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保护管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218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压成型以形成凹槽59和突起58,从而形成波纹管体之后,板状肋49通过挤出成型局部地形成在波纹管体的仅一端部48a处。
[0072]如图1的右侧所示,当滑动门54完全闭合时,波纹管48从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向前拉到滑动门测上的供电装置55,并且从而在前后方向上沿着车体53的外表面或者沿着滑动门54的内表面延伸。
[0073]此时,从车体侧的供电装置I引出的、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的一侧表面上的肋(刚度给予部)49线性地并且笔直地保持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使得如图3A所示的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摆动部件5维持在朝着车辆的前侧转动的位置中,以准备滑动门54的下一次打开操作。此外,图3A和3B示出了相比于图1的从左向右翻转的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
[0074]当滑动门54开始从图1的右侧所示的滑动门54的完全闭合状态开始打开操作时,如图1的中央处所示,利用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的一侧表面上的肋49,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在尺寸L的范围内笔直地朝着车辆的前侧线性地延伸,并且在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摆动部件5如图3A所示维持在朝着车辆的前侧转动的位置处,使得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不弯曲,并且在车体侧的供电装置I与滑动门侧的供电装置55之间,波纹管48顺滑地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大致S状而没有被钩挂或者弯折等。
[0075]S卩,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通过给予肋49以刚度而向前线性地延伸(可以延伸到车辆的稍微外侧)而没有向后弯曲的状态下,与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接续的中间部48c在平面图中向后弯曲成大致U状(由参考标号48c表示大致U状弯曲部),并且同时当滑动门如图1的右侧所示基本完全闭合时(向后引出的状态),从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 (参见图4)向后引出的波纹管48的另一端部48b越过波纹管48的纵向中间部48c向前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大致倒转的U状(由参考标号48表示大致倒转的U状弯曲部)。从而,在供电装置I与55两者之间,波纹管48顺滑地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大致S状。
[0076]结果,在滑动门打开的同时改善了波纹管48的弯曲耐久性,并且能够利用小的力顺滑地打开滑动门54。由于即使当滑动门54闭合时,波纹管48利用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上的肋49而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大致S状,所以当滑动门闭合时也改善了波纹管48的弯曲耐久性,并且利用小的力顺滑地关闭滑动门54。
[0077]如果肋49没有设置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上,则例如当滑动门54从图1的右侧所示的滑动门的完全闭合状态开始强力地打开时,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朝着车辆的后侧弯曲,并且当滑动门54如图1的中央所述的半打开时,在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与滑动门侧上的最近的供电装置55之间产生了波纹管48的弯折等(波纹管48在纵向上压缩的状态),使得存在波纹管没有顺滑地弯曲成大致S状的担忧。利用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的一侧表面上的肋49,消除了这样的担忧并且波纹管48总是顺滑地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大致S状。
[0078]当其被完全闭合时,滑动门54与车体53进行紧密接触,并且在初始打开状态期间沿着车体侧上的引导轨道(未示出)的弯曲部朝着车辆的外侧隔开,并且在当滑动门54半打开时,供电装置I与供电装置55两者从右到左互相对置地接近的同时,在供电装置I与供电装置55两者之间,波纹管48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大致S状。
[0079]当滑动门54通过从图1的中央处所示的滑动门的半打开状态开始进一步向后移动而打开时,从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引出的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的一侧表面上的肋49使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维持在直线状地延伸的状态下,并且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摆动部件5朝着车辆的后侧转动(摆动)。
[0080]然后,在图1的左侧所示的滑动门的完全打开状态下,朝着从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向后移动的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拉动波纹管48,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利用在一侧表面上的肋49而直线状地延伸,并且防止了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摆动部件5通过支撑部件3的后止动侧壁9 (参见图3A和3B)而进一步向后摆动,使得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在滑动门的大致厚度方向上(精确地,稍微倾斜向后的方向)从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朝着车辆的外侧突出,而没有向后弯曲,并且与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接续的中间部48c在朝着车辆的外侧突出的同时向后弯曲成曲面形状(利用参考标号48c表面弯曲部)。
