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947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提出了不用手的谈话系统,该谈话系统布置在汽车的车厢内,且通过该谈话系统能够在不用手抓住便携式电话的状态下进行交谈(参考日本专利公开No.2001-103547)。
不用手的谈话系统具有用于拾取声音的麦克风和用于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它们通过有线电路或无线电路而与便携式电话连接,以便能够进行通讯。用户能够通过使用麦克风和扬声器而在车厢内进行不用手的谈话。
近年来,已经提供了包括这种不用手的谈话系统的车辆内装置,例如汽车音频系统。
车辆内装置包含在车辆车厢中的仪表板、中心控制板等内,且麦克风安装在车辆车厢中远离该车辆内装置的位置处,或者安装在车辆内装置面对车辆车厢的位置处。

发明内容
当麦克风安装在车辆车厢内远离车辆内装置的位置处时,并不需要将麦克风包含在车辆内装置中,这从保证设计自由度的观点来看很有利。不过,因为麦克风和车辆内装置通过布线部件而相互连接,因此需要用于布线部件的布置空间。而且,还有布线部件周围的布置较复杂的缺点。
另一方面,当麦克风安装在车辆内装置上时,与用于布线部件的布置空间以及布线部件周围的布置相关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不过,为了以良好的音质来拾取声音,需要使得车辆内装置的外观表面(设计表面)提供有孔或开口,用于将声音导向麦克风,这从提高外观质量和提高设计自由度的观点来看并不利。
因此,需要一种车辆内装置,它不需要用于布置麦克风的布线部件,且它有利于保证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内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以及盖,该盖设置为打开和关闭前表面。在盖打开的状态下指向前表面前侧的麦克风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且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由盖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前表面的布置麦克风的位置和外部之间进行通讯的间隙固定在前表面和盖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前表面由盖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装置本体前表面的布置麦克风的位置和外部之间进行通讯的间隙固定在前表面和盖之间。因此,尽管前部面板的前表面由盖关闭,由用户产生的声音也能够通过该间隙到达麦克风,以便进行拾取。
因此,与麦克风安装在车辆车厢中远离车辆内装置的位置时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在麦克风和车辆内装置之间进行连接的布线部件,因此,不需要用于该布线部件的布置空间,并能够很容易地布置车辆内装置。此外,在车辆内装置面对车辆车厢的位置处的盖的外表面不需要提供用于将声音导向麦克风的孔或开口,这有利于提高外观质量和提高设计自由度。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将盖从车辆内装置的装置本体上拆下时的状态的视图;图3表示了车辆内装置安装在车辆车厢内时的状态;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A是装置本体的平面图;图5B是装置本体的正视图;而图5C是沿图5B中的箭头C看时的视图;图6表示了将麦克风装配在前部面板上;图7是车辆内装置的正视图;图8A是沿图7中的线A-A的剖视图;而图8B是图8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沿图7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沿图10的箭头A看时的视图,表示从图9中取下盖16时的状态;图12是保持器的透视图,麦克风和盖体安装在该保持器上;图13A是保持器的平面图;图13B是沿图13A中的线B的视图;图13C是沿图13A中的箭头C的视图;图13D是沿箭头D的视图;图13E是沿图13A中的箭头E的视图;图14是沿图13C的箭头E的视图;图15是沿图13A中的线A-A的剖视图;图16A是表示当盖打开时的频率特征的曲线图;图16B是表示当盖关闭时的频率特征的曲线图;而图16C是表示当形成于麦克风前侧的多个孔紧密关闭时的频率特征的曲线图;图17是表示盖的下部可摆动地布置在装置本体下部的实例的透视图;图18是表示盖的下部可摆动地布置在装置本体下部的实例的另一透视图;图19是表示盖从装置本体上拆下的实例的透视图;图20是表示盖从装置本体上拆下的实例的另一透视图;图21是表示盖相对于前表面滑动的实例的透视图;图22是表示盖相对于前表面滑动的实例的另一透视图;图23是表示盖相对于前表面滑动的实例的又一透视图;图24是表示盖相对于前表面滑动的实例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盖从装置本体上拆下的实例的侧视图;图26是表示盖从装置本体上拆下的实例的另一侧视图;以及图27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10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当盖16从车辆内装置10的装置本体12上拆下时的状态的视图;图3表示了车辆内装置10安装在车辆车厢内时的状态;而图4是表示车辆内装置10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内装置10是汽车音频系统,该汽车音频系统以对盘形记录介质(光盘)例如CD、MD、DVD等进行装载和卸载的方式来使用,且该汽车音频系统提供有不用手的谈话系统,用于通过便携式电话90来进行不用手的谈话。
车辆内装置10包括装置本体12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装置本体12前表面的盖16。
如图3所示,装置本体12装入车辆车体的一定位置中,例如位于车辆车厢2中的仪表板2A和中心控制板2B,且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设置得面对车辆车厢2。
如图4所示,汽车音频系统的主要部分例如包括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音频输入单元1008、操作单元1010、显示单元1012、控制单元1014等。
