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补强组件和电视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41402阅读:来源:国知局
视机补强组件。
[004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8]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电视机背板上设置补强结构,可以在电视机的背板上部仅作为外观件、不包含电视机内部的功能结构的情况下,增加背板上部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强度不足而发生弯折等意外。
[004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5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51 ]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的立体结构图。
[005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的左视图。
[005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补强结构的示意图。
[0054]图4-5是根据一不例性实施例不出的一种电视机背板的结构不意图。
[0055]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补强结构与电视机背板之间的结构关系不意图。
[0056]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补强条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L型补强条与电视机背板之间的结构关系剖面图。
[0058]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型补强条与电视机背板之间的结构关系剖面图。
[0059]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U型补强条与电视机背板之间的结构关系剖面图。
[0060]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补强框的结构示意图。
[0061]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L型补强框与电视机背板之间的结构关系尚]面图。
[0062]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U型补强框与电视机背板之间的结构关系尚]面图。
[0063]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U型补强框与电视机背板之间的结构关系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65]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的立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视机中,电视机背板I分为背板上部IA和背板下部1B。其中,背板上部IA仅作为外观件,而背板下部IB作为内构件;换言之,电视机中的控制电路、芯片等内部功能构件全部置于背板下部IB处。其中,背板上部IA和背板下部IB只是从位置上对电视机背板I的划分,而实际上电视机背板I既可以为一个整体的背板结构,也可以为相互分离的背板上部IA和背板下部1B,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0066]因此,从图2所示的该电视机的左视图中可见:当背板上部IA的厚度为D1、背板下部IB的厚度为D2时,Dl远小于D2,D1的实际厚度可以达到小于lcm。所以,这种设计结构的电视机,不仅能够在功能上实现热源隔离、避免热传导和结构变型,而且能够给用户带来极致、超薄的视觉体验,有助于提升电视机的整体美观度。
[0067]同时,在电视机的背板上部IA的厚度很小的情况下,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了针对该电视机背板I的补强组件,以提升电视机背板I的结构强度,延长电视机的整机使用寿命。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该电视机补强组件进行介绍和说明。
[0068]1、整体结构
[0069]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视机补强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视机补强结构可以包括:
[0070]水平补强结构,即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补强结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水平补强结构包括设置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外部边缘处的顶侧补强结构2,且该顶侧补强结构2的长度与电视机背板I的宽度(本公开中采用的电视机背板的规格记录方式为:左右方向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高度”、前后方向的“厚度”)相匹配。其中,由于电视机背板I的背板下部IB为内构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因而可以不设置对应的水平补强结构;当然,也可以选择设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0071]垂直补强结构,即沿垂直方向设置的补强结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垂直补强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电视机背板I的左右两侧外部边缘的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且该左侧补强结构3和该右侧补强结构4的长度至少与背板上部IA的高度相匹配。其中,“至少与背板上部IA的高度相匹配”应当理解为:一种情况下,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的长度均等于或近似于背板上部IA的高度,使得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的补强范围能够覆盖背板上部1A,则认为此时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的长度与背板上部IA的高度相匹配;另一种情况下,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的长度均等于或近似于电视机背板I的高度,使得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的补强范围能够覆盖整个电视机背板1,也必然能够覆盖背板上部1A,则认为此时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的长度与电视机背板I的高度相匹配,并且同样与该背板上部IA的高度相匹配。
[0072]在上述实施例中,顶侧补强结构2、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分别设置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外部边缘处、左侧外部边缘处、右侧外部边缘处。其中,“外部边缘处”应该理解为:以顶侧外部边缘处为例;如图4-5所示,假定电视机背板I包括顶面11、背面12和前面13,那么“顶侧外部边缘处”可以理解为电视机背板I的顶部区域,该顶部区域可以量化为:电视机背板I上与顶面1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d的区域,比如顶面11、图4中背面12的虚线以上的部分和图5中前面13的虚线以上的部分,均属于“顶侧外部边缘处”。由于电视机背板I为长方体(板状),因而“左侧外部边缘处”、“右侧外部边缘处”的理解方式均与“顶侧外部边缘处”相似,比如“左侧外部边缘处”为电视机背板I的左部区域,该左部区域可以量化为:电视机背板I上与左侧端面(图中未示出)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d (或其他数值)的区域,“右侧外部边缘处”也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0073]2、基本组成
[0074]在基本的结构组成上,上述的顶侧补强结构2、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均类似,此处以顶侧补强结构2进行举例说明。如图6所示,该顶侧补强结构2可以包括:
[0075]与电视机背板I平行的第一连接板21,且顶侧补强结构2通过第一连接板21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背面或顶侧正面接触并连接;以及,与第一连接板21相连的第一结构加强板22,且第一结构加强板22垂直于电视机背板I。
[0076]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用于实现与电视机背板I之间的连接,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补强效果;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板21的连接作用,将第一结构加强板22的补强效果叠加至电视机背板1,实现更佳的补强效果。
[0077]同时,与顶侧补强结构2相类似地,左侧补强结构3包括:与电视机背板I平行的第二连接板(图中未示出),且左侧补强结构3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电视机背板I的左侧背面或左侧正面接触并连接;与第二连接板相连的第二结构加强板(图中未示出),且第二结构加强板垂直于电视机背板I ;
[0078]右侧补强结构4包括:与电视机背板I平行的第三连接板(图中未示出),且右侧补强结构4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电视机背板I的右侧背面或右侧正面接触并连接;与第三连接板相连的第三结构加强板(图中未示出),且第三结构加强板垂直于电视机背板I。
[0079]结合图4-6所示,以顶侧补强结构2为例,则基于第一连接板21与电视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