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线路板贴片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20159阅读:来源:国知局
真空板上X向移动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可夹持和松开柔性线路板的夹具、驱动所述夹具Z向移动的Z向气缸、驱动所述夹具Y向移动的Y向气缸,为实现夹持装置在X向移动,夹持装置安装在可X向移动的X向平移装置(即横梁驱动座);抽真空板除覆盖抽真空盒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两侧各设有可供夹具进入和退出的夹持缺口一和夹持缺口二,夹具Y向进入夹持缺口一后夹持柔性线路板,Z向升高至抽真空板之上,然后随横梁平移装置X向拖动柔性线路板至夹持缺口二,夹具从该夹持缺口二下降至抽真空板并松开柔性线路板,最后Y向退出该夹持缺口二,等待下一次拖动柔性线路板。当供板平台上的某段柔性线路板贴装完成后,利用该夹持装置即可拖动柔性线路板下一段未贴装的部分至供板平台上,实现柔性线路板的平整精确的移动。
[0025]8、进一步地,供板机构还包括设在供板平台入口的卷曲边缘平铺机构,该卷曲边缘平铺机构包括具有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的真空吸附板和使真空吸附板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的翻转装置,卷曲边缘平铺机构的作用在于,柔性线路板刚进入供板平台时,真空吸附板处于倾斜状态,柔性线路板的卷曲边缘一旦接触真空吸附板即被平整吸附在其上,随后真空吸附板在翻转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至水平状态,同时整平柔性线路板的边缘,克服边缘卷曲的缺陷,避免影响贴装;同时由于翻转吸附机构与夹持缺口一对齐,柔性线路板的边缘也平铺在夹持缺口一上,从而使夹持装置能够在夹持缺口一夹持打平后的柔性线路板边缘,克服因柔性线路板卷曲而无法夹持的缺陷。
[0026]9、进一步地,供板机构还包括可根据柔性线路板偏离X向的偏离角度而旋转供板平台的旋转纠偏机构,使柔性线路板垂直于贴装头组的排列方向(即使柔性线路板平行于X向),保证贴片效果。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8]图1为柔性线路板贴片机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柔性线路板贴片机的爆炸图。
[0030]图3为平移贴片机构(不包含X向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0031]图4为夹持装置的立体图。
[0032]图5为供板机构的立体图。
[0033]图6为供板机构的爆炸图。
[0034]图7为旋转纠偏机构的立体图。
[0035]图8为旋转装置的立体图。
[0036]图9为旋转装置的俯视图。
[0037]图10为抽风板和抽风盒的安装示意图。
[0038]图11为卷曲边缘平铺机构的立体图。
[0039]图12为卷曲边缘平铺机构的爆炸图。
[0040]图13为卷曲边缘平铺机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 为便于描述和理解,在本实施例及权利要求书中的“X向”平行于供板机构的送料方向,“Y向”与供板机构在同一平面且垂直于其送料方向,Z向垂直于供板机构的所在平面。
[0042]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柔性线路板贴片机的立体图和爆炸图,本柔性线路板贴片机包括供应柔性线路板的供板机构、四个料盘组41、42以及各自在供板机构两侧沿X向移动的两套平移贴片机构1、2,供板机构、料盘组42、42和平移贴片机构1、2均设置在机架5上。
[0043]参见图3,各套平移贴片机构1、2包括横梁平移装置11、21、分别设在横梁平移装置11、21X向前后两侧的两组供料座组14、24和两组可Y向移动的贴装头组12、22,各贴装头组12、22的移动范围为从与之对应的供料座组14、24上方至供板机构上方。
[0044]所述横梁平移装置11、21包括横梁111、211、横梁驱动座112、212以及X向驱动机构,X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横梁驱动座112、212在X向移动,其X向布置在供板机构旁。X向驱动机构包括X向设置在机架上的2条X向直线导轨1131、2131、X向驱动丝杆1133、2133、与X向驱动丝杆1133、2133螺纹连接的丝杆螺母座一(图中未示出,位于横梁驱动座112、212底部)、驱动X向驱动丝杆1133、2133转动的电机一 1134、2134,X向直线导轨上连接有滑块一 1132、2131,所述横梁驱动座112、212安装在滑块一 1132、2131以及丝杆螺母座一上,电机一 1134、2134驱动X向驱动丝杆1133、2133旋转,丝杆螺母座一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带动横梁驱动座沿X向直线导轨移动,从而实现横梁驱动座112、212作X向运动。X向驱动机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通过皮带、磁悬浮等现有直线运动机构替代,不再赘述。
