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2054发布日期:2020-11-19 21:5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电极制备的运输设备和线体,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是在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根据其质量指标高低,可分为普通功率、高功率和超高功率。

现有的石墨电极制备方法基本上均是将混捏锅倒出的石墨电极糊料用行车或皮带传送:行车上料是将糊料料斗提升到一定高度再进行左右前后移动,然后将糊料料斗翻转倒料,虽然整体运输的效率较高,但是操作麻烦、安全系数低、人为犯错的几率高、烟气无法收集。皮带传送是将糊料经过皮带传送到下料口,糊料自动掉落在凉料机中,虽然此种方式的结构简单,易于操控,但是效率低、糊料在皮带上料过程中易洒落,皮带长期频繁运送糊料容易老化掉块儿,影响产品糊料的纯度和产品质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运输效率高、且自动化程度高的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用于将盛装石墨糊料的料斗由一层平台输送至二层平台并倒入凉料机中;包括:一层输送线体、升降旋转平台、升降运输装置和二层输送线体;

所述一层输送线体的入口与混捏锅对应,且其上具有用于推拉所述料斗往复运动的一层牵引头;

所述升降旋转平台位于所述一层输送线体的出口,且与所述一层输送线体衔接,所述升降旋转平台用于承接所述一层输送线体输送的所述料斗,并带动所述料斗旋转180°;

所述升降运输装置位于所述升降旋转平台的外侧,且为二层高度的立式架体结构;所述升降运输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旋转平台在所述一层平台和二层平台之间往复升降;

所述二层输送线体的入口与所述升降运输装置的二层高度位置对接,且沿所述一层输送线体的正方向顺延,所述二层输送线体的出口具有所述凉料机;所述二层输送线体上设置有二层牵引头,所述二层牵引头用于将所述料斗从所述升降旋转平台上牵引至所述二层输送线体并运输至所述凉料机上方进行分体卸料,并牵引运回所述升降旋转平台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料斗承接从混捏锅倒入的糊料,由一层牵引头把料斗推送到升降旋转平台上,料斗旋转180°与一层牵引头脱离,升降运输装置将升降旋转平台运输至二层平台,通过二层牵引头将料斗牵引至凉料机上方使得料斗分体进行卸料,然后反向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一次上料;本发明减少了人为犯错的几率,增加了安全系数,杜绝了糊料洒落,保证了糊料的纯度和产品质量。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所述升降旋转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驱动机构;

所述平台本体包括底架、固定盘、支撑杆、支撑轮和转盘;所述底架的顶面四周均匀固定有多个竖向布置的分层支杆;所述固定盘与所述底架间隔平行布置,且固定在所述分层支杆的顶面,所述固定盘的中央开设有圆形的转动孔,且顶面具有与所述一层输送线体衔接的固定双轨道;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且竖向固定在所述底架上,并与所述转动孔对应,多个所述支撑杆环绕布置成圆形;所述支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转盘布置在所述转动孔内;所述转盘的顶面具有能够与所述固定双轨道衔接的转动双轨道,所述转盘的底面具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与多个所述支撑轮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安装架、胶轮和链轮传动组件;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一层平台上,且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一层平台上,且位于所述转盘的下方;所述胶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外圆周面与所述转盘的底面贴合;所述链轮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和胶轮的转动轴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升降旋转平台以电机和胶轮的传动配合作为动力源,通过胶轮与转盘的摩擦驱动,使得转盘在支撑轮的支撑配合下转动,转盘每次转动180°,能够使固定双轨道和转动双轨道始终对齐,也就能够保证在旋转料斗的过程中,升降旋转平台能够与一层输送线体和二层输送线体始终衔接,驱动简单稳定,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固定块、杠杆、弹簧和解锁杆;

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转盘的底面上,且靠近所述转盘的边沿;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具有卡口;

所述杠杆的杆体铰接在所述底架的边沿顶面,且一端具有与所述卡口配合的卡块,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架的外侧;

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底架和所述杠杆具有所述卡块的端头底部之间,且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迫使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口插合;

