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保护管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218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1的右侧所示的完全闭合时,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的弹簧部件使供电装置55的摆动部件67与波纹管48的另一端部48b —起如箭头F2所示地朝着车辆的外侧偏置,并且当滑动门如图1的中央处所示的半打开时,促使滑动门侧上的波纹管48弯曲成平面图中的倒转的U状(由参考标号48d表示的坚固部),使得在供电装置I与供电装置55两者之间,波纹管48进一步顺滑地弯曲成大致S状,并且当滑动门从滑动门的半打开状态变为完全打开时,进一步顺滑地执行了波纹管48的翻转操作。
[0093]另外,当滑动门如图1的左侧所示的完全打开时,滑动门侧上的波纹管48的另一端部48b如箭头F2所示朝着车辆的后侧偏置,并且从而当滑动门从滑动门54的完全打开状态变为半打开时,促使(促进)波纹管48弯曲成大致U状。
[0094]即使在不使用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的弹簧部件的情况下,当滑动门54如图1和3A的右侧所示的完全闭合时,当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的摆动部件5的转动端部位置设定为朝着车辆的稍微外侧倾斜角度Θ的位置时,也能够在滑动门54从滑动门54的完全闭合状态或者半打开状态变为完全打开时顺滑地执行波纹管48的翻转操作,使得消除了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的弹簧部件,或者将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的弹簧部件设定成更小的弹簧弹力,并且从而能够使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的重量减轻、成本降低。
[0095]如图3A所示,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I被构造成使得环状摆动部件5可转动地并且枢转地支撑在基础部件2的下水平板部7与支撑部件3的上盖部件4之间。基础部件2的板部7与盖部件4 一起利用螺栓等固定到车体53。支撑部件3由基础部件2和盖部件4构成。
[0096]摆动部件5具有筒状线束引出部21,该线束引出部21从环状外周壁15朝着滑动门突出,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保持在线束引出部21中(在线束引出部21的内周上的肋(未示出)与波纹管48的凹槽59 (参见图2A和2B)接合),并且从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引出的线束的电线部(未示出)穿过摆动部件5的深处侧上的开口(未示出)布置在车体侧上。此外,图3A和3B所示的供电装置I是实例,并且另一个供电装置(未示出)可以使用在图1中的车体侧上。
[0097]如图4所示,滑动门侧上的供电装置55中,支撑部件61由竖直立起部70和水平地设置在立起部70下方的盖部64形成,摆动部件67的纵向筒状壁部89由立起部70的水平可开合上盖63和下盖部64的顶板部69可转动地支撑,横向筒状线束引出部90从纵向筒状壁部89水平地突出,并且波纹管48的另一端部48b保持在线束引出部90中(在线束引出部90的内表面上的肋(未示出)与波纹管48的另一端部48b的凹槽59接合)。
[0098]从波纹管48的另一端部48b穿过纵向筒状壁部89向上布置的线束的电线部88穿过设置在摆动部件67的上部处的大致L状管部78而横向地布置在滑动门54上。大致L状管部78防止了诸如灰尘、沙子或者水这样的外界物质从上方进入到摆动部件67。此外,图4所示的供电装置55是实例,并且另一个供电装置(未示出)能够使用在图1中的滑动门侧上。
[0099]在根据实施例的图1、3A、3B所示的波纹管48中描述了使用图2A和2B所示的肋49作为一端部48a的刚度给予部的实例,然而代替图2A和2B中的波纹管48的一端部48a上的肋,能够使用如下作为刚度给予部:图5A和5B所示的波纹管482的一端部48a上的中空凹部68 ;图6所示的波纹管483的一端部48a上的蜿蜒(凹凸)部的节距改变的形状71 ;或者图7所示的波纹管484的一端部48a上的光滑且均一表面部72。用于每个实例的波纹管482至48 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在图5A至7中,与图2A和2B中的波纹管48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然而将不出现其说明。
