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0116发布日期:2019-07-19 22:1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板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路板结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TFT-LCD(ThinFlimTransisorLiquidCrystal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当前平板显示的主要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了现代IT、视讯产品中重要的显示平台。TFT-LCD主要的驱动原理如下:系统主板将R/G/B压缩信号、控制信号及电压通过线材与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数据经过PCB板上的TCON(TimingController时序控制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处理后,经PCB板,通过S-COF(Source-ChiponFilm源极电路)和G-COF(Gate-ChiponFilm栅极电路)与面板显示区域(DisplayArea)电性连接,从而使LCD获得所需的电源及信号,以显示图像信息。LCD面板由多层构件堆叠而成,自上而下依次为上偏光膜、彩色滤光片、液晶层、TFT玻璃基板及下偏光板。其中TFT玻璃基板上镀有一层ITO(IndiumTinOxide,透明导电金属),ITO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电极导线,PCB上印刷电路在PCB板的一侧边形成邦定区,玻璃基板上的电极导线与PCB板上的邦定区电性连接后,LCD面板便可得电。TFT-LCD中的PCB板一般会安装有电源IC,、以及驱动IC求中电源IC用于分配供电,驱动IC用于驱动S-COF和G-COF开关,以改变液晶层中液晶的状态,从而使LCD显示屏能够显示各种色彩的图像。一般而言,现有技术都是将驱动IC或电源IC与其他必须电器元件集成在一块PCB上,但是这样会导致PCB的的长度或宽度变得很长,从而使得搭配LCD面板的整机需要预留出大量的平面空间,以供PCB安装,因此不利于整机的设计。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路板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电路板占用的平面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路板结构,用于显示面板,包括:安装基板,至少设有两块,用于安装电器元件;以及,柔性导电基板,设于相邻两所述安装基板之间,以电性连接两所述安装基板,且所述柔性导电基板向自身所在板面的一侧形成凸起部。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分别与一所述安装基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相互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等长,且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倾角相等。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倾角范围为45°-70°。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处形成有折痕。可选地,所述柔性导电基板还包括一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及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并平行于所述安装基板设置。可选地,所述凸起部呈凸弧形设置。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基板由柔性电路板制成。可选地,所述柔性导电基板设于所述安装基板的邦定区的相对侧或相邻侧。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地电路板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相邻安装基板之间设置柔性导电基板的方式,使得在整机内安装电路板时,可以利用柔性导电基板的形变能力,使柔性导电基板向自身所在板面的一侧形成凸起部,这样,可使相邻两安装基板之间的距离缩短,由于电器元件安装于安装基板上,因此电路板的功能保持不变。与现有的电路板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路板结构,使用柔性导电基板替代了原电路板上的走线区域,在保证电路板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柔性电路板在立体空间上占用的体积,减小了电路板在平面空间上占用的面积,使得与面板配合的整机无需预留大量的平面空间,便于整机的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安装基板11邦定区2柔性导电基板21凸起部211第一弯折段212第二弯折段213水平段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路板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电路板结构包括安装基板1及柔性导电基板2;其中安装基板1至少设置有两块,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柔性导电基板2设于相邻两安装基板1之间,以电性连接两安装基板1,且该柔性导电基板2向自身板面的一侧形成凸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相邻安装基板1之间设置柔性导电基板2的方式,使得在整机内安装电路板时,可以利用柔性导电基板2的形变能力,使柔性导电基板2向自身所在板面的一侧形成凸起部21,这样,可使相邻两安装基板1之间的距离缩短,由于电器元件安装于安装基板1上,因此电路板的功能保持不变。与现有的电路板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路板结构,使用柔性导电基板2替代了原电路板上的走线区域,在保证电路板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柔性电路板在立体空间上占用的体积,减小了电路板在平面空间上占用的面积,使得与面板配合的整机无需预留大量的平面空间,便于整机的设计。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导电基板2设置有多块,每一柔性导电基板2均向自身板面的一侧形成有凸起部21,且每一凸起部21向安装基板1的同一侧形成凸起。由多个柔性安装基板1所形成的凸起部21,向安装基板1的同一侧凸起,由于本申请是通过柔性安装基板1的在竖直方向的形变,来缩短相邻安装基板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电路板占用的平面空间的,因此当多个凸起部21均向安装基板1的同一侧形成凸起时,在设计与显示面板配合的整机时,只需在安装基板1的一侧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容置柔性导电基板2凸起的部分即可,这样有利于将整机做薄,加之相较于传统电路板,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路板占用的面积更小,有利于将整机做窄,两相结合,最终可令整机既窄且薄,符合当下市场的主流审美,有利于产品的宣传与销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板1所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而上述竖直方向是垂直于安装基板1所在的平面的,并不仅限于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即当安装基板1所在的平面发生改变,竖直方向也相应发生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凸起部21也可不朝安装基板1的同一侧凸起,由于产品定位的不同,以及产品内部结构的不同,虽然相较于凸起部21向安装基板1同侧凸起的产品而言,最终制造销售的整机的厚度会更厚,但更多的空间有助于安装基板1的散热,降低温度对安装基板1上的电器元件性能的影响,从而保证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可用于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进一步地,该凸起部21包括第一弯折段211及第二弯折段212,该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的一端分别与一安装基板1电性连接,于另一端相互连接。