理之前将导线插入到绝缘管的机构。
[0004]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7-14736号公报中,记载了用于将导线插入到软管内的线材插入装置。在该公报的线材插入装置中,软管被保持在气流发生装置的半分割型本体的中空部(段落0033)。从而线材从形成在本体的上端附近的槽被插入到本体的中空部内(段落0035)。
[0005]上述绝缘管通常以被缠绕在绕线筒的状态入货,在使用时,切割成所需的长度。因此,有时会在被切割了的绝缘管留下因入货时的状态而形成的曲线状的翘曲。为了容易地将导线插入到绝缘管,优选在矫正该翘曲的同时保持绝缘管。但是,在上述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7-14736号公报中没有记载在气流发生装置的半分割型本体中设置矫正软管的翘曲用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矫正绝缘管的翘曲的同时保持绝缘管,并能够容易地将导线相对于保持在绝缘管保持架内的绝缘管插入的绕线装置以及绝缘管安装方法。
[0007]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方面的绕线装置具有安装机构、卷取部、导线供给部以及移动机构。安装机构将圆筒状的绝缘管安装到导线上。卷取部将导线缠绕至被卷取体。导线供给部给安装机构以及卷取部提供导线。移动机构使导线供给部的导线吐出口与安装机构的相对位置以及导线供给部的导线吐出口与卷取部的相对位置变化。安装机构具有绝缘管保持架,在绝缘管保持架的内部具有朝向一方向扩展的容纳空间,且绝缘管保持架具有位于容纳空间的一端的插入孔。绝缘管保持架具有下保持架部件、上保持架部件以及保持架移动机构。下保持架部件具有划定容纳空间的下侧边界的下边界面。上保持架部件具有划定容纳空间的上侧边界的上边界面,且至少其一部分能够与下保持架部件分离。保持架移动机构使下保持架部件和上保持架部件在接近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相对移动,在所述接近状态下,所述下保持架部件与所述上保持架部件接近,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下保持架部件与所述上保持架部件分离。下边界面具有在从插入孔侧观察时朝向上方张开的一对下倾斜面。绕线装置在接近状态下,上边界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一对下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绝缘管的外周面。
[0008]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绕线装置,通过使下保持架部件与上保持架部件接近,使上边界面以及一对下倾斜面接触绝缘管的外周面,能够矫正绝缘管的翘曲。因此,能够将导线容易地插入到保持在绝缘管保持架内的绝缘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绕线装置的概要图。
[0010]图2为绕线装置的概要图。
[0011]图3为绕线装置的概要图。
[0012]图4为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图。
[0013]图5为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图。
[0014]图6为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剖视图。
[0015]图7为绝缘管保持架的纵向剖视图。
[0016]图8为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剖视图。
[0017]图9为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剖视图。
[0018]图10为表示插入顺序的流程图。
[0019]图11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剖视图
[0020]图12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图。
[0021]图13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管保持架的立体图。
[0022]图14为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管保持架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4]< 1.关于绕线装置的结构>
[0025]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绕线装置I的概要图。该绕线装置I为在马达的制造工程中形成电枢的线圈用的装置。绕线装置I将导线91缠绕于作为被卷取体的一对分割铁芯81、82而形成线圈。即,一对分割铁芯81、82成为线圈的磁芯。在线圈形成后,从绕线装置I取出一对分割铁芯81、82,这一对分割铁芯81、82被组合多组而形成一个圆环状的铁芯。
[0026]绕线装置I连续地将导线91缠绕于一对分割铁芯81、82。因此,如图3所示,在一对分割铁芯81、82之间产生导线91的过渡部911。该绕线装置I具有将保护过渡部911的大致圆筒状的绝缘管92安装在导线91上的功能。作为绝缘管92的材料,例如使用树脂等绝缘材料。在制造线圈之后,通过绝缘管92,防止过渡部911的损伤或防止过渡部911与分割铁芯81、82电导通。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绕线装置I具有放线部10、引导单元20、驱动台30、卷取部40、安装机构50以及控制部60。以下,为方便说明,沿导线91的供给路径将放线部10侧称为“上游侧”,将卷取部40侧称为“下游侧”。
[0028]放线部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卷盘11。卷盘11被设置为能够以其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在卷盘11的外周面缠绕有未使用的导线91。放线部10与后文所述的驱动台30以及卷取部40的工作联动而使卷盘11旋转。由此,导线91从卷盘11被放出。被放出的导线91被送至引导单元20。
