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6252阅读:1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直流电机使用的转子。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原理是利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按工作电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其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为无刷直流电机和有刷直流电机。目前,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汽车、工业工控、家用电器以及自动化等等。无刷直流电机一般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组成,位置传感按转子位置的变化,沿着一定次序对定子绕组的电流进行换流。(即检测转子磁极相对定子绕组的位置,并在确定的位置处产生位置传感信号,经信号转换电路处理后去控制功率开关电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绕组电流切换。

转子通俗的说就是旋转的部件,电机转子是在电机中使用的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中的转子则是由一定极对数的永磁体镶嵌在铁芯表面或者嵌入铁芯内部构成,转子作为电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质量和性能是值得关注和有待提高的,同时,电机转子在运行时会产生高速的运作,高速运作会产生热量,散热可靠不可靠,也十分值得关注。

如申请号为cn201420007369.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包括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绕组和设置在转轴上相对绕组另一侧的风扇,所述风扇包括叶轮和与叶轮一体设置的叶片,所述叶片包括主叶片和副叶片,所述主叶片和副叶片一大一小依次间隔设置,所述主叶片和副叶片均沿叶轮呈周向分布。当电机运转时,转子转动,固定安装在转子上的风扇与转子转速同步,风扇上的叶片转动时,对电机起到了排风散热的作用。

又如申请号为cn201610721891.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转子,包括转子轴和若干转子冲片,所述转子冲片的中心设有用于放置转子轴的轴孔,所述转子冲片在圆周上均布设有若干放置磁条的安装孔;还包括若干散热组,所述散热组设在转子冲片上,所述散热组一一对应所述安装孔,所述散热组包括长条形散热孔和连接通道,所述安装孔位于散热孔的外侧,所述连接通道分别连接安装孔和散热孔,使得安装孔和散热孔之间呈t形,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确实能够在电机转子运行时进行有效的散热,提高转子寿命。

综上所述可见,目前现有技术中转子的散热通常有两种,第一种采用加装内风扇的结构,此设计安装步骤多,易产生漏装的情况伤害电机,即使采用将风扇与转子固定的方法,其结构较大,稳定性不高,容易缩短电机使用寿命;第二种采用在转子本体上开设多个轴向通风孔散热孔来改善散热,但是散热结构简单,起不到很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散热好,成本较低,不易损坏以及可以直观检测永磁体密封质量好坏的电机转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转子,包括:

中心毂;

叶片,所述叶片有多个,所述叶片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毂连接;

围边,所述围边将所述中心毂和所述叶片围住,所述围边与所述叶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围边上间隔分布有永磁体;

包围层,所述包围层在相邻所述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内以及所述永磁体的外侧面沿着所述围边形成,能够裹覆住所述永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叶片宽度向所述围边方向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上表面设有第一切除面,所述叶片下表面设有第二切除面,所述第一切除面和所述第二切除面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毂内部中心处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中心处设有上下连通的带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毂设有上下贯通的多个风孔,所述多个风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圆形凹槽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围边的下底部设有凹陷,所述凹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的所述凹陷至少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包围层上底部形成有窗口,所述窗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相邻处。

进一步地,所述窗口有多个,两个相邻所述永磁体在相邻处的两个上底角均外露于所述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毂、叶片以及围边为一体压铸件。

进一步地,所述包围层一体注塑形成在相邻所述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内以及所述永磁体的外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转子生产时就加上叶片,使叶片和转子一体形成,能够提高转子本身的散热性能,与传统加装风扇来散热的设计相比更加节省物力财力,结构也更稳定;(2)在中心毂位置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风孔,能增加空气进入量,增加对流加速散热,也可以减轻转子重量;(3)围边底部设有凹陷,所述凹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的所述凹陷至少有两个的设计,使转子本身结构强度更强,不易损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散热量;(4)在转子上包围层上形成有窗口,所述窗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相邻处,两个相邻所述永磁体在相邻处的两个上底角均外露于所述窗口,可以清晰的展现出永磁体有没有漏装的情况,以及相邻永磁体之间空隙中包围层的质量好坏,有没有较好的分隔开永磁体,从而判断转子在功能上的好坏,可以有效的起到检测作用。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中心毂100、叶片200、围边300、包围层400和永磁体500。所述永磁体500被所述包围层400全部包裹,故在图1中不可见。

