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7637发布日期:2019-09-17 22:1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大多数的电子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避免电器元件因过热而损坏,现有的电器元器件上大都设置有散热模组,散热模组将电器元件上传递的热量通过风扇吹送至外界,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现有的散热模组大都是多个散热翅片叠加在一起的,这些散热翅片的形状多为矩形,并没有导风结构,使得热量较为集中的翅片区域热量无法迅速散发,散热速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包括底座、散热翅片、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连接座和第一导风槽,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板,底座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散热翅片自上而下均布设有多层,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设有垫块,多层散热翅片自上而下重叠设置,底层的散热翅片通过螺钉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散热翅片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槽,散热翅片的后侧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槽,第一导风槽的后侧设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二导风槽的前侧设有第二圆形通孔,第一散热管设置在第二圆形通孔内,第二散热管设置在第一圆形通孔内;两个第一导风槽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导风槽之间的间距,两个第一圆形通孔之间均布设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第二圆形通孔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第四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并排设有两个凹槽,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为U型管,且第二散热管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管的宽度,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上端均穿过散热翅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翅片的左右两侧边均设有风扇卡扣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导风槽上设有第一圆弧边,第一圆弧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圆角,第一导风槽与散热翅片之间设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二导风槽上设有第二圆弧边,第二圆弧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圆角,第二导风槽与散热翅片之间设有第四圆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下部设有环形翅片,环形翅片焊接在散热管上,且环形翅片呈波浪状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的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能够增加底座处热量的散发速率,使得热量从两个散热管快速进入到散热翅片处,从而增加了散热模组的散热效率;设置的两个导风槽使得散热管附近的热量散发的更加均匀,从而便于风将热量快速吹走;设置的环形翅片能够进一步增加散热管的散热效率,波浪状设置的翅片能够再进一步提高翅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中散热翅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中环形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连接座;3、第二安装板;4、第一散热管;5、第二散热管;6、第一安装板;7、散热翅片;8、垫块;9、第一导风槽;10、凹槽;11、第一圆形通孔;12、第二圆形通孔;13、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5、风扇卡扣槽;16、第二导风槽;17、第四圆角;18、第三圆角;19、第一圆角;20、第二圆角;21、第一圆弧边;22、第二圆弧边;23、环形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包括底座1、散热翅片7、第一散热管4、第二散热管5、连接座2和第一导风槽9,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连接座2,连接座2和底座1均由铝材料制成,连接座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板6,底座1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设有第二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3上均设有螺纹连接孔,通过第二安装板3就能够将底座1固定在电器元件的外侧,并使得底座1的底部与电器元件的表面接触;所述散热翅片7自上而下均布设有多层,相邻两个散热翅片7之间设有垫块8,垫块8的设置使得相邻两个散热翅片7之间的间距相同,多层散热翅片7自上而下重叠设置,底层的散热翅片7通过螺钉与第一安装板6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1的底部并排设有两个凹槽10,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10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均为U型管,且第二散热管5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管4的宽度,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的上端均穿过散热翅片7。

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翅片7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槽9,散热翅片7的后侧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槽16,第一导风槽9的后侧设有第一圆形通孔11,第二导风槽16的前侧设有第二圆形通孔12,第一散热管4设置在第二圆形通孔12内,第二散热管5设置在第一圆形通孔11内;两个第一导风槽9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导风槽16之间的间距,两个第一圆形通孔11之间均布设有两个第三通孔13,两个第二圆形通孔12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第四通孔14,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的设置能够增加散热管附近的散热翅片7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所述散热翅片7的左右两侧边均设有风扇卡扣槽15,通过风扇卡扣槽15以及风扇卡扣就能够将风扇固定在散热翅片7的后侧,从而增加散热翅片7的散热效率。

所述第一导风槽9上设有第一圆弧边21,第一圆弧边2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圆角19,第一导风槽9与散热翅片7之间设有第二圆角20,第一圆角19和第二圆角20的设置使得风在流动过程中不易产生涡流;所述第二导风槽16上设有第二圆弧边22,第二圆弧边2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圆角18,第二导风槽16与散热翅片7之间设有第四圆角17;设置的第一导风槽9和第二导风槽16之间能够使得风力集中在第一散热管4或者第二散热管5周侧,从而使得两个散热管附近的热量能够快速的随风流动,进而提高散热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的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能够增加底座1处热量的散发速率,使得热量从两个散热管快速进入到散热翅片7处,从而增加了散热模组的散热效率;设置的两个导风槽使得散热管附近的热量散发的更加均匀,从而便于风将热量快速吹走。

实施例二

一种带导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模组,包括底座1、散热翅片7、第一散热管4、第二散热管5、连接座2和第一导风槽9,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连接座2,连接座2和底座1均由铝材料制成,连接座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板6,底座1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设有第二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3上均设有螺纹连接孔,通过第二安装板3就能够将底座1固定在电器元件的外侧,并使得底座1的底部与电器元件的表面接触;所述散热翅片7自上而下均布设有多层,相邻两个散热翅片7之间设有垫块8,垫块8的设置使得相邻两个散热翅片7之间的间距相同,多层散热翅片7自上而下重叠设置,底层的散热翅片7通过螺钉与第一安装板6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底座1的底部并排设有两个凹槽10,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10内。

所述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均为U型管,且第二散热管5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管4的宽度,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的上端均穿过散热翅片7。

所述散热翅片7的前侧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槽9,散热翅片7的后侧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槽16,第一导风槽9的后侧设有第一圆形通孔11,第二导风槽16的前侧设有第二圆形通孔12,第一散热管4设置在第二圆形通孔12内,第二散热管5设置在第一圆形通孔11内;两个第一导风槽9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第二导风槽16之间的间距,两个第一圆形通孔11之间均布设有两个第三通孔13,两个第二圆形通孔12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第四通孔14。

所述散热翅片7的左右两侧边均设有风扇卡扣槽15。

所述第一导风槽9上设有第一圆弧边21,第一圆弧边2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圆角19,第一导风槽9与散热翅片7之间设有第二圆角20,第一圆角19和第二圆角20的设置使得风在流动过程中不易产生涡流;所述第二导风槽16上设有第二圆弧边22,第二圆弧边2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圆角18,第二导风槽16与散热翅片7之间设有第四圆角17。

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散热管4和第二散热管5的下部设有环形翅片23,环形翅片23焊接在散热管上,且环形翅片23呈波浪状设置;设置的环形翅片23能够进一步增加散热管的散热效率,波浪状设置的翅片能够再进一步提高翅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