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807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机端盖和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轴瓦,轴瓦套设在电机轴上,轴瓦与电机轴之间设有润滑间隙;轴瓦两端部于台阶处固定连接有挡油板,所述电机端盖与轴承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筋板,所述轴瓦内、外两侧的轴承座分别连接有轴承盖,轴承盖与轴承座的径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条,轴承盖与轴承座的轴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垫;轴承盖的径向内端面设有密封铜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有三道密封结构,并在轴承盖处引入正压,能够有效防止漏油现象。同时筋板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避开电动机的固有频率从而防止发生剧烈振动。
【专利说明】一种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式电机滑动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端盖与滑动轴承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公知的技术中,箱式电机所用滑动轴承为半端盖式A型或B型的滑动轴承,此种轴承安装在电机端盖上,端盖安装在机座上,这种结构虽然在业界长期使用,但是对于高速的箱式电机,该类轴承仍然存在以下问题:(I)滑动轴承漏油,既浪费润滑油又污染环境,如果油雾进入电机内部,还会对电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隐患;(2)电机振动,该类轴承为标准轴承,无法通过调整轴承结构来避开电机的固有频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滑动轴承漏油且能够较为方便地避开电机的固有频率的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机端盖和固定连接在电机端盖上的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轴瓦,轴瓦套设在电机轴上,轴瓦与电机轴之间设有润滑间隙;
[0005]沿轴向,轴瓦两端部径向凹陷设有环形台阶,轴瓦两端部于台阶处固定连接有挡油板,挡油板与电机轴间隙配合,挡油板与台阶处的轴瓦以及电机轴围成环形的放油槽;
[0006]沿轴向,轴瓦两端面与轴承座围成环形的空腔,所述空腔连接有回油管,回油管伸出轴承座;
[0007]所述轴瓦内设有连通所述放油槽和所述空腔的放油孔;
[0008]所述轴瓦内设有与所述润滑间隙相通的供油通道,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
[0009]所述电机端盖与轴承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筋板,
[0010]所述轴瓦内、外两侧的轴承座分别连接有轴承盖,轴承盖与轴承座的径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条,轴承盖与轴承座的轴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垫;轴承盖的径向内端面设有密封铜齿。
[0011]所述轴承盖与轴之间围成正压槽,正压槽向外连接有正压通风管。
[0012]所述轴承座与轴瓦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轴瓦旋转的连接螺栓。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挡油板、密封条和密封铜齿形成三道密封,有效防止漏油现象。正压通风管和正压槽的设置,保证了轴承盖处的压力高于轴瓦与电机轴之间润滑间隙处的压力,从而进一步防止润滑油沿电机轴向两侧泄漏。正压通风管的正压来源优选采用电动机内部的风扇,即将电动机内部风扇所产生的正压引入轴承盖处的压力(现有技术中轴承盖处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压),防止负压将油雾从轴瓦与电机轴之间通过轴承室抽出。
[0014]放油槽、放油孔、空腔以及回油管的设置,提供了正常的润滑油循环的路径,从而进一步避免润滑油沿电机轴向内外两个方向泄漏。
[0015]在电机端盖与轴承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筋板,从而能够使本实用新型避开电机的固有频率,大大降低电机振动。在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筋板的数量以及连接在电机端盖和轴承座上的位置,从而确保能够避开电动机的固有频率,防止剧烈振动的发生,满足电机的支撑刚度要求。
[0016]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有三道密封结构,并在轴承盖处引入正压,能够有效防止漏油现象。同时筋板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避开电动机的固有频率从而防止发生剧烈振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A — A剖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中,电机轴的轴向上,以临近电动机的方向为内侧,以远离电动机的方向为外侧。