由于凸起部21是通过弯折柔性导向基板形成的,将凸起部21设置为包括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可便于塑造凸起部21的形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为将整机做的更小更薄,整机内部的空间就显得十分珍贵,因此整机内部的结构也会十分紧凑。因此,在将电路板置于整机中时,由于凸起部21是柔性导电基板2形成的,凸起部21容易收到整机内其他结构的压迫而变形,这样可能导致凸起部21的物理性质收到影响,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能影响柔性导电基板2的导电能力,造成产品的故障,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安装基板1上的电器元件会因为运行而产生热量,需要电路板辅助散热,如果凸起部21被压向安装基板1,不仅会影响电路板的散热能力,导致电器元件的性能降低,造成产品性能下降,影响用户体验,而且还会增加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连接处受到的弹性力,可能会降低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连接的灵敏性,导致电压信号无法很好的传递,造成产品的损坏,同样会影响用户体验。故而将凸起部21设置为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可通过调整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相较于安装基板1倾斜的角度,及设置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各自的长度,使得在整机中时,凸起部21能够很好的避开整机中其他结构,从而避免发生上述问题,降低了产品的故障率,提高了用户体验与产品口碑,有利于产品的销售。进一步地,该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等长,且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的倾角相等。将第一弯折段211设置为与第二弯折段212等长,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在设计整机的尺寸时,等长设置的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可便于设计人员计算凸起部21占用的空间,方便于整机的设计;另一个原因在于在生产加工时,不仅用于制造凸起部21的设备更为简单,且凸起部21也更容易成型,有利于控制电路板的制造成本。而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的倾角相等,可将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近似看成等腰三角形的两边,这样在对凸起部21的高度及体积的计算上也就更为简单,而无需复杂的计算。而且由于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倾斜设置,且于远离安装基板1的一侧相连接,因此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以及柔性导电基板2所在的板面形成了一个三棱柱,相较于其他形状,三棱柱结构的稳定性更高,在整机组装的过程中,若是凸起部21受到外力的干扰,如工作人员误操作导致手或整机的其他结构挤压到凸起部21时,三棱柱的结构能够保证凸起部21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不会轻易发生形变,而导致产品损坏,提高了整机组装过程中的容错率。在整机的运输及使用的过程中,稳定的三棱柱结构,使得凸起部21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形变的概率更低,能够长时间保证凸起部21的形状不变,降低了产品的返修率,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的长度也可不相等,以应用于不同的产品中,相应的,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的倾角也可不同,以适用于不同的整机结构。且由于整机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不同凸起部21的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的长度也可以各不相同,相应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的倾角也随之改变,以更加贴合于整机的内部结构,缩小整机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柔性电路板所形成的凸起部21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该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范围为45°-70°,即第二弯折段212的倾角也为45°-70°。由于相邻安装基板1之间距离的缩短与凸起部21的高度相关,即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越大,两安装基板1之间的距离也就越短,当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为90°时,相邻两安装基板1紧贴,虽然这样一来,电路板在整机内占用的面积最小,但是由于安装基板1需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辅助安装基板1上的电器元件散热,因此两安装基板1之间需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安装基板1的散热能力。且随着第一弯折段211倾角的增大,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缩短,直至完全贴合,由于柔性导电基板2上蚀刻有电极线,当柔性导电基板2发生弯折时,柔性导电基板2上电极线也会相应弯折,随着第一弯折段211倾角的增大,可能使柔性导电基板2上的电极线过度弯折,而影响电极线的导电性能。所以,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不宜设置过大。其次,当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设置过小时,相邻两安装基板1之间的距离缩短有限,无法有效减小电路板在整机内占用的平面空间,减弱了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路板效果。所以,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不宜设置的过小。