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推杆缸缸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6292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电动推杆缸缸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推杆缸缸体。



背景技术:

电动推杆时利用螺旋副将转动变为往复直线运动的执行机构,电动推杆缸是包覆于电动推杆外起到保护电动推杆、便于限位电动推杆的作用。电动推杆缸大多设置为长形,在其中心轴线处开设通孔,电动推杆即装设在其中。

电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被固定在设备或地面上,固定方式常采用将电机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托板上,将托板放置在预期位置。

目前,常见的推杆缸多设置为圆柱形,为了便于将推杆缸限位,常将至少两个推杆缸限位在一起,以减小推杆缸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性。

采用圆柱形的推杆缸时,仅能够在连接多个推杆缸的连接块上进行限位,在长期受外力过程中,由于只有连接块处受力,连接强度低,易发生相对位置的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推杆缸缸体,其具有能够提高与设备的连接强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动推杆缸缸体,包括套体主体,所述套体主体设置为矩形,所述套体主体的中心轴线处设置与电动推杆抵触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两侧设置限位槽,所述套体的外轮廓处设置若干处卡嵌位置,所述卡嵌位置包括位于套体主体两条对立棱边处的第一凹陷口,所述套体主体的棱角处设置第二凹陷口,所述第一凹陷口、第二凹陷口均以套体主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套体主体的棱角处还设置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推杆被限位在容纳部中,电动推杆上设置的键被限位在限位槽中,实现与套体主体的固连;套体主体外轮廓处的第一凹陷口、第二凹陷口的轮廓结构复杂,便于与外界的设备或连接件相连,并相互契合,固定孔用于穿设销钉等紧固件;如此在设备运转时,套体主体的外壁、连接多个推杆缸的连接块均能与外界结构相连,不易造成套体主体与设备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容纳部的中心轴线与套体主体的中心轴线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推杆被限位在套体主体中后,两者同轴设置,不易因重心位置有偏差造成运转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凹陷口位于套体主体两条对立棱边处,所述限位槽位于套体主体领料条棱边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陷口用于与外界部位相连,第一凹陷口设置在套体主体两侧后,套体主体两侧所受力近似均等,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结构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凹陷口在每条棱边处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凹陷口以套体主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陷口的数量越多,与外界的连接面积越大,则连接强度越可靠。对称设置能够让套体主体上所受的力尽量使套体主体在受力情况下趋于稳定的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凹陷口包括陷于套体主体的棱边表面的凹陷部、位于凹陷部口部处的限位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齿能够对位于凹陷部中的部件起到一定限位作用,便于提高连接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凹陷口设置为三角形缺口,三角形的顶角处朝向套体主体的中心轴线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陷口便于外界部件抵触在第二凹陷口中,从棱角处向套体主体的中心轴线处施力,起到限位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凹陷口共设有八个,分别位于套体主体的四个棱角处,每个棱角处设置两个第二凹陷口,分别位于棱角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棱角两侧均设置第二凹陷口后,棱角两侧所受的力近似相等,四个棱角处均设置第二凹陷口则便于保持整个套体主体的受力稳定状态。

进一步设置:所述棱角的尖端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固定孔与棱角尖端处的弧形所在圆弧同心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设在固定孔中的紧固件对套体主体产生限位力时,套体主体的棱角处不易因局部受力过大或过小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套体主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套体主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套体主体截面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体主体;2、容纳部;3、限位槽;4、卡嵌位置;5、第一凹陷口;6、第二凹陷口;7、固定孔;8、凹陷部;9、限位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电动推杆缸缸体,如图1所示,包括套体主体1,套体主体1设置为立体矩形,在立体矩形的四个棱角处倒圆角设置,每个棱角处的倒圆角半径均相等。套体主体1的截面为正方形。

如图1所示,套体主体1的中心轴线上挖设有圆柱形的容纳部2,容纳部2的直径所在直线上设有两个限位槽3,限位槽3为矩形槽,其槽口与容纳部2连通,其底部朝向套体主体1的棱边处。槽口的中心轴线与套体主体1的中心轴线平行。两个槽口之间ed连线垂直于槽口所靠近的棱边。

如图1所示,在套体主体1的外轮廓处设置第一凹陷口5和第二凹陷口6,第一凹陷口5和第二凹陷口6组成环绕在套体主体1上的卡嵌位置4。

如图1所示,第一凹陷口5为矩形槽,矩形槽凹陷于套体主体1的外轮廓表面,在矩形槽的槽口处设置限位齿9,限位齿9自第一凹陷口5的两侧向第一凹陷口5的中心轴线处延伸,且限位齿9与套体主体1一体设置。限位齿9所围出的空间即为与外界部件相接的凹陷部8。

如图1所示,第一凹陷口5总共设有4个,设置在套体主体1的两条相对的棱边上,每条棱边上设置两个第一凹陷口5。第一凹陷口5所在的棱边与限位槽3所靠近的棱边相互垂直。

如图1所示,每条棱边上的两个第一凹陷口5以套体主体1的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如图1所示,在棱角处设置第二凹陷口6,第二凹陷口6设置为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朝向套体主体1的中心轴线处。第二凹陷口6共设有八个,每两个第二凹陷口6为一组,每组第二凹陷口6位于棱角两侧的两条棱边上。在棱角处还设有固定孔7,固定孔7的圆心与棱角的倒圆角所在圆弧同心设置。

套体主体1采用6063-T5铝合金锻造而成,每米套体主体1的重量为3.35千克。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卡嵌位置4中的第一凹陷口5仅设置两个,分别位于第二凹陷口6所在棱边邻侧的棱边上,且位于该条棱边的中点处。

实施例3: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卡嵌位置4包括第一凹陷口5和第二凹陷口6,其中,第二凹陷口6设置为矩形槽,其槽口与套体主体1的棱边齐平,套体主体的相邻两条棱边上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凹陷口5、第二凹陷口6,且第一凹陷口5以其所在棱边的中垂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凹陷口6以其所在的棱边的中垂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