所述中心毂100为圆柱形;

所述叶片200有多个,所述叶片200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毂100连接;

所述围边300将所述中心毂100和所述叶片200围住,所述围边300与所述叶片20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围边300上间隔分布有永磁体500;

所述包围层400在相邻所述永磁体500之间的间隙内以及所述永磁体500的外侧面沿着所述围边300形成,能够裹覆住所述永磁体500。

在制作上述实施例的电机转子时,所述叶片200通过焊接与所述中心毂100和所述围边300连接在一起,所述永磁体500借助模具均匀的间隔放置在所述围边300上,所述包围层400可以是事先按一定规格制作形成的,通过变形卡位等操作后实现裹覆住所述永磁体500的功能;也可以是在所述永磁体500放置完成后,向模具中注入热固性材料一次性塑封而成。

本实施例中将常规的风扇叶片结构与转子连接成为同一个结构,可以改善电机加工中风扇忘记安装,导致散热性差损坏电机的问题,还可以增强电机在运转中散热的性能,永磁体之间通过包裹层来固定以及分隔,可以使永磁体的固定得更充分,其功能的发挥可以更稳定。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叶片200与其转动平面之间带有夹角。实际表现就是所述叶片200与所述中心毂100为倾斜连接,可以在旋转时对风有导流作用,加速散热。

所述叶片200为弧状且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叶片200宽度向所述围边300方向增加。所述围边300处有永磁体,与所述围边300接触面较大能够提高热传导速率,对散热有帮助。

所述叶片200上表面设有第一切除面210,所述叶片下表面设有第二切除面220,所述第一切除面210和所述第二切除面220相对设置。两个切除面的设置使叶片更加体现流线型,转动时使空气对流更充分。

所述中心毂100内部中心处设有圆形凹槽110,所述圆形凹槽110中心处设有上下连通的带轴孔120。圆形凹槽110可以作为电机中其他部件(如转轴)的容纳槽,同时还可以加强所述中心毂100的强度。

所述中心毂100设有上下贯通的多个风孔130,所述多个风孔130均匀分布在所述圆形凹槽110的外围。风孔增加了空气进入量,增加对流加速散热,也可以节省材料减轻转子重量。

所述中心毂100、叶片200以及围边300为一体压铸件。三者一起压铸形成,结构更稳定牢靠。

所述围边300的下底部设有凹陷310,所述凹陷31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200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叶片200之间的所述凹陷310至少有两个。所述凹陷310不仅对所述围边300具有加强作用,还可以减轻转子下部的重量,对永磁体的散热也有帮助。

所述包围层400一体注塑形成在相邻所述永磁体500之间的间隙内以及所述永磁体500的外侧面。采用热固性材料一次塑封所述永磁体500与所述中心毂100、叶片200以及围边300组合而成的压铸件,使转子结构更精细,提高转子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叶片200进行更细化的设计,提高叶片转动时散热的能力;增加风孔130设计,提升空气进入量,增加对流加速散热,也可以节省材料减轻转子重量。转子结构整体的设计更加一气呵成,没有太多繁复的结构影响转子本身的功能,在一些可以加强转子强度的位置设计了加强结构,使转子更坚固。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包围层400上底部形成有窗口410,所述窗口41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500相邻处。

所述窗口410有多个,两个相邻所述永磁体500在相邻处的两个上底角均外露于所述窗口410。

本实施例在所述包围层400一体注塑成型时,留有一窗口,可以观察转子的永磁体是否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也可以检查包围层在间隔开相邻永磁体的位置上品质的好坏,可实现在源头扼杀质量较差的转子,使电机不因转子的好坏导致整体损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