因此,将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范围设置为45°-70°,是综合考量的结果,能够在减小电路板占用的平面空间的同时,保证安装基板1的散热能力与柔性导电基板2的导电能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设置为60°,这样既能有效缩短两安装基板1之间的距离,减小电路板的占用空间,且凸起部21不会占用过多的竖直空间,有利于整机的薄化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段211的倾角也可设置为45°、50°、55°、65°、70°等。进一步地,该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连接处形成有折痕。由于凸起部21为柔性导电基板2弯折形成,因此凸起部21是柔性导电基板2发生形变的部分,会向凸起部21的两侧施加弹性回复力,而凸起部21产生的弹性回复力是作用于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的连接处的,由于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是通过一种异方性导电胶粘接固定,随着时间的增加,凸起部21的弹性回复力可能导致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发生偏移,使得电压信号无法很好的通过柔性导电基板2进行传递,导致产品故障。而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之间形成的折痕能够有效地减弱凸起部21的弹性回复力,进而减弱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连接处受到的牵扯,提高了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之间也可不形成有折痕,为提高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通过在凸起部21的两侧设置限位,以减弱凸起部21的弹性回复力对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的连接处的影响。具体地,可通过在整机上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如限位柱,限位板等,使得第一弯折段211与第二弯折段212分别与不同的限位结构抵接,进而减弱凸起部21的弹性回复力;也可在组装时,将凸起部21插设于整机上相应设置的凹槽中,该凹槽可由整机上的其他结构形成,或是在整机的壳体上开设而成,通过凹槽的槽壁限制第一弯折段211以及第二弯折段212,进而限制凸起部21的弹性回复力;亦或是通过在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增加紧固件的方式,提高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该紧固件可为螺钉、弹簧钉等。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某一实施例中,柔性导电基板2还包括一水平段213,该水平段21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弯折段211及第二弯折段212连接,并平行于安装基板1设置。水平段213设置于第一弯折段211及第二弯折段212远离安装基板1的一侧,且第一弯折段211及第二弯折段212倾斜设置,因此,第一弯折段211、第二弯折段212、水平段213及柔性导电基板2自身所在板面可近似看成一个梯台。为保证安装基板1的散热能力,相邻两安装基板1间的间距虽然缩短,但仍存有一定距离,通过水平段213的设置,可降低凸起部21相对于安装基板1的高度,进而减小了凸起部21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将整机做薄。进一步地,第一弯折段211与水平段213之间、及第二弯折段212与水平段213之间形成有折痕。折痕的存在可减弱凸起部21的弹性回复力,以提高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间连接的稳定性。且由于水平段213的设置,使得凸起部21的整体结构更为平缓,从而减弱凸起部21的弹性回复力,也能够提高柔性导电基板2与安装基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水平段213也可不平行于安装基板1,且水平段213也可呈圆弧形设置,以使水平段213与第一弯折段211以及第二弯折段212之间过渡更为平滑,以减少对柔性导电基板2上的电极线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某一实施例中,水平段213也可呈V字型设置,且水平段213向安装基板1所在的一侧凸起。将水平段213设置为V字型,相较于平行于安装基板1设置的水平段213,其优点在于,既能够减小凸起部21的高度,且水平段213占用的平面空间也更小,适用范围更广。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某一实施例中,水平段213也可设置为波浪形,通过水平段213的连续弯折,可有效减小水平段213占用的平面空间,以适用于不同的产品的需求,由于水平段213连续弯折,因此适用于较为大型的产品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某一实施例中,凸起部21呈图弧形设置。凸起部21呈凸弧形设置的好处在于,首先由于柔性导电基板2弯折的部分较少,这样对于柔性导电基板2上电极线的影响相对较小,柔性导电基板2的导电性能更为稳定。其次,由于柔性导电基板2能够发生形变的特性,凸起部21相应具有形变的能力,当凸起部21受到整机其他结构的抵压时,凸起部21弧形的表面不具有尖锐的部分,可减少凸起部21受到的伤害,且圆弧的结构易于力的传递,当凸起部21的某一侧或某一区域受到挤压后,凸起部21能够进一步发生形变,而提高凸起部21的稳定性。再则,从加工难易度考虑,凸弧形设置的凸起部21,只需将相邻安装基板1相互靠近,即可使柔性导电基板2形成凸起部21,而无需对柔性导电基板2施加其他操作,因此,凸弧形设置的凸起部21,易于加工成型,便于大规模的生产制作。结合图6与图7所示,柔性导电基板2设于安装基板1的邦定区11的相对侧或相邻侧。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柔性导电基板2设置于安装基板1的邦定区11的相邻侧,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柔性导电基板2设置于安装基板1的邦定区11的相对侧。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型号的不同,可以适应性改变柔性导电基板2设置的位置,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导电基板占用的平面空间。进一步地,该柔性导电基板2由柔性电路板制成。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简称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电路板结构,该电路板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面板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地,在显示面板领域,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一般分为C-board与X-board,其中C-board主要负责接收系统端的输入信号,并输出数据信号与控制信号,X-board主要负责传输从C-board输出的数据信号与控制信号。针对不同的产品,C-board与X-board可以分别设置在两块PCB板上,也可集成于一块PCB板上。以目前的工艺,当C-board与X-board集成于一块PCB板上时,PCB板会变得很长。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上述电路板结构,使得在将C-board与X-board集成于一块PCB板上时,PCB能够变窄或变短,减小了PCB板占用的空间,便于整机的设计。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