[0029]引导单元20为将从放线部10放出的导线91引向卷取部40以及安装机构50的机构。引导单元20在放线部10与卷取部40之间,划定导线91的供给路径80。在引导单元20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夹紧导线91的引线器21。导线91穿过设置于引线器21的导线吐出口 211被送向供给路径80的下游侧。由此,限制了导线91的位置朝向与供给路径80正交的方向偏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引导单元20构成了将导线91提供给安装机构50以及卷取部40的导线供给部。
[0030]驱动台30为支承引导单元20并使引导单元20作三维移动的机构。驱动台30具有支承引导单元20的支承台31和使支承台31朝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移动的支承台移动机构32。支承台移动机构32例如能够通过组合多组利用丝杠将马达的旋转驱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构来实现。
[0031]支承台移动机构32根据从控制部60接受的控制信号使支承台31移动。由此调整导线91的供给路径80的位置。也就是说,引线器21相对于卷取部40以及安装机构50的位置发生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两种状态,即如图1所示引线部21的导线吐出口 211与安装机构50对置的状态以及如图2及图3所示引线部21的导线吐出口 211与卷取部40对置的状态。
[0032]另外,只要引导单元20与卷取部40以及安装机构50能够相对地移动即可。因此,绕线装置I也可具有使卷取部40以及安装机构50相对于已静止的引导单元20移动的移动机构。
[0033]S卩,绕线装置I也可具有使导线供给部的导线吐出口 211与安装机构50以及卷取部4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移动机构。
[0034]卷取部40为将导线91缠绕至被卷取体的机构。具体地说,卷取部40为保持作为被卷取体的一对分割铁芯81、82并使一对分割铁芯81、82旋转的机构。如图2以及图3所示,卷取部40具有铁芯保持架41和保持架旋转机构42。一对分割铁芯81、82被铁芯保持架41保持。被铁芯保持架41保持的一对分割铁芯81、82沿保持架旋转机构42的旋转轴421并排配置。并且,在铁芯保持架41设置有固定导线91前端的挂钩部(省略图示)。
[0035]保持架旋转机构42以与导线91的供给路径80正交的旋转轴421为中心使铁芯保持架41旋转。如果铁芯保持架41旋转,则被铁芯保持架41保持的一对分割铁芯81、82也以旋转轴421为中心旋转。由此,导线91被缠绕于分割铁芯81、82。保持架旋转机构42例如能够通过马达的驱动来实现。
[0036]安装机构50为将大致圆筒状的绝缘管92安装于导线91的机构。安装机构50具有保持绝缘管92的绝缘管保持架51。绝缘管保持架51具有容纳绝缘管92的容纳空间511和位于容纳空间511的一端的插入孔512。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空间511的一端为引导单元20侧的端部。如果导线91以在绝缘管保持架51内配置有绝缘管92的状态被插入到插入孔512的话,则该导线91穿过插入孔512被插入到绝缘管保持架51内的绝缘管92。
[0037]控制部60分别与上述放线部10、引导单元20、支承台移动机构32以及保持架旋转机构42电连接。并且,控制部60还与后文所述的保持架移动机构73电连接。控制部60既可由具有CPU等运算处理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构成,或者也可由电子回路基板构成。控制部60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或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控制上述各个部分的工作。由此,实施对导线91安装绝缘管92的处理和将导线91卷绕至一对分割铁芯81、82的处理。
[0038]当在绕线装置I中形成线圈时,首先,利用安装机构50给导线91安装绝缘管92。然后,如图2所示,使绝缘管92朝向引导单元20内的待机位置滑动。接下来,将导线91的前端部安装至铁芯保持架41的挂钩部。并且,在卷取部40的铁芯保持架41安装一对分割铁芯81、82。之后,使保持架旋转机构42旋转,从而将导线91缠绕至一对分割铁芯81、82。这时,在对第一个分割铁芯81缠绕完导线91的时间点,绝缘管92从引导单元20被送向卷取部40侧。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在导线91的过渡部911配置有绝缘管92。
[0039]< 2.关于绝缘管保持架的结构>
[0040]接下来,对绝缘管保持架51的更为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以及图5为绝缘管保持架51的立体图。图6、图8以及图9为绝缘管保持架51的立体剖视图。图7为从作为容纳空间511的一端侧的插入孔512侧观察到的绝缘管保持架51的纵向剖视图。如图4至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管保持架51具有下保持架部件71、上保持架部件72以及保持架移动机构73。
[0041]下保持架部件71为从下侧支承绝缘管92的部件。作为下保持架部件71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但是,下保持架部件71的材料不必一定是金属,只要是比绝缘管92的刚性高的材料即可。如图5至图7所示,下保持架部件71具有划定容纳空间511的下侧边界的下边界面711。下边界面711包括从插入孔512侧观察时朝向上方张开的一对下倾斜面712。一对下倾斜面712在从插入孔512侧观察时朝向上方呈大致V字状张开。并且,一对下倾斜面712沿导线91的插入方向分别朝向一方向扩展。
[0042]上保持架部件72为阻塞下保持架部件71上部的部件。作为上保持架部件72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金属。但是,上保持架部件72的材料不必一定是金属,只要是比绝缘管92的刚性高的材料即可。如图6至图9所示,上保持架部件72具有划定容纳空间511的上侧边界的上边界面721,且至少其一部分能够与下保持架部件71分离。并且,上保持架部件72具有朝向一对下倾斜面712之间且朝下突出的突出部720。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20的下端面为上边界面721。突出部720以及上边界面721沿导线91的插入方向而朝向一方向延伸。
