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769发布日期:2019-02-10 23:2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特别是以手机与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朝着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只能通过减少零部件或将零部件结合成模块形式,以缩小成品体积来实现,软硬结合电路板的特点恰好符合这些要求。它可以有效利用安装空间,实现三维装配,降低安装成本,并可代替插件,且能保证在冲击、潮湿等环境下的可靠性,软硬结合电路板既具有硬性印制板的支撑作用,又有柔性板的特性,因此由于其显著的优越性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越来越多使用软硬结合电路板。但其制作难度大,一次性成本高。软硬结合电路板与通用电路板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加工工艺的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功能不同三个方面。软硬结合电路板加工工艺除了使用到通用的工艺方法外,还新增加了较多新工艺,材料方面比通用硬性板相比增加了新材料柔板材料、低流动度半固化片、覆盖膜。软硬结合电路板除了通用硬性板的通用功能外,还能进行弯折,实现三维空间装配功能。目前,由于软硬结合电路板的制造过程繁琐、复杂,存在生产质量提升很难,各种缺陷不良难以根除,比如:软板区域焊盘的保护层使用油墨印刷工艺,该工艺产生的保护层稳定性低、易脱落,导致酸碱溶液侵蚀软板区域部分。经检索,申请号为201320414383.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所述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包括软板区域、硬板区域和保护层,所述软板区域与所述硬板区域相接设置,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软板区域表面。

该文献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存在电路板不便于安装,且安装后不能有效的进行减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电路板,放置槽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板,缓冲板的顶部与电路板相接触,缓冲板的底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放置槽的内壁上,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孔,放置槽位于两个通孔之间,通孔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拉杆上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两侧分别焊接于对应的通孔的两侧内壁上,第一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拉杆远离放置槽的一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通孔的内壁上,放置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对应的通孔连通,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杆,拉杆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滑槽内并焊接于滑杆上,滑杆远离对应第一滑槽开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远离第二滑槽开口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三弹簧的一端,第三弹簧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内并焊接于第一滑槽的内壁上,滑杆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内并转动安装有第一缓冲块,第一缓冲块的底部一侧焊接有第二缓冲块,第二缓冲块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放置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铰链,铰链上铰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三滑槽,连接杆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第三滑槽内并焊接有第四弹簧的一端,第四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第三滑槽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块与电路板的顶部相接触,两个第二缓冲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电路板的两侧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连接杆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对应的第一限位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滑槽,第四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内并转动安装有滚珠,滚珠与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第二限位块,第四滑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对应的第二限位块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滑块远离第四滑槽开口的一侧焊接有第五弹簧的一端,第五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第四滑槽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上设有滑珠,滑珠与滑杆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通孔、拉杆、滑孔、第一固定杆、第二弹簧、第一滑槽、滑杆、第二滑槽、第二固定杆、第三弹簧、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转动槽、铰链、转动杆、第三滑槽、连接杆、第四弹簧的配合对电路板进行安装、夹持固定,在安装时,拉动两个拉杆,拉杆在通过滑孔和第一固定杆的配合保持水平滑动不偏位,拉杆滑动带动第二弹簧受力收缩,拉杆同时带动滑杆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滑杆滑动的同时第二固定杆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带动第三弹簧受力收缩,滑杆转动带动第一缓冲块滑动,第一缓冲块带动第二缓冲块移动,第二缓冲块带动连接杆转动移动,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保持滑动连接杆在第三滑槽内滑动不偏位,通过连接杆的带动使得转动杆在铰链上转动,连接杆同时带动第四弹簧受力收缩,从而将两个第一缓冲块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在将电路板放入放置槽内松开拉杆,通过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的弹力,从而实现两个第一缓冲块和两个第二缓冲块对电路板进行夹持、固定;