再现单元1002是用于再现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D(例如CD、MD、DVD等)上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的单元,并用于输出音频信号等。顺便说明,可以提供用于记录和再现盘形记录介质D上的数据的记录/再现单元,以代替再现单元1002。
调谐器单元1004是用于接收从无线广播站传播的电磁波(例如AM波和FM波)的单元,并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音频输出单元1006是用于进行预定信号处理(包括对通过控制单元1014供给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单元,并用于将所处理的信号供给装于车辆车厢2中的扬声器18,从而由扬声器18产生声音。
音频输入单元1008是用于进行预定信号处理(包括对通过装于装置本体12内的麦克风20供给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单元,并用于向控制单元1014供给所处理的信号。
操作单元1010是用于给出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和音频输入单元1008的操作指令的单元,且根据操作单元1010上的操作而产生的控制信号被供给控制单元1014。
显示单元1012是用于通过使用字符、标记、图标或图像等根据由控制单元1014进行的控制而显示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音频输入单元1008等的工作状态的单元。
控制单元1014是用于控制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音频输入单元1008、操作单元1010和显示单元1012的单元。
顺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音频输入单元1008和控制单元1014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而操作单元1010和显示单元1012布置在盖16中。
不用手的谈话系统包括扬声器18、麦克风20、音频输出单元1006、音频输入单元1008、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和控制单元1014。
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的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用于在它自身和布置于由用户携带的便携式电话90中的无线电通讯单元9002之间通过无线电来进行通讯(交谈)。
顺便说明,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和9002分别提供有天线1021和9003,用于蓝牙无线电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无线电通讯用作无线电通讯。顺便说明,与蓝牙无线电通讯不同的其它无线电通讯、使用IR射线的无线电通讯等当然也可以用作无线电通讯。
便携式电话90由用户带入车辆车厢2中。当在通过便携式电话90中的无线电通讯单元9002和不用手的谈话系统的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而建立通讯线路的状态下通过公共电话网络92而在便携式电话90和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之间建立通讯线路时,可以通过使用不用手的谈话系统而与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进行不用手的谈话。顺便说明,在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当然可以是便携式电话或固定电话机。
特别是,控制单元1014控制成这样,即,接收通过公共电话网络92和无线电通讯单元9002、1020而从在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传送的声音,并通过音频输出单元1006和扬声器18而产生声音,而用户的声音通过麦克风20、音频输入单元1008、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9002和公共电话网络92而传送给在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8构成不用手的系统中的、用于听声音的接收器单元的一部分,而麦克风20构成不用手的系统中的、用于拾取声音的发射器单元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装置本体2有壳体22,该壳体22呈扁长方体的形状。
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是构成壳体22的前部的前部面板24的外表面24,且如图6所示,前部面板24具有面对壳体22内部的内表面24B。
前表面14具有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矩形形状。前表面14提供有用于盘形记录介质的装载/卸载门26,并有与控制单元1014连接的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
前表面14有水平伸长的前表面部分1402和从该前表面部分1402的周边升高的侧表面部分1404。
在本实施例中,前部面板24通过模制合成树脂材料而制成。对于合成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ABS树脂。
如图1和2所示,盖16用于打开和关闭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盖16在关闭前表面14的状态下有面对装置本体12前表面14的后表面30以及面对车辆车厢2内部(即面对装置本体12外部)的前表面32。
盖16的后表面30有面对前表面部分1402的后表面部分3002以及从后表面部分3002的周边升高并面对侧表面部分1404的侧表面部分3004。
用于操作装置本体12的多个操作部件17布置在盖16的前表面上,且操作部件17构成操作单元1010。
例如,如图7所示,操作部件17包括音量控制装置1702,用于控制由扬声器18产生的声音的音量;操作开关1704,用于盘形记录介质D的再现的开始和停止、音调的选择、盘形记录介质D的快速前进、快速后退和弹出等;调音开关1706,用于在调音器单元1004中进行调音。操作部件17还包括接收开关1708,用于执行不用手的谈话的接收操作;以及交谈结束开关1709,用于执行在不用手的谈话中的交谈结束操作等。
