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塑壳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96869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钉紧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塑壳弹。

背景技术:
射钉器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动力进行击发,如压缩空气、液压、电磁、火药等,而使用较多的是用火药作为动力。在使用火药作动力的射钉器中,通常又都使用有击发药有弹壳的钢壳弹。现在市场上采用的是钢壳弹,按GB19914-2005的标准生产,一种是间接作用力:在使用时,通过弹体内的火药爆炸,产生推力,推动活塞杆打击射钉,促使射钉进入基体,达到紧固的目的,这一方式,由于是通过活塞杆传递能量,因此其射击作用力较小,导致射钉不能进入高标号水泥,达不到紧固的目的。另一种是采用直接作用力:在使用时,通过弹体内的火药爆炸,产生推力,直接推动射钉,射钉在枪管内加速一定距离后进入基体,达到紧固的目的,这一方式,射击作用力较大,能对高标号水泥进行紧固,但是出现退壳的速度很慢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与射钉连成一体的塑壳弹,如中国专利号“01246083.4”在2002年4月10日公开了一种连体射钉弹,其技术方案为所述连体射钉弹无壳射钉弹、弹座和射钉组成,射钉紧固在弹座的一端,所述射钉和弹座成平直连接,具有共同的中心线,弹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放入无壳射钉弹的凹槽,所述射钉弹嵌贴在所述弹座的凹槽内。该连体射钉弹在使用时,射钉与塑壳弹一次性放入枪管中,施工较为方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射钉与射钉弹为一体式的结构还存在着如下缺陷:一、射钉弹在使用时,均存在着哑弹现象,而当射钉弹为哑弹时,将导致射钉报废,即射钉的报废率较高。二、该类射钉弹只能用于击发射钉,当需击发其它钉类件时,需要另外制造相应的射钉弹,其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塑壳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技术问题,一是在塑壳弹为哑弹时,降低射钉的报废率;二是能够适用于不同钉类件的击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塑壳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座和弹壳,所述弹壳内设置有用于盛放击发药的击发药室和用于盛放发射药的发射药室,所述击发药室与发射药室相通,且击发药室内的击发药与发射药室内的发射药相接触,所述弹壳的一端与弹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击发引导孔。所述击发药室和发射药室均为圆柱形结构,发射药室的体积为400—500mm3,击发药室的体积为80—110mm3。所述弹座和弹壳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弹座和弹壳的长度均为24.5mm,所述弹座和弹壳的外径均为8.32m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连体射钉弹的塑壳弹剥离开来,不仅解决了在塑壳弹为哑弹时,射钉报废率高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体射钉弹适用范围单一的问题,即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塑壳弹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于不同钉类件的击发,使用面更广,效果更好,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二、本实用新型中,击发药室和发射药室均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发射药室的体积设置为400—500mm3,击发药室的体积设置为80—110mm3,弹座和弹壳的长度均设置为24.5mm,弹座和弹壳的外径均设置为8.32mm,采用这样特定结构和特定大小的塑壳弹,既能够保证射击射钉时的射击力,又有效的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为:1、弹座,2、弹壳,3、发射药室,4、击发药室,5、击发引导孔。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分体式塑壳弹,包括弹座1和弹壳2,所述弹壳2内设置有用于盛放击发药的击发药室4和用于盛放发射药的发射药室3,所述击发药室4与发射药室3相通,且击发药室4内的击发药与发射药室3内的发射药相接触,所述弹壳2的一端与弹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击发引导孔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座1和弹壳2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击发药室4和发射药室3均为圆柱形结构,发射药室3的体积为400—500mm3,击发药室4的体积为80—110mm3,所述弹座1和弹壳2的长度均为24.5mm,所述弹座1和弹壳2的外径均为8.32mm。本实用新型中,弹壳2及弹座1均采用高强度塑料,弹座1的外径尺寸与枪管的内孔尺寸紧密配合(零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弹壳2与弹座1之间的击发药室4与发射药室3分别存放击发药及火药,击发药室4内的击发药与发射药室3的发射药紧密接触,弹座1与枪管紧密配合,达到密封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弹壳2内的火药爆炸,产生强大的推力,同时推动弹座1及钉体,钉体进入基体达到紧固的目的,弹座1及弹壳2从枪管内被气流带出,达到退壳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