[0043]保持架移动机构73为使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上下移动的机构。保持架移动机构73例如通过气缸来实现。如果使保持架移动机构73工作,则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在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接近的接近状态和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移动。
[0044]在分离状态下,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被打开。因此,能够在下保持架部件71的下边界面711配置绝缘管92或能够从下边界面711取出绝缘管92。另一方面,在接近状态下,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被关闭,从而在绝缘管保持架5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511。容纳空间511沿导线91相对于绝缘管保持架51的插入方向而朝向一方向扩展。
[0045]另外,保持架移动机构73只要能够使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相对地移动即可。也就是说,保持架移动机构73只要能够在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接近的接近状态和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分开的分离状态之间,使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相对地移动即可。因此,也可将下保持架部件71以及上保持架部件72中的任一方的位置固定而仅使另一方移动。
[0046]如果在下保持架部件71上配置绝缘管92,并使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接近,则如图7,由上边界面721与一对下倾斜面712划定的容纳空间511逐渐变窄。并且,容纳空间511的宽度(与上下方向以及导线91的插入方向都正交的方向的宽度)随着下边界面711与上边界面721靠近而逐渐变窄。从而上边界面72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一对下倾斜面712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0047]其结果是,在接近状态下,一对下倾斜面712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边界面721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绝缘管92的外周面。因此,即使在绝缘管92留下了因入货时的状态而形成的曲线状的翘曲,也能够通过绝缘管92的外周面被上边界面721以及一对下倾斜面712推压来矫正绝缘管92的翅曲。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管保持架51能够矫正绝缘管92的翅曲并保持绝缘管92。如果绝缘管92的翘曲被矫正,则能够容易地将导线91插入于保持在绝缘管保持架51内的绝缘管92。
[0048]并且,如图6、图8以及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边界面711以及上边界面721包括位于插入孔512端部的调芯面701。调芯面701将插入孔512与绝缘管92的插入孔512侧的端部在大致同轴上定位。具体地说,在将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调整为接近状态时,调芯面701与绝缘管92的插入孔512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接触。由此,插入孔512与绝缘管92的插入孔512侧的端部在大致同轴上被定位。其结果是,能够更为容易地将导线91相对于保持在绝缘管保持架51内的绝缘管92插入。
[0049]另外,优选下保持架部件71侧的调芯面701与绝缘管92的外周面接触的角度范围比一对下倾斜面712与绝缘管92的外周面接触的角度范围更为宽广。并且,优选上保持架部件72侧的调芯面701与绝缘管92的外周面接触的角度范围比下边界面711的其他部位与绝缘管92的外周面接触的角度范围更为宽广。
[005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512的直径小于绝缘管92的内周面的直径。因此,即使插入孔512与绝缘管92稍微从同轴状态偏离,绝缘管92也不易形成阻塞插入孔512的状态。因此,能够更为容易地将导线91从插入孔512插入到绝缘管92的内侧。
[0051]并且,如图6、图8以及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边界面711以及上边界面721具有推压保持面702。推压保持面702使绝缘管92的一方向处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变形并保持该端部。在这里,绝缘管92的一方向处的另一端侧为相对于插入孔512侧的另一端侧。也就是说,在将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调整为接近状态时,下保持架部件71侧的推压保持面702与上保持架部件72侧的推压保持面702间的高度方向的间隔的最大值比自然状态下的绝缘管92的外径小。因此,推压保持面702推压绝缘管92的相对于插入孔51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使该端部变形并保持该端部。由此,在绝缘管保持架51的内部抑制绝缘管92的位置偏移和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更为容易地将导线91插入于绝缘管92。
