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1459发布日期:2018-06-30 14:0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线束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联接到线束的不同类型夹具进行区分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2005-122975公开了如下内容:作为待联接到线束的配线夹,存在固定部的外形和尺寸以及锁定部的外形和尺寸不同的各种部件编号的配线夹。所述专利还公开了以下内容:当各种部件编号的配线夹被定位于布线板上时,使用具有容纳孔的支撑构件,所述容纳孔被成形为与固定部和锁定部相对应。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存在与固定部和锁定部的外形和尺寸基本相似但具有不同部件编号的配线夹。在此情况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2005-122975中所述,有时难以通过改变容纳孔的形状来区分不同部件编号的配线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类型的线束固定夹具,从而即使所述线束固定夹具的外形和尺寸相似,线束固定夹具也能够被设置到治具。

根据第一方面的线束固定夹具包括:电线固定部,其可联接到电线束;以及夹持部,其包括柱部和从所述柱部的前端向基端向外倾斜延伸的一对锁定件。所述柱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由一对侧表面和面向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的底面限定,并且用于区分不同类型夹具的区别治具的突出部可插入所述凹部内。

利用这种构造,如果凹部的宽度小于区别治具的突出部的宽度,则夹持部无法完全配合并设置到区别治具内。如果在将夹持部置入区别治具的过程中,凹部的底面被定位成与突出部接触,则夹持部也无法完全配合并设置到区别治具内。因此,即使不同类型的线束固定夹具在外形和尺寸上相似,也能够彼此区分线束固定夹具,并且当线束固定夹具的凹部在宽度和底面的位置上不同时,线束固定夹具被设置到区别治具。

第二方面是:根据第一方面的线束固定夹具,其中,所述柱部的凹部包括具有不同形状的多个凹部。

利用这种构造,各种类型的线束固定夹具能够通过凹部的组合而彼此区分。

第三方面是:根据第二方面的线束固定夹具,其中所述多个凹部在所述一对侧表面之间的宽度上和在所述底面的位置不同。

第四方面是:根据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线束固定夹具,其中所述多个凹部包括两个凹部,所述电线固定部在所述夹持部的一侧突出,并且所述两个凹部中的一个凹部位于所述电线固定部突出的一侧,所述两个凹部中的另一个凹部位于与所述两个凹部中的所述一个凹部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予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线束WH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线束固定夹具的局部示意正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线束固定夹具的示意仰视图;

图4是示出第二线束固定夹具的局部示意正视图;

图5是示出第二线束固定夹具的示意仰视图;

图6是示出已将第一线束固定夹具设置到第一定位治具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第二线束固定夹具将要被设置到第一定位治具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已将第二线束固定夹具设置到第二定位治具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第一线束固定夹具将要被设置到第二定位治具的状态的说明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修改方案的线束固定夹具的示意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束固定夹具。

<线束>

图1是示出线束WH的示意图。线束WH具有如下构造:多根电线被捆扎在一起,同时在作为装配目标的车辆等中沿着布线路径分叉。多根电线被捆扎在一起同时沿着布线路径分叉的这种构造被称为线束本体WHa。通过缠绕胶带、束线带等来实现线束WH的捆扎。在线束WH的每一端,电线端部处的端子被连接到连线器C。在线束WH被装配到车辆等中的情况下,每个连线器C被连接到安装在车辆等上的各种电气部件。这就允许线束WH用作将各种电气部件共同电连接到车辆等中的配线构件。

对于上述线束WH,线束固定夹具作为能够固定到车辆等的部件来联接。在此,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和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被联接到线束WH。

根据需要,有时将其它夹具或者诸如波纹管这样的保护部件联接到线束WH。

<线束固定夹具>

作为不同类型的线束固定夹具的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和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被联接到上述线束WH。

图2是示出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局部示意正视图,图3是示出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示意仰视图。

