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152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尤其适用于集束式导爆索,属于网络传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将限制性导爆索集成一束后,通过螺纹涂胶固化在金属壳体内,一旦装配完成,则不能再次进行拆卸,若其中一根限制性导爆索发生损伤,损伤的导爆索不能单独更换,只能将整个歧管更换,不利于产品维修。若要改变导爆索数量,只能重新设计和生产歧管,不利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当多个歧管相互连接组成传爆网络时,安装空间的限制因素较多,亟需设计一种可拆卸的歧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通过套筒与套管的配合,实现了套筒或套管的灵活更换,克服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无法单独更换的难题;通过套管与雷管座的配合,实现了导爆索、雷管、火帽的快速维修,弥补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难以维修的缺陷;通过分别设置火帽和雷管的装药密度,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安全可靠,提升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包括导爆索、套管、雷管、火帽、雷管座、套筒和壳体;壳体上埋设有用于安装雷管座的套筒,雷管和火帽配合安装在雷管座中,雷管座与套管固定连接,导爆索穿设在套管中,并与火帽贴合。

在上述的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中,还包括压块、螺钉和弹垫;压块一侧与弹垫贴合,压块另一侧设有用于配合螺钉的螺孔,通过压块、螺钉和弹垫将套管固定在套筒中。

套管的数量不少于个。

雷管内装有氮化铅,氮化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2.9~3.2g/cm3

雷管内还装有黑索今,黑索今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6g/cm3

火帽内装有斯蒂芬酸铅,斯蒂芬酸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7g/cm3

火帽内装有烟火药,烟火药的装药密度为1.3~2.7g/cm3

雷管距火帽端面的距离不小于5mm。

套筒的数量不少于个。

壳体采用立方体结构,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支耳。

雷管与火帽的位置可以互换。

导爆索可用堵头代替。

任意一根导爆索均能使贴合的火帽工作,继而使所有的火帽及雷管工作。

每一个雷管均能使内部穿设的导爆索工作,而火帽不能使贴合的导爆索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与套管的配合,实现了套筒或套管的灵活更换,克服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无法单独更换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与雷管座的配合,实现了导爆索、雷管、火帽的快速维修,弥补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难以维修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置火帽和雷管的装药密度,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安全可靠,提升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在复杂工况下依然能够良好运转,具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压块、螺钉和弹垫均为标准件,无需特制,而且便于维修和更换,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其中:1导爆索;2套管;3雷管;4火帽;5雷管座;6套筒;7壳体;8压块;9螺钉;10弹垫;11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更加明了,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包括导爆索1、套管2、雷管3、火帽4、雷管座5、套筒6和壳体7;壳体7上埋设有用于安装雷管座5的套筒6,雷管3和火帽4配合安装在雷管座5中,雷管座5与套管2固定连接,导爆索1穿设在套管2中,并与火帽4贴合。

还包括压块8、螺钉9和弹垫10;压块8一侧与弹垫10贴合,压块8另一侧设有用于配合螺钉9的螺孔,通过压块8、螺钉9和弹垫10将套管2固定在套筒6中。

套管2的数量不少于3个。

雷管3内装有氮化铅,氮化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2.9~3.2g/cm3

雷管3内还装有黑索今,黑索今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6g/cm3

火帽4内装有斯蒂芬酸铅,斯蒂芬酸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7g/cm3

火帽4内装有烟火药,烟火药的装药密度为1.3~2.7g/cm3

雷管3距火帽4端面的距离不小于5mm。

套筒6的数量不少于2个。

壳体7采用立方体结构,壳体7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支耳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导爆索1引爆火帽4,引爆的火帽4输出高温高压燃气和火焰将其余的火帽4和雷管3引爆,雷管3输出的爆轰波将相邻的导爆索1引爆,实现预定的爆炸目标。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