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892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板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板运送装置,该基板运送装置在使封装有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基板(以下称为基板)从电子装置等的生产线上的1个位置向另一位置,进而向其它生产线或其它设施移动时,统一地携带大量的基板,沿地板面运送这些基板,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下述基板运送装置的改进,该基板运送装置使基板的累积携带密度提高,容易进行累积携带密度较高的状态的基板的运送,容易实现从多个方面,与所累积携带的基板进行作业性接触,可连续地应对累积携带的每种基板的尺寸差异。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技术的基板运送装置中,在将多块支持板1累积于适合的累积部位时,受到支持板1之间、或不同的支持板1上的基板2之间的妨碍的作用,将基板本身的累积携带密度抑制在较低程度,另外,由于在这样的累积携带密度较低的状态,必须通过小批量,反复地运送多组基板2,故一般具有下述问题,即,不仅从所累积携带的多组基板2的方面来说,作业空间不是有效的,而且从小批量运送的方面来说,作业时间也不是有效的。
此外,对于累积携带于支持板1上的多组基板2,由于作业人员在进行该多组基板2的插入、取出作业时的与支持板1的接触,受到来自支持板1的上面的部件的限制,另外,与累积携带的每种基板的宽度的较大的差异相对应,要准备不同宽度的多种支持板1,必须通过选择使用与宽度的等级种类相对应的类型的支持板1作为处理对策,由此,在仅仅从上面接触这一点上,使用方便性很差,在支持板1的种类的选择使用的方面,还具有安排麻烦,一般难于作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装置中作业空间的、作业时间的效率低及难于作业的问题,提供具有下述改进结构的基板运送装置,其中,在通过沿多面体,作为典型方式,沿立方6面体的各面的棱线延伸的支承杆装配成的支承框架中的支承杆上,以滑动自由的方式对多个支持板进行位置调整,将其固定,在1对支持板之间,沿垂直方向,以多层的方式携带呈水平姿势的多枚基板,可相对地板面相对移动自由地携带支承框架本身,由此,提高基板的累积携带密度,容易运送累积密度较高的状态的基板,容易从多个方面与所累积携带的基板进行作业性接触,可连续地应对应累积携带的每种基板的宽度的差异。于是,请求保护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方案,如

图1所示的那样,包括支承框架10,该支承框架10按照使多面体的各面形成敞开面的方式,由支承杆10b装配形成,该支承杆10b沿该多面体的各面的棱线延伸;第1支持板11具有第1支持面11a,在该第1支持面11a上,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多层基本沿水平开设的卡槽11b,以便固定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本呈水平姿势的基板2的1条边;第2支持板12具有第2支持面12a,在该第2支持面12a上,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多层基本沿水平开设的卡槽12b,以便固定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本呈水平姿势的基板2的另一条边;第1上部结合器20设置于上述第1支持板11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基本沿水平延伸的至少1个的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1下部结合器23设置于上述第1支持板11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在上述上部支承杆10b1U的下方、基本沿水平延伸的至少1个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第2上部结合器14配置于上述第2支持板12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2下部结合器15设置于上述第2支持板12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上述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按照可相对地板面相对自由移动地携带上述支承框架10,由此,上述第1支持板11的第1支持面11a和第2支持板12的第2支持面12a相对设置,在该第1、第2支持面11a,12a之间,携带有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板2。
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的方案中,在上述支承杆10b上配置有脚轮13a的上述支承框架本身10作为上述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而工作,可相对地板面相对自由移动地携带上述支承框架10整体。