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包括电线固定部21和夹持部24。

电线固定部21是固定到多根电线的电线束的部件。本文中,电线固定部21包括带部22和带固定部23。

带部22呈伸长条状,并且能够被缠绕在电线束上。带部22的一个主表面(当带部22缠绕在电线束上时、朝向内侧的表面)具有成型为沿着带部22延伸的方向布置的多个接合凹部。所述接合凹部能够选择性地与下文将描述的带接合突起相接合。

带固定部23被连接到带部22的一端,并且在带部22缠绕在电线束上的情况下,所述带固定部能够固定带部22。

具体而言,带固定部23为扁平形状。带固定部23具有贯穿带固定部23的插入孔23h。插入孔23h被成形为使得带部22可插入到插入孔23h内,并且插入孔23h中具有能够选择性地与带部22的多个接合凹部相接合的接合突起23a。

在带部22缠绕在电线束上的情况下,带部22从其前端插入到插入孔23h内。当拉动带部22的前端时,接合突起23a与带部22的接合凹部中的一个相接合,从而带部22紧固电线束。因而,电线固定部21被固定到电线束。

电线固定部可能不必具有上述构造。例如,电线固定部可以呈细长板状,并且可以用胶带等缠绕并固定在电线束上。电线固定部也可以是覆盖电线束的保护器的形式,并且可以在覆盖电线束的同时被固定。

夹持部24是固定到诸如车辆本体等固定目标部件的部件。本文中,夹持部24包括柱部25和一对锁定件26。

夹持部24从电线固定部21的一个主表面向外突出。一对锁定件26从柱部25的前端向基端向外倾斜延伸。所述一对锁定件26的基端部比其他部分更窄(更薄),并且所述一对锁定件26能够主要通过使基端部弹性变形而向内弹性变形。所述一对锁定件26的前端处的向外部分均具有多个阶梯部,并且在夹持部24被插入到固定目标部件的固定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多个阶梯部中的一个阶梯部选择性地与固定目标部件的固定孔的周缘部相接合。

夹持部24的基端(柱部25的基端)处形成有朝向夹持部24的前端扩展的碟形弹簧(Belleville spring)28。

如下所述,夹持部24被固定到固定目标部件。也就是说,固定目标部件具有固定孔,并且夹持部24被插入固定孔内。然后,所述一对锁定件26的外表面与固定孔的周缘部相接触,以使所述一对锁定件26向内弹性变形。一旦所述一对锁定件26的最向外突出的部分穿过固定孔的周缘部,则所述一对锁定件26便弹性恢复到原始形状,并且所述一对锁定件26中的每个锁定件的前端处的多个阶梯部中的任一个阶梯部与待保持的固定孔的周缘部相接合。碟形弹簧28在相反侧处与固定目标部件相接触。因此,固定目标部件的固定孔的周缘部被夹置于碟形弹簧28与一对锁定件26的前端之间,使得夹持部24被固定到固定目标部件。

上述柱部25具有沟槽27。本文中,所述沟槽27形成在所述一对锁定件26之间的柱部25的相反两侧上。所述沟槽27可以仅形成在一对锁定件26之间的柱部25的一侧上。

沟槽27均由一对侧表面27a和底面27b限定,所述一对侧表面27a沿着柱部25延伸的方向延伸,底面27b在更靠近柱部25的基端的一侧连接到一对侧表面27a并且面向柱部25的前端。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一对侧表面27a之间的距离和底面27b的位置与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沟槽37的关系。

图4是示出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局部示意正视图,图5是示出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示意仰视图。

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包括电线固定部31和夹持部34。

正如上述电线固定部21,电线固定部31是固定到电线束的部件。

正如上述夹持部24,夹持部34包括对应于柱部25的柱部35以及对应于一对锁定件26的一对锁定件36。正如夹持部24,夹持部34包括对应于碟形弹簧28的碟形弹簧38。夹持部34固定到固定目标部件的方式类似于夹持部24固定到固定目标部件的方式。

