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702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机致动器(旋转装置),用于对设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使空气流通的空气通路的中途的多个门(风门)进行驱动。

在这样的旋转装置中,通过将电机的旋转轴的旋转经由多个齿轮输出,来进行风门的转动控制。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为了降低电机的机械噪声,对带刷电机的刷设置减震构件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0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2619号公报

另外,近年来关于车辆内环境存在静音性提高的倾向,而关于电动汽车等由电机来驱动的车辆,由于也不会发出内燃机所发的噪音,所以车内的静音性显著地高。

当这样提高了静音性时,即便是在搭载有内燃机的汽车的车内曾不那么容易引人注意的声音在车内也会变得明显起来,因此,考虑对各种零部件也要求比此前高的静音性。

而且,虽然电机是旋转装置的噪音的发生源之一,但通过使用与以往的电机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电机的噪音的电机,能够谋求进一步地改善静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降低了噪音的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结构来把握。

(1)本发明的电机,具有:具有换向器的电枢;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导电性刷;设置有所述导电性刷的托架;设置于所述托架的、具有沿所述导电性刷的第1面向所述换向器侧延伸的第1面的第1壁部;设置于所述托架的、形成沿所述导电性刷的位于第1面的相反一侧的第2面向所述换向器侧延伸的第2面的第2壁部;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1面和所述第1壁部的第1面这双方的面接触,并相应于所述导电性刷的动作变形的第1变形部;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2面和所述第2壁部的第2面这双方的面接触,并相应于所述导电性刷的动作变形的第2变形部。

(2)在上述(1)的构成中,所述第1变形部至少与从所述导电性刷的根部到所述导电性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位置之间的所述导电性刷的的第1面的中央部接触。

(3)在上述(1)或(2)的构成中,所述第2变形部至少与从所述导电性刷的根部到所述导电性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位置之间的所述导电性刷的的第2面的中央部接触。

(4)在上述(1)至(3)中的任一构成中,所述第1变形部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1面和所述第1壁部的第1面这双方的面平时接触;所述第2变形部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2面和所述第2壁部的第2面这双方的面平时接触。

(5)在上述(2)的构成中,在设从所述导电性刷的根部到所述导电性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位置之间的长度为l时,所述第1变形部与从所述导电性刷的根部到所述导电性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位置之间的包含中央的位置的至少所述导电性刷的第1面的l/4以上的范围接触。

(6)在上述(2)或(3)的构成中,在设从所述导电性刷的根部到所述导电性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位置之间的长度为l时,所述第2变形部与从所述导电性刷的根部到所述导电性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位置之间的包含中央的位置的至少所述导电性刷的第2面的l/4以上的范围接触。

(7)在上述(1)至(6)中的任一构成中,所述第1变形部和所述第2变形部包含凝胶硬度根据astmd2240的类型00的硬度30以上70以下的凝胶。

(8)在上述(1)至(6)中的任一构成中,所述第1变形部和所述第2变形部包含稠度5号以上60以上165以下的润滑脂。

(9)在上述(1)至(8)中的任一构成中,所述第1变形部和所述第2变形部包含由不同的多种树脂形成的第1树脂部。

(10)在上述(9)的构成中,所述第1变形部和所述第2变形部之中不包含所述第1树脂部的变形部包含由1种树脂形成的第2树脂部。

(11)在上述(9)或(10)的构成中,所述树脂选自根据jisk6253的橡胶硬度为肖氏硬度a25以上60以下的橡胶。

(12)在上述(2)的构成中,所述第1壁部的第1面的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1面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位于靠近所述导电性刷的第1面的位置。

(13)在上述(3)的构成中,所述第2壁部的第2面的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2面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位于靠近所述导电性刷的第2面的位置。

(14)在上述(1)至(13)中的任一构成中,具有:与所述换向器接触的一对所述导电性刷;与各所述导电性刷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1壁部;与各所述导电性刷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1变形部;与各所述导电性刷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2壁部;与各所述导电性刷对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2变形部。

(15)在上述(1)至(14)中的任一构成中,所述第1壁部的第1面是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1面平行的面。

(16)在上述(1)至(15)中的任一构成中,所述第2壁部的第2面是与所述导电性刷的第2面平行的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降低噪音的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机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枢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托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托架的透视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机在驱动中时的第2变形部的状态的图,(a)是从框架侧看托架时的平面图,(b)是(a)的虚线区域a1的放大图。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机在驱动中时的第1变形部的状态的图,(a)是从框架侧看托架时的平面图,(b)是(a)的虚线区域a2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托架的透视图。

图9是从框架侧看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时的平面图。

图10是从框架侧看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托架时的平面图。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图。

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图。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机,20…框架,21…底部,21a…孔部,21b…轴承部,22…侧壁部,22a…开口部,30…电枢,31…旋转轴,31a…另一端部,32…铁心,32a…磁极,33…换向器,33a…金属板,40…托架,40a…托架主体,40ab…底部,40b…轴承板,40ba…轴承部,41…轴承,42…导电性刷,42a…第2面,42b…第1面,43…导电性刷,43a…第2面,43b…第1面,44…端子部,44a…端子,44b…第1端部,44ba…一端部,45…端子部,45a…端子,45b…第1端部,45ba…一端部,46…槽部,47…槽部,48…开口部,49…开口部,60…第2壁部,60a…第2面,61…第2壁部,61a…第2面,62…第1壁部,62a…第1面,63…第1壁部,63a…第1面,64a…第3面、64b…第4面、64c…第4面、64d…第5面、64aa…第6面、64ab…第6面、70…第2变形部,70a…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0b…第1树脂部,70ba,70bb…树脂部,71…第2变形部,71a…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1b…第1树脂部,71ba,71bb…树脂部,72…第1变形部,72a…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2b…第2树脂部,73…第1变形部,73a…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3b…第2树脂部,85…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

