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942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组件及一种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烹饪设备越来越多采用电磁加热,而电磁加热必须需要感应线圈盘,现有线圈盘都是采用漆包线绕制的线圈和绕线支架组成,线圈固定在绕线支架上,这种线圈盘在实际生产中所需的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线圈盘采用的漆包线容易破损而导致短路;并且,线圈盘的形状单一,只能绕制圆形且同一线圈盘支架只能制作一个线圈盘,线圈盘厚度一般在10mm以上,不利于产品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用于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两个金属线圈,两个金属线圈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面,金属线圈由金属板加工制成;两个金属线圈的首端相连通;或两个金属线圈的尾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包括基板,基板的两面分别设置有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由金属板加工制成,可通过控制金属板的加工设置金属线圈的形状分布,使得金属线圈可根据实际的加热器具需求设置为多种形状,避免加热器具需要的加热区域与加热线圈不匹配而导致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浪费,同时还可避免加热器具需要的加热区域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在需要增强加热器具的局部的加热效果时,还可在需要增强加热效果的局部加热处对金属线圈的分布进行设计,使得金属线圈能够加强对加热器具的局部的加热效果,优化加热器具的加热功能,使得线圈盘组件可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加热器具。在基板的两面分别设置有金属线圈,并将两个金属线圈的首端相连通,或将两个金属线圈的尾端相连通,为了使线圈盘组件达到需求的电感量,在基板的两面设置金属线圈可减小线圈盘组件的面积,将两个金属线圈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面,既便于两个金属线圈之间的连接,又使得基板隔离在两个金属线圈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将两个金属线圈的首端或尾端相连通,均可实现两个金属线圈之间的串联,从而实现达到需求的电感量的同时减小线圈盘组件的面积的效果,减小加热器具的体积,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线圈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板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加工形成金属线圈:化学蚀刻、激光蚀刻、CNC加工。

在该技术方案中,金属板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加工形成金属线圈:化学蚀刻、激光蚀刻、CNC加工,均可实现将金属板加工为金属线圈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线圈中的金属线布置为螺旋状;金属线圈呈以下任一种形状:圆形、矩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金属线圈中的金属线布置为螺旋状,可加强金属线圈产生的磁场,从而提高线圈盘组件的加热效率;金属线圈可根据实际加热需求设置为圆形、矩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等,均可实现金属线圈的加热功能。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加热需求,可以相应地设置金属线圈呈其他形状,此处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两条金属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mm;每条金属线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金属线圈每两条金属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mm,可避免两条金属线之间相连而造成短路,同时,每两条金属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mm,每条金属线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5mm,也便于金属线圈的加工制造,降低工艺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线圈的厚度为0.2mm至0.6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金属线圈的厚度为0.2mm至0.6mm,可大大降低线圈盘组件的整体厚度,实现超薄化线圈盘组件,线圈盘组件应用于加热器具时,节省了加热器具的空间,从而实现加热器具的轻薄化;同时,通过设置金属线圈的厚度为0.2mm至0.6mm,既可避免金属线圈的厚度小于0.2mm时电阻过大而导致金属线圈发热量过大,影响线圈盘组件的性能,又能防止金属线圈的厚度大于0.6mm过大时,由于电流的趋肤效应而导致金属线圈电阻下降较小,金属线圈内部的多余材料造成浪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线圈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金属线圈的表面设置绝缘层,可防止金属线圈中的任意两条金属线相接触而产生短路,进一步提升线圈盘组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两个金属线圈的首端通过导线相连通;或两个金属线圈的尾端通过导线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个金属线圈的首端或尾端通过导线相连通,导线连接结构和工序简单,且成本低,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优选地,在基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导线可穿过通孔连接两个金属线圈的首端,或导线从基板的边缘直接连接两个金属线圈的尾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线圈为以下任一种:金线圈、银线圈、铜线圈、铝线圈。

