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051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一盖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二盖板,所述基座本体设有插接座,车身线束穿过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的线束通过孔,并将所述车身线束的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座内,并通过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半封闭于所述基座本体内,且所述固定基座固定于车身钣金与内饰板之间。采用此技术方案,将插接件可靠固定在插接座内,并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半封闭于基座本体内,保证了插接件的合理布置和可靠固定。
【专利说明】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电子功能的增加,车身线束通过插接件与电器功能元件连接,以传输信号。每一个电器功能元件都连接若干个插接件,因此,插接件的布置以及固定对整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0003]现有的插接件无固定,容易发生插接件与电器功能元件之间连接松动或脱落,导致信号无法传输而使零部件丧失功能,尤其当多个插接件位置比较靠近时,合理布置插接件的位置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可改善插接件的布置和固定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做出了如下技术改进:
[0006]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一盖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二盖板,所述基座本体设有插接座,车身线束穿过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的线束通过孔,并将所述车身线束端部的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座内,所述车身线束通过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半封闭于所述基座本体内,且所述固定基座固定于车身钣金与内饰板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基座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其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或分离,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可绕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基座本体的相交线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翻转。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盖板为一体式结构,其第二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或分离,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盖板可绕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的相交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盖板翻转。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自由端通过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卡脚,和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槽,所述第—^脚与所述第—槽配合卡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卡槽,和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二卡脚,所述第二卡脚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卡接。
[0012]优选地,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自所述第一盖板向所述基座本体一侧凸出的凸起、和设于所述凸起的挡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基座本体处于卡接状态时,所述挡板与所述基座本体配合限位。
[0013]优选地,所述基座本体还设有线束卡爪,所述线束卡爪卡住所述车身线束。
[0014]优选地,所述插接座的插接口设有导向面,所述插接座内设有卡接孔和限位槽,所述卡接孔与所述插接件的卡扣配合卡接,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插接件配合限位。
[0015]优选地,所述基座本体靠近所述车身钣金的表面设有支撑柱和限位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车身钣金配合支撑,所述限位柱与所述车身钣金配合限位。
[0016]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一盖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二盖板,所述基座本体设有插接座,车身线束穿过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的线束通过孔,并将所述车身线束的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座内,所述车身线束通过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半封闭于所述基座本体内,且所述固定基座固定于车身钣金与内饰板之间。采用此技术方案,将插接件可靠固定在插接座内,并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半封闭于基座本体内,保证了插接件的合理布置和可靠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固定基座的一个实施例的扣合状态示意图1 ;