[00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包括电机端盖I和固定连接在电机端盖I上的轴承座2,轴承座2内设有轴瓦3,轴瓦3套设在电机轴4上,轴瓦3与电机轴4之间设有润滑间隙;
[0023]沿轴向,轴瓦3两端部径向凹陷设有环形台阶,轴瓦3两端部于台阶处固定连接有挡油板5,挡油板5与电机轴4间隙配合,挡油板5与台阶处的轴瓦3以及电机轴4围成环形的放油槽6 ;
[0024]沿轴向,轴瓦3两端面与轴承座2围成环形的空腔7,所述空腔7连接有回油管8,回油管8伸出轴承座2 ;
[0025]所述轴瓦3内设有连通所述放油槽6和所述空腔7的放油孔9 ;
[0026]所述轴瓦3内设有与所述润滑间隙相通的供油通道10,所述轴承座2固定连接有进油管11,进油管11与所述供油通道10相连通;
[0027]所述电机端盖I与轴承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使滑动轴承避开电动机的固有频率的筋板12。
[0028]所述轴瓦3内、外两侧的轴承座2分别连接有轴承盖13,轴承盖13与轴承座2的径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条14,轴承盖13与轴承座2的轴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垫15 ;轴承盖13的径向内端面(即与电机轴4相配合的一面)设有密封铜齿16。
[0029]所述轴承盖13与轴之间围成正压槽17,正压槽17向外连接有正压通风管18。
[0030]正压通风管18能够维持正压槽17处于正压状态,进一步防止润滑油沿轴向通过轴承盖13泄漏出去。
[0031]所述轴承座2与轴瓦3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轴瓦3旋转的连接螺栓19。
[0032]其中,轴承座2采用优质钢焊接结构。
[0033]工作中,润滑油通过进油管11和供油通道10进入轴瓦3与电机轴4之间的润滑间隙,从而保证良好的润滑,降低电机轴4高速旋转时的磨损。润滑间隙处的润滑油沿电机轴4流至轴瓦3两端部的放油槽6内,然后通过放油孔9进入空腔7,再通过与空腔7相连接的回油管8流出本实用新型。
[0034]挡油板5、密封条14和密封铜齿16形成三道密封,有效防止漏油现象。正压通风管18和正压槽17的设置,保证了轴承盖13处的压力高于轴瓦3与电机轴4之间润滑间隙处的压力,从而进一步防止润滑油沿电机轴4向两侧泄漏。正压通风管18的正压来源优选采用电动机内部的风扇,即将电动机内部风扇所产生的正压引入轴承盖13处的压力(现有技术中轴承盖13处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压),防止负压将油雾从轴瓦3与电机轴4之间通过轴承室抽出。
[0035]放油槽6、放油孔9、空腔7以及回油管8的设置,提供了正常的润滑油循环的路径,从而进一步避免润滑油沿电机轴4向内外两个方向泄漏。
[0036]在电机端盖I与轴承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筋板12,从而能够使本实用新型避开电机的固有频率,大大降低电机振动。在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筋板12的数量以及连接在电机端盖I和轴承座2上的位置,从而确保能够避开电动机的固有频率,防止剧烈振动,满足电机的支撑刚度要求。
[003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和固定连接在电机端盖上的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轴瓦,轴瓦套设在电机轴上,轴瓦与电机轴之间设有润滑间隙; 沿轴向,轴瓦两端部径向凹陷设有环形台阶,轴瓦两端部于台阶处固定连接有挡油板,挡油板与电机轴间隙配合,挡油板与台阶处的轴瓦以及电机轴围成环形的放油槽; 沿轴向,轴瓦两端面与轴承座围成环形的空腔,所述空腔连接有回油管,回油管伸出轴承座; 所述轴瓦内设有连通所述放油槽和所述空腔的放油孔; 所述轴瓦内设有与所述润滑间隙相通的供油通道,所述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与所述供油通道相连通; 所述电机端盖与轴承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筋板, 所述轴瓦内、外两侧的轴承座分别连接有轴承盖,轴承盖与轴承座的径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条,轴承盖与轴承座的轴向配合面之间设有密封垫;轴承盖的径向内端面设有密封铜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盖与轴之间围成正压槽,正压槽向外连接有正压通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端盖与滑动轴承的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与轴瓦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止轴瓦旋转的连接螺栓。
【文档编号】H02K5/167GK204258512SQ201420713970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温培艳, 陈建军, 李银, 王宗栋, 李柯一, 周少正, 刘平顺 申请人: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