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第3支持板17还包括第3支持面17a,该第3支持板17a成整体设置于上述第2支持面12a的背面上,该第3支持板17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多层基本沿水平开设的卡槽17b,以便固定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本水平姿势的基板2的1条边;第4支持板18具有与第2支持板17反转但相同的结构;第3上部结合器21设置于上述第3支持板17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3下部结合器24设置于上述第3支持板17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上述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第4上部结合器22设置于上述第4支持板18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上述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4下部结合器25设置于上述第4支持板18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框架10中的上述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由此,第3支持板17中的第3支持面17a和第4支持板18中的第4支持面18a相对配置,在该第3、第4支持面17a、18a之间,携带有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板2。
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的方案中,如图2所示,该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在上述上部支承杆10b1U上的第2上部结合器14的结合、固定的部位附近的第2支持板12的第2支持面12a的相反侧,以可容易拆卸的方式弹性地固定于上述上部支承杆,该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与上述上部结合器14,或与支持板12本身接触,从而限制上述支持板12沿上述上部支承杆10b1U的长度方向的滑动。
图1为包括支承框架10的基板运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以抽出方式表示上部结合器14和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的立体图。
图3为包括第3支持板17和第4支持板18的实施方式下的基板运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包括平面投影截面为正五边形的支承框架10的实施方式的基板运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涉及背景技术的图,其为现有的基板运送装置的立体图。
在支承框架10与地板面FL之间,架设有适合的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该支承框架携带机构将支承框架10支承成距地板面FL适于作业的高度位置上,同时相对地板面FL而相对移动自由地携带包括支承框架10、第1、第2支持板11、12、基板2在内的基板运送装置的结构整体。通过这样的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的作用,利用作业人员的手压,或适当的驱动动力源的推进力,使基板运送装置的结构整体沿地板面FL行走,由此,可从生产线的1个位置,运送至另一部位,进而运送至其它的生产线或其它的生产设施。此时,比如,也可象图1所示的结构那样,在与支承框架10等同的结构本身,作为典型方式,在支承杆10b的下部的4个角部安装了作为滚动机构的脚轮13a而作为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当然,还可在沿此处的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中的支承框架的垂直中心轴而转动的4个敞开面上,装设可从外部接触的多个支持板。
转向图2,在图1的实例给出的支持板12的顶面12c上,设置有上部结合器14,该上部结合器14以相对支承框架10的上部支承杆10b1U而在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其结合。该上部结合器14由金属制,或树脂制的块状部件14a形成,下部的凸缘部14b通过螺丝攻等的适当的固定部件,相对该顶面12c而被固定,由此,固定于顶面12c上。在该上部结合器14的中央部,开设有结合孔14c,上部支承杆10b1U插入该结合孔14c,由此,该上部结合器与该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这样,整个支承板12可滑动地调整到该上部支承杆10b1U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虽然在图中省略,但是,显然也可在支持板12的底面上,设置与上述上部结合器14等同结构的下部结合器15,由此,整个支持板12还可滑动地调整到下部支承杆10b1B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以上,以第2支持板1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上述的第1支持板11以及包括后面将要描述的第3、第4支持板17、18在内的、所有装配于该支承框架10上的全部的支持板的顶面与底面上,相同结构的上部结合器20、21、22与下部结合器23、24、25分别按照下述的顺序设置。
又如图2所示那样,在上部支承杆10b1U上,配备有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该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在第2支持板12的上部结合器14的结合部位附近的该支持板的第2支承面12a的相反侧,以容易装卸的方式弹性地固定于该支承杆10b1U上。上述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由树脂材料形成,其截面基本呈C形,具有缺口部16a,在该缺口部16a的相对面上,具有截面直径较小的半圆形的变形部16b,其按照相对外周的扩大方向的变形,向中心收缩方向恢复的方式成形,由此,形成大致环状体,产生弹力以便握持上部支承杆10b1U。在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中的握持上部支承杆10b1U用的内面上,粘接有乙烯绝缘带等的柔软的、表面摩擦系数较高的带状件16c,在握持上部支承杆10b1U时,具有足够的摩擦系数,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本身实质上以半固定方式固定于上部支承杆10b1U上。