[0019]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基座的一个实施例的扣合状态示意图1I ;
[0020]图3为本发明的固定基座的一个实施例的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0022]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脚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视图;
[0023]图6为图4中的B-B视图;
[0024]图7为图4中的C-C视图;
[0025]图8为图1中的D-D视图;
[0026]图9为图1中的E-E视图;
[0027]图10为图3中的F-F视图;
[0028]图11为本发明的基座本体与车身钣金的卡接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固定基座;10_基座本体;11-第一卡槽;12_第一卡接板;13_楔形凸起;
14-第二卡脚;15_弧形凹槽;16_线束卡爪;17_第一加强筋;18_卡爪;20_第一盖板;21-第一卡脚;22_凸起;23_挡板;24_缺口 ;25_第二加强筋;26_海绵;30_第二盖板;31-第二卡槽;32_第二卡接板;40_插接座;41_导向面;42_卡接孔;43_限位槽;44_安装槽;50_车身钣金;60_内饰板;70_支撑柱;80_限位柱;90_插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介绍。
[0032]结合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100,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对此做出了如下技术改进:包括基座本体10、可开合地设于基座本体10的第一盖板20,和连接于第一盖板20的第二盖板30,基座本体10设有插接座40,车身线束穿过第二盖板30与基座本体10之间的线束通过孔,且将车身线束端部的插接件90插接于插接座40内,所述车身线束通过第一盖板20和第二盖板30半封闭于基座本体10内,且固定基座100固定于车身钣金50与内饰板60之间。采用此技术方案,将插接件90可靠固定在插接座40内,所述车身线束通过第一盖板20和第二盖板30半封闭于基座本体10内,保证了插接件90的合理布置和可靠固定,避免车身线束杂乱交缠、弯折破损而导致电器功能无法实现。
[0033]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第一盖板20的第一固定端与基座本体10为一体式结构,其第一自由端与基座本体10卡接或分离,第一自由端与基座本体10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盖板20可绕第一固定端与基座本体10的相交线相对于基座本体10翻转。此方案中,第一盖板20的第一固定端与基座本体10之间利用较少材料连接而形成薄壁结构,保证两者之间可相对自由翻转,翻转次数大于1000次,满足使用要求,此方案通过一体加工成型即实现了第一盖板20相对于基座本体10的扣合或分离,较采用其他连接结构如枢接、铰接等相t匕,制造更加简单,且节省安装程序。
[0034]同理,第二盖板30的第二固定端与第一盖板20为一体式结构,其第二自由端与基座本体10卡接或分离,第二自由端与基座本体10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二盖板30可绕第二固定端与第一盖板20的相交线相对于第一盖板20翻转。此方案米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案,模具的设计相对简单,同时,零部件运输方便等,零部件的数量相对减少。
[0035]第一盖板20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盖板30的第二自由端均优选与基座本体10卡接,即第一自由端通过第—^接部与基座本体10卡接,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二卡接部与基座本体10卡接,此方案安装简单且方便,省时省力。
[0036]第接部优选包括设于第一盖板20的第 ^脚21,和设于基座本体10的第一卡槽11,第--^脚21与第--^槽11配合卡接。具体地,基座本体10自其外壁延伸出第一卡接板12,第一卡接板12与外壁之间留有预设间隙,预设间隙即为第一卡槽11 ;相应地,第一盖板20设有楔形卡脚,楔形卡脚的小端穿过第一卡槽11并通过其大端的端面卡接固定于第一卡接板12的下沿。此卡接结构简单,可解可靠。且更优地,第一盖板20与第一卡接板12的接触部位还设有至少一个楔形凸起13,当第—^脚21卡入第—^槽11时,各楔形凸起13分别与第一卡接板12形成干涉,以此增加两者之间的卡接作用力,避免卡接松动或脱落,在本实施例中,楔形凸起13优选设有两个,两个楔形凸起13分布于接触面的两端,以保证卡接作用力平衡稳定。
[0037]第二卡接部优选包括设于第二盖板30的第二卡槽31,和设于基座本体10的第二卡脚14,第二卡脚14与第二卡槽31配合卡接。具体地,第二盖板30自外壁延伸出第二卡接板32,第二卡接板32设有方形孔,且基座本体10的对应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卡脚
14,第二卡脚14为楔形,楔形结构的第二卡脚14卡接于方形孔内。此卡接结构简单,卡接方便。当然,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实施方案不仅限于此,还有其他结构的多种实施例,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0038]为了保证第一盖板20和基座本体10之间正确的扣合位置,两者之间还设有限位部,第一盖板20通过限位部与基座本体10配合限位。限位部包括如下的实施例一:在基座本体10向靠近第一盖板20的一侧延伸出定位柱,定位柱与第一盖板20配合实现定位。然而,考虑定位柱容易断裂而失效,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如下实施例二:限位部包括自第一盖板20向基座本体10 —侧凸出的凸起22、和设于凸起22的挡板23,第一盖板20与基座本体10处于卡接状态时,挡板23与基座本体10的内侧壁配合限位。具体地,凸起22设为柱面凸起,挡板23沿柱面凸起的径向凸出,并沿周向延伸形成板状结构,基座本体10上设有弧形凹槽15,当第一盖板20与基座本体10扣合时,柱面凸起位于弧形凹槽内15,并通过挡板23与基座本体10的两相邻侧壁贴合,实现限位。此方案较实施例一相比,结构紧凑,且挡板不易断裂,同时,柱面凸起还可起到加强第一盖板20的强度的效果。
[0039]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基座100,优选插接座40设有多个,各插接座40平行设置并间隔预设距离。此方案可同时将多个插接件90固定于基座本体10内,改善了当多个插接件90位置靠近时的固定和合理布置的问题,使其有序、合理的被固定。