而且,在实施方式的说明的全体中都对相同的要素标以相同的标记。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机10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机10的分解透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机10例如可以适宜地用作驱动设置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风门等的旋转装置的驱动源。

其中,电机10的使用方式不限定于旋转装置。

如图2所示,电机10具有框架20、设置于框架20内的多个磁体(未图示)、电枢30和托架40。

(框架)

如图2所示,框架20具有设置有将电枢30的旋转轴31向外部导出的孔部21a的底部21、与底部21相连且在与底部21相反的一侧具有开口部22a的覆盖电枢30的外周的侧壁部22。

而且,托架40以堵塞框架20的开口部22a的方式安装于框架20的开口部22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20的侧壁部22呈角部弯曲的四棱柱状的外形,但外形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更。

在框架20的侧壁部22的与电枢30相对的内壁面上,与电枢30间隔开地配置着多个磁体。

在框架20的底部21设置有轴承部21b,该轴承部21b以在旋转轴31方向上向框架20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该轴承部21b的中央,设置有将旋转轴31导出的孔部21a。

在轴承部21b的内部,容纳有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31的轴承。

(电枢)

如图2所示,电枢30具有铁心32、卷绕于铁心32的线圈(未图示)、固定于铁心32的旋转轴31。

旋转轴31以贯通铁心32的方式配置于铁心32的中央。

而且,铁心32具有在旋转轴31的方向上多个金属板层叠一体化的构成。

作为这些多个金属板,例如可以列举电磁钢板等。

图3是电枢30的透视图。

如图3所示,电枢30具有沿旋转轴31的外周面设置于周方向上的换向器33。

换向器33具有设置于旋转轴31的位于与导出到电机10的外部的一端部相反的一侧位置的另一端部侧的多个金属板33a。

卷绕于铁心32的各磁极32a的线圈(未图示)的端部通过钎焊等连接于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

而且,相比该换向器33的位置位于另一侧的旋转轴31的另一端部31a由后述的设置于托架40的轴承41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

(托架)

图4是托架40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4所示,托架40具有托架主体40a和轴承板40b。

托架主体40a具有底部40ab,该底部40ab位于和框架20侧相反的一侧。

该轴承板40b安装于托架主体40a的底部40ab的外侧。

在轴承板40b的中央设置有轴承部40ba,轴承部40ba向和托架主体40a相反的一侧突出。

轴承41容纳于轴承部40ba内,通过将轴承板40b安装于托架主体40a而一体化,成为具有轴承41的托架40。

此外,托架40具有一对导电性刷(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分别安装该一对导电性刷(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的一对端子部(端子部44及端子部45)。

该端子部44及端子部45除了呈后述的第1端部44b的一端部44ba侧和第1端部45b的一端部45ba侧的折曲方向为朝相反方向的彼此对称形状这一点不同以外,其基本构成相同。

具体地,端子部44具有向外部导出的端子44a、与端子44a相连且一端部44ba侧折曲地形成的第1端部44b。

端子44a是与外部电连接的部位。

端子部45同样地具有向外部导出的端子45a、与端子45a相连且一端部45ba侧折曲地形成的第1端部45b。

端子45a是与外部电连接的部位。

图5是托架40的透视图。

如图4所示,在托架主体40a设置有端子部44的端子44a所插入的槽部46,在该槽部46的底部设置有将端子44a导出的孔部。

该槽部46的底部与轴承板40b相对。

在轴承板40b上设置有与端子部44的端子44a对应的开口部48。

该开口部48配置于和端子44a相对的位置。

因此,如图5所示,当固定有导电性刷42的端子部44的端子44a插入托架主体40a的槽部46内时,则端子44a能通过槽部46的底部的孔部向外部导出。

同样,在托架主体40a上,如图4所示,设置有端子部45的端子45a所插入的槽部47,在该槽部47的底部,设置有将端子45a导出的孔部。

在轴承板40b上设置有与端子部45的端子45a对应的开口部49。

该开口部49配置于和端子45a相对的位置。

因此,如图5所示,当固定有导电性刷43的状态下的端子部45的端子45a插入托架主体40a的槽部47内时,则端子45a能通过槽部47的底部的孔部向外部导出。

而且,电枢30的换向器33位于图5示出的轴承41的附近的位置。

因此,从图4及图5可知,在径方向上,位于和换向器33侧相反一侧的导电性刷42的端部固定于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的一端侧。

详细而言,导电性刷42的端部固定于第1端部44b的一端部44ba,该一端部44ba是第1端部44b的一端侧的一部分。

导电性刷43也同样,位于和换向器33侧相反的一侧的导电性刷43的端部固定于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的一端部45ba,该一端部45ba是第1端部45b的一端侧的一部分。

在对有这样的构成的电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同时,进一步对其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

通过端子部44及端子部45供电时,电流经由与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接触的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向线圈供给。

如此,磁极32a(参照图3)相应于线圈的卷绕方向而励磁成为n极或s极,在与设置于框架20内的磁体的磁力之间发生拉扯,从而电枢30旋转。

伴随着电枢30的旋转,换向器33也进行旋转,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变为和与刚才所接触的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不同的金属板33a接触。

由此,电流向与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新接触的换向器3的金属板33a所连接着的线圈供给,与该电流所供给的线圈相对应的磁极32a与线圈的卷绕方向相应地被励磁为n极或s极。

