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0567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车灯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逐渐走入家庭,使用者对车辆各部件的要求也越发提高,这对于车灯内部结构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另外,随着新型配光技术在汽车灯具上的广泛应用,配光组件的安装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内透镜直接焊接于装饰外框上,如此,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汽车灯具会不断受到震动而容易使得仅仅依靠焊接而装配在装饰外框上的内透镜发生脱落。由此,如何设计一种车灯内透镜的固定装置可以使得内透镜可以牢固地装配在装饰框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车辆,以改善车灯内部零件之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从而使得内透镜可以牢固地装配在装饰外框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固定装置,包括与汽车车体相连且提供车灯灯体支撑与安装的壳体组件,提供对车灯光源发出的光起作用以实现光的均匀分布的配光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且提供所述配光组件支撑的衬框组件,还包括:支架组件,其提供所述配光组件与所述衬框组件沿着预定的固定方向的支撑与紧固。

优选地,所述配光组件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的反光镜和与之相连的内透镜,所述内透镜为所述支架组件和衬框组件所夹紧。

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若干并行排布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呈插片结构,该插片结构被构造为穿插于所述衬框组件而位于所述反光镜与内透镜之相连处。

优选地,所述反光镜支撑所述插片结构而所述插片结构进一步地在同一方向支撑所述内透镜。

优选地,还包括有连接紧固件,其连接所述壳体组件与衬框组件,以及所述壳体组件与反光镜。

优选地,所述内透镜焊接于所述衬框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具有上述的车灯固定装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改善了车灯之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从而使得配光组件可以牢固地装配在装饰外框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符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车灯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符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车灯固定装置于固定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汽车后组合灯整灯

10壳体组件

30内透镜

20反光镜 21夹紧面

40装饰外框 41压紧面

50支撑组件

51支撑架 511抵靠面

52插片结构 521支撑面

60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方/上”、“下方/下”等对方向或位置的描述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的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和图2,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之车后组合灯整灯100主要包括壳体组件10,其与汽车车体相连且提供车灯灯体支撑与安装,还包括对车灯光源发出的光起作用以实现光的均匀分布的配光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10相连且提供所述配光组件支撑的装饰外框40。

其中,配光组件进一步包括相互连接的反光镜20与内透镜30,其相连处存在有间隙。

还包括有支架组件50,其进一步包括支撑架51和若干并行排布于所述支撑架51上的支撑单元。其中,支撑单元呈插片结构52,该插片结构52穿过装饰外框40且经由装饰外框40插入反光镜20与内透镜30相连处的间隙。由此,反光镜20自图2所示的方向由下而上的通过夹紧面201向提供插片结构52压紧力,该压紧力进一步地经由支撑面521传递至内透镜。

还包括有连接紧固件,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优先连接螺钉60,该连接螺钉60将装饰外框40连接至壳体组件10,进一步地,装饰外框40自图2所示的方向由上而下地通过压紧面41向提供插片结构52压紧力。

优选地,内透镜30可同时焊接于装饰外框40。

在安装时,先用连接螺钉60将反光镜20安装到壳体组件10上,将内透镜30焊接于装饰外框40,接着,将插片结构502插入装饰外框40中,插片结构52之支撑面521与内透镜30相接触,此时,反光镜20、内透镜30、装饰外框40以及支架组件50即成为一整体,然后,将该整体通过连接螺钉60装配至壳体组件60上,此时,反光镜20之夹紧面21与插片结构52相接触,内透镜30同时受到来自装饰外框40由上而下的压紧力以及来自由插片结构52传递的由下而上的压紧力,内透镜30与装饰外框40便可牢固连接,其连接强度和可靠性即可得到显著提升。

上述任一实施例可直接应用至车辆上,其安装方式仍等同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安装方式,仅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应当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