上述夹持部24和34具有相同外形或者相似外形。本文中,夹持部24和34的相似外形意指:夹持部24和34的外形的相似度达到如此程度,从而即使当定位凹部(参阅下述的定位凹部)被成型为对应于夹持部24和34的相应形状,夹持部24和34中的任何一个也能够配合到成型为对应于夹持部24和34中的另一个的定位凹部内。特别地,夹持部24的一对锁定件26之间的距离与夹持部34的一对锁定件36之间的距离彼此相同或相似,柱部25的厚度与柱部35的厚度彼此相同或相似,并且碟形弹簧28的外形和尺寸与碟形弹簧38的外形和尺寸彼此相同或相似。

然而,除了如下所述的沟槽27和沟槽37的构造之外,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和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在形状和功能方面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在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中,带固定部23在碟形弹簧28的一侧突出,使得电线束被支撑在从夹持部24横向偏移的位置处;而在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中,带固定部33并未从碟形弹簧38突出,从而电线束被直接支撑在夹持部34上方。因此,需要避免将错误的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或者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固定到线束本体WHa。

因此,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沟槽27和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沟槽37具有不同的形状。

也就是说,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夹持部24的每个沟槽27的一对侧表面27a之间的宽度W1大于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夹持部34的每个沟槽37的一对侧表面37a之间的宽度W2。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夹持部24的每个沟槽27的夹持部24的基端与面向夹持部24的前端的底面27b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夹持部34的每个沟槽37的夹持部34的基端与面向夹持部34的前端的底面37b之间的距离D2。换言之,沟槽27中每个沟槽的长度小于沟槽37中每个沟槽的长度。

通过改变沟槽27和沟槽37的宽度和长度(底面27b和37b的位置),能够避免将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和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固定到线束本体WHa的错误位置。

也就是说,沟槽27是如下凹部的示例:作为用于区分不同类型夹具的区别治具的定位治具的突出部(下述的调节突出部54)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部中;沟槽37是如下凹部的示例:作为用于区分不同类型夹具的区别治具的定位治具的突出部(下述的调节突出部64)能够插入到所述凹部中。所述突出部可以沿着柱部25和35延伸的方向或横向地贯穿。

<区分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和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示例>

将描述区分上述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和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以避免固定到错误位置的示例。

图6是示出已将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设置到第一定位治具5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将要被设置到第一定位治具50的状态的说明图。

第一定位治具50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夹具的区别治具的示例,并且被设置成竖立在用于组装线束等的图板上。在本文中,第一定位治具50具有如下构造:长方体块状的治具本体52被杆状构件等支撑在图板本体42上。

治具本体52具有向上开口并且具有底部的定位凹部53。定位凹部53已经凹入,使得夹持部24能够容纳于其中。

定位凹部53被设置成在平面图中具有与夹持部24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或者更大的形状和尺寸。定位凹部53被设置成:使得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夹持部24能够完全容纳于其中,但比夹持部24更大的夹持部则不能完全容纳于其中。

定位凹部53中已经形成能够配合到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沟槽27内的调节突出部54。如下所述,每个调节突出部54的宽度W11被设置成等于或小于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每个沟槽27的宽度W1,但大于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每个沟槽37的宽度W2和每个调节突出部64的宽度W12。如下所述,位置更靠近定位凹部53的开口的每个调节突出部54的调节表面54f与定位凹部53的开口之间的距离D11被设置成大于位置更靠近定位凹部63的开口的每个调节突出部64的调节表面64f与定位凹部63的开口之间的距离D12。

如图6所示,当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夹持部24被配合到定位凹部53内时,夹持部24的柱部25和一对锁定件26配合到定位凹部53内,同时调节突出部54配合到沟槽27内,使得夹持部24作为整体配合到定位凹部53内。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当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夹持部34被配合到定位凹部53内时,调节突出部54在沟槽37的相反两侧与柱部35相接触。在将夹持部34配合到定位凹部53内的过程中,夹持部34不能完全配合到定位凹部53内。