[0100]图5A和5B所示的波纹管(保护管)482的特征在于:中空凹部(凹槽部)68形成在一端部48a的一侧壁(侧表面)50上。与图2A和2B中的实例相同的是:波纹管482的凹槽59或者突起58的形状或者节距、波纹管482具有椭圆形截面形状、以及用于防止松弛的肋51形成在波纹管482的长直径侧上的端部处,并且从而将不出现它们的说明。
[0101]中空凹部(凹槽部)68形成在波纹管482的短直径侧上的一侧壁50的中央处,并且由如下构成:具有均一宽度的广宽度部(均一形状部)68a,其从波纹管482的顶端(一端)48a’朝着另一端直线状地形成;以及锥状窄部(渐变形状部)68b,其从广宽度部68a接续到另一端部,并且在管的纵向上宽度以锥状逐渐减小。锥状窄部68b的长度定义成大约等于或者大于广宽度部68a的长度。
[0102]如图2A和2B所示的肋49的实例中,均一形状部68a与渐变形状部68b的长度比依据波纹管482的弯曲半径等而适当地设定。刚度给予部68能够通过消除均一形状部68a而仅由渐变形状部68b构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刚度给予部68的刚度降低,所以存在这样的担忧:波纹管482的一端部48a难以维持直的形状并且使得一端部48a能够某种程度地弯曲。
[0103]如图5A和5B所示,凹部(凹槽部)68的广宽度部(均一形状部)68a由如下构成:波纹管482的周向凹槽59的环状内周壁(底壁)59a ;以及两个平行侧壁部68c,其在轴向凹部68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从内周壁59a朝着周向突起58的环状外周壁58a成直角升起,并且两个侧壁68c正交地与外周壁58a接续。凹部68的锥状窄宽度部(渐变形状部)68b由如下构成:周向凹槽59的内周壁59a ;以及两个侧壁68e,其从内周壁59a朝着突起58的外周壁58a成直角升起,并且朝着末端68d互相接近,两侧壁68e的末端68d成锐角(楔形)互相相交,并且内周壁59a的面积朝着末端68d逐渐减小。
[0104]刚度给予部68的操作和效果与图1、3A和3B所示的肋(刚度给予部)49的操作和效果相似,该刚度给予部68包括:广宽度部(均一形状部)68a,其用于给予波纹管482以高的刚度;以及锥状窄宽度部(渐变形状部)68b,其用于在给予刚度的同时防止波纹管482折叠或弯曲,该肋(刚度给予部)49包括图2A和2B中的直部(均一形状部)49a和倾斜部(渐变形状部)4%,并且从而将不呈现它们的说明(在图1、3A和3B中的操作和效果的说明中,“肋49”由“凹槽部68”代替,并且肋的操作和效果由凹槽部68的操作和效果代替)。
[0105]在使用图5A和5B所示的波纹管482的情况下,不需要形成槽22,使得图2A和2B的肋49插入到图3A和3B的车体侧上的供电装置的摆动部件5的线束引出部21。波纹管482中的凹槽部68的广宽度部(均一形状部)68a的顶端48a’侧部插入并且保持到/在摆动部件5的线束引出部21中。这也应用到图2A和2B的肋49,然而当均一形状部68没有插入到线束引出部21中时,是因为存在波纹管482的一端部48a易于在线束引出部21的顶端弯曲的担忧。
[0106]图5A和5B的波纹管482的凹槽部(刚度给予部)68以如下方式形成:例如,环状树脂材料经受挤出成型,在双剖分式模具内侧上的周向突出/凹入部中,使环状树脂材料经受真空成型或者挤压成型以形成凹槽59和突起58,并且在包括矩形部或者楔形部的一个或者另一个模具上在轴向上局部地并且一体地模制凹槽部68。
[0107]图6的波纹管(保护管)483的特征在于:均一形状部69形成为使得在波纹管48 3的一端部48a中的蜿蜒状部71的周向突起75和76各自的管纵向上的宽度Wl和W2比除了一端部48a之外的蜿蜒部的各个突起58的宽度W3大;并且在波纹管483中一端部48a的一端侧(顶端侧)半部69的各个突起75的宽度Wl是最大的并且是相等的;并且渐变形状部70形成为使得一端部48a的基端侧半部70的突起76的宽度W2相比于一端侧(顶端侧)半部69的各个突起75的宽度Wl缓慢地(逐渐地)减小。蜿蜒状刚度给予部71由蜿蜒状均一形状部69和蜿蜒状渐变形状部70构成。
[0108]除了波纹管483的一端部48a之外的突起58的宽度W3等于图2A和2B或者图5A和5B所示的波纹管48和482的突起58的宽度,并且波纹管48 3中在一端部48a的每个凹槽部59的管的纵向上的宽度W4等于除了一端部48a之外的每个凹槽部59的宽度。在波纹管483的一端部48a中,在一端侧半部69上的突起75的宽度Wl和节距是大的,在基端侧半部70上的突起76的宽度W2和节距是中等的,波纹管483中除了一端部48a之外的突起58的宽度W3和节距是小的,并且在基端侧半部70上的突起76的宽度W2和节距逐渐减小并且缓慢改变。
[0109]波纹管483的一端部48a的顶端侧部插入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