此外,如图2所示,盖侧部连接器33布置在盖16的后表面30上。如图4所示,盖侧部连接器33在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与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接合,且盖侧部连接器33在盖16从前表面14上拆下的状态下与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脱开。
盖侧部连接器33有与操作部件17和显示单元1012电连接的多个接触件,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有与控制单元1014电连接的多个接触件。
通过使盖侧部连接器33与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接合,盖侧部连接器33的接触件与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的接触件电连接,因此,控制信号在控制单元1014以及操作部件17和显示单元1012之间传递。
对于用于打开和关闭装置本体12前表面14的盖16的机构,可以采用已知的各种结构。
具体地说,盖16可以布置得不能从装置本体12前表面14上拆下或能够拆下。当盖16布置成不能从前表面14上拆下时,已经提供了各种已知结构,例如其中盖16可摆动的系统以及盖16可滑动的系统。即使当盖16可拆下时,也提供了各种已知结构,例如这样一种系统,其中,当盖16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连接时该盖16可摆动或可滑动。
例如,图1和2表示了盖16布置成可从装置本体12上拆下的实例。
更具体地说,凸缘1410布置成在前表面14的左侧和右侧从下部凸出,轴1412凸出地布置在左侧和右侧凸缘1410的末端,且轴1412可拆卸地与在盖16的左侧和右侧表面下部的轴接收孔1610连接,因此,盖16能够绕轴1412摆动。通过使盖16向上摆动和通过相对于前表面14调节盖16,锁定爪1414与盖16的上部接合,并保持前表面14的关闭状态。通过按压开锁按钮,锁定爪1414脱开,以便使得盖16可沿离开前表面14的方向摆动,从而使前表面获得打开状态。从当用户离开汽车时将盖16从装置本体12拆下以便防止该车辆内装置10被盗的观点来看,该可拆卸系统很有利。
图17和18表示了当盖16不能从装置本体12上拆下且盖16的下部与装置本体12的下部可摆动地连接时的实例。
具体地说,凸缘1420从前表面14左右两侧的下部凸出,左右凸缘1420的顶端通过轴1422而与盖16左右侧表面的下部连接,盖16绕轴1422摆动,从而打开和关闭前表面14。
图19和20示出了图1、2所示实例的变型,其中,盖19可从装置本体12上拆下。
具体地说,当盖16与前表面14配合时,锁定爪1425与盖16的左侧部分接合,从而保持前表面14的关闭状态,如图1和17所示。当按压开锁按钮时,锁定爪1425脱开,以便使盖16能够以在装置本体12右侧部的锁定件1427为支点而摆动;然后,通过使盖16的接合部分与锁定件1427脱开,拆下盖16。
图21和22表示了盖16可相对于前表面14滑动的实例。
具体地说,上部连杆1430的前端和下部连杆1432的前端分别由盖16的后表面30的左侧和右侧部分的上部和下部来可旋转地支承。上部连杆1430的后端和下部连杆1432的后端与形成于装置本体12中的引导槽1434接合。
从前表面14的关闭状态开始打开该前表面14将这样进行,即,通过使盖16的下部向前侧滑动,使盖16的上部沿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向下运动,并使盖16的上部定位在前表面14的下部的前侧。从前表面14的打开状态开始关闭该前表面14将以与上述反向的方式来进行,即,通过使盖16的下部向后侧滑动,并使盖16的上部沿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向上运动。对于该滑动系统,提供有使得盖16不能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上拆下的结构以及使得盖16能够从前表面14上拆下的结构。
图23和24表示了图21和22所示实例的变化形式。在该变化实例中,盖16的运动与图21和22的实例中相同,但是该变化实例与图21和22的实例的区别在于在控制单元1014以及操作部件17和显示单元1012之间的控制信号的传递通过使用可弯曲的基板96来进行,而不是使用盖侧部连接器33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
图25和26表示了图23和24中所示实例的变化形式。在该变化实例中,可弯曲的基板96以与图23和24的实例中相同的方式来使用,但是该变化实例与图23和24的实例的区别在于盖16由框架98来支承,且盖16与框架98可拆卸地连接,换句话说,盖16布置成可从装置本体12上拆下。
这时,盖16提供有盖侧部连接器33,框架98提供有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且当盖16安装和拆下时,在盖侧部连接器33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之间进行接合和脱开。
即,在本例中,通过可弯曲的基板96以及盖侧部连接器33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来进行在操作部件17和装置本体12之间的信号传递。
图5A是装置本体12的平面图;图5B是装置本体12的主视图,而图5C是沿图5B的箭头C的视图。
图6表示了麦克风20安装在前部面板22上。
图7是车辆内装置10的正视图;图8A是沿图7的线A-A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沿图7的线B-B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而图11是沿图10的箭头A的视图,表示盖16从图9拆卸时的状态。
图12是保持器40的透视图,麦克风20和盖体42安装在该保持器40上;图13A是保持器40的平面图;图13B是沿图13A的箭头B的视图;图13C是沿图13A的箭头C的视图;图13D是沿图13A的箭头D的视图;图14是沿图13C的箭头E的视图;而图15是沿图13A的线A-A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麦克风20布置在装置12前表面14的一定位置处,以便当盖16打开时面对前表面14的前侧。顺便说明,图6中的标记2002表示用于在麦克风20和音频输入单元1008之间连接的布线部件。