所述解锁杆竖直固定在所述一层平台上,且与所述杠杆外侧的一端对应,且能够顶动所述杠杆绕铰接点转动,使所述卡块与卡口分离。

本发明提供的锁止机构是为了防止平台本体在升降过程中会产生旋转动作,由于卡块和卡口始终对合,在平台本体升降时限制了转盘的转动,而当平台本体降落与胶轮贴合时,解锁杆顶动杠杆运动,使得卡块和卡口解锁,则能够对平台本体进行旋转,此结构满足了降落时能够旋转,上升时不能旋转的控制需求,且无需人为操控,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所述升降运输装置包括立架、第一卷扬机和第一钢索;

所述立架包括四根竖直固定的立杆;四根所述立杆围成截面为正方形的立式架体;位于对角的两根所述立杆的顶端内侧均具有第一定滑轮,底端内侧均具有第二定滑轮;所述平台本体位于四根所述立杆围成的架体内部,且四角均具有与其表面垂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下两端端头外侧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立杆滚动贴合;

所述第一卷扬机固定在所述立架的底部中央,且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下方;

所述第一钢索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钢索的一端端头均与所述第一卷扬机的转轴固定,并分别向对角的两根所述立杆延伸,分别由下至上绕过所述立杆上的所述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另一端端头与所述平台本体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运输装置通过第一卷扬机的正反转运动,即可实现通过第一钢索拉动平台本体的上下运动形式,平台本体四角具有与立杆配合的导向轮,能够保证升降时的稳定性,结构简单,驱动稳定,能够实现对平台本体的有效运输。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立架的二层平台高度内相对的横梁上的两套卡接限位机构,所述卡接限位机构包括转轴座、支撑转轴、卡接块、限位转轴和配重体;

所述转轴座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横梁的上方内侧边沿的两端;

所述支撑转轴与所述横梁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转轴的一端固套有第一齿轮;

所述卡接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固定在所述支撑转轴上;所述卡接块为具有直角开口的l型结构,且其直角开口朝向所述立架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升降旋转平台的底面边沿卡接支撑;

所述限位转轴与所述支撑转轴平行布置,且穿过所述立杆,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限位转轴朝向所述立架内侧的端头固套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配重体固定在所述限位转轴朝向所述立架外侧的端头。

本发明提供的卡接限位机构的目的在于防止由于料斗内的重量不均或料斗离开升降旋转平台而导致升降旋转平台上升后无法与二层输送线体精准衔接的问题,卡接限位机构在配重体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自动卡接和解除,始终保持上升后的升降旋转平台与二层输送线体在一个水平面上,而不受重量影响,使用效果好,且驱动简单稳定。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所述二层输送线体与所述料斗的配合结构为:所述二层输送线体还包括下轨道和上轨道;所述下轨道的一条轨道靠近所述凉料机的端头具有卡止块;另一条轨道靠近所述凉料机终点端头的位置具有自动锁止机构;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平行对应,且固定在所述凉料机的上方,并由所述下轨道的终点继续延伸;

所述料斗包括底座、料仓、前锁止机构和后锁止机构;所述底座底部具有四个底轮,且滑动连接在所述下轨道上;所述料仓为上下开口的仓体,且底端与所述底座沿着所述下轨道的前进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料仓的上部四角具有与所述上轨道配合滑动的四个顶轮;所述前锁止机构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前端,用于限制所述料仓向前滑动,当所述底座遇卡止块限制前进时,所述前锁止机构能够在所述卡止块的顶动下解除对所述料仓向前滑动的限制,使得所述料仓和底座能够滑动分离,此时所述料仓通过所述顶轮在所述上轨道滑动;所述后锁止机构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后端,用于限制所述料仓向后脱离所述底座,并在所述料仓向后滑动与所述底座合体时,与所述自动锁止机构配合,防止所述底座沿着所述下轨道向其起点方向移动;当所述料仓和底座合体完成后,顶动所述后锁止机构解除自动锁止机构对所述底座的位移限制。