在该技术方案中,金属线圈优选为铜线圈或铝线圈,铜线圈和铝线圈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适用于金属线圈的加工制造,且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线圈盘组件的实际电阻、电感等需求,还可以相应地选择金属线圈为金线圈、银线圈甚至其他金属线圈,此处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板为以下任一种:玻璃基板、陶瓷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聚酰亚胺基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板为玻璃基板、陶瓷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聚酰亚胺基板中的任一种,玻璃基板、陶瓷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和聚酰亚胺基板均绝缘耐高温,可承受由于金属线圈通电后产生的高温,避免基板在承受高温时变形甚至破损而导致线圈盘组件短路,确保线圈盘组件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出的线圈盘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线圈盘组件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基板,20金属线圈,3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组件及加热器具。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组件,用于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两个金属线圈20,两个金属线圈20分别设置在基板10的两面,金属线圈20由金属板加工制成;两个金属线圈20的首端相连通;或两个金属线圈20的尾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组件包括基板10,基板10的两面分别设置有金属线圈20,金属线圈20由金属板加工制成,可通过控制金属板的加工设置金属线圈20的形状分布,使得金属线圈20可根据实际的加热器具需求设置为多种形状,避免加热器具需要的加热区域与加热线圈不匹配而导致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浪费,同时还可避免加热器具需要的加热区域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在需要增强加热器具的局部的加热效果时,还可在需要增强加热效果的局部加热处对金属线圈20的分布进行设计,使得金属线圈20能够加强对加热器具的局部的加热效果,优化加热器具的加热功能,使得线圈盘组件可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加热器具。在基板10的两面分别设置有金属线圈20,并将两个金属线圈20的首端相连通,或将两个金属线圈20的尾端相连通,为了使线圈盘组件达到需求的电感量,在基板10的两面设置金属线圈20可减小线圈盘组件的面积,将两个金属线圈20分别设置在基板10的两面,既便于两个金属线圈20之间的连接,又使得基板10隔离在两个金属线圈20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将两个金属线圈20的首端或尾端相连通,均可实现两个金属线圈20之间的串联,从而实现达到需求的电感量的同时减小线圈盘组件的面积的效果,减小加热器具的体积,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金属板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加工形成金属线圈20:化学蚀刻、激光蚀刻、CNC加工。

在该实施例中,金属板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加工形成金属线圈20:化学蚀刻、激光蚀刻、CNC加工,均可实现将金属板加工为金属线圈20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金属线圈20中的金属线布置为螺旋状;金属线圈20呈以下任一种形状:圆形、矩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金属线圈20中的金属线布置为螺旋状,可加强金属线圈20产生的磁场,从而提高线圈盘组件的加热效率;金属线圈20可根据实际加热需求设置为圆形、矩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状等,均可实现金属线圈20的加热功能。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加热需求,可以相应地设置金属线圈20呈其他形状,此处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两条金属线之间的间距D2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mm;每条金属线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5mm。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金属线圈20每两条金属线之间的间距D2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1mm,可避免两条金属线之间相连而造成短路,同时,每两条金属线之间的间距D2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1mm,每条金属线的宽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5mm,也便于金属线圈20的加工制造,降低工艺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金属线圈20的厚度D1为0.2mm至0.6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金属线圈20的厚度D1为0.2mm至0.6mm,可大大降低线圈盘组件的整体厚度,实现超薄化线圈盘组件,线圈盘组件应用于加热器具时,节省了加热器具的空间,从而实现加热器具的轻薄化;同时,通过设置金属线圈20的厚度D1为0.2mm至0.6mm,既可避免金属线圈20的厚度D1小于0.2mm时电阻过大而导致金属线圈20发热量过大,影响线圈盘组件的性能,又能防止金属线圈20的厚度D1大于0.6mm过大时,由于电流的趋肤效应而导致金属线圈20电阻下降较小,金属线圈20内部的多余材料造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金属线圈20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金属线圈20的表面设置绝缘层,可防止金属线圈20中的任意两条金属线相接触而产生短路,进一步提升线圈盘组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金属线圈20的首端通过导线30相连通;或两个金属线圈20的尾端通过导线30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两个金属线圈20的首端或尾端通过导线30相连通,导线30连接结构和工序简单,且成本低,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优选地,在基板10的中心开设有通孔,导线30可穿过通孔连接两个金属线圈20的首端,或导线30从基板10的边缘直接连接两个金属线圈20的尾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金属线圈20为以下任一种:金线圈、银线圈、铜线圈、铝线圈。

在该实施例中,金属线圈20优选为铜线圈或铝线圈,铜线圈和铝线圈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适用于金属线圈20的加工制造,且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线圈盘组件的实际电阻、电感等需求,还可以相应地选择金属线圈20为金线圈、银线圈甚至其他金属线圈20,此处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基板10为以下任一种:玻璃基板、陶瓷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聚酰亚胺基板。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基板10为玻璃基板、陶瓷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聚酰亚胺基板中的任一种,玻璃基板、陶瓷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和聚酰亚胺基板均绝缘耐高温,可承受由于金属线圈20通电后产生的高温,避免基板10在承受高温时变形甚至破损而导致线圈盘组件短路,确保线圈盘组件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出的线圈盘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