[0081]从而,波纹管48的纵向中间部48c定位在相比于车体53上的入口 53a的向后突出的后端部53b的车辆的外侧和车辆的前侧处,使得防止了波纹管48的纵向中间部48c与车体53上的入口 53a的后端部53b之间的干涉,并且防止了由于干涉而引起的波纹管48的受损。
[0082]如果肋49没有设置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的一侧表面上,则由于在图1的左侧所示的滑动门的完全打开状态下,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直接从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向后弯曲,并且从而存在这样的担忧:与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接续的中间部48c靠近车体53上的入口 53a的后端部53b而引起干涉。利用在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的侧表面上的肋49,可靠地防止了车体53与波纹管48之间的干涉。
[0083]如图1的右侧和中央的所示以及图3A的角度(打开角度)Θ所示,当滑动门54完全闭合时,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摆动部件5的朝着车体内侧的转动端部的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其相对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平行于滑动门54)的虚拟参考线41朝着车辆的外侧稍微倾斜,并且从摆动部件5引出的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优选地与以线性的方式以角度Θ朝着车辆的外侧倾斜。
[0084]优选地,角度Θ在从O度到45度(0°〈Θ <45° )范围之内。为了消除当滑动门54完全闭合时从车辆的内侧(内部)看到波纹管48的担忧,角度Θ优选地为大约10度至15度。
[0085]如图3A和3B所示,当在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被构造成使得用于停止摆动部件的转动的前后竖直侧壁8和9设置在可转动地支撑摆动部件5的支撑部件3中、并且前侧壁8的角度以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虚拟参考线41的角度Θ从摆动部件5的旋转中心轴朝着车辆的外侧倾斜时,当滑动门完全打开时摆动部件5的线束引出壁21的另一侧表面与侧壁8进行紧密接触,并且从而能够获得波纹管48的转动端部的位置(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倾斜角度Θ的状态)。
[0086]当在滑动门如图1的右侧所示的完全闭合时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以角度Θ朝着车辆的外侧倾斜时,波纹管48能够例如,从当滑动门如图1的中央处所示的半打开时的平面图中的大致S状的弯曲状态顺滑地移位到当滑动门如图1的左侧所示的完全打开时的向后翻转状态。从而,能够改善波纹管48的弯曲耐久性。
[0087]弹簧部件(扭力螺旋弹簧,未示出)分别设置在图1、3A、3B和4示出的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和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中,使得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弹簧部件5能够利用弹簧部件在图1中的箭头Fl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朝着车体53偏置,并且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的摆动部件67能够利用弹簧部件在图1中的箭头F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朝着滑动门54偏置。
[0088]在这种情况下,环状弹簧部件(扭力螺旋弹簧)容纳在图3A和3B中的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中的支撑部件3的上盖4的内部,并且环状弹簧部件(扭力螺旋弹簧)容纳在图4中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中的支撑部件61的下盖64内部。
[0089]在如图1的右侧所示的滑动门的完全闭合状态下,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弹簧部件使摆动部件5与设置有肋49的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 —起如箭头Fl所示朝着车体偏置,并且当滑动门如图1的中央处所示的半打开时,利用与肋49的协同可靠地促进了波纹管48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大致S状,并且从而进一步容易地执行。
[0090]此外,在如图1中的中央处所示的滑动门的半打开的状态下,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弹簧部件使摆动部件5与设置有肋49的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 —起如箭头Fl所示朝着车体偏置,并且与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接续的中间部49c从车体53上的入口 53a的后端部53b向前隔开,使得利用与肋49的协同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了与入口 53a的后端部53b的干涉。
[0091]自然地,毫无疑问的是,仅利用肋(刚度给予部)49的作用,而不使用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弹簧部件,波纹管48顺滑地弯曲成大致S状,并且防止了波纹管48与车体53之间的干涉。当然,当消除了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弹簧部件时,能够在结构上简化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1,并且能够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0092]当弹簧部件(扭力螺旋弹簧)用在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中时,当滑动门54如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