[0045]各平移贴片机构1、2的横梁111、211 —端安装在横梁驱动座112、212并沿Y向悬空地布置在供板机构上方,各横梁111、211末端相对且不超过供板机构的X向中线(或一个平移贴片机构的横梁末端超过该X向中线而另一个不超过亦可),使得各横梁111、211在X向的移动轨迹不重叠(同时也保证横梁平移装置11、21在X向的移动轨迹不重叠),避免两套平移贴片机构1、2在X向移动时横梁111、211相撞,保证各平移贴片机构1、2单独运动互不干扰。
[0046]所述贴装头组12、22与横梁平移装置11、21通过Y向驱动机构连接,以实现贴装头组12、22在横梁111、211上的Y向移动。图3只示出了其中一个平移贴片机构I的爆炸图,由于平移贴片机构2的结构完全相同,以下仅以该平移贴片机构I进行说明,不再赘述。横梁111在X向的前后两侧均设有Y向驱动机构,所述Y向驱动机构包括2条沿Y向设置在横梁111的Y向直线导轨131、沿Y向设置在横梁111的Y向驱动丝杆133、与Y向驱动丝杆133螺纹连接的丝杆螺母座二 135、驱动Y向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二 134,Y向直线导轨131从横梁驱动座112上方延伸至横梁111末端,Y向直线导轨131上连接有滑块二 132,贴装头组12安装在所述滑块二 132和丝杆螺母座二 135上,电机二 134驱动Y向驱动丝杆133旋转,丝杆螺母座二 135在螺纹配合的作用下带动贴装头组12沿Y向直线导轨131移动。由于本实施例的横梁111末端不超过供板机构的X向中线(X向中线即位于供板机构Y向中点、X向布置的线),为保证滑块二 132和丝杆螺母座二 135Y向移动至Y向直线导轨131末端时贴装头组12仍能到达供板机构上方以便对供板机构上的柔性线路板进行贴装,滑块二 132和丝杆螺母座二 135与贴装头组12的连接位置应靠近贴装头组12远离供板机构的外侧,也就是说,只要所述Y向直线导轨131和Y向驱动丝杆133末端经过供板机构上方(同时保证各平移贴片机构的Y向直线导轨和Y向驱动丝杆在X向的移动轨迹不重叠),贴装头组12远离供板机构的外侧仍然能得到该Y向直线导轨131和Y向驱动丝杆133末端的支撑而悬在柔性线路板上方,从而实现贴装头组12移动至柔性线路板上方贴装。
[0047]横梁驱动座112、212X向前后两侧的Y向直线导轨和Y向驱动丝杆下方各设有可供对应的贴装头组12、22吸取贴片物料的供料座组14、24,所述4个料盘组41、42分别设在各平移贴片机构1、2的X向直线导轨1131、2131两端并固定在机架5上,料盘组41、42的料带分别与各供料座组14、24——对应连接,以便供料座组14、24从料盘组41、42获取贴片物料。本实施例中料盘组41、42固定在机架5上,亦可放置在机架5之外,其也可设在横梁平移装置11、21上,不再赘述。
[0048]各平移贴片机构1、2可各自进行以下运动:其贴装头组12、22从对应的供料座组14、24获取贴片物料后Y向移至供板机构上方将贴片物料贴装至柔性线路板,然后Y向移回供料座组14、24上方再次获取贴片物料,同时平移贴片机构1、2X向移动至柔性线路板下一贴片位置。当各平移贴片机构1、2相遇、交错时各自的贴装头组12、22应Y向移回至各自的供料座组14、24上方(或移至不突出于横梁末端的位置亦可),避免贴装头组12、22相撞。
[0049]本贴片机具有两个独立贴装的平移贴片机构,具有如下优点:
[0050]1、贴装头组数量为4,同一时间内有4组贴装头进行贴装,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贴装数量,从而提尚贴装效率。
[0051]2、各平移贴片机构的横梁平移装置在X向的移动轨迹不重叠,保证平移贴片机构能单独X向运动互不干扰,为平移贴片机构独立X向移动提供条件,获得更高效率的贴装顺序。
[0052]3、4组贴装头组能单独在柔性线路板上方和供料座组上方Y向运动,从而单独实现贴装,最大化利用4组贴装头组的贴装效率,灵活性更高,平移贴片机构相遇、交错时贴装头组还能回收至各自的供料座组上方避免相撞。
[0053]4、进一步地,各平移贴片机构的横梁末端在X向的移动轨迹不重叠,滑块二和丝杆螺母座二与贴装头组的连接位置靠近贴装头组远离供板机构的外侧,只要所述Y向直线导轨和Y向驱动丝杆末端经过供板机构上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