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016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载摄像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车载环视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各种车辆上,车载环视系统在车辆周围架设能覆盖车辆周边所有视场范围的4到8个车载摄像头,将同一时刻采集到的多路视频影像处理成一幅车辆周边景象的合成图,并将该合成图显示在中控台的屏幕上,让驾驶员清楚查看车辆周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了解障碍物的相对方位与距离,有利于驾驶员对车辆进行停泊及躲避障碍等操作。在车载环视系统中,车载摄像头安装于车身上时,车载摄像头的视角对合成图中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车辆尺寸、车辆的形状、车载摄像头自身的安装位置、其它车载摄像头的安装位置等多种因素均会对车载摄像头的视角产生影响。当安装车载摄像头时,需要不断地调整车载摄像头的安装角度,来测车载摄像头的视角是否符合车载环视系统的需要。然而现有技术中,在测试安装时,车载摄像头固定于车辆上后,车载摄像头的视角一般是固定的,在安装车载环视系统时,需要不断地拆装摄像头,才能对车载摄像头的视角进行调整,因此,安装车载摄像头置时,效率较低,安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及具有该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车辆,该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安装于车身上时,能够较为容易地调整摄像头本体的视角,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另外由于目前市面上车型较多,每部车的左右后视镜镜支架结构都不相同,造成每款车的摄像头角度由于车型差异角度视角也有差异,为降低模具成本,特设计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需要,通过直接在左右后视镜支架上打孔,将摄像头本体装配到不同的车型上,调整合适角度。以达到车载环视系统视图的最佳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包括卡扣、转轴、摄像头固定座及摄像头本体,所述转轴包括连接杆及卡盘,所述卡盘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卡盘的一端上,所述摄像头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卡盘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摄像头本体的末端设置有球头,所述摄像头固定座内形成有与所述球头的形状配合的容置空间,在所述摄像头固定座的侧壁上,沿所述摄像头固定座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摄像头固定座外部之间,所述摄像头本体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通过所述开口槽伸出所述摄像头固定座外。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固定座侧壁上的开口槽沿摄像头固定座的轴线方向贯通于所述摄像头固定座的两端,所述开口槽的宽度从远离所述卡盘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卡盘的一端不断缩小。

进一步地,在靠近所述卡盘一端,所述开口槽两侧的摄像头固定座的侧壁上各设有一紧固孔,两个所述紧固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固定座为中空结构,所述摄像头固定座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容置空间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卡爪及固定盘,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固定盘上,所述固定盘固定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卡盘的一端,所述卡爪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卡盘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卡盘的一端延伸,所述卡爪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与所述卡盘之间还设有挡板,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挡板与所述卡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卡盘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卡盘与所述挡板之间还设有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内部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贯通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卡扣、转轴、摄像头固定座的设置,使得摄像头本体即能够绕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轴线转动,又能使摄像头本体上下摆动,可以较为方便地调节摄像头本体40自身的视角,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中挡板、垫圈与转轴套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1中摄像头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该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安装于车身上,如安装于左右后视镜支架上预先开设的安装孔时,能够较为容易地调整摄像头本体的视角,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挡板、垫圈与转轴套接关系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1中摄像头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包括卡扣10、转轴20、摄像头固定座30及摄像头本体40,转轴20包括连接杆21及卡盘22,卡盘22位于连接杆21的一端,卡扣10固定于连接杆21远离卡盘22的一端上,摄像头固定座30通过螺栓(图未示)固定于卡盘22远离连接杆21的一侧,摄像头本体40的末端设有球头41,摄像头固定座30内形成有与球头41的形状配合的容置空间31,在摄像头固定座30的侧壁上沿摄像头固定座30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开口槽32,开口槽32将容置空间31与摄像头固定座30的外部连通,摄像头本体40设置于容置空间31内,并通过开口槽32伸出摄像头固定座30外,摄像头本体40可以在摄像头固定座30内沿开口槽32方向上下摆动。

以安装于外后视镜支架上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为例,安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时,先在外后视镜支架的适当位置开设一固定孔,然后将连接杆21及卡扣10伸入该固定孔中,此时卡扣10与卡盘22分别位于外后视镜支架壁的两侧,外后视镜支架壁夹设于卡扣10与卡盘22之间,继而将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固定于车辆上,当需要调整摄像头的视角时,可以将连接杆21稍微向车身内部推动,使卡扣10脱离与外后视镜支架壁的接触,然后转动转轴20,即可以改变摄像头本体40的视角中心轴与车辆长度方向所在的铅垂面的夹角;由于摄像头本体40上的球头41可以在容置空间31内转动,可以使摄像头本体40在摄像头固定座30内沿开口槽32方向上下摆动,即可以改变摄像头本体40的视角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通过上述调整,即可以改变摄像头本体40的视角中心轴与车辆长度方向所在的铅垂面的夹角及与水平面的夹角,不需要重复拆装,即可调整摄像头本体40的视角,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具体地,卡扣10包括卡爪11及固定盘12,卡爪11设置于固定盘12上,固定盘12通过螺栓(图未示)固定于连接杆21远离卡盘22的一端,卡爪11从连接杆21远离卡盘22的一端向靠近卡盘22的一端延伸,卡爪11与转轴20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优选地,卡爪11具有可挠性。当转轴20插入车体上预先打出的固定孔时,固定孔的侧壁对卡爪11进行压缩,卡爪11与转轴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变小,转轴20可以插入固定孔中,当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固定于车体上时,由于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自身重力的原因,可以使卡爪11靠近卡盘22的一端抵靠于车身上,卡爪11与转轴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变大,卡爪11与卡盘22可以夹紧车身的侧壁,使得转轴20不再转动。为了便于摄像头本体40线路的连接,连接杆21的内部设有走线孔23,走线孔23贯通连接杆21的上下两端,摄像头本体40的线路通过走线孔23与车身内部相连。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卡盘22压溃固定孔,在转轴20上还可以设置有挡板51,挡板51位于卡盘22与卡扣10之间,连接杆21穿过挡板51并与卡扣10相连,当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固定于车辆上时,挡板51紧贴于车身上,优选地,挡板51的面积大于卡盘22的面积,因此可以减少固定孔周围所受到的压力。为了适应不同车体的厚度,在挡板51与卡盘22之间还设有垫圈52,优选地,垫圈52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固定座30为中空结构,其上下两个端部均与内部的容置空间31贯通,摄像头固定座30侧壁上的开口槽32沿摄像头固定座30的轴线方向贯通于摄像头固定座30的两端,开口槽32的宽度从远离卡盘22的一端向靠近卡盘22的一端不断缩小。在靠近卡盘22的一端,开口槽32的两侧的摄像头固定座30的侧壁上各设有一紧固孔33,两个紧固孔33的位置相对应。当安装摄像头本体40时,将摄像头本体40从摄像头固定座30下端开口伸入容置空间31内,调整好摄像头的视角中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然后通过一螺栓(图未示出)穿过对应的两个紧固孔33并与螺母相连,使开口槽32收缩,继而将摄像头本体40固定于摄像头固定座30的容置空间31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卡扣10、转轴20、摄像头固定座30的设置,使得摄像头本体40即能够绕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的轴线转动,又能使摄像头本体40上下摆动,可以较为方便地调节摄像头本体40自身的视角,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上述的车载摄像头固定装置,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