如图8和9所示,在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前表面14的、布置麦克风20的位置和车辆车厢2内部(车辆内装置10的外部)之间通讯的间隙34固定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和盖16之间。
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间隙34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和盖16之间从盖16的外周的、靠近麦克风20布置位置的位置处延伸至盖16的后表面30的、面对布置麦克风20的位置的位置处。
详细地说,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间隙34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部分1402和盖16的后表面部分3002之间从位于装置本体12的侧表面部分1404的、在布置麦克风20的位置附近的位置和盖16的侧表面部分3004的、面对侧表面部分1404位置的位置之间的一个位置延伸至布置麦克风20的位置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间隙34延伸如下。间隙34基本均匀地在装置本体12的侧表面部分1404的、在布置麦克风20的位置附近的位置和盖16的侧表面部分3004的、面对侧表面部分1404位置的位置之间延伸,并基本均匀地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部分1402和盖16的后表面部分3002之间延伸至麦克风20。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基本均匀的第一间隙36形成于装置本体12的侧表面部分1404和盖16的侧表面部分3004之间,而基本均匀的第二间隙38形成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部分1402和盖16的后表面部分3002之间。
因此,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布置麦克风20的位置和车辆车厢2内部(车辆内装置10的外部)之间进行通讯的间隙34包括第一间隙36和第二间隙38。
如图5B所示,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为矩形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20布置在位于前表面14的矩形形状的上部拐角部分附近的位置处。
如图10和11所示,麦克风20布置在壳体22内部,以便面对前部面板24的内表面24B,且在前部面板24的、面对麦克风20的位置中提供有多个孔2404,这些孔2404从前部面板24的内表面24B穿透至外表面24A。
如图10、12和15所示,麦克风20由保持器40来保持,该保持器40由合成树脂形成。
如图12、13A、13B和14所示,保持器40有用于安装在壳体22上的安装凸缘4002以及管形部分4004。
麦克风20采取扁平柱形形状,它的外周边部分由盖体42来保持,该盖体42由减振材料形成,且麦克风20安装在管形部分4004中并处于由盖体42覆盖的状态。
麦克风20的声音拾取部分布置得朝向该多个孔2402。
下面将介绍使用车辆内装置10的方法。
首先,当通过使用车辆内装置10的音频系统来进行盘形记录介质D的再现时,关闭装置本体10的前表面14的盖16打开,以便打开装载/卸载门26,且插入盘形记录介质D,并由盖16关闭前表面14。然后,与再现相关的操作部件17进行合适操作,从而进行再现。盘形记录介质D的更换通过打开盖16来进行。
此外,当通过使用车辆内装置10的音频系统来听无线电广播时,与调谐器单元1004的工作相关的操作部件17将合适地工作,用于收听无线电广播。
(第一实施例)下面将介绍通过使用车辆内装置10中的不用手的系统来进行的不用手的谈话的情况。
顺便说明,下面的说明基于假定车辆内装置10处于使用状态,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
如图4所示,当提供有电源的、用户的便携式电话90被带入车辆车厢中时,在便携式电话90的无线电通讯单元9002和车辆内装置10的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之间建立蓝牙无线电线路。
当在通过便携式电话90的无线电通讯单元9002和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而建立无线电线路的状态下从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向用户的便携式电话90打电话时,由便携式电话90发出呼叫接收声音。
当用户响应所述呼叫接收声音而操作所述操作部件17中的接收开关1708时,控制单元1014控制便携式电话90,以便在便携式电话90和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之间建立无线电线路,从而形成能够进行交谈(谈话)的状态。
具体地说,从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传送的音频(声音)信号通过无线电通讯单元9002、1020和控制单元1014而供给音频输出单元1006,且来自线路另一端的声音从扬声器18输出,以便使用户听见。
此外,尽管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但是用户的声音将到达麦克风20以便进行拾音,因为间隙34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和盖16之间从盖16的外周边的、在麦克风20布置位置附近的位置延伸至盖16的后表面30的、面对麦克风20布置位置的位置。
由麦克风20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频输入单元1008、控制单元1014和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9002而传送给在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
然后,在交谈(谈话)结束后操作交谈结束开关1703,从而断开在便携式电话90和电话机94之间的无线电线路。
这样,能够进行不用手的谈话。