如果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在第2支持板12的上部结合器14的结合部位附近,结合固定于上部支承杆10b1U上,则与其结合固定的容易装卸的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与第2支持板12的上部结合器14接触,由此,将第2支持板12以半固定的方式固定于上部支承杆10b1U上。此时,也可通过对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实施外方伸出部分的附加等的变形,将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与第2支持板12本身接触。在使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从持握状态的上部支承杆10b1U脱开时,作业人员通过抵抗利用上部结合器限制环的成形而产生的用于使该限制环16的向外扩大的变形恢复的向中心收缩方向作用的弹力,而将其张开,由此,上部支承杆10b1U可从打开的缺口部16a退出,使该限制环16与上部支承杆10b1U脱开。在图2给出的实例中,虽然以半固定方式将第2支持板12的上部支承杆10b1U上的位置固定是采用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实现的,但是并不限于该实例,利用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将全部的支持板的上部支承杆上的位置固定的情况是随便的。另外,利用容易装卸的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将固定于1个上部支承杆上的任意位置上的1对2枚支持板中的其中1枚以半固定的方式固定,而另一枚牢固地固定,由此,可使与上部支承杆上的支持板的位置有关的滑动调整作业仅仅与一侧的支持板的位置有关。此时,被牢固地固定的一方的支持板的上部结合器14本身可通过粘接、螺纹连接等的适当固定方式,固定于所结合的上部支承杆上。
在图3中给出的变形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按照跨于支承框架10的上下两个支承杆10b1U、10b1B之间的方式,通过上部、下部两个结合器21、24与该上部、下部两个支承杆10b1U、10b1B的结合,在该支承框架10中,装设有第3支持板17,以代替上述的第2支持板14。在该第3支持板17上,设置有与第1支持板11的第1支持面11a相对的上述的第2支持面12a,另外在其背面上,整体设置有与上述的第1支持面11a同一结构的第3支持面17a。同样,通过上部、下部两个结合器22、25,与上部下部两个支承杆10b1U、10b1B的结合,在支承框架10中,与第3支持板17相同,装设有按照使上述的第2支持板12绕本身的垂直中心轴旋转180°的方式而形成的反转的、同一结构的第4支持板18。在第1支持板11的第1支持面11a与第3支持板17中的第2支持面12a之间,规定宽度的基板2通过由第1支持面11a中的卡槽11b和第2支持面12a中的卡槽12b对两条边2c、2d的固定而得以携带。另一方面,在第3支持板17中的第3支持面17a,与第4支持板18的第4支持面18a之间,与第1、第2支持面11a、12b之间的尺寸不同的宽度的基板2,根据情况,与第1、第2支持面11a、12b之间的尺寸相同的宽度的基板2通过下述卡合而携带,该卡合指由第3支持面17a中的卡槽17b与第4支持面18a的卡槽18b对两条边2c,2d的卡合。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沿垂直方向按照多层开设于第3支持板17中的第2支持面12a上的卡槽12b的间距,与沿垂直方向按照多层开设于第3支持板17中的第3支持面17a上的卡槽17b的间距选定为同一值,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通过将两个间距选定为不同的值,按照与携带于第1支持板11和第3支持板17之间的基板2的垂直方向的间距不同的垂直方向的间距,在第3支持板17和第4支持板18之间,携带不同于第1、第3支持板11、17之间的种类的基板2。在此场合,第4支持板18采用在卡槽18b的间距方面,与第1支持板11不同的结构。
在图1、图3中给出的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支承框架10按照形成与平面投影截面为正方形的骰子状的立方体的6个面相对应的6个敞开面10a1、10a2、10a3、10a4、10a5、10a6的方式,通过支承杆10b装配形成,但是,支承框架10的平面投影截面不限于正方形、四边形。在图4所示的变形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支承框架10的平面投影截面为正五边形,其按照形成与立方体的7个面相对应的7个敞开面10a51、10a52、10a53、10a54、10a55、10a56、10a57的方式,由沿7个面的棱线延伸的支承杆10b5组合形成。在此场合,容易从在绕支承框架10的垂直中心轴的全周按照面的方式设置的5个敞开面10a51、10a52、10a53、10a54、10a55中的任何敞开面,与装填于此处的支持板11、12、17、18之间的基板2进行作业性接触。在这里的支承框架10的平面投影截面的形状一般可为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提高基板的累积携带密度,容易运送累积携带密度较高的状态的基板,容易从多个方面与累积携带的基板进行作业性接触,可连续地应对应累积携带的每种基板的宽度的差异,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巨大。
权利要求