如此,再次在和设置于框架20内的磁体的磁力之间发生拉扯,电枢30旋转。

通过将此重复,电机10的旋转轴31就继续进行旋转。

在此,在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从至此所接触的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而向别的金属板33a接触时,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发生振动,成为噪音的原因。

在对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的振动状态进行详细研究的结果发现,导电性刷42在从端子部44到接触换向器33的位置之间的呈自由状态的部分中,在大致中央位置处伴随振动的加速度为最大。

此外,同样地发现,导电性刷43在从端子部45到接触换向器33之间的呈自由状态的部分中,正好是在大致中央位置处伴随振动的加速度为最大。

基于该发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导电性刷42的振动,设置有第1变形部72及第2变形部70,为了抑制导电性刷43的振动,设置有第1变形部73及第2变形部71。以下,对与这些变形部相关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第2变形部70)

如图4及图5所示,托架40具有第2壁部60。

该第2壁部60设置于托架主体40a。

第2壁部60具有沿导电性刷42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面即第2面42a朝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的第2面60a。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形成为在导电性刷42不接触换向器33的状态下与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平行的面。

其中,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并不限定于和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平行的面。

即,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也可以以相对于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倾斜的方式沿导电性刷42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面即第2面42a朝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

如图5所示,电机10在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与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之间,具有以与该双方的面(第2面42a及第2面60a)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方式设置的第2变形部70。

而且,在此所谓的平时接触(平时紧贴)并非意味着到电机10变得不能再使用为止保持接触(紧贴)状态。

即,在长期间内,在持续使用电机10期间,可以在第2变形部70与第2面42a之间发生剥离、或者在第2变形部70与第2面60a之间发生剥离。

因此,所谓平时接触应当理解为是意味着在不发生剥离等特异的状況期间,总是接触(紧贴)着,注意不应理解为意味着永远持续接触(紧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变形部70用凝胶形成,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凝胶的硬度可适宜地使用根据astmd2240的类型00的硬度30以上70以下。

作为凝胶的种类,可以为2液性固化类型、紫外线固化类型及热固化类型等,并不作特别限定。

此外,第2变形部70也取代凝胶用润滑脂形成,在该情况下,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可以适宜地使用稠度5号以上、60以上165以下的润滑脂。

下面参照图6,更详细地对第2变形部70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电机10在驱动中时的第2变形部70的状态的图,图6(a)是从框架20侧看托架40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虚线区域a1的放大图。

而且,在图6中,一并图示出设置于电枢30的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

如图6(a)所示,导电性刷42为在端子部44的支承变没的根部(参照位置f1)到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参照位置f11)之间没有任何支承的自由状态。

第2变形部70设置于在从该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1到位置f1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2的中央(参照位置m1)的中央部。

具体地,在设从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1到位置f11之间)的长度为l时,第2变形部70与从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的包含中央(位置m1)位置的至少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的l/4以上的范围接触,更优选地与至少l/3以上的范围接触。

而且,作为第2变形部70可接近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的接触位置的范围,即,可设置第2变形部70的朝向换向器33侧的范围,自然要停留在不防碍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范围。

如此,至少可以通过在包含伴随振动的加速度为最大的位置m1的范围设置第2变形部70来有效地抑制振动,下面具体地对第2变形部70抑制振动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若电机10驱动、导电性刷42振动,例如,如图6(b)所示,引起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如箭头m1所示从实线示出位置向虚线示出位置的变位。

此时,第2变形部7与导电性刷42的动作相应地发生变形。

具体地,如图6(b)所示,第2变形部70其形状从斜线示出的阴影的状态向交叉阴影的状态变化。

该形状变化,是由于第2变形部70处于被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这两个面接触地夹着的状态而引起的现象。

即,即使第2变形部70与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接触,在将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侧设为自由的时,由于对第2变形部70没有施加压缩力,所以第2变形部70的形状变化极微小。

从而,伴随着第2变形部70受压缩、其形状发生变化,要制止导电性刷42的动作的反力就对导电性刷42起作用,导电性刷42的动作受抑制。

另一方面,在导电性刷42进行逆动作的情况下,即,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从图6(b)示出的虚线的位置向与箭头m1相反的方向动作,要移动到实线示出的位置的情况下,第2变形部70的形状发生变化。

具体地,第2变形部70的形状在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延伸的方向或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延伸的方向上向导电性刷42的根部f1变形。

即,第2变形部70的一部分向存在第2变形部70的形成于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之间的空间返回。

在此,第2变形部70由于不是像弹簧那样的弹性体,不是靠自身的弹性力立刻返回原来的形状,在导电性刷42要向实线示出的位置移动时的第2变形部70的形状变化主要是起因于由导电性刷42的挠曲所发生的力(恢复力)。

从而,通过导电性刷42的向与箭头m1相反的方向的移动,第2变形部70被牵拉。

伴随着由该牵拉引起第2变形部70的形状变化,由第2变形部70引起的要制止导电性刷42的向从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侧离开方向的动作的反力就对导电性刷42发生作用。

另外,伴随着该第2变形部70的形状变化,也同时发生吸收(降低)导电性刷42的要移动的力的作用。

而且,该反力即制止作用也是由第2变形部70与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这两个面接触所引起的现象。若第2变形部70不与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接触,第2变形部70和导电性刷42一起以相同的方式动作。

如此,第2变形部70,在导电性刷42要从图6(b)示出的实线的位置向虚线的位置动作时,以及相反地要从虚线的位置向实线的位置动作时,都以抑制导电性刷42的动作的方式起作用。

因而,所谓导电性刷42振动是指导电性刷42在图6(b)示出的实线的位置和虚线的位置之间反复移动,而第2变形部70如上述,在导电性刷42朝向任一位置的情况下都以抑制其动作的方式作用,抑制导电性刷42的振动。