本发明在二层输送线体与料斗的配合结构中,采用了分体结构的料斗,以及与分体结构料斗配合的线体结构,随着料斗在下轨道上前进,直至解除卡止块,解除前锁止机构,并同时限制底座运行,在一层牵引头的作用下,继续牵引料仓在上轨道上运行,使得底座和料仓分离,将糊料卸入凉料机中,此时,后锁止机构与自动锁止机构卡接防止底座向后滑动,卸料后将料仓推回,直至完全恢复后解锁后锁止机构,完成卸料操作;整体结构配合简单合理,无需人为控制,卸料方便,驱动稳定。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在所述二层输送线体与所述料斗的配合结构中:

所述前锁止机构包括前转动轴、前顶块、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配重块;所述前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前端底部,且与所述下轨道的方向垂直;所述前顶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固定在所述前转动轴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前转动轴的一端端头固定;所述第一配重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且在所述第一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前顶块卡紧所述料仓的前方下端;当所述卡止块顶动所述第一连接杆时,带动所述前转动轴转动,使得前顶块转动至所述底座下方;

所述卡止块包括竖直固定在所述下轨道顶部的竖杆,以及水平固定在所述下轨道顶部的横杆;所述竖杆用于顶紧限制所述底座前进;所述横杆用于顶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前转动轴转动;

所述自动锁止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配重块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下轨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配重块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下轨道的内侧面,另一端指向所述底座的底面;当所述卡止块顶紧所述底座且所述底座和料仓分离时,所述第三连接杆在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向上翘起顶紧所述后锁止机构,防止所述底座后退;当所述料仓复位与所述底座合体时,所述料仓顶动所述后锁止机构,使其迫使所述后锁止机构与第三连接杆脱离,解除对所述底座的位移限位;

所述后锁止机构包括后转动轴、后顶块、第三配重块、第四连接杆、滚轮和挡板;所述后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后端底部,且与所述下轨道的方向垂直;所述后顶块固定在所述后转动轴的中部,且顶紧所述料仓后方底端;所述第三配重块固定在所述后转动轴上;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后转动轴的一端端头固定;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挡板顶端与所述底座底面固定,且位于所述后转动轴的前方;当所述底座和料仓合体时,料仓顶紧所述后顶块,使得所述滚轮能够压迫所述第三连杆向下转动,避让所述挡板;当所述底座和料仓分离时,在所述第三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使得所述后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四连接杆和滚轮脱离所述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端头顶紧所述挡板。

本发明提供的前锁止机构、卡止块、自动锁止机构和后锁止机构能够相互配合,当二层牵引头在下轨道上牵引时,前锁止机构和后锁止机构能够实现底座和料仓的卡接;前锁止机构和卡止块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底座的前行限制,以及对前锁止机构的解锁;自动锁止机构和后锁止机构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底座的后退限制,以及对后锁止机构的解锁。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一层牵引头或二层牵引头往复运动的牵引头驱动机构,所述牵引头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定滑轮、第二卷扬机和第二钢索;

所述第三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一层平台或二层平台的线体两端的工作面上;

所述第二卷扬机安装在所述一层输送线体或二层输送线体中点的平台开设的凹槽内;

所述第二钢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卷扬机的转轴固定并缠绕多匝后依次绕过两个所述第三定滑轮,另一端在所述第二卷扬机的转轴缠绕多匝后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索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定滑轮之间的上层具有一个固定点与所述一层牵引头或二层牵引头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牵引头驱动机构能够通过第二卷扬机的正反转运动,实现对第二钢索的正反驱动,进而带动一层牵引头或二层牵引头进行往复运动,结构简单,驱动有效。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所述料斗前端水平固定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端头固定有牵引圆盘;所述一层牵引头与所述料斗牵引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一牵引卡块;所述第一牵引卡块为两块l型板上下对应布置形成的两侧开口的卡槽结构,所述牵引圆盘能够与其卡接;所述二层牵引头与所述料斗牵引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牵引卡块;所述第二牵引卡块为两块l型板左右对应布置形成的上下开口的卡槽结构,所述牵引圆盘能够与其卡接。

