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热交换器及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674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管式热交换器及机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机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防护变频器柜式产品,如图1所示,往往在封装变频器的密封仓1外面加装热交换器2,以使仓内的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通过热交换器2带走。而目前在这一类产品中,常用的热交换器2一侧面固定在机柜3的外表面,背离机柜3外表面的一侧安装导流风扇4,余下的两侧则为散热口。此类热交换器由于安装面和散热方向的限制,导致一般只能安装在机柜3的外面。由于热交换器2装在机柜3外面,造成总个机柜3的外形尺寸庞大,对现场安装空间要求较大,额外增加运输及管理成本。此外,由于此类热交换器2本身加工艺为铝薄片胶粘贴而成,容易脱胶造成密封仓1漏气,降低仓内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且影响密闭仓1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热交换器及机柜,旨在解决现有机柜密封仓散热效果差,柜体体积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进气室及出气室,所述进气室与所述出气室之间连接有若干散热管,所述进气室包括形成有进气口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散热管一端联通的第二表面;对应的,所述出气室包括形成出气口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散热管另一端联通的第二表面。

所述的管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进气室及所述出气室呈中空的立方体结构。

所述的管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进气室和/或出气室的第一表面与其第二表面相邻。

所述的管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进气室和/或出气室的第一表面与其第二表面相正对。

所述的管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散热管为金属或合金管,所述散热管于所述进气室及出气室之间设置多排,相邻两排的散热管相交错设置。

所述的管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用于将热交换器固定在热源外壳上的安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密闭仓,所述密闭仓与所述柜体内壁之间形成有风道仓,所述风道仓与所述柜体外侧空间相联通,其中,所述柜体内位于所述密闭仓外表面上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以上所述的管式热交换器,所述密闭仓表面设有与所述进气口相联通的进气开口及与所述出气口相联通的出气开口。

所述的机柜,其中,所述密闭仓内表面正对所述进气开口和/或出气开口处设有导流风扇。

所述的机柜,其中,所述柜体临近底部的表面设有所述风道仓的进风口,所述柜体顶部设有所述风道仓的出风口。

所述的机柜,其中,所述柜体表面正对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将风道仓内气体抽离的风机。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管式热交换器及机柜,在密闭仓位于柜体内临近后侧的表面上安装管式热交换器,密闭仓内的气体在管式热交换器的散热管内循环流动,流经风道仓的外界气体与散热管内的气流通过散热管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密闭仓内的热量带走。既增加密闭仓的换热效率,又能实现热交换器内置,减小机柜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的后视图;

图3为图2中A-A相剖视图;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柜,如图2及图3所示,包括:柜体3,位于柜体3内的密闭仓1,柜体3内位于密闭仓1外侧的空间为风道仓5,柜体3临近底部的表面上设有风道仓5的进风口51,柜体3顶部设有风道仓5的出风口52,柜体3底部设有第一发热元件61,密闭仓1内设有第二发热元件62。密闭仓1位于风道仓5内一侧的表面设有热交换器2,其中热交换器2为管式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2为管式热交换器。其结构如图4a~图4b所示,管式热交换器包括进气室21及出气室22,进气室21及出气室22优选的采用中空的立方体结构,进气室21及出气室22之间通过多排散热管23联通。密闭仓1表面设有分别与进气口21、出气口22相对应的进气开口及出气开口。具体地,进气室21包括形成有进气口211的第一表面,及与散热管23一端联通的第二表面。出气室22包括形成有出气口221的第一表面,及与散热管23的另一端联通的第二表面。其中,进气室21的第一表面可以与其第二表面相邻,即进气口211与散热管23的呈90度,对应的,出气室22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邻,即出气口221与散热管23呈90度角,该种结构设计适合将管式热交换器设置在热源外壳的外表面;也可以是进气室21与出气室22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均相正对设置,该种结构设计,适合将管式热交换器设置在热源外壳的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了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在进气室21的第二表面与出气室22的第二表面之间设置多排散热管23,散热管23垂直于进气室21的第二表面及出气室22的第二表面设置。相邻两排的散热管23相交错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散热管23分布更密集,增加换热面积。管式热交换器的散热管23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备。本实施例中,散热管23为钢管,进气室21及出气室22采用钣金件,二者通过焊接固定。

较佳的,如图2及图3所示,在密闭仓1的内表面,正对热交换器2的出气口221(参考图4b)处设有导流风扇4,这样,密闭仓1内的热空气通过进气口211(参考图4b)进入散热管23,经过导流风扇4加速后由出气口221返回到密闭仓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流风扇4也可以设置在进气口221处。如图2中箭头所示,外界气流由柜体3下端的进风口51进入风道仓5,并由散热管23之间穿过,与散热管23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再由柜体1的顶部出风口52排除风道仓5,将密闭仓1及风道仓5内的热量带走。风道仓5经过第一发热元件61表面,这样,风道仓5排出的气流可同时将第一发热元件61及密闭仓1内的第二发热元件62的热量同时带走,起到整体降温的作用。为增加风道仓5内的气流流速,在出风口51处还设有一风机53。

由于管式热交换器的散热管23成排分布,且每排散热管23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因此,不会阻挡风道仓5内气流的流动,使得管式热交换器可以设置在柜体3的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进气室21与出气室22之间还设有安装板24。管式热交换器安装时,将安装板24固定在密闭仓1的外表面的安装位,使得进气口21与出气口22与密闭仓1表面的开口正对,然后通过螺栓打紧固定,再于进气口21与出气口22处设置发泡胶条,使得密闭仓1与进气口21及出气口22相接触处保持密封,又可起到防腐蚀作用,延长管式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管式热交换器及机柜,在密闭仓位于柜体内的表面上安装管式热交换器,密闭仓内的气体在管式热交换器的散热管内循环流动,流经风道仓的外界气体与散热管内的气流通过散热管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密闭仓内的热量带走。既增加密闭仓的换热效率,又能实现热交换器内置,减小机柜的尺寸。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