若设第2变形部70的形状变化前的体积为t,形状由压缩或牵拉而变化的第2变形部70的部分的体积为δt,形状变化率vc为δt/t,则能对伴随着形状的变化的振动进行抑制的程度在形状变化率vc较大时较高。

因此,为了增大形状变化率vc,优选减小在使电机10驱动前的状态所设定的第2变形部70的体积。

从图6(b)可知,由于第2变形部70设置成与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这两个面接触,所以第2变形部70的体积由在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之间的距离调整。

具体地,由于所使用的导电性刷42的长度等因电机10的大小不同而变化,所以优选基于导电性刷42的长度进行用于将第2变形部70设为适当的体积的在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之间的距离的设定。

因此,在将从端子部44侧的导电性刷42的根部(参照图6(a)及图6(b)的位置f1)到导电性刷42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f11(参照图6(a))为止的长度设为1.0时,优选至少在设置有第2变形部70的范围中将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作第1距离)设定为0.5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3以下。

因此,只要以在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之间的第1距离成为预定的距离的方式,将第2壁部60设置于托架主体40a即可。

而且,该第1距离为如下距离:求取在使导电性刷42不接触换向器33,相对于基本笔直地延伸的导电性刷42从沿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的各点引出垂线时的在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之间的距离,作为所求取的距离中的最长距离。

另一方面,若第1距离过短,则存在第2变形部70不再能充分变形的情况,因此,第1距离优选设定为0.1以上,更优选设定为0.2以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变形部70相比导电性刷42的根部(参照位置f1)设置在靠换向器33侧,但也可以设置成相比导电性刷42的根部(参照位置f1)还直到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的一端部44ba侧。

而且,考虑可设置第2变形部70的空间关系等,第2变形部70可以设置于包含位置m1的l/3范围内或l/4范围内。

(第2变形部71)

如图4和图5所示,托架40具备设置于托架主体40a的第2壁部61,该第2壁部61具有沿着导电性刷43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面即第2面43a向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的第2面61a。

而且,该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形成为在导电性刷43不接触换向器33的状态下与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平行的面。

其中,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并不限定于和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平行的面。

即,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也可以以相对于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倾斜的方式沿导电性刷43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面即第2面43a朝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

如图5所示,电机10在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与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之间,具有以与该双方的面(第2面43a及第2面61a)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方式设置的第2变形部71。

而且,在此所谓的平时接触(平时紧贴),如在第2变形部70处所说明的,也并非意味着到电机10变得不能再使用为止保持接触(紧贴)状态,而是在持续使用电机10期间,在第2变形部71与第2面43a之间发生剥离、或者在第2变形部71与第2面61a之间发生剥离那样的特异的状況不发生期间,总是接触(紧贴)着,注意不应理解为意味着永远持续接触。

第2变形部71与第2变形部70同样,用凝胶形成,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凝胶的硬度优选使用根据astmd2240的类型00的硬度30以上70以下的凝胶。

而且,第2变形部71也与第2变形部70同样,作为凝胶的种类,可以为2液性固化类型、紫外线固化类型及热固化类型等,并不作特别限定。

与第2变形部70同样,第2变形部71也取代凝胶用润滑脂形成,在该情况下,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可以适宜地使用稠度5号以上、60以上165以下的润滑脂。

该第2变形部71是相对于导电性刷43起到与第2变形部70相对于导电性刷42同样的作用的部分,所以电机10在驱动中时的第2变形部71的状态与在第2变形部70所说明的同样。

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2变形部71中也如图6(a)所示,将第2变形部71设置于在从端子部45侧的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2到位置f2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3的中央(参照位置m2)的中央部。

具体地,在设从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2到位置f21之间)的长度为l时,第2变形部71与从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的包含中央(位置m2)的至少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的l/4以上的范围接触,更优选地与至少l/3以上的范围接触。

而且,自然,作为可设置第2变形部71的朝向换向器33侧的范围,停留在不防碍导电性刷43与换向器33接触的范围。

如此,至少可以通过在包含伴随振动的加速度为最大的位置m2的范围设置第2变形部71,从而与第2变形部70同样地有效地抑制导电性刷43的振动。

此外,优选地,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和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之间的距离与第2变形部70同样地进行设定。

即,在将从端子部45侧的导电性刷43的根部(参照图6(a)的导电性刷43的由端子部45的支承变没的位置f2)到导电性刷43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f21(参照图6(a))为止的长度设为1.0时,优选至少在设置有第2变形部71的范围中,将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和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之间的距离(以下,也称作第1距离)设定为0.5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3以下。

因此,只要以在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和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之间的第1距离成为预定的距离的方式,将第2壁部61设置于托架主体40a即可。

而且,该第1距离也与在第2变形部70说明的第1距离同样,为如下距离:求取在使导电性刷43不接触换向器33,相对于基本笔直地延伸的导电性刷43从沿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的各点引出垂线时的在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和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之间的距离,作为所求取的距离中的最长距离。

此外,若第1距离较短,则存在第2变形部71不再能充分变形的情况,因此,第1距离优选设定为0.1以上,更优选设定为0.2以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变形部71相比导电性刷43的根部(参照位置f2)设置于换向器33侧,也可以相比导电性刷43的根部(参照位置f2)进而设置到端子部45侧的第1端部45b的一端部45ba侧。

此外,考虑到设置第2变形部71的空间的关系,第2变形部71也可以设置于包含导位置m2的l/3的范围内或l/4的范围内等。

(第1变形部72)