通过缓冲板、第一弹簧、通孔、拉杆、滑孔、第一固定杆、第二弹簧、第一滑槽、滑杆、第二滑槽、第二固定杆、第三弹簧、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转动槽、铰链、转动杆、第三滑槽、连接杆、第四弹簧的配合对电路板进行缓冲减震,在发生震动时,通过缓冲板带动第一弹簧受力伸缩,同时第一缓冲块带动滑杆滑动,滑杆带动第三弹簧伸缩,第二缓冲块带动连接杆转动移动,连接杆通过转动杆的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在第三滑槽内滑动带动第四弹簧受力伸缩,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的伸缩卸力,从而实现对电路板的缓冲、保护;

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对电路板进行夹持固定,同时也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对电路板进行缓冲保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块、2放置槽、3电路板、4缓冲板、5第一弹簧、6通孔、7拉杆、8滑孔、9第一固定杆、10第二弹簧、11第一滑槽、12滑杆、13第二滑槽、14第二固定杆、15第三弹簧、16第一缓冲块、17第二缓冲块、18转动槽、19铰链、20转动杆、21第三滑槽、22连接杆、23第四弹簧、24第四滑槽、25滑块、26滚珠、27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软硬结合电路板保护结构,包括固定块1,固定块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内设有电路板3,放置槽2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板4,缓冲板4的顶部与电路板3相接触,缓冲板4的底部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5的一端,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焊接于放置槽2的内壁上,固定块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孔6,放置槽2位于两个通孔6之间,通孔6内滑动安装有拉杆7,拉杆7上开设有滑孔8,滑孔8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9,第一固定杆9的两侧分别焊接于对应的通孔6的两侧内壁上,第一固定杆9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拉杆7远离放置槽2的一侧,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通孔6的内壁上,放置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1,第一滑槽11与对应的通孔6连通,第一滑槽11内滑动安装有滑杆12,拉杆7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滑槽11内并焊接于滑杆12上,滑杆12远离对应第一滑槽11开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远离第二滑槽13开口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三弹簧15的一端,第三弹簧15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杆14,第二固定杆1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槽11内并焊接于第一滑槽11的内壁上,滑杆12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2内并转动安装有第一缓冲块16,第一缓冲块16的底部一侧焊接有第二缓冲块17,第二缓冲块17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杆22的一端,放置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18,转动槽18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铰链19,铰链19上铰接有转动杆20,转动杆20的顶部开设有第三滑槽21,连接杆22的底部延伸至对应的第三滑槽21内并焊接有第四弹簧23的一端,第四弹簧23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第三滑槽21的内壁上,通过通孔6、拉杆7、滑孔8、第一固定杆9、第二弹簧10、第一滑槽11、滑杆12、第二滑槽13、第二固定杆14、第三弹簧15、第一缓冲块16、第二缓冲块17、转动槽18、铰链19、转动杆20、第三滑槽21、连接杆22、第四弹簧23的配合对电路板3进行安装、夹持固定,在安装时,拉动两个拉杆7,拉杆7在通过滑孔8和第一固定杆9的配合保持水平滑动不偏位,拉杆7滑动带动第二弹簧10受力收缩,拉杆7同时带动滑杆12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滑杆12滑动的同时第二固定杆14在第二滑槽13内滑动带动第三弹簧15受力收缩,滑杆12转动带动第一缓冲块16滑动,第一缓冲块16带动第二缓冲块17移动,第二缓冲块17带动连接杆22转动移动,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保持滑动连接杆22在第三滑槽21内滑动不偏位,通过连接杆22的带动使得转动杆20在铰链19上转动,连接杆22同时带动第四弹簧23受力收缩,从而将两个第一缓冲块16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在将电路板3放入放置槽2内松开拉杆7,通过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23的弹力,从而实现两个第一缓冲块16和两个第二缓冲块17对电路板3进行夹持、固定,通过缓冲板4、第一