另外,当从便携式电话90向位于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打电话时,也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来进行不用手的谈话。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10,在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的麦克风20布置位置和车辆车厢2内部之间通讯的间隙34固定在前表面14和盖16之间。因此,尽管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由盖16关闭,用户的声音也能够通过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和盖16的后表面30之间的间隙来传播,以便到达麦克风20并由该麦克风20拾取。
因此,与麦克风安装在车辆车厢中远离车辆内装置的位置时不同,不需要用于在麦克风和车辆内装置之间进行连接的布线部件。因此,能够减少用于该布线部件的安装空间,并能够简化车辆内装置的安装。而且,在车辆内装置10面对车辆车厢内部的位置处盖16的外表面30不需要设置用于将声音导向麦克风20的孔或开口,这有利于提高外观质量和提高设计自由度。
此外,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当第一和第二间隙36和38更接近相应均匀值时由麦克风20拾取的音频信号的频率特征更好,而当第一和第二间隙36和38的值变化时,由麦克风20拾取的音频信号的频率特征将变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间隙34包括具有均匀值的第一间隙36和具有均匀值的第二间隙38,这有利于获得良好音质的音频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布置麦克风20的位置是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14的矩形拐角部分接近的位置,且该部分具有比前表面14的、除了矩形拐角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更高的刚性。因此,麦克风20不容易受到由于车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前表面14的振动噪音的影响,且能够限制麦克风20拾取不必要的振动噪音,这有利于拾取具有良好音质的声音。
另外,当麦克风20布置在盖16上时,需要使得从麦克风20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盖侧部连接器33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而传送给音频输入单元1008,从而需要增加盖侧部连接器33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的接触件的数目。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20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因此,盖侧部连接器33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的接触件数目能够减少,这有利于减小盖侧部连接器33和装置本体侧部连接器28的安装空间和部件成本。
此外,由麦克风20输出的音频信号非常弱,当麦克风20布置在盖16上时,需要在盖16侧提供用于放大由麦克风20输出的音频信号的放大电路以及用于构成放大电路的印刷线路板,且这样放大的音频信号通过布线部件而传送给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的音频输入单元1008。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20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因此不需要使盖16有放大电路和印刷线路板,这更加有利于减少放大电路和印刷线路板的安装空间和部件成本。
另外,因为麦克风20和音频输入单元1008都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因此能够缩短用于在麦克风20和音频输入单元1008之间进行连接的布线部件,这有利于抑制外部噪音对音频信号的影响,并保证音频信号的音质。
此外,当盖16提供有印刷线路板时,电磁波由印刷电路板屏蔽,因此需要在远离印刷线路板的位置处布置无线电通讯单元1020的天线1021。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盖16没有作为屏蔽电磁波的屏障的印刷线路板,这有利于保证布置天线1021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1021布置在装置本体12内部并在靠近麦克风20的位置处;具体地说,天线1021布置在前部面板24的内部并在前部面板24的内表面24B附近的位置处。
下面将介绍由麦克风20拾取的声音的频率特征的测量结果。
图16A是表示在盖16打开状态下的频率特征的曲线图;图16B是表示在盖16关闭状态下的频率特征的曲线图;而图16C是表示在形成于麦克风20前侧的多个孔2402紧密关闭的状态下的频率特征的曲线图。
在图16A至16C中,纵坐标轴表示从麦克风20输出的音频信号的水平L(dB),而横坐标表示声音的频率f(Hz)。
如图16A和16B所示,即使在盖16打开以便露出前表面14的状态下或者当盖16关闭以便覆盖前表面14时,都获得基本相当的频率特征。
因此,只要形成间隙34,即使在盖16关闭的状态下,也能够有利地拾取声音并获得具有良好音质的音频信号。
另外,如图16B所示,在盖16处于关闭状态时在通过间隙34和多个孔2402进行引导之后,由麦克风20拾取的音频信号的水平在50Hz至2kHz的频率范围内不小于大约-46dB。另一方面,如图16c所示,在多个孔2402关闭的状态下,在通过壳体22的其它部分(而不是多个孔2402)传送之后由麦克风20拾取的声音的音频信号的水平极低,在50Hz至2kHz的频率范围中不超过-56dB。
因此,通过壳体22的其它部分(而不是多个孔2402)到达麦克风20的声音(噪音)不能混合至通过间隙34和多个孔2402引导而由麦克风20拾取的声音中并施加较坏影响。
(第二实施例)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了当进行不用手的谈话时便携式电话90和车辆内装置10通过蓝牙或其它无线电线路而相互连接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90和车辆内装置10通过布线而相互连接。