[0052]并且,如图4至图6、图8以及图9所示,下保持架部件71以及上保持架部件72具有从插入孔512朝向一方向的一端侧扩大的锥形面513。这里,一方向的一端侧为插入方向的这一侧。本实施方式的下保持架部件71以及上保持架部件72在插入方向上这一侧的面具有锥形面513。锥形面513从插入孔512朝向插入方向的这一侧逐渐扩展。在将导线91插入于绝缘管保持架51时,沿该锥形面513,导线91的前端被引导至插入孔512。[0053]< 3.关于绕线时的工作>
[0054]接下来,参照图10的流程图,对在上述绕线装置I中将绝缘管92安装于导线91的顺序进行说明。在将绝缘管92安装于导线91时,首先,控制部60使保持架移动机构动73工作。由此,打开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使其成为分离状态。接下来,如图5以及图6所示,绕线装置I的使用者在下保持架部件71的一对下倾斜面712上配置绝缘管92(步骤SI)。在该时间点,有时会在绝缘管92留下因入货时的状态而形成的翘曲。
[0055]如果在下保持架部件71上配置了绝缘管92的话,则控制部60再次使保持架移动机构73工作。由此,如图7,使下保持架部件71上升并使上保持架部件72下降,从而使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形成接近状态(步骤S2)。其结果是,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被关闭,从而在绝缘管保持架51内的容纳空间511配置绝缘管92。
[0056]在该步骤S2中,随着下保持架部件71与上保持架部件72接近,容纳空间51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和容纳空间511的宽度都逐渐变窄。并且,上边界面721的至少一部分和一对下倾斜面712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绝缘管92的外周面。由此矫正绝缘管92的翘曲。
[0057]并且在步骤S2中,调芯面701与绝缘管92的插入孔512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接触。由此,插入孔512与绝缘管92的插入孔512侧的端部在大致同轴上被定位。进而在该步骤S2中,推压保持面702与绝缘管9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接触。由此,绝缘管92的该端部变形并被保持。其结果是,在绝缘管保持架51的内部,绝缘管92的位置偏移和变形被抑制。
[0058]接下来,控制部60使驱动台30工作,从而使引导单元20朝向绝缘管保持架51侧移动。这样一来,保持在引线部21的导线91的前端朝向绝缘管保持架51侧移动。由此,如图8,将导线91的前端插入于绝缘管保持架51的插入孔512 (步骤S3)。导线91的前端沿绝缘管保持架51的锥形面513被引导至插入孔512。并且,导线91的前端穿过插入孔512并被插入到配置于容纳空间511的绝缘管92的内侧。
[0059]这里,配置于容纳空间511的绝缘管92通过在上述步骤S2中被矫正翘曲而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并且,插入孔512与绝缘管92的插入孔512侧的端部在大致同轴上被定位。而且,绝缘管92的另一端侧的端部被推压保持面702保持。因此,在步骤S3中,能够容易地将导线91相对于配置在容纳空间511的绝缘管92插入。也就是说,在插入导线91时,不易产生导线91被卡住、或者绝缘管92的位置偏移的情况。
[0060]如果导线91的插入结束,则控制部60使保持架移动机构73工作。由此,将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打开而使其成为分离状态。并且,控制部60使驱动台30工作,从而使引导单元20移动。由此,将导线91和插入有导线91前端的绝缘管92从下保持架部件71取出(步骤4)。如果绝缘管92被取出,则控制部60再次使保持架移动机构73工作。由此,再次使下保持架部件71和上保持架部件72形成接近状态(步骤S5)。
[0061]其后,控制部60使驱动台30工作,从而使引导单元20朝向绝缘管保持架51侧移动。由此,如图9,使绝缘管92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的端部与绝缘管保持架51的锥形面513接触。并且,控制部60使驱动台30进一步工作,从而将引导单元20进一步压入绝缘管保持架51侧。这样一来,导线91将绝缘管92贯通,且导线91的前端被插入于插入孔512。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绕线装置中,利用绝缘管保持架51的锥形面513以及贯通孔512使导线91的前端朝向比绝缘管92靠里侧的位置突出(步骤S6)。[0062]<4.变形例〉
[006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0064]图11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管保持架51A的剖视立体图。从插入孔512A侧观察时,下保持架部件71A的下边界面711A朝向上方张开。更优选的是,从插入孔512A侧观察时,一对下倾斜面712A呈大致V字状朝向上方张开。在图11的例子中,一对下倾斜面712A空开间隔地设置有多组。换言之,下边界面711A具有多组下倾斜面712A。
[0065]另一方面,从插入孔512A侧观察时,上保持架部件72A的上边界面721A包括朝向下方张开的一对上倾斜面722A。更优选的是,从插入孔512A侧观察时,一对上倾斜面722A呈大致V字状朝向下方张开。在图11的例子中,一对上倾斜面722A空开间隔地设置有多组。换言之,上边界面721A具有多组上倾斜面722A。
[0066]S卩,在图11的例子中,在下保持架部件71A和上保持架部件72A都成对地设置有倾斜面。
[0067]一对下倾斜面712A与一对上倾斜面722A被配置在导线的插入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因此,当使下保持架部件71A与上保持架部件72A互相接近时,下倾斜面712A与上倾斜面722A不会互相接触。因此,能够使上倾斜面722A的下端部位于比下倾斜面712A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如果使这样的下保持架部件7IA和上保持架部件72A互相接近,则能够更为有效地将容纳空间511A的宽度变窄。并且,即使在绝缘管的翘曲较大的情况下,绝缘管也不易被卡在下保持架部件7IA与上保持架部件72A之间。