如图5所示,托架40具备设置于托架主体40a的第1壁部62,该第1壁部62形成沿着导电性刷42的位于和第2面42a相反的一侧的第1面42b向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的第1面62a。

而且,该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形成为在导电性刷42不接触换向器33的状态下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平行的面。

其中,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并不限定于和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平行的面。

即,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也可以以相对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倾斜的方式沿导电性刷42的位于和第2面42a相反的一侧的第1面42b朝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

如图5所示,电机10在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与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具有以与该双方的面(第1面42b和第1面62a)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方式设置的第1变形部72。

而且,在此所谓的平时接触(平时紧贴),如在第2变形部70处所说明的,并非意味着到电机10变得不能再使用为止保持接触(紧贴)状态,而是在持续使用电机10期间,在第1变形部72与第1面42b之间发生剥离、或者在第1变形部72与第1面62a之间发生剥离那样的特异的状況不发生期间,总是接触(紧贴)着,注意不应理解为意味着永远持续接触(紧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变形部72用凝胶形成,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凝胶的硬度可以适宜地使用根据astmd2240的类型00的硬度30以上70以下的凝胶。

作为凝胶的种类,可以为2液性固化类型、紫外线固化类型及热固化类型等,并不作特别限定。

此外,第1变形部72也取代凝胶用润滑脂形成,在该情况下,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可以适宜地使用稠度5号以上、60以上165以下的润滑脂。

下面参照图7,更详细地对第1变形部72进行说明。

图7是说明电机10在驱动中时的第1变形部72的状态的图,图7(a)是从框架20侧看托架40的平面图,图7(b)是图7(a)的虚线区域a2的放大图。

而且,在图7中也一并图示设置于电枢30的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

在图7(a)中,和图6(a)同样地,导电性刷42由端子部44的支承变没的导电性刷42的根部示出为位置f1,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示出为位置f11。

与第2变形部70同样地,第1变形部72设置于在从该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1到位置f1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2的中央(参照位置m1)的中央部。

具体地,在设从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1到位置f11之间)的长度为l时,第1变形部72与第2变形部70同样地与从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的包含中央(位置m1)的至少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的l/4以上的范围接触,更优选地与至少l/3以上的范围接触。

如此,至少可以通过在包含伴随振动的加速度为最大的位置m1的范围设置第1变形部72,从而有效地抑制振动,下面参照图7具体地对抑制第1变形部72振动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若电机10驱动、导电性刷42振动,例如,如图7(b)所示,引起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如箭头m3所示从实线示出位置向虚线示出位置的变位。

此时,第1变形部72与导电性刷42的动作相应地发生变形。

具体地,如图7(b)所示,随着导电性刷42如箭头m3所示地动作,第1变形部72的形状从斜线示出的阴影的状态向交叉阴影的状态变化。

具体地,第1变形部72的形状,在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延伸的方向或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延伸的方向上朝向换向器33变形。

即,第1变形部72的一部分向不存在第1变形部72的形成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与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的空间逃避(突出)。

该形状变化,是由于第1变形部72处于被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这两个面接触地夹着的状态而引起的现象。

即,即使第1变形部72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接触,在将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侧设为自由的时,由于对第1变形部72没有施加压缩力,所以第1变形部72的形状变化极微小。

从而,伴随着第1变形部72受压缩、其形状发生变化,要制止导电性刷42的动作的反力就对导电性刷42起作用。因此,导电性刷42的动作受抑制。

另一方面,在导电性刷42进行逆动作的情况下,即,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从图7(b)示出的虚线的位置向与箭头m3相反的方向动作,要移动到实线示出的位置的情况下,第1变形部72的形状发生变化。

具体地,第1变形部72的形状,在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延伸的方向或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延伸的方向上,向导电性刷42的根部f1变形。

即,第1变形部72的一部分向存在第1变形部72的形成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的空间返回。

在此,第1变形部72由于不是像弹簧那样的弹性体,不是靠自身的弹性力立刻返回原来的体积,在导电性刷42要向实线示出的位置移动时的第1变形部72的形状的变化主要是起因于由导电性刷42的挠曲所发生的力(恢复力)。

从而,通过导电性刷42的向与箭头m3相反的方向的动作,第1变形部72被牵拉,伴随着其形状变化,要制止导电性刷42的向从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侧离开方向的动作的反力就对导电性刷42发生作用。

另外,伴随着该形状变化,也同时发生吸收(降低)导电性刷42的要移动的力的作用。

而且,该制止作用也是由第1变形部72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这两个面接触所引起的现象。若第1变形部72不与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接触,第1变形部72和导电性刷42一起以相同的方式动作。

如此,第1变形部72,在导电性刷42要从图7(b)示出的实线的位置向虚线的位置动作时,以及相反地要从虚线的位置向实线的位置动作时,都以抑制导电性刷42的动作的方式起作用。

因而,所谓导电性刷42振动是指导电性刷42在图7(b)示出的实线的位置和虚线的位置之间反复移动,而第1变形部72如上述,在导电性刷42朝向任一位置的情况下都以抑制其动作的方式作用,抑制导电性刷42的振动。

另外,如图7(b)所示,在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如箭头m3所示从实线示出位置向虚线示出位置动作时,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当然也以相同的方式动作。

如上述,在导电性刷42如此动作时,由第2变形部70使得要制止导电性刷42的向从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侧离开方向的动作的反力发生作用,同时第2变形部70吸收导电性刷42的要移动的力。

相反地,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在从图7(b)示出的虚线的位置向箭头m3的相反方向动作、要向实线示出位置移动时,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当然也相同地动作。

