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582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气体流路的设置使显示装置内部的热量迅速转移的散热架构。
背景技术
现今液晶显示器已经逐渐取代阴极射线CRT屏幕,但是伴随着液晶显示器的轻薄化,其内部生成热量的散发如果只是单纯通过自然对流作用,单相空气热传系数极低25~250W/m2-℃,显示器内部的高热就不能及时散发,轻则将影响显示器的正常运作,重则会缩短显示器的寿命,因此显示装置内如何有效地避免热量聚集便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传统计算机因为本身进行高速运算会累积热量,为避免该热量累积影响计算机运作的效能,通常加装散热片与风扇进行强制散热,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增加,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严重考验散热架构的性能。同样显示装置也因为日趋轻薄,其散热问题也越来越重要;显示装置内部主要可以区分为显示单元、背光模组、封闭单元等三大部分,其中尤以背光模组及封闭单元产生的热量为最,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主要是由背光模组提供显示所需的光源,光源必须亮度高且均匀,内部主要由多支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构成,冷阴极灯管内含有水银及惰性气体,灯管内壁涂有萤光粉,两端各有一电极,灯管两端施以一高压后开始放电,管内水银受到电子撞击激发出一波长为253.7nm的紫外光,该紫外光将刺激灯管内壁的萤光粉产生可见光,可见光的颜色取决于萤光粉的种类,灯管发光通过反射罩的反光,将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将光线导入导光板,而背光模组内多支冷阴极灯管本身不会生成大量热量,但是在灯管与模组连接处的电极却因为高压会产生大量热量,造成灯管两侧温度的上升,而热量则随着冷热空气的对流,造成上端灯管两侧电极因为过热而毁损;而背光模组为避免外来微小粒子影响光源,通常会对背光模组进行密封处理,然而因为密封处理将增加散热元件安装的难度,并且在背光模组内安装散热风扇将会影响光源的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置风扇,在显示装置壳体内背光模组与封闭单元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被壳体包围形成一气体流路,在该气体流路中设置一风扇使气体流路内的气体产生强制对流。
本实用新型在显示装置的壳体的背光模组及封闭单元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被壳体包围构成一气体流路,该壳体至少设置有一散热孔与该气体流路相通,在该气体流路中至少设置一风扇,通过风扇的运转将背光模组及封闭单元所生成的热量通过气体流路经由散热孔与外界流通,并避免热量聚集,而背光模组连接一金属板,可将背光模组的热能快速传导至金属板。
该气体流路的对角位置各设有散热孔,而气体流路中如果仅设置一风扇,则该风扇将气体流路中的空气从散热孔排出,同时也促使气体经由另一散热孔被吸入该气体流路,而该风扇也可将外界空气通过散热孔吸入气体流路中,而迫使气体经由另一散热孔排出;设立多组风扇可促进气体流路的空气对流,一部分风扇将气体流路中的空气从散热孔中排出,另一部分风扇可通过另一散热孔将外界空气吸入该气体流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热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热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热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热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显示装置依序包括显示单元8、背光模组1、封闭单元2三部分,其中封闭单元2可由单一电路板4组成,或者由板体弥补电路板4应有的涵盖遮蔽范围而形成封闭单元2,另外封闭单元2由金属制成,在背光模组1的背面连接一金属板12(铜板或铝板),主要可用于将背光模组1局部高温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该金属板12上;在封闭单元2与背光模组1形成一气体流路5,本实施例在此气体流路5的对角设置两个离心式风扇,第一风扇31、第二风扇32与背光模组1、封闭单元2固定,但是第一风扇31与第二风扇32的两侧仍有空间可使气体从两侧抽入,在气体流路5的对角处设置散热孔50、51。
请参阅图2,由本图可以清楚看到第一风扇31、第二风扇32固定在封闭单元2上,而电路板4则固定在封闭单元2,在背光模组1的背面连接一金属板12可吸收背光模组1局部较高的热量,而第一风扇31则驱使空气送往第二风扇32,第二风扇32主要将气体流路5通过散热孔50将热空气排出,促使气体经由另一散热孔51被吸入。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封闭单元2顶端的第一风扇31,其功效在于促使产生一气流流动的现象,而第二风扇32则位于封闭单元2的底端,将第一风扇31带来的热流抽出,并将封闭单元2内的空气经由散热孔50排出,并带走背光模组1所累积的热量。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封闭单元2开设一散热孔6,该散热孔6与第一风扇31的吸入口连通,第一风扇31可以将封闭单元2外面的冷空气吸入,而热量的传导主要是以空气为媒介,由下方渐渐往上方移动,然而当导入冷空气时,此冷空气将受到第一风扇31的驱动,向第二风扇32移动,冷空气与热空气的流向相反,可以提高冷热空气的热交换率,第二风扇32通过散热孔50将气体排出。
请参阅图1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加装数道横向垂直于封闭单元2的隔板7,当空气由第一风扇31吸入,空气的流向遵从隔板7的导引,如图中箭头所示,渐渐往第二风扇32推动,冷空气充分接触整个背光模组1,并将背光模组1所产生的热量带走。
请参阅图1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主要是在靠近散热孔50的一侧装设一第二风扇32,主要由第二风扇32造成气流扰动,气体流路5中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经由第二风扇32通过散热孔50抽出。
请参阅图1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主要是在气体流路5中顶端靠近散热孔51处装设第二风扇32,当气体流路5中的空气受热温度上升时,由于热空气密度较低,因此在气体流路5中上升,此时第二风扇32将促进热冷空气对流,并通过散热孔51排出热空气,促使外界的空气通过排热孔50吸入该气体流路5。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及封闭单元2构成一气体流路5,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封闭单元2为单一片板体,电路板4紧邻背光模组1而位在气体流路5中,空气流动方式同前,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用于对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壳体内的背光模组(1)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设有一封闭单元(2),所述封闭单元(2)与所述背光模组(1)之间具有一空隙,所述空隙被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壳体包围形成一气体流路(5);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壳体至少设置一散热孔(50)与所述气体流路(5)相通;所述气体流路(5)至少设有一风扇(32),强制驱动所述气体流路(5)内的气体通过所述散热孔(50)与外界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路(5)中设有多道隔板(7),且所述气体流路(5)的对角位置各设有一散热孔(5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靠近任一所述散热孔(50、51)处设置有一风扇(3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路中设置有二风扇(31、32),分别靠近所述气体流路(5)的对角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路(5)中设置多道隔板(7),导引从任一所述散热孔(50)吸入的外界气体流经所述气体流路(5)中的每一部分,再从对角的另一所述散热孔(51)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路(5)设置一金属板(12),所述金属板(12)与所述背光模组(1)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路(5)中设有一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固定于所述背光模组(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架构,主要用于显示装置壳体内的背光模组与一封闭单元的散热,显示装置因为内部产生的热源,使得热空气上升聚集在一特定位置,长期使用会使该处元件因热量累积而造成温度上升,从而缩短该元件的使用寿命,为避免热量分布不均匀,在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与封闭单元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被显示装置壳体包围形成气体流路,其中该气体流路至少设置一组散热风扇,使气体流路的气体产生强制对流,并将热量排出。
文档编号H05K7/20GK2687771SQ20032010215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3日
发明者周进文 申请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