本发明对于第一牵引卡块和第二牵引卡块的设计是为了配合对牵引圆盘的卡接,由于第一牵引卡块为两块l型板上下对应布置形成的两侧开口的卡槽结构,使得在一层运输线体和升降旋转平台上运动时,既能实现卡接牵引,又能够在料斗转动时直接与第一牵引卡块脱钩或挂钩;由于第二牵引卡块为两块l型板左右对应布置形成的上下开口的卡槽结构,使得在升降旋转平台升降运动时,既能实现卡接牵引,又能够在上升或下降时直接与第二牵引卡块中挂钩或脱钩。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中,所述一层输送线体、升降运输装置和二层输送线体外侧均密封包裹有围板。能够使整个线体在密封的环境下运行,防止污染和对人员的伤害,有利于烟气聚拢。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料斗承接从混捏锅倒入的糊料,由一层牵引头把料斗推送到升降旋转平台上,料斗旋转180°与一层牵引头脱离,升降运输装置将升降旋转平台运输至二层平台,通过二层牵引头将料斗牵引至凉料机上方使得料斗分体进行卸料,然后反向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一次上料;本发明减少了人为犯错的几率,增加了安全系数,杜绝了糊料洒落,保证了糊料的纯度和产品质量。

2、本发明提供的锁止机构是为了防止平台本体在升降过程中会产生旋转动作,由于卡块和卡口始终对合,在平台本体升降时限制了转盘的转动,而当平台本体降落与胶轮贴合时,解锁杆顶动杠杆运动,使得卡块和卡口解锁,则能够对平台本体进行旋转,此结构满足了降落时能够旋转,上升时不能旋转的控制需求,且无需人为操控,使用效果好。

3、本发明提供的卡接限位机构的目的在于防止由于料斗内的重量不均或料斗离开升降旋转平台而导致升降旋转平台上升后无法与二层输送线体精准衔接的问题,卡接限位机构在配重体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自动卡接和解除,始终保持上升后的升降旋转平台与二层输送线体在一个水平面上,而不受重量影响,使用效果好,且驱动简单稳定。

4、本发明在二层输送线体与料斗的配合结构中,采用了分体结构的料斗,以及与分体结构料斗配合的线体结构,随着料斗在下轨道上前进,直至解除卡止块,解除前锁止机构,并同时限制底座运行,在一层牵引头的作用下,继续牵引料仓在上轨道上运行,使得底座和料仓分离,将糊料卸入凉料机中,此时,后锁止机构与自动锁止机构卡接防止底座向后滑动,卸料后将料仓推回,直至完全恢复后解锁后锁止机构,完成卸料操作;整体结构配合简单合理,无需人为控制,卸料方便,驱动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料斗在一层运输线体和升降旋转平台之间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料斗在一层运输线体和二层运输线体之间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料斗在升降旋转平台、二层运输线体和凉料机之间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与料仓未分离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5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与料仓未分离状态时与图4方向相对的侧视图。

图6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底座与料仓分离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7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牵引卡块和牵引圆盘卡接时的侧视图;

图8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牵引卡块和牵引圆盘卡接时的俯视图;

图9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运输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旋转平台的俯视图;

图1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旋转平台的侧视图;

图13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锁止机构锁止状态的侧视图;

图15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锁止机构解锁状态的侧视图;

图16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卡接限位机构在卡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卡接限位机构在未卡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牵引头驱动机构的结构侧视图。

其中:

1-料斗;

11-底座;111-底轮;12-料仓;121-顶轮;13-前锁止机构;131-前转动轴;132-前顶块;133-第一连接杆;134-第一配重块;14-后锁止机构;141-后转动轴;142-后顶块;143-第三配重块;144-第四连接杆;145-滚轮;146-挡板;15-牵引杆;16-牵引圆盘;17-侧板;

2-凉料机;

21-附加轨道;

3-一层运输线体;

31-一层牵引头;311-第一牵引卡块;

4-升降旋转平台;

41-平台本体;411-底架;412-固定盘;4121-转动孔;4122-固定双轨道;413-支撑杆;414-支撑轮;415-转盘;4151-转动双轨道;4152-环形滑槽;416-分层支杆;42-驱动机构;421-电机;422-安装架;423-胶轮;424-链轮传动组件;43-导向杆;431-导向轮;