[0040]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当基座本体10内插接多个插接件90时、车身线束的根数较多而显得凌乱,基座本体10还设有线束卡爪16,线束卡爪16可将部分车身线束卡在线束卡爪16内,避免发生纠缠。更优地,线束卡爪16可设有多个,各线束卡爪16分别设于各插接座40附近,以便对每根线束的走向予以控制,加强车身线束布置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线束卡爪16与挡板23之间存在干涉,优选在挡板上设置缺口 24,以便解除干涉,同时,为了避免线束卡爪16对车身线束造成损伤,车身线束外包裹一层海绵26,以保护车身线束。
[0041]更进一步地,插接座40的插接口还设有导向面41,方便插接件90的安装。具体地,根据插接件90的结构,插接座40包括三个安装槽44,各安装槽44的开口处均设有导向面41,导向面41设为斜面,其自开口端沿插接方向向内倾斜预设角度,以形成八字形的插接口,方便插接件90的插入。
[0042]更优选地,插接座40内还设有卡接孔42和限位槽43,卡接孔42与插接件90的卡扣配合卡接,限位槽43与插接件90配合限位。此方案中,卡接孔42可保证插接后的插接件90更加牢固,以防脱落;限位槽43保证插接件90处于正确的插接位置,避免插接过度或插接不到位而产生缺陷。
[0043]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基座100,在基座本体10靠近车身钣金50的表面设有第一加强筋17,在第一盖板20、第二盖板30靠近内饰板60之间的部位设有第二加强筋25,上述两加强筋可加强固定基座100的强度,以足够的强度支撑在车身钣金和内饰板60之间,对插接件90起到保护作用。
[0044]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基座100,优选与车身钣金50卡接,安装方便且效率高,卡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卡爪18,两卡爪18分别具有变形空间,卡接变形量大,卡接结构稳定可靠,且更优地,卡爪18两侧均设有支撑柱70和限位柱80,支撑柱70用于与车身钣金50配合支撑,限位柱80用于实现卡爪18与车身钣金50卡接时的配合限位。
[0045]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而只是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本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一盖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二盖板,所述基座本体设有插接座,车身线束穿过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基座本体之间的线束通过孔,并将所述车身线束端部的插接件插接于所述插接座内,所述车身线束通过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半封闭于所述基座本体内,且所述固定基座固定于车身钣金与内饰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基座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其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或分离,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可绕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基座本体的相交线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盖板为一体式结构,其第二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或分离,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基座本体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二盖板可绕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的相交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盖板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通过第一卡接部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二卡接部与所述基座本体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卡脚,和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脚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卡槽,和设于所述基座本体的第二卡脚,所述第二卡脚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自所述第一盖板向所述基座本体一侧凸出的凸起、和设于所述凸起的挡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基座本体处于卡接状态时,所述挡板与所述基座本体配合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还设有线束卡爪,所述线束卡爪卡住所述车身线束。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的插接口设有导向面,所述插接座内设有卡接孔和限位槽,所述卡接孔与所述插接件的卡扣配合卡接,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插接件配合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靠近所述车身钣金的表面设有支撑柱和限位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车身钣金配合支撑,所述限位柱与所述车身钣金配合限位。
【文档编号】H02G3/02GK104269788SQ20141054627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张洪磊, 汤艳, 葛晋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