如上述,在导电性刷42如此动作时,由第2变形部70使得要制止导电性刷42的动作的反力对导电性刷42发生作用,同时第2变形部70吸收导电性刷42的要移动的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变形部72和第2变形部70的双方配合作用,抑制导电性刷42的动作。

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对导电性刷42的振动进行的抑制,大幅降低噪音。

另一方面,在第1变形部72中,与第2变形部70、71同样,为了增大其形状变化率vc,优选减小在使电机10驱动前的状态所设定的第1变形部72的体积。

从图7(b)可知,第1变形部72也与第2变形部70同样,由于设置成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这两个面接触,所以第1变形部72的体积由在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的距离调整。

另外,在第1变形部72中,由于所使用的导电性刷42的长度等因电机10的大小不同而变化这一点也和第2变形部70相同,所以优选基于导电性刷42的长度进行用于将第1变形部72设为适当的体积的在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的距离的设定。

因此,在将从端子部44侧的导电性刷42的根部(参照图7(a)和图7(b)的位置f1)到导电性刷42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f11(参照图7(a))为止的长度设为1.0时,优选至少在设置有第1变形部72的范围中将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作第2距离)设定为0.5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3以下。

因此,只要以在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的第2距离成为预定的距离的方式,将第1壁部62设置于托架主体40a即可。

而且,该第2距离和第1距离时同样为如下距离:求取在使导电性刷42不接触换向器33,相对于基本笔直地延伸的导电性刷42从沿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的各点引出垂线时的在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之间的距离,作为所求取的距离中的最长距离。

另一方面,若第2距离较短,则存在第1变形部72不再能充分变形的情况,因此,第2距离优选设定为0.1以上,更优选设定为0.2以上。

而且,如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变形部72设置到与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接触的位置,但并不必一定要与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接触。

其中,由于第1变形部72与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接触而具有防止振动向端子部44传递的效果,所以优选第1变形部72与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接触。

而且,考虑设置第1变形部72的空间关系等,第1变形部72可以设置于包含位置m1的l/3范围内或l/4范围内等。

(第1变形部73)

如图5所示,托架40具备设置于托架主体40a的第1壁部63,该第1壁部63具有沿着导电性刷43的位于和第2面43a相反的一侧的第1面43b向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的第1面63a。

而且,该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形成为在导电性刷43不接触换向器33的状态下与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平行的面。

其中,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并不限定于和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平行的面。

即,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也可以以相对于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倾斜的方式沿导电性刷43的与第2面43a相反一侧的第1面43b朝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延伸。

如图5所示,电机10在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与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之间,具有以与该双方的面(第1面43b和第1面63a)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方式设置的第1变形部73。

而且,在此所谓的平时接触(平时紧贴),如在第2变形部70处所说明的,并非意味着到电机10变得不能再使用为止保持接触(紧贴)状态,而是在持续使用电机10期间,在第1变形部73与第1面43b之间发生剥离、或者在第1变形部73与第1面63a之间发生剥离那样的特异的状況不发生期间,总是接触(紧贴)着,注意不应理解为意味着永远持续接触(紧贴)。

第1变形部73与第1变形部72同样,用凝胶形成,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凝胶的硬度优选使用根据astmd2240的类型00的硬度30以上70以下的凝胶。

而且,第1变形部73也与第1变形部72同样,作为凝胶的种类,可以为2液性固化类型、紫外线固化类型及热固化类型等,并不作特别限定。

与第1变形部72同样,第1变形部73也可取代凝胶用润滑脂形成,在该情况下,从抑制振动的观点,可以适宜地使用稠度5号以上、60以上165以下的润滑脂。

该第1变形部73是相对于导电性刷43起到与第1变形部72相对于导电性刷42同样的作用的部分,所以电机10在驱动中时的第1变形部73的状态与在第1变形部72所说明的同样。

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1变形部73中也如图7(a)所示,设置于在从端子部45侧的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2到位置f2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3的中央(参照位置m2)的中央部。

具体地,在设从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2到位置f21之间)的长度为l时,第1变形部73与从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的至少包含中央(位置m2)的位置的至少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的l/4以上的范围接触,更优选地与至少l/3以上的范围接触。

如此,至少可以通过在包含伴随振动的加速度为最大的位置m2的范围设置第1变形部73,从而与第1变形部72同样地有效地抑制导电性刷43的振动。

此外,优选地,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和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之间的距离与第1变形部72同样地进行设定。

即,在将从端子部45侧的导电性刷43的根部(参照图7(a)的位置f2)到导电性刷43的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f21(参照图7(a))为止的长度设为1.0时,优选至少在设置有第1变形部73的范围中,将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和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之间的距离(以下,也称作第2距离)设定为0.5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3以下。

因此,只要以在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和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之间的第2距离成为预定的距离的方式,将第1壁部63设置于托架主体40a即可。

而且,该第2距离也与在第1变形部72说明的第2距离同样,为如下距离:求取在使导电性刷43不接触换向器33,相对于基本笔直地延伸的导电性刷43从沿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的各点引出垂线时的在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和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之间的距离,作为所求取的距离中的最长距离。

此外,若第2距离较短,则存在第1变形部73不再能充分变形的情况,因此,第2距离优选设定为0.1以上,更优选设定为0.2以上。

而且,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变形部73设置到与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接触的位置,但并不必一定要与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接触。

其中,由于第1变形部73与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接触而具有防止振动向端子部45传递的效果,所以优选第1变形部73与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接触。