5-升降运输装置;

51-立架;511-立杆;512-第一定滑轮;513-第二定滑轮;52-第一卷扬机;53-第一钢索;54-横梁;

6-二层输送线体;

61-二层牵引头;611-第二牵引卡块;62-下轨道;63-上轨道;64-卡止块;641-竖杆;642-横杆;65-自动锁止机构;651-第二连接杆;652-第二配重块;653-第三连接杆;

7-锁止机构;

71-固定块;711-卡口;72-杠杆;721-卡块;73-弹簧;74-解锁杆;

8-卡接限位机构;

81-转轴座;82-支撑转轴;83-卡接块;74-限位转轴;85-配重体;851-连接板;852-连接绳;853-第四配重块;86-第一齿轮;87-第二齿轮;88-第一支撑座;89-第二支撑座;

9-牵引头驱动机构;

91-第三定滑轮;92-第二卷扬机;93-第二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糊料自动上料及牵引运行和卸料系统,用于将盛装石墨糊料的料斗1由一层平台输送至二层平台并倒入凉料机2中;包括:一层输送线体3、升降旋转平台4、升降运输装置5和二层输送线体6;

一层输送线体3的入口与混捏锅对应,且其上具有用于推拉料斗1往复运动的一层牵引头31;

升降旋转平台4位于一层输送线体3的出口,且与一层输送线体3衔接,升降旋转平台4用于承接一层输送线体3输送的料斗1,并带动料斗1旋转180°;

升降运输装置5位于升降旋转平台的4外侧,且为二层高度的立式架体结构;升降运输装置5用于带动升降旋转平台4在一层平台和二层平台之间往复升降;

二层输送线体6的入口与升降运输装置5的二层高度位置对接,且沿一层输送线体3的正方向顺延,二层输送线体6的出口具有凉料机2;二层输送线体6上设置有二层牵引头61,二层牵引头61用于将料斗1从升降旋转平台4上牵引至二层输送线体6并运输至凉料机2上方卸料,并牵引运回升降旋转平台4上。

参见附图11至附图12,升降旋转平台4包括平台本体41和驱动机构42;

平台本体41包括底架411、固定盘412、支撑杆413、支撑轮414和转盘415;底架411的顶面四周均匀固定有多个竖向布置的分层支杆416;固定盘412与底架411间隔平行布置,且固定在分层支杆416的顶面,固定盘412的中央开设有圆形的转动孔4121,且顶面具有与一层输送线体3衔接的固定双轨道4122;支撑杆413的数量为多个,且竖向固定在底架411上,并与转动孔4121对应,多个支撑杆413环绕布置成圆形;支撑轮414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13的顶端;转盘415布置在转动孔4121内;转盘415的顶面具有能够与固定双轨道4122衔接的转动双轨道4151,转盘415的底面具有环形滑槽4152,环形滑槽4152与多个支撑轮414滑动连接;

驱动机构42包括电机421、安装架422、胶轮423和链轮传动组件424;电机421固定在一层平台上,且位于转盘415的下方;安装架422固定在一层平台上,且位于转盘415的下方;胶轮423转动连接在安装架422上,且外圆周面与转盘415的底面贴合;链轮传动组件424连接在电机421的动力输出轴和胶轮423的转动轴之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链轮传动组件424包括固套在电机421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固套在胶轮423的转动轴上的从动链轮、以及套设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链条。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和支撑轮的数量均为8个。

参见附图13至附图15,还包括锁止机构7,锁止机构7包括固定块71、杠杆72、弹簧73和解锁杆74;

固定块71固定在转盘415的底面上,且靠近转盘415的边沿;固定块71的底端具有卡口711;

杠杆72的杆体铰接在底架411的边沿顶面,且一端具有与卡口711配合的卡块721,另一端延伸至底架411的外侧;

弹簧73固定在底架411和杠杆72具有卡块721的端头底部之间,且在弹簧73的弹力作用下迫使卡块721与卡口711插合;