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10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其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等效的部件由与上述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如图2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不用手的谈话系统包括扬声器18、麦克风20、音频输出单元1006、音频输入单元1008、界面单元1030以及控制单元1014。
界面单元1030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并用于通过与布置在用户的便携式电话90中的界面单元9010有线通讯来进行通讯(谈话)。
顺便说明,与界面单元1030连接的连接器1032布置在装置本体12的外部,便携式电话90设有与界面单元9010连接的连接器9012,且连接器1032和9012相互连接,从而能够在界面单元1030和界面单元9010之间进行有线通讯。对于有线通讯,使用在便携式电话90中提供的已有通讯。
当在通过便携式电话90中的界面单元9010和界面单元1030而建立有线电路的状态下在便携式电话90和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之间通过公共网络92建立通讯线路时,能够通过不用手的谈话系统而与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进行不用手的谈话。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014执行这样的控制,即接收从另一端的电话机94通过公共网络92和界面单元9010、1030而传送的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输出单元1006和扬声器18而转变成声音,而用户声音的音频信号通过麦克风20、音频输入单元1008、界面单元1030、9010和公共网络92而传送至线路另一端的电话机94。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扬声器18构成用于在不用手的系统中收听声音的接收器单元的一部分,而麦克风20构成用于在不用手的系统中拾取声音的发射器单元的一部分。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可以显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顺便说明,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介绍了当汽车音频系统有能够对盘形记录介质D进行再现的再现单元1002以及调谐器单元1004的情况,但是音频系统并不受限于该实施例。汽车音频系统例如包括半导体存储器播放器,用于记录和/或再现在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器卡(该存储器卡能够装入装置本体12中和从装置本体12中卸载)或记录介质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该半导体存储器不可拆卸地包含在装置本体中)上的音频数据等。汽车音频系统还包括HDD播放器,用于记录和/或再现在硬盘驱动器上的音频数据等;以及盒带播放器,用于记录和/或再现在盒式录音带上的音频数据等。
此外,记录在记录介质(例如盘形记录介质、存储器卡、半导体存储器等)上的数据并不局限于音频数据,例如可以是视频数据。当为视频数据时,使车辆内装置10设有用于显示所再现的视频数据的显示器就足够了。例如,当车辆内装置10构成导航系统时,上面记录有地图数据的记录介质通过装载/卸载门插入装置本体中,且从记录介质读出的地图数据显示在显示器上。
另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介绍了麦克风20构成不用手的系统中的发射器单元的一部分的情况,但是使用麦克风20并不局限于该用途。
例如,装置本体12可以提供有声音测量单元,用于根据由麦克风20拾取的声音来测量或分析安装该装置本体12的环境的声音特征。这时,汽车音频系统可以再现预定声音,同时,在车辆车厢中的声音可以由麦克风20拾取,然后通过声音测量单元来测量和/或分析它的声音特征,且根据测量或分析的结果可以自动进行声场标定,例如控制各扬声器等的声音音量和音调质量等。
当然,这时,麦克风20也可以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作为不用手的系统中的发射器单元的一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变化、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它们在附加权利要求或它们的等效物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内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以及盖,该盖设置为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前表面;其中,在所述盖打开的状态下指向所述前表面的前侧的麦克风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处,而且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所述前表面的设置所述麦克风的位置和外部之间进行通讯的间隙固定在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盖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在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以及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间隙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盖之间从所述盖的外周边的、在布置所述麦克风的位置附近的位置延伸至面对布置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位置的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包括水平伸长的前表面部分和从所述前表面部分的周边升高的侧表面部分;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前表面部分的