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补强组件和电视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1414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背板I之间的连接方式,即第一连接板21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背面(属于背面12)或顶侧正面(属于正面13)接触并连接,顶侧补强结构2存在不同的结构形式,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0080]3、补强条
[0081 ] 以顶侧补强结构2为例,当第一连接板21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背面接触并连接时,该顶侧补强结构2为补强条的结构形式。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补强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顶侧补强结构2为L型补强条,右侧补强结构4为U型补强条,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0082]实施例一:L型补强条
[0083]以图7所示的顶侧补强结构2为例,图8示出了对应的结构关系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顶侧补强结构2包括:由第一连接板21与一个第一结构加强板22构成的截面呈L型的顶侧补强条;其中,第一连接板21的外壁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背面(结合图4,即背面12的顶部区域)接触并连接,且第一结构加强板22位于第一连接板21上方。
[0084]类似地,每个补强结构均可以采用上述结构的L型补强条。比如,左侧补强结构3包括:由第二连接板与一个第二结构加强板构成的截面呈L型的左侧补强条;其中,第二连接板的外壁与电视机背板I的左侧背面接触并连接,且第二结构加强板位于第二连接板左方;
[0085]右侧补强结构4包括:由第三连接板与一个第三结构加强板构成的截面呈L型的右侧补强条;其中,第三连接板的外壁与电视机背板I的右侧背面接触并连接,且第三结构加强板位于第三连接板右方。
[0086]实施例二:U型补强条
[0087]以图7所示的右侧补强结构4为例,图9示出了对应的结构关系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右侧补强结构4包括:由第三连接板41与两个第三结构加强板421和422构成的截面呈U型的右侧补强条;其中,第三连接板41构成右侧补强条的U型底部、两个第三结构加强板421和422构成右侧补强条的U型两壁。在该实施例中,U型结构的补强条包含两个结构加强板,因而较之L型补强条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补强效果。
[0088]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在图9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当电视机背板I的右侧向后弯折形成第三弯边10时,右侧补强条4中位于右方(即图10中的上方)的第三结构加强板421的外壁与第三弯边10的背部(即图10中的下方)接触并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弯边10可以提供更高的结构强度,帮助提升电视机背板I的抗弯折能力。
[0089]类似地,每个补强结构均可以采用上述图8或图9所示结构的U型补强条。比如,顶侧补强结构包括:由第一连接板与两个第一结构加强板构成的截面呈U型的顶侧补强条;其中,第一连接板构成顶侧补强条的U型底部、两个第一结构加强板构成顶侧补强条的U型两壁;进一步地,当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向后弯折形成第一弯边时,顶侧补强条中位于上方的第一结构加强板的外壁与第一弯边的背部接触并连接。
[0090]左侧补强结构包括:由第二连接板与两个第二结构加强板构成的截面呈U型的左侧补强条;其中,第二连接板构成左侧补强条的U型底部、两个第二结构加强板构成左侧补强条的U型两壁;进一步地,当电视机背板I的左侧向后弯折形成第二弯边时,左侧补强条中位于左方的第二结构加强板的外壁与第二弯边的背部接触并连接。
[0091]4、补强框
[0092]以顶侧补强结构2为例,当第一连接板21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正面接触并连接时,该顶侧补强结构2为补强框的结构形式。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补强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顶侧补强结构2、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均为补强框结构,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其中,下面的实施例均以顶侧补强结构2为例进行说明,当将下面实施例中的“顶侧”替换为“左侧”、“第一”替换为“第二”、“第一结构加强板位于第一连接板上方”替换为“第二结构加强板位于第二连接板左方”时,即可作为对左侧补强结构3的描述;对于右侧补强结构4的描述替换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0093]实施例一:L型补强框
[0094]如图12所示,顶侧补强结构2包括:由第一连接板21与一个第一结构加强板22构成的截面呈L型的顶侧补强框;其中,第一连接板21的内壁与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正面(结合图5,即正面13的顶部区域)接触并连接,第一结构加强板22位于第一连接板21上方并伸向电视机背板I的背部方向。
[0095]其中,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正面可以设有第一凹槽131,第一结构加强板22的内壁靠近第一连接板21处可以形成第一定位凹槽221。那么,当顶侧补强结构2安装至电视机背板I时,第一连接板21安装于第一凹槽131内,从而不仅可以获得顶侧补强结构2提供的补强效果,还可以避免第一连接板21造成电视机厚度的增加;同时,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置入第一定位凹槽221内,既实现了电视机背板I与顶侧补强结构2之间的相互定位关系,又能够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0096]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在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顶侧补强框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结构加强板22连接且平行于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平行加强板23,且第一连接板21、第一结构加强板22和第一平行加强板23构成截面呈U型的顶侧补强框。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加强板23可以进一步提升顶侧补强结构2的结构强度,增加顶侧补强结构2的补强效果。
[0097]其中,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加强板22的外壁上可以设有朝外(即图13中的上方)的第一凸起结构222。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凸起结构222增加了第一结构加强板22的厚度,可以提升第一结构加强板22的强度;另一方面,电视机壳体可以对顶侧补强结构2中除第一凸起结构222之外的部分进行包裹和遮挡,而将该第一凸起结构222构成电视机顶侧的外观面。
[0098]5、组合结构
[0099]本公开中的任意补强条结构的实施例,以及任意补强框结构的实施例,均可以实现相互组合。举例而言,当图9所示的U型补强条和图13所示的U型补强框进行组合时,可以得到图14所示的电视机补强组件,包括:U型顶侧补强条2A和U型顶侧补强框2B ;其中,U型顶侧补强框2B的开口卡在电视机背板I的顶侧外部边缘处,并将U型顶侧补强条2A包裹于该开口中,且U型顶侧补强条2A的上方侧边(即第一结构加强板22A)的外壁与U型顶侧补强框2B的底部(即第一结构加强板22B)的内壁之间接触并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在有限的空间内同时设置了补强条和补强框,对两者的补强效果实现了叠加,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电视机强度。
[0100]6、安装结构
[0101]在最终出售的电视机中,需要对电视机补强组件等进行全部或部分遮挡,即需要在电视机背板I等结构外侧安装电视机壳体(图中未示出)。因此,为了便于电视机壳体的安装,在顶侧补强结构2、左侧补强结构3和右侧补强结构4上还可以分别设有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0102]与电视机壳体内侧的卡扣结构相匹配的卡槽结构,与电视机壳体内侧的卡槽结构相匹配的卡扣结构。
[0103]举例而言,在图7所示的呈L型补强条形式的顶侧补强结构2、呈U型补强条形式的右侧补强结构4,上面均设有卡槽结构,用于与电视机壳体上的卡扣结构相配合,实现电视机壳体的安装。
[010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105]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