而且,考虑设置第1变形部73的空间关系等,第1变形部73可以设置于包含位置m2的l/3范围内或l/4范围内等。

而且,第1变形部73和第2变形部71相对于导电性刷43的关系,与第1变形部72和第2变形部70相对于导电性刷42的关系相同。

因此,与用第1变形部72说明的同样,第1变形部73和第2变形部71的双方配合作用,抑制导电性刷43的动作。

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对导电性刷43的振动进行的抑制,大幅降低噪音。

另外,具有上述构成的电机10,如已述能够大幅降低噪音,也能够由第1变形部72及第2变形部70抑制导电性刷42因振动等的影响从换向器33瞬间离开的现象的发生。

因此,可抑制在换向器33和导电性刷42之间产生火花,大幅降低导电性刷42的磨耗。

同样,能够由第1变形部73及第2变形部71抑制导电性刷43因振动等的影响从换向器33瞬间离开的现象的发生,抑制在换向器33和导电性刷43之间产生火花,大幅降低导电性刷42的磨耗。

因此,导电性刷42及导电性刷43的寿命变长,作为电机10的寿命也能大幅变长。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基本的构成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仅在于托架40的构成。

因此,在以下,主要对第2实施方式的托架40进行说明,有时会对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内容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托架40呈第1实施方式的托架主体40a和轴承板40b一体形成的结构。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1壁部62、63及第2壁部60、61分别地形成。

另一方面,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厚壁的托架40上形成有一个凹部85,在该凹部85的内面(以下,称为内壁面),将第1面62a、63a以及第2面60a、61a等一体地构成。

在该情况下,凹部85的构成第1面62a、63a,第2面60a、61a的部分成为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壁部62、63及第2壁部60、61。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托架40的凹部85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第1面62a形成为随着朝向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离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的距离变大的倾斜面。

如此,在形成为距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的距离变大的倾斜面的第1面62a中,也可以从第1面62a相对于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引垂线,优选将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和第1面62a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第2距离。

同样,相对于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托架40的凹部85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第1面63a形成为随着朝向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离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的距离变大的倾斜面。

在该第1面63a中,也优选将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和第1面63a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第2距离。

如图8所示,在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1面62a和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之间,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与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1面62a和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第1变形部72。

在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1面63a和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之间,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与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1面63a和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第1变形部73。

还在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2面60a和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之间,设置有与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2面60a和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第2变形部70。

此外,在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2面61a和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之间,设置有与凹部85的内壁面所构成的第2面61a和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平时接触(平时紧贴)的第2变形部71。

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成这样的结构也可大幅抑制导电性刷42和导电性刷43的振动,大幅地抑制噪音。

而且,第2实施方式中的平时接触(平时紧贴)也应当理解为和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同样的意思。

即,意味着在电机10的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剥离等特异的状況期间,总是接触(紧贴)着,注意不应理解为意味着永远持续接触(紧贴)。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对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中,基本的构成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仅在于托架40的第1壁部62、63及第2壁部60、61的构成。

因此,以下主要对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0的第1壁部62、63及第2壁部60、61进行说明,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点省略说明。

图9是从框架20侧看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0时的平面图。

图9是一并示出设置于电枢30的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的图。

如图9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1壁部62中,第1面62a的与导电性刷42的包含第1面42b的中央(参照位置m1)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位于靠近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的位置。

同样地,在3实施方式的第2壁部60中,第2面62a的与导电性刷42的包含第2面42a的中央(参照位置m1)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位于靠近导电性刷42的第2面42a的位置。

如此,可以在使容纳端子部44的一端部44ba一侧的空间较大的状态下,使与中央部对应的位置的第1变形部72及第2变形部70的体积较小。

因此,在提高由第1变形部72和第2变形部70的形状的变化所带来的效果的同时,可以改善端子部44的安装作业等的操作性。

同样地,在3实施方式的第1壁部63中,第1面63a的与导电性刷43的包含第1面43b的中央(参照位置m2)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位于靠近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的位置。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2壁部61中,第2面61a的与导电性刷43的包含第2面43a的中央(参照位置m2)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位于靠近导电性刷43的第2面43a的位置。

因此,可以在使容纳端子部45的一端部45ba一侧的空间较大的状态下,使与中央部对应的位置的第1变形部73及第2变形部71的体积较小。

因此,在提高由第1变形部73和第2变形部71的形状的变化所带来的效果的同时,可以改善端子部45的安装作业等的操作性。

而且,也可以仅使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和第1壁部63的分别与第1面63a的导电性刷42和导电性刷43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分别靠近导电性刷42和导电性刷43的方式形成。

相反地,也可以仅使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和第2壁部61的分别与第2面61a的导电性刷42和导电性刷43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分别靠近导电性刷42和导电性刷43的方式形成。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对根据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4实施方式中,基本的构成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仅在于第1变形部72,73和第2变形部70,71的构成。

因此,以下主要对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部72,73和第2变形部70,71进行说明,有时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点省略说明。

图10是从框架20侧看第4实施方式的托架40时的平面图。

图10是一并示出设置于电枢30的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的图。

如图10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部72除了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2a以外,还包含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第2树脂部72b。

具体地,该第2树脂部由选自根据jisk6253的橡胶硬度(肖氏硬度a)为25以上60以下的1种橡胶形成。

如此,通过不仅包含凝胶还包含树脂地构成第1变形部72,可以实现能够获得与导电性刷42的共振特性、换向器33的圆度形状等相应的综合性的振动衰减效果的第1变形部72。

此外,与上述的第1变形部72同样地,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部70也是除了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0a以外,还包含由树脂所形成的第1树脂部70b。

其中,第1树脂部70b具有: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树脂部70ba,和由与该树脂部70ba不同的树脂所形成的树脂部70bb。