后表面部分以及从所述后表面部分的周边升高且面对所述前表面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侧表面部分;以及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间隙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部分和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部分之间从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在布置所述麦克风的位置附近的位置和所述盖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面对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所述位置的位置之间的一个位置延伸至布置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包括水平伸长的前表面部分和从所述前表面部分的周边升高的侧表面部分;在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前表面部分的后表面部分以及从所述后表面部分的周边升高且面对所述前表面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侧表面部分;以及所述间隙基本均匀地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在布置所述麦克风的位置附近的位置和所述盖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面对所述侧表面的所述位置的位置之间延伸,并基本均匀地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部分和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部分之间延伸而到达布置所述麦克风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包括水平伸长的前表面部分和从所述前表面部分的周边升高的侧表面部分;在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前表面部分的后表面部分以及从所述后表面部分的周边升高且面对所述前表面的所述侧表面部分的侧表面部分;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基本均匀的第一间隙形成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侧表面部分和所述盖的所述侧表面部分之间,而基本均匀的第二间隙形成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部分和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部分之间;以及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布置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位置和所述外部之间进行通讯的所述间隙包括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为基本矩形形状;以及所述麦克风布置在所述前表面的所述矩形形状的一拐角部分附近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具有壳体,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部是前部面板的外表面,该外表面构成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所述前部面板具有面对所述壳体内部的内表面,所述麦克风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从而面对所述前部面板的所述内表面,且从所述前部面板的内表面穿透至外表面的多个孔布置在所述前部面板中并在面对所述麦克风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麦克风由盖体保持,该盖体利用减振材料形成,且所述麦克风穿过所述盖体安装就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用于操作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前表面上,在此处,当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时,所述盖面对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盖布置成可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摆动;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以及面对外部的前表面;用于操作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前表面上;用于与所述操作部件连接的连接器布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处;以及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处设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处的所述连接器接合并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打开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处的连接器脱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盖布置成可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摆动;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以及面对外部的前表面;用于操作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前表面处;以及用于在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装置本体之间传递信