解锁杆74竖直固定在一层平台上,且与杠杆72外侧的一端对应,且能够顶动杠杆72绕铰接点转动,使卡块721与卡口711分离。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卡口711和卡块721均为三角形结构。

参见附图9至附图10,升降运输装置5包括立架51、第一卷扬机52和第一钢索53;

立架51包括四根竖直固定的立杆511;四根立杆511围成截面为正方形的立式架体;位于对角的两根立杆511的顶端内侧均具有第一定滑轮512,底端内侧均具有第二定滑轮513;平台本体41位于四根立杆511围成的架体内部,且四角均具有与其表面垂直的导向杆43,导向杆43的上下两端端头外侧转动连接有导向轮431;导向轮431与立杆511滚动贴合;

第一卷扬机52固定在立架51的底部中央,且位于平台本体41的下方;

第一钢索53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钢索53的一端端头均与第一卷扬机52的转轴固定,并分别向对角的两根立杆511延伸,分别由下至上绕过立杆511上的第二定滑轮513和第一定滑轮512,另一端端头与平台本体41固定。

参见附图16至附图17,还包括分别安装在立架51的二层平台高度内相对的横梁54上的两套卡接限位机构8,卡接限位机构8包括转轴座81、支撑转轴82、卡接块83、限位转轴84和配重体85;

转轴座8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横梁54的上方内侧边沿的两端;

支撑转轴82与横梁54平行布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转轴座81转动连接;支撑转轴82的一端固套有第一齿轮86;

卡接块8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固定在支撑转轴81上;卡接块83为具有直角开口的l型结构,且其直角开口朝向立架51内部,并能够与升降旋转平台4的底面边沿卡接支撑;

限位转轴84与支撑转轴82平行布置,且穿过立杆511,并与其转动连接;限位转轴84朝向立架51内侧的端头固套有第二齿轮87,第二齿轮87与第一齿轮86啮合;

配重体85固定在限位转轴84朝向立架51外侧的端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横梁54的上方内侧边沿还固定有多个位于两块转轴座81之间的第一支撑座88;第一支撑座88与支撑转轴82的轴体滑动贴合。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横梁54的顶面固定有与限位转轴84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座8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配重体85包括连接板851、连接绳852和第四配重块853;连接板851的一端与限位转轴84的端头固定;连接绳852的一端与连接板851的另一端绑定;第四配重块853绑定在连接绳852的另一端。

参见附图4至附图6,二层输送线体6与料斗1的配合结构为:二层输送线体6还包括下轨道62和上轨道63;下轨道62的一条轨道靠近凉料机2的端头具有卡止块64;另一条轨道靠近凉料机2终点端头的位置具有自动锁止机构65;上轨道63与下轨道62平行对应,且固定在凉料机2的上方,并由下轨道62的终点继续延伸;

料斗1包括底座11、料仓12、前锁止机构13和后锁止机构14;底座11底部具有四个底轮111,且滑动连接在下轨道62上;料仓12为上下开口的仓体,且底端与底座11沿着下轨道62的前进方向滑动连接;料仓12的上部四角具有与上轨道63配合滑动的四个顶轮121;前锁止机构13连接在底座11的前端,用于限制料仓12向前滑动,当底座11遇卡止块64限制前进时,前锁止机构13能够在卡止块64的顶动下解除对料仓12向前滑动的限制,使得料仓12和底座11能够滑动分离,此时料仓12通过顶轮121在上轨道63滑动;后锁止机构14连接在底座11的后端,用于限制料仓12向后脱离底座11,并在料仓12向后滑动与底座11合体时,与自动锁止机构65配合,防止底座11沿着下轨道62向其起点方向移动;当料仓12和底座11合体完成后,顶动后锁止机构14解除自动锁止机构65对底座11的位移限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二层输送线体6与料斗1的配合结构中:

前锁止机构13包括前转动轴131、前顶块132、第一连接杆133和第一配重块134;前转动轴131转动连接在底座11的前端底部,且与下轨道62的方向垂直;前顶块132的数量为两个,且固定在前转动轴131的两端;第一连接杆133一端与前转动轴131的一端端头固定;第一配重块134与第一连接杆133的另一端固定,且在第一配重块134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前顶块132卡紧料仓12的前方下端;当卡止块64顶动第一连接杆133时,带动前转动轴131转动,使得前顶块132转动至底座11下方;

卡止块64包括竖直固定在下轨道63顶部的竖杆641,以及水平固定在下轨道62顶部的横杆642;竖杆641用于顶紧限制底座11前进;横杆642用于顶动第一连接杆133带动前转动轴131转动;

自动锁止机构65包括第二连接杆651、第二配重块652和第三连接杆653;第二连接杆65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下轨道62的外侧面;第二配重块652固定在第二连接杆651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杆65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651同轴转动连接在下轨道62的内侧面,另一端指向底座11的底面;当卡止块64顶紧底座11且底座11和料仓12分离时,第三连接杆653在第二配重块652的重力作用下,向上翘起顶紧后锁止机构14,防止底座11后退;当料仓12复位与底座11合体时,料仓12顶动后锁止机构14,使其迫使后锁止机构14与第三连接杆653脱离,解除对底座11的位移限位;

后锁止机构14包括后转动轴141、后顶块142、第三配重块143、第四连接杆144、滚轮145和挡板146;后转动轴141转动连接在底座11的后端底部,且与下轨道63的方向垂直;后顶块142固定在后转动轴141的中部,且顶紧料仓12后方底端;第三配重块143固定在后转动轴141上;第四连接杆144的一端与后转动轴141的一端端头固定;滚轮145转动连接在第四连接杆144的另一端;挡板146顶端与底座11底面固定,且位于后转动轴141的前方;当底座11和料仓12合体时,料仓12顶紧后顶块142,使得滚轮145能够压迫第三连杆653向下转动,避让挡板146;当底座11和料仓12分离时,在第三配重块143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后转动轴141带动第四连接杆144和滚轮145脱离第三连接杆653,第三连接杆653的端头顶紧挡板146。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座11为矩形结构,且两侧具有用于对料仓12滑动起到导向作用的侧板1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料仓12为上宽下窄的锥体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凉料机2位于上轨道63的下方,凉料机2顶部具有用于二层牵引头61运动的附加轨道21。凉料机2的顶部与上轨道63一体固定连接。

参见附图18,还包括用于带动一层牵引头31或二层牵引头61往复运动的牵引头驱动机构9,牵引头驱动机构9包括第三定滑轮91、第二卷扬机92和第二钢索93;

第三定滑轮9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转动连接在一层平台或二层平台的线体两端的工作面上;

第二卷扬机92安装在一层输送线体3或二层输送线体6中点的平台开设的凹槽内;

第二钢索93的一端与第二卷扬机92的转轴固定并缠绕多匝后依次绕过两个第三定滑轮91,另一端在第二卷扬机92的转轴缠绕多匝后与其固定连接;第二钢索93位于两个第三定滑轮91之间的上层具有一个固定点与一层牵引头31或二层牵引头61的底部固定连接。

参见附图7至附图8,料斗1前端水平固定有牵引杆15,牵引杆15的端头固定有牵引圆盘16;一层牵引头31与料斗1牵引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一牵引卡块311;第一牵引卡块311为两块l型板上下对应布置形成的两侧开口的卡槽结构,牵引圆盘16能够与其卡接;二层牵引头61与料斗1牵引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牵引卡块611;第二牵引卡块611为两块l型板左右对应布置形成的上下开口的卡槽结构,牵引圆盘16能够与其卡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一层输送线体3、升降运输装置4和二层输送线体6外侧均密封包裹有围板。

本发明的线体运行原理为:

初始时,料斗1停放在一层输送线体3上,此时,牵引圆盘16背对升降旋转平台4,一层牵引头31的第一牵引卡块311与牵引圆盘16卡接。混捏锅中倒出的石墨糊料进入料仓12中,当料仓12装满后启动一层平台内的牵引头驱动机构9,通过第二卷扬机92的转动,带动第二钢索93运动,进而带动一层牵引头31推动料斗1向升降旋转平台4方向运动,直至将料斗1推至平台本体41的转动双轨道4151上后停止,即完成料斗1从一层输送线体3至平台本体41的运输。