[0068]特别是在图11的例子中,一对下倾斜面712A与一对上倾斜面722A在导线的插入方向上交替配置。因此,能够更为均匀地矫正绝缘管的翘曲。
[0069]但是,在图11的例子中,难以将下倾斜面712A以及上倾斜面722A连续地设置在导线的插入方向上。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下倾斜面712以及上边界面721连续地设置在导线的插入方向上。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将下倾斜面712的面积以及上边界面721的面积分别扩大这一点上较好。
[0070]一对下倾斜面712A也可不必设置在插入方向上的同一位置。例如,一对下倾斜面712A也可配置在彼此分开的位置。并且,一对上倾斜面722A也可设置在插入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并且,一对下倾斜面712A以及一对上倾斜面722A在从插入孔512A侧观察时也可不必为大致V字状。例如可以是大致U字状。
[0071]图12以及图13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管保持架51B的立体图。在图12以及图13的例子中,下保持架部件71B具有倾斜机构713B。倾斜机构713B与保持架移动机构73B联动地使下边界面711B的倾斜度变化。具体地说,在使下保持架部件71B与上保持架部件72B形成分离状态时,如图12使下边界面711B倾斜。另一方面,在使下保持架部件71B与上保持架部件72B形成为接近状态时,如图13,下边界面711B与导线的插入方向大致平行配置。也就是说,倾斜机构713B在分离状态下,以随着靠近插入孔512B而使下边界面711B远离上边界面的方式倾斜。另一方面,倾斜机构713B在接近状态下,将下边界面711B与一方向大致平行配置。这里的一方向为导线的插入方向。
[0072]在分离状态下,如果使下边界面71IB倾斜,则如图12所示,在下边界面71IB与插入孔512B之间产生台阶703B。因此,当在下保持架部件71B配置绝缘管92B时,通过使绝缘管92B的插入孔512B侧的端部与该台阶703B接触,能够高精度地配置绝缘管92B。
[0073]图14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绝缘管保持架51C的纵向剖视图。在图14的例子中,下保持架部件71C的一对下倾斜面712C分别具有第一倾斜面714C和第二倾斜面715C。一对第一倾斜面714C位于上保持架部件72C的突出部720C的下侧,且以高度随着朝向外侧而增大的方式倾斜扩展。一对第二倾斜面715C与第一倾斜面714C的外侧的端部连续,进而以高度随着朝向外侧而增大的方式倾斜扩展。另外,第二倾斜面715C也可以是相对于下边界面垂直的面。
[0074]在图14的例子中,第二倾斜面715C的坡度比第一倾斜面714C的坡度大。并且,突出部720C的侧面723C与第二倾斜面715C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隔(与上下方向以及导线的插入方向都正交的方向的间隔)的最大值dl比绝缘管92C的外周面的直径d2小。这样一来,当使下保持架部件71C与上保持架部件72C接近时,绝缘管92C不易被夹在突出部720C的侧面723C与第二倾斜面715C之间。因此,即使在绝缘管92C的翘曲较大的情况下,也容易矫正绝缘管92C的翘曲。
[0075]并且,在图14的例子中,一对第二倾斜面715C的上端部彼此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d3和从第一倾斜面714C的下端部至第二倾斜面715C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距离d4都大于绝缘管92C的外周面的直径d2。优选距离d3大于直径d2的1.1倍、小于直径d2的2倍。并且,优选距离d4大于直径d2的1.1倍。这样一来,能够限制放置于第一倾斜面714C上的绝缘管92C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因此,绝缘管92C的翘曲方向被限制成仅限于大致上下方向。这样一来,当使下保持架部件71C与上保持架部件72C接近时,通过第一倾斜面714C和突出部720C的下表面,能够矫正绝缘管92C的翘曲。
[0076]并且,如果在上述d2?d4的尺寸关系的基础上将距离d4设为大于直径d2的2倍的话,则即使在绝缘管92C的翘曲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更为可靠地限制绝缘管92C的翘曲。因此,在使下保持架部件71C与上保持架部件72C接近时,能够更为可靠地矫正绝缘管92C的翘曲。
[0077]并且,上保持架部件也可只是其一部分能够从下保持架部件分离。例如,上保持架部件的构成调芯面或推压保持面的部分也可不能与下保持架部件分离。
[0078]在本申请中,将配置有下保持架部件以及上保持架部件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对绝缘管保持架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这里的“上下方向”也可不必与重力方向平行。例如,下保持架部件与上保持架部件也可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配置。
[0079]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被卷取体也可不必是分割铁芯81、82本身。例如,装配于分割铁芯的树脂材料的绝缘件也可作为被卷取体。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绕线装置也可不必是形成马达的线圈用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在发电机或变压器的制造工程中将导线缠绕于作为被卷取体的铁芯的周围的装置。
[0080]并且,关于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将出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各个要素适当地组