1.一种基板运送装置,包括支承框架(10),按照作为敞开面形成多面体的各面的方式,由沿该多面体的各面的棱线延伸的支承杆(10b)装配形成;第1支持板(11),具有第1支持面(11a),在其上沿垂直方向配置有多层基本沿水平开设的卡槽(11b),以便固定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本呈水平姿势的基板(2)的1条边(2c);第2支持板(12),具有第2支持面(12a),在其上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多层基本沿水平开设的卡槽(12b),以便固定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本呈水平姿势的基板(2)的与所述1条边(2c)相对的另一条边(2d);第1上部结合器(20),配置于所述第1支持板(11)上,按照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中的基本沿水平延伸的至少1个的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1下部结合器(23),配置于所述第1支持板(11)上,按照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中的、在所述上部支承杆(10b1U)下方的基本沿水平延伸的至少1个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第2上部结合器(14),配置于所述第2支持板(12)上,按照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中的所述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2下部结合器(15),配置于所述第2支持板(12)上,按照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中的所述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相对地板面可相对自由移动地携带所述支承框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支持板(11)的所述第1支持面(11a)和所述第2支持板(12)的所述第2支持面(12a)相对配置,在该第1、第2支持面(11a、12a)之间,携带有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是在所述支承杆(10b)上配置有脚轮(13a)的所述支承框架(10)本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运送装置,还包括第3支持板(17),成整体设置于所述第2支持面(12a)的背面处,还具有沿垂直方向配置的多层基本沿水平开设的卡槽(12b)的第3支持面(17a),以便固定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本呈水平姿势的基板(2)的1条边(2c);第4支持板(18),具有与第2支持板(12)反转后相同的结构;第3上部结合器(21),配置于所述第3支持板(17)上,按照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的所述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3下部结合器(24),配置于所述第3支持板(17)上,按照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中的所述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第4上部结合器(22),配置于所述第4支持板(18)上,按照可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中的所述上部支承杆(10b1U)结合;第4下部结合器(25),配置于所述第4支持板(18)上,按照沿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承框架(10)中的所述下部支承杆(10b1B)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支持板(17)的所述第3支持面(17a)和所述第4支持板(18)的所述第4支持面(18a)相对配置,在该第3、第4支持面(17a,18a)之间,携带有作为被携带体的基板(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运送装置还包括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该上部结合器限制环(16)在所述上部支承杆(10b1U)上的所述第2上部结合器(14)结合、固定的部位附近的所述第2支持板(12)的所述第2支持面(12a)的相反侧,以可容易拆卸的方式弹性地固定于该上部支承杆;通过与该上部结合器(14)或该支持板(12)本身接触,而限制所述支持板(12)沿所述上部支承杆(10b1U)的长度方向的滑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板运送装置,该基板运送装置用于将封装有电子部件的印刷电路基板统一地从生产线上的1个位置,携带运送到另一位置,提高印刷电路基板的累积携带密度,容易运送累积携带密度较高的基板,容易从多个方面与累积携带的基板进行作业性接触,可连续地应对应累积运送的每种基板的宽度的差异。支承框架(10)按照形成作为正方体的6个面的敞开面(10a1、10a2、10a3、10a4、10a5、10a6)的方式,由支承杆(10b)装配形成。在形成敞开面(10a1)的上部支承杆(10b1U)和下部支承杆(10b1B)之间,相对放置的1对支持板(11、12)通过在这些支承杆(10b1U、10b1B)上的滑动调整,以半固定或牢固固定的方式固定于这些支承杆的任意位置。在1对支承杆(11、12)之间,呈水平姿势的多枚基板(2),通过开设于支承板(11、12)中的相对内面的支持面(11a、12a)内的水平卡槽(11b、12b),固定相应的2条边(2c、2d),按照沿垂直方向以多层的方式加以携带。在下部支承杆(10b1B)的下部,装配有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该支承框架携带机构(13)按照可相对地板面FL,作相对自由移动的方式携带支承框架(10)本身。
文档编号H05K7/18GK1456036SQ01815492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2日
发明者三浦好美 申请人:广濑电子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