弹簧5、通孔6、拉杆7、滑孔8、第一固定杆9、第二弹簧10、第一滑槽11、滑杆12、第二滑槽13、第二固定杆14、第三弹簧15、第一缓冲块16、第二缓冲块17、转动槽18、铰链19、转动杆20、第三滑槽21、连接杆22、第四弹簧23的配合对电路板3进行缓冲减震,在发生震动时,通过缓冲板4带动第一弹簧5受力伸缩,同时第一缓冲块16带动滑杆12滑动,滑杆12带动第三弹簧15伸缩,第二缓冲块17带动连接杆22转动移动,连接杆22通过转动杆20的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22在第三滑槽21内滑动带动第四弹簧23受力伸缩,通过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23的伸缩卸力,从而实现对电路板3的缓冲、保护,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对电路板3进行夹持固定,同时也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对电路板3进行缓冲保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缓冲块16与电路板3的顶部相接触,两个第二缓冲块17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电路板3的两侧相接触,第三滑槽21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连接杆22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对应的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缓冲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滑槽24,第四滑槽24内滑动安装有滑块25,滑块25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2内并转动安装有滚珠26,滚珠26与放置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块25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第二限位块,第四滑槽24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对应的第二限位块相适配,滑块25远离第四滑槽24开口的一侧焊接有第五弹簧27的一端,第五弹簧27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第四滑槽24的内壁上,第一滑槽11的内壁上设有滑珠,滑珠与滑杆12滑动连接,通过通孔6、拉杆7、滑孔8、第一固定杆9、第二弹簧10、第一滑槽11、滑杆12、第二滑槽13、第二固定杆14、第三弹簧15、第一缓冲块16、第二缓冲块17、转动槽18、铰链19、转动杆20、第三滑槽21、连接杆22、第四弹簧23的配合对电路板3进行安装、夹持固定,在安装时,拉动两个拉杆7,拉杆7在通过滑孔8和第一固定杆9的配合保持水平滑动不偏位,拉杆7滑动带动第二弹簧10受力收缩,拉杆7同时带动滑杆12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滑杆12滑动的同时第二固定杆14在第二滑槽13内滑动带动第三弹簧15受力收缩,滑杆12转动带动第一缓冲块16滑动,第一缓冲块16带动第二缓冲块17移动,第二缓冲块17带动连接杆22转动移动,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保持滑动连接杆22在第三滑槽21内滑动不偏位,通过连接杆22的带动使得转动杆20在铰链19上转动,连接杆22同时带动第四弹簧23受力收缩,从而将两个第一缓冲块16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在将电路板3放入放置槽2内松开拉杆7,通过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23的弹力,从而实现两个第一缓冲块16和两个第二缓冲块17对电路板3进行夹持、固定,通过缓冲板4、第一弹簧5、通孔6、拉杆7、滑孔8、第一固定杆9、第二弹簧10、第一滑槽11、滑杆12、第二滑槽13、第二固定杆14、第三弹簧15、第一缓冲块16、第二缓冲块17、转动槽18、铰链19、转动杆20、第三滑槽21、连接杆22、第四弹簧23的配合对电路板3进行缓冲减震,在发生震动时,通过缓冲板4带动第一弹簧5受力伸缩,同时第一缓冲块16带动滑杆12滑动,滑杆12带动第三弹簧15伸缩,第二缓冲块17带动连接杆22转动移动,连接杆22通过转动杆20的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22在第三滑槽21内滑动带动第四弹簧23受力伸缩,通过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23的伸缩卸力,从而实现对电路板3的缓冲、保护,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对电路板3进行夹持固定,同时也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对电路板3进行缓冲保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在安装时,拉动两个拉杆7,拉杆7在通过滑孔8和第一固定杆9的配合保持水平滑动不偏位,拉杆7滑动带动第二弹簧10受力收缩,拉杆7同时带动滑杆12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滑杆12滑动的同时第二固定杆14在第二滑槽13内滑动带动第三弹簧15受力收缩,滑杆12转动带动第一缓冲块16滑动,第一缓冲块16带动第二缓冲块17移动,第二缓冲块17带动连接杆22转动移动,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保持滑动连接杆22在第三滑槽21内滑动不偏位,通过连接杆22的带动使得转动杆20在铰链19上转动,连接杆22同时带动第四弹簧23受力收缩,从而将两个第一缓冲块16向相互远离的一侧移动,在将电路板3放入放置槽2内松开拉杆7,通过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23的弹力,从而实现两个第一缓冲块16和两个第二缓冲块17对电路板3进行夹持、固定,在发生震动时,通过缓冲板4带动第一弹簧5受力伸缩,同时第一缓冲块16带动滑杆12滑动,滑杆12带动第三弹簧15伸缩,第二缓冲块17带动连接杆22转动移动,连接杆22通过转动杆20的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22在第三滑槽21内滑动带动第四弹簧23受力伸缩,通过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10、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23的伸缩卸力,从而实现对电路板3的缓冲、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