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线路板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74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线路板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加工工艺中用到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开料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线路板(FPC板)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即对原材料进行开料。需要开料的材料有基材、覆盖膜、电磁膜等,在开料时,需要通过全自动开料机,将原状卷料裁剪成工程设计要求的尺寸,再进行后续的钻孔、PTH等环节。

FPC板原材料开料后,对于一些材料,例如覆盖膜、基材等,其基本要求是保证表面平整、光滑,不允许有灰尘、手指印等,尤其是需要避免其在下一道加工工序之前出现折痕,因此裁切后的材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现有的生产线上,对于裁切后的材料,会利用一张与材料大小相仿的夹板与之贴在一起,然后通过胶带将二者边缘粘在一起进行固定,这样可以避免原材料表面受到污染,而夹板为硬质板,也能防止材料弯折。目前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材料的固定全部需要工人通过手工来完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线路板开料装置,在利用全自动开料机对原材料开料之后,为原材料提供保护,以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线路板开料装置,包括开料机,所述的开料机包括开料台,开料台的前端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料板,开料台的后端设置有进料口和进料板,开料台中设置有切刀;所述的出料板上设置有护料盒,护料盒包括底板和盖板,其中:

所述的底板两侧设置有挡板,底板上开设有转槽,转槽的端部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长度小于转槽的支杆;盖板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板,底板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板,第一连板、第二连板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板倾斜于盖板,第二连板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二连板与所述的挡板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为透明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杆的外壁上以及支杆的端部均包覆有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提带,提带的两端固定在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下表面的端部设置有插条,所述的底板上表面的端部设置有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槽的宽度与底板宽度相同,转槽中沿转槽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滑杆;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联动带,联动带的端部与所述的滑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板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杆的两端装配在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板上转槽的端部贯连有杆槽,杆槽的深度沿远离转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线路板开料装置还包括传送带,传送带绕过出料板的上方,传送带上等间隔设置有所述的护料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全自动开料机的出料台上设置了护料盒,该护料盒与开料机的出料口对接,材料切割后从出料口中可直接进入护料盒中,此时护料盒自动闭合,由此对裁切后的材料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节省了人工;

2.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来进行护料盒的输送,采用自动的方式时,利用传送带将打开的护料盒依次输送到出料口前方,从而实现开料、保护材料过程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护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护料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开料机,2—开料台,3—进料板,4—出料口,5—切刀,6—出料板,7—护料盒,8—盖板,9—底板,10—第一连板,11—第一转轴,12—第二连板,13—插条,14—挡板,15—转槽,16—滑杆,17—支杆,18—插槽,19—提带,20—第二转轴,21—联动带,22—杆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线路板开料装置,包括开料机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现有的全自动开料机1,所述的开料机1包括开料台2,开料台2的前端设置有出料口4和出料板6,开料台2的后端设置有进料口和进料板3,开料台2中设置有切刀5;开料机1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将卷材安装在进料板3上,从卷材上解下材料的一端从进料口伸入到开料台2中,开启开料机1,开料台2中的切刀5下落对材料进行截切,截切后将截切好的材料从出料口4推到出料板6上,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截切。现有技术中,工人是需要手工在出料板6上拿下裁切好的材料然后进行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料板6上设置有护料盒7,护料盒7包括底板9和盖板8,其中:

盖板8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板10,底板9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板12,第一连板10、第二连板12通过第一转轴11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板10倾斜于盖板8,第二连板1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二连板12与所述的挡板14的端部连接;所述的底板9两侧设置有挡板14,底板9上开设有转槽15,转槽15的端部通过第二转轴20安装有长度小于转槽15的支杆1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一种可与开料机1配合且能自动闭合的护料盒7,图2所示为护料盒7打开时的状态,此时盖板8与底板9之间有5°至30°的夹角。护料盒7打开状态是由一对支杆17保持的:底板9上有转槽15,支杆17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0铰接在转槽15中,需要打开护料盒7时,工人首先将盖板8向上提起,然后旋转支杆17,使支杆17上端支撑在盖板8底部即可。本方案中转槽15和支杆17的长度方向是指底板9的长度方向,也即垂直于第一转轴11轴向的方向,这样在护料盒7闭合后,支杆17能完全进入到转槽15中。第二转轴20位于转槽15中远离第一转轴11的一端,由于材料被截切好之后,从出料口4被输出时具有一定的动能,因此将护料盒7打开的一端对准出料口4,材料从出料口4输出后,进入到盖板8和底板9之间,碰触到支杆17,使支杆17复位,即支杆17复位到转槽15中,此时盖板8由于失去支撑将自动落下而闭合,这样就把切好的材料保护了起来。底板9两侧有挡板14,盖板8下落后与挡板14接触,因此在挡板14之间的底板9上表面与盖板8下表面之间有一个用于容纳材料的腔体,不会对材料造成挤压。为了便于底板9与盖板8的安装,采用了第一连板10、第二连板12,如图2所示,第二连板12具有斜面,当盖板8闭合后,第一连板10贴在第二连板12的斜面上,此时盖板8贴在挡板14上,因此第一连板10需要倾斜于盖板8,倾斜角度小于30°。

本方案中,盖板8为透明板,便于后期在使用时观察内部装的是哪种材料。支杆17的外壁上以及支杆17的端部均包覆有橡胶层,支杆17端部的橡胶层是为了与盖板8底部增大摩擦,当支杆17支撑在盖板8底部时,保持护料盒7处于打开状态;支杆17外壁上的橡胶层,则是为了避免材料端部与支杆17接触时造成损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盖板8下表面的端部设置有插条13,所述的底板9上表面的端部设置有插槽18。当盖板8下落后,插条13进入到插槽18中,插条13与插槽18上都具有摩擦面,使得插条13与插槽18保持一定的摩擦力,这样可保持护料盒7的闭合状态。如图1所示,盖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提带19,提带19的两端固定在盖板8上。需要使用内部材料时,向上提起提带19即可。提带19为软质带体,例如塑料带。这样可将多个护料盒7叠放在一起。

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地保护材料不受损伤,本方案中可选地设置有联动机构,以便于在材料进入护料盒7时对支杆17进行复位。如图3所示,转槽15的宽度与底板9宽度相同,转槽15中沿转槽15的宽度方向设置有滑杆16;所述的盖板8上设置有联动带21,联动带21的端部与所述的滑杆16连接。联动带21为软质带体,例如塑料带、布带等。滑杆16位于底板9上表面两侧位置,底板9宽度大于截切好的材料,因此材料进入时端部不会与支杆17接触。此时去掉支杆17端部的橡胶层,而将滑杆16支撑在支杆17下方,滑杆16与支杆17之间的摩擦力保持支杆17的位置不变动,也就保持了盖板8处于打开状态。当材料进入到护料盒7中后,端部碰触到联动带21,联动带21的下端将拖动滑杆16向靠近第一转轴11的方向运动,此时支杆17由于失去支撑,而支杆17与盖板8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保持盖板8的位置,在盖板8压力的作用下,支杆17复位,盖板8落下。优选地,底板9上转槽15的端部贯连有杆槽22,杆槽22的深度沿远离转槽15的方向逐渐增大,杆槽22的作用是在盖板8落下后容纳所述的滑杆16。可选地,挡板14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杆16的两端装配在滑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可参考如下:

工人先将预制的护料盒7打开,根据开料机1的出料频率,依次将打开的护料盒7放在出料口4前方,在材料进入护料盒7后移出更换下一个即可。本方案还可以采用自动模式,即在开料机1一侧设置一条传送带,传送带的运输方向平行于切刀5的长度方向,使传送带的一部分绕过出料板6的上方,这样工人只需要按照固定的间隔,把打开的护料盒7依次摆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带动护料盒7经过出料板6上方时,暂停传送带,待材料进入该护料盒7中后,再使传送带继续移动一段距离,使下一个打开的护料盒7位于出料板6上方出料口4的前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