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260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顶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工程施工作业中,广泛地使用液压油缸顶推装置。当顶推的距离很短、精度要求很高时,现有的液压顶推装置往往无法满足要求。这是因为对于单个的液压顶推油缸,如果顶推的行程很短,活塞杆的伸缩缸距离就很短,如果再考虑油漏和密封等因素,精度要求很难保证。目前尚无相关专利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解决超短距离的顶推作业中,如何实现高精度顶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本发明提出的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包括上盖板、液压顶推油缸和油缸底座,其中:液压顶推油缸由缸体和活塞杆组成,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成蜂窝状均布在油缸底座上,液压顶推油缸的活塞杆嵌入上盖板中;位于油缸底座上的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定位槽底部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使得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内压力均衡,从而能够实现活塞杆的同步动作和上盖板的平稳升降。单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直径很小,当活塞杆在进行缩缸或伸缸运动时,行程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确,从而能够实现对顶推物的短距离、高精度顶推。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之间相互紧密地靠在一起,从而可以相互抵消径向受力,达到受力的自平衡。本发明具有如下几大优点:
1、为超短距离的液压顶推施工作业提供了一种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由多个小型的液压顶推油缸同步作业,能够完成短距离、高精度的顶推作业;
2、单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直径很小,当活塞杆在进行缩缸或伸缸运动时,行程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确;
3、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之间相互紧密地靠在一起,从而可以相互抵消径向受力,达到受力的自平衡;
4、油缸底座上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定位槽底部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使得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内压力均衡,从而能够实现活塞杆的同步动作和上盖板的平稳升降;
5、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作方便,工作平稳可靠。


图1为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的俯视图(已移除上盖板)。图中标号:1为上盖板,2为液压顶推油缸,3为油缸底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包括上盖板1,液压顶推油缸2和油缸底座3。液压顶推油缸2的缸体成蜂窝状均布在油缸底座3上,液压顶推油缸2的活塞杆嵌入在上盖板I中。油缸底座3上每个液压顶推油缸2的定位槽底部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使得每个液压顶推油缸2的缸体内压力均衡,从而能够实现活塞杆的同步动作和上盖板I的平稳升降。液压顶推油缸2由缸体和活塞杆组成,单个液压顶推油缸2的缸体直径很小,当活塞杆在进行缩缸或伸缸运动时,行程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确,从而能够实现对顶推物的短距离、高精度顶推。液压顶推油缸I的缸体之间相互紧密地靠在一起,从而可以相互抵消径向受力,达到受力的自平衡。图1为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多个小型液压顶推油缸2同步作业。当液压顶推油缸2的活塞杆进行同步伸缸运动时,上盖板I平稳上升,推动顶推物向上运动;当液压顶推油缸2的活塞杆进行同步缩缸运动时,上盖板I平稳下降,使得顶推物向下运动,从而实现顶推施工作业。本发明给出的一种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液压顶推装置无法完成短距离、高精度顶推的问题,结构简单,性能优越。
权利要求
1.一种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包括上盖板、液压顶推油缸和油缸底座,其特征在于:液压顶推油缸由缸体和活塞杆组成,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成蜂窝状均布在油缸底座上,液压顶推油缸的活塞杆嵌入上盖板中;位于油缸底座上的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定位槽底部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使得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内压力均衡,从而实现活塞杆的同步动作和上盖板的平稳升降;单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直径很小,当活塞杆在进行缩缸或伸缸运动时,行程控制精确,从而能够实现对顶推物的短距离、高精度顶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式液压顶推装置,包括上盖板、液压顶推油缸和油缸底座,其中液压顶推油缸由缸体和活塞杆组成,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成蜂窝状均布在油缸底座上,液压顶推油缸的活塞杆嵌入上盖板中;位于油缸底座上的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定位槽底部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使得每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内压力均衡,从而能够实现活塞杆的同步动作和上盖板的平稳升降。单个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直径很小,当活塞杆在进行缩缸或伸缸运动时,行程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确,从而能够实现对顶推物的短距离、高精度顶推。液压顶推油缸的缸体之间相互紧密地靠在一起,从而可以相互抵消径向受力,达到受力的自平衡。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作方便,工作平稳可靠。
文档编号B66F3/24GK103204447SQ2013101132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卞永明, 李安虎, 刘广军, 蒋佳, 朱利静, 徐新明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