号的可弯曲的基板布置在所述盖和所述装置本体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盖布置成可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上拆下;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以及面对外部的前表面;用于操作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前表面处;用于与所述操作部件连接的连接器布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处;以及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处设有连接器,该连接器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处的所述连接器接合并在所述盖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上拆下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的所述后表面处的连接器脱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具有盖框架,用于可拆卸地支承所述盖,并用于使所述盖沿打开和关闭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的方向运动;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具有面对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的后表面以及面对外部的前表面;用于操作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盖的所述前表面处;用于在由所述框架支承的所述盖处的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装置本体之间传递信号的可弯曲的基板布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装置本体之间;以及用于通过所述可弯曲的基板而在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装置本体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盖和所述框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设有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再现单元,且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设有用于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装载和卸载的装载/卸载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设有用于再现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的音频数据并输出音频信号的再现单元以及用于对由所述再现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进行预定信号处理并向扬声器提供处理后的信号的音频输出单元;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设有装载/卸载门,用于装载和卸载所述盘形记录介质;以及所述再现单元和所述音频输出单元构成汽车音频系统的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设有用于再现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的音频数据并输出音频信号的再现单元以及用于对由所述再现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进行预定信号处理并向扬声器提供处理后的信号的音频输出单元;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设有装载/卸载门,用于装载和卸载所述盘形记录介质;所述再现单元和所述音频输出单元构成汽车音频系统的一部分;以及用于操作所述汽车音频系统的操作部件布置在所述盖的前表面处,在此处,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由所述盖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盖面对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设有不用手的系统,该系统设置成能够通过使用便携式电话来进行不用手的谈话,且所述麦克风具有至少在所述不用手的系统中拾取声音的功能。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设有声音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拾取的声音来测量或分析在布置所述装置本体的环境中的声音特征,所测量或分析的声音特征用于标定在所述环境中的声场,且所述麦克风具有至少拾取所述声音的功能。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布置在车辆车厢中,在所述盖打开的状态下,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面对所述车辆车厢。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内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以及盖,该盖用于打开和关闭前表面。在盖打开的状态下指向前表面前侧的麦克风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由盖关闭的状态下,用于在前表面的麦克风布置位置和外部之间进行通讯的间隙固定在前表面和盖之间。
文档编号H04B1/38GK101026845SQ20071007893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7日
发明者仓内诚二, 小林寿明, 西冈祐一郎, 荒井博之, 田中久广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