电机421转动,带动胶轮423转动,胶轮423与转盘415摩擦带动转盘415转动180°,在转动的过程中,牵引圆盘16从第一牵引卡块311两端的开口脱出,转至另一端。转动完成后,第二卷扬机52启动,带动第一钢索53收缩,提拉平台本体41上升。在此过程中:当平台本体41在一层平台时,解锁杆74顶动杠杆72,使卡块721与卡口711分离,转盘415能够在胶轮423的驱动下转动,当平台本体41上升时,解锁杆74与杠杆72分离,在弹簧73的作用下,顶动卡块721与卡口711卡接,此时转盘415无法转动。

当平台本体41上升至二层平台,接触到卡接块83时,继续上升,顶动卡接块83向上,带动支撑转轴82向立架51外侧转动,通过第一齿轮86和第二齿轮87的传动,带动限位转轴84向立架51内侧转动,直至卡接块83的直角口与平台本体41的底面卡接时,释放第一钢索53,此时平台本体41通过两侧的卡接块83卡接固定,固定双轨道4122和二层输送线体衔接。在料斗1上升的过程中,牵引圆盘16从二层牵引头61的第二牵引卡块611上下的开口进入,与其卡接。

启动二层平台内的牵引头驱动机构9,通过第二卷扬机92的转动,带动第二钢索93运动,进而带动二层牵引头61拉动料斗1沿着二层输送线体6向凉料机2的方向运动。

当料斗1运行至二层输送线体6的终点时,后锁止机构14的滚轮145将第三连接杆653压下,挡板146和第二连接杆651不接触。此时,二层牵引头61从下轨道62进入到凉料机2上的附加轨道21运行,料斗1的底座11遇到卡止块64被限制前行,同时,卡止块64推动前锁止机构13的第一连接杆133,使得前转动轴131转动,带动前顶块132向下,解除对料仓12的卡接限位,二层牵引头61继续拉动料仓12前进,料仓12通过顶轮121进入到上轨道63运动,料仓12与底座11分离后,料仓12解除对后顶块342的限位,在第三配重块143的重力作用下带动后转动轴141转动,第四连接杆144上升,滚轮145与第三连接杆653分离,在第二配重块652的重力作用下,第二连接杆651上升,顶紧挡板146。随着料仓12和底座11的逐渐分离,料仓12底部开口向凉料机2内卸料。

卸料完成后,在二层平台的第二卷扬机92的驱动下,带动二层牵引头61推动料仓12向回运动,当料仓12与底座11接触复位时,由于第二连接杆651顶动挡板146,底座11不会后退,直至料仓12完全复位顶动后顶块142,带动后转动轴141转动,使得第四连接杆144下降,滚轮145下压第三连接杆653,第二连接杆651与挡板146分离,底座11可以在二层牵引头61的推动下后退,底座11后退时,与卡止块64分离,前顶块132重新卡接料仓12前部。二层牵引头61将料斗1推回至转盘415的转动双轨道4151上,即完成在二层平台的运动。

在下降平台本体41时,先驱动第一卷扬机52收缩,带动平台本体41上行,直至平台本体41脱离卡接块83,在配重体85的重力作用下,带动限位转轴84向立架51外侧转动,通过第一齿轮86和第二齿轮87的传动,带动限位转轴84向立架51内侧转动,卡接块83的直角口向下,然后释放第一钢索53,下放平台本体41,平台本体41压迫卡接块83向下运动,并越过卡接块83,直至降落在一层平台后停止。此时,解锁杆74顶动杠杆72,卡块721和卡口711分离,可以再次驱动转盘415转动,料斗转动180°,牵引圆盘16从一层牵引头31的第一牵引卡块311两侧的槽口进入卡接,然后在一层牵引头31的拉动下进入一层输送线体,重新承接混捏锅倒入的石墨糊料,然后再按照上述操作进行卸料。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