即,第1树脂部70b由不同的多种树脂(在本例中为不同的两种树脂)形成。

该树脂部70ba和树脂部70bb也由选自根据jisk6253的橡胶硬度(肖氏硬度a)为25以上60以下的橡胶形成。

如该第1树脂部70b那样使用不同的多种树脂时,可更容易地获得在第1变形部72所说明的与导电性刷42的共振特性、换向器33的圆度形状等相应的综合性的振动衰减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变形部72设置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第2树脂部72b,在第2变形部70设置由不同的多种树脂所形成的第1树脂部70b,该关系也可相反。

即,可在第1变形部72设置由不同的多种树脂所形成的第1树脂部,在第2变形部70设置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第2树脂部。

另一方面,在第1变形部73中,与第1变形部72与同样地,第1变形部73除了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3a以外,还包含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第2树脂部73b。

另外,在第2变形部71中,与第2变形部70与同样地,第2变形部71除了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1a以外,还包含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树脂部71ba、和由与该树脂部71ba不同的树脂所形成的树脂部71bb。

第2树脂部73b、树脂部71ba和树脂部71bb也由选自根据jisk6253的橡胶硬度(肖氏硬度a)为25以上60以下的橡胶的橡胶构成。

因此,在导电性刷43侧,与在导电性刷42侧所说明的同样地,可获得与导电性刷43的共振特性、换向器33的圆度形状等相应的综合性的振动衰减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变形部73设置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第2树脂部73b,在第2变形部71设置由不同的多种树脂所形成的第1树脂部71b,也可在第1变形部73设置由不同的多种树脂所形成的第1树脂部,在第2变形部71设置由1种树脂所形成的第2树脂部。

而且,如在第1实施方式所述地,由凝胶所形成的部分70a、71a、72a和73a也可取代凝胶用润滑脂形成。

下面参照图11,对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

在图11中,将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的位置以在中央侧所示出的点划线的圆示意性地示出。

在变形例1中,基本的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相对第2实施方式,托架40的凹部85的形状不同。

具体地,相对于导电性刷42,托架40的凹部85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分别形成为随着朝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而距导电性刷42的第1面42b及第2面42a的距离变大的倾斜面。

此外,相对于导电性刷43,托架40的凹部85的内壁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和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分别形成为随着朝换向器33侧(托架40的中央侧)而距导电性刷43的第1面43b和第2面43a的距离变大的倾斜面。

因此,第1变形部72、第1变形部73、第2变形部70和第2变形部71随着靠近换向器33侧,其宽度变大。

另一方面,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和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的换向器33侧由相比图8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平缓(具有较大曲率半径)地描成圆弧的第3面64a连接。

此外,设有与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的换向器33侧连接的第4面64b。

该第4面64b设置成沿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的除一端部44ba以外的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

同样地,设有与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的换向器33侧连接的第4面64c。

该第4面64c设置成沿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的除一端部45ba以外的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4面64b的位于与第1面62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和第4面64c的位于与第1面63a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由在中央包含圆弧状部的第5面64d连接。

第5面64d沿与第4面64b和第4面64c相垂直的方向形成。

作为具有这样的第3面64a、第4面64b、第4面64c和第5面64d的凹部85,相比图8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凹部85,凹部的空间可较宽大。

而且,在变形例1中也优选地如在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第1变形部72和第2变形部70设置于在从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1到位置f1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2的中央(参照位置m1)的中央部。

而且,第1变形部73和第2变形部71也优选地如在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设置于在从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2到位置f2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3的中央(参照位置m2)的中央部。

下面参照图12对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

图12中将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的位置以在中央侧所示出的点划线的圆示意性地示出。

相对于变形例1,在变形例2中不同点在于,第1壁部62的第1面62a和第2壁部60的第2面60a沿着导电性刷42,并且为与导电性刷42延伸的方向基本平行的面。

此外,不同点在于,第1壁部63的第1面63a和第2壁部61的第2面61a沿着导电性刷43,并且为与导电性刷43延伸的方向基本平行的面。

在第3面64a和第2面60a之间,由在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的除了一端部44ba以外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6面64aa连接,并且在第3面64a和第2面61a之间由在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的除了一端部45ba以外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6面64ab连接。

在变形例2中,也优选与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第1变形部72和第2变形部70设置于在从导电性刷42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2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1到位置f1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2的中央(参照位置m1)的中央部。

而且,第1变形部73和第2变形部71也优选地如在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设置于在从导电性刷43的根部到导电性刷43与换向器33接触的位置之间(从位置f2到位置f21之间)的至少包含导电性刷43的中央(参照位置m2)的中央部。

由第2实施方式及作为其变形例的变形例1和变形例2可知,只要适当地形成第1变形部72、第1变形部73、第2变形部70和第2变形部71,对凹部85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

下面参照图13,对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

图13中将换向器33的金属板33a的位置以在中央侧所示出的点划线的圆示意性地示出。

相对于变形例2,在变形例3中不同点在于,第2变形部70接触到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的一端部44ba。

此外,与变形例2的不同点在于,第1变形部72接触到端子部44的第1端部44b的除了一端部44ba以外的部分。

通过如此设置成直到第2变形部70和第1变形部72接触到端子部44,可充分地抑制导电性刷42的制动,并可抑制端子部44的振动。

同样地,与变形例2的不同点在于,第2变形部71接触(直)到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的一端部45ba。

此外与变形例2的不同点在于,第1变形部73接触(直)到端子部45的第1端部45b的除了一端部45ba以外的部分。

通过如此设置成第2变形部71和第1变形部73接触到端子部45,可充分地抑制导电性刷43的制动,并可抑制端子部44的振动。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当然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变更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得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