口 ο
【权利要求】
1.一种绕线装置,其具有: 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将圆筒状的绝缘管安装于导线; 卷取部,该卷取部将所述导线缠绕于被卷取体; 导线供给部,该导线供给部将导线提供给所述安装机构以及所述卷取部;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导线供给部的导线吐出口与所述安装机构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导线供给部的导线吐出口与所述卷取部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所述绕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机构具有绝缘管保持架,在所述绝缘管保持架的内部具有朝向一方向扩展的容纳空间,且所述绝缘管保持架具有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的插入孔, 所述绝缘管保持架具有: 下保持架部件,该下保持架部件具有划定所述容纳空间的下侧边界的下边界面;上保持架部件,该上保持架部件具有划定所述容纳空间的上侧边界的上边界面,且至少该上保持架部件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下保持架部件分离;以及 保持架移动机构,该保持架移动机构使所述下保持架部件和所述上保持架部件在接近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相对移动,在所述接近状态下,所述下保持架部件与所述上保持架部件接近,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下保持架部件与所述上保持架部件分离, 所述下边界面包括从所述插入孔侧观察时朝向上方张开的一对下倾斜面, 在所述接近状态下,所述上边界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一对所述下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所述绝缘管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近状态下,所述上边界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一对所述下倾斜面的上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保持架部件还具有倾斜机构,该倾斜机构与所述保持架移动机构联动地使所述下边界面的倾斜度变化, 在所述分离状态下,所述倾斜机构使所述下边界面以随着靠近所述插入孔而离开所述上边界面的方式倾斜, 在所述接近状态下,所述倾斜机构将所述下边界面配置成与所述一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边界面以及所述下边界面包括将所述插入孔与所述绝缘管的所述插入孔侧的端部同轴定位的调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保持架部件具有朝向一对所述下倾斜面之间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的下端面为所述上边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边界面包括在从所述插入孔侧观察时朝向下方张开的一对上倾斜面, 一对所述下倾斜面与一对所述上倾斜面配置在所述一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边界面具有多组一对所述上倾斜面,所述下边界面具有多组一对所述下倾斜面, 一对所述下倾斜面与一对所述上倾斜面在所述一方向上交替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绝缘管的内周面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边界面以及所述上边界面包括使所述绝缘管的所述一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变形并保持该端部的推压保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管保持架还具有从 所述插入孔朝向所述一方向上的一端侧扩展的锥形面。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下倾斜面具有: 一对第一倾斜面,这一对第一倾斜面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下侧;以及 一对第二倾斜面,这一对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外侧的端部连续, 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坡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间的水平方向的间隔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绝缘管的外周面的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二倾斜面的上端部彼此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和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下端部到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上端部为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都大于所述绝缘管的外周面的直径。
【文档编号】H02K15/08GK203734477SQ201320660183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谷口公大, 石谷明 申请人:日本电产增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