这意味着,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能够完全配合并设置到第一定位治具50,但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不能完全配合到第一定位治具50。这使得操作者能够意识到,由于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不能完全配合到定位凹部53内,所以他/她正要设置错误的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

图8是示出已将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设置到第二定位治具6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将要设置到第二定位治具60的状态的说明图。

第二定位治具60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夹具的区别治具的示例,并且被设置成竖立在用于组装线束等的图板上。在本文中,第二定位治具60具有如下构造:长方体块状的治具本体62被杆状构件等支撑在图板本体42上。

治具本体62具有向上开口并且具有底部的定位凹部63。定位凹部63已经凹入,使得夹持部34能够容纳于其中。

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夹持部24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夹持部34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或相似,使得定位凹部53和63具有相似的构造。

定位凹部63中已经形成能够配合到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沟槽37内的调节突出部64。每个调节突出部64的宽度W12被设置成等于或小于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每个沟槽37的宽度W2,并且小于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每个沟槽27的宽度W1和每个调节突出部54的宽度W11。位置更靠近定位凹部63的开口的每个调节突出部64的调节表面64f与定位凹部63的开口之间的距离D12被设置成小于位置更靠近定位凹部53的开口的每个调节突出部54的调节表面54f与定位凹部53的开口之间的距离D11。

如图8所示,当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的夹持部34被配合到定位凹部63内时,夹持部34的柱部35和一对锁定件36配合到定位凹部63内,同时调节突出部64配合到沟槽37内,使得夹持部34作为整体配合到定位凹部63内。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当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夹持部24被配合到定位凹部63内时,调节突出部64与沟槽27的底面27b相接触。在将夹持部24配合到定位凹部63内的过程中,夹持部24不能完全配合到定位凹部63内。

这意味着,第二线束固定夹具30能够完全配合并设置到第二定位治具60,但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不能完全配合到第二定位治具60。这使得操作者能够意识到,由于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不能完全配合到定位凹部63内,所以他/她试图设置错误的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

<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如果沟槽27和沟槽37中的每个沟槽的宽度小于调节突出部54和调节突出部64中的每个调节突出部的宽度,则夹持部24和34不能完全配合并设置到定位凹部53和63内。在将夹持部24和34设置到定位凹部53和63内的过程中,如果沟槽27和沟槽37中的每个沟槽的底面被定位成与调节突出部54和调节突出部64中的每个调节突出部相接触,则夹持部24和34也不能完全配合并设置到区别治具。因此,即使作为不同类型的线束固定夹具的线束固定夹具20和30的外形和尺寸相似,当线束固定夹具20和30的沟槽27和37的宽度和底面的位置上不同时,也能够将线束固定夹具20和30彼此区分开来,并且将其设置到区别治具的定位凹部53和63内。

<变形例>

如图10所示的线束固定夹具120,沟槽127和137可以被形成为多个凹部,并且沟槽127和137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除沟槽127和137的构造之外,线束固定夹具120的构造类似于上述第一线束固定夹具20的构造。

优选地,沟槽127和137的宽度和底面的位置上不同。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沟槽127具有与上述沟槽27相似的形状,沟槽137具有与上述沟槽37相似的形状。沟槽127位于带部22延伸的一侧,沟槽137位于与沟槽127所在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通过将带部22延伸的一侧用作基准侧来确定沟槽127和137。因此,当通过将带部22延伸的一侧作用作基准侧,在定位治具的定位凹部中形成定位治具的调节突出部(参阅上述调节突出部54和64)以对应于相应沟槽127和137时,只有右侧的线束固定夹具120能够被设置到定位治具。

根据本变形例,通过组合所述沟槽127与对应于沟槽127的调节突出部的关系以及所述沟槽137与对应于沟槽137的调节突出部的关系,从而能够确定可以被设置到定位治具的线束固定夹具120,因此能够区分更多类型的夹具。

除非会发生任何矛盾,否则能够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中所述的构造。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本发明,但前文所述在各方面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设想诸多尚未描述的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