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102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装饰板用于装饰装潢等使用,具有外观精美、材质轻便等功能,但是该材料具有重量重,韧性不好,容易发生破损,使用寿命短,强度弱等缺点。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 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 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好等。碳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与凯夫拉纤维相比,杨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

突出。

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强度高,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耐蚀性突出等优点,因此设计一种利用碳纤维材料复合制成的板材,会有效增加板材的使用寿命及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基层与第一碳纤维层、第一树脂层、第二碳纤维层、第二树脂层、第三碳纤维层、第三树脂层复合一体制成,具有强度高、耐老化、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的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包括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由下到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碳纤维层、第一树脂层、第二碳纤维层、第二树脂层、第三碳纤维层、第三树脂层,所述基层与第一碳纤维层、第一树脂层、第二碳纤维层、第二树脂层、第三碳纤维层、第三树脂层复合制成一体,所述基层为芳纶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厚度为1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厚度为1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树脂层厚度为1mm~2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厚度为1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树脂层厚度为1mm~2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碳纤维层厚度为1mm~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树脂层厚度为1mm~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采用基层与第一碳纤维层、第一树脂层、第二碳纤维层、第二树脂层、第三碳纤维层、第三树脂层复合一体制成,具有强度高、耐老化、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基层 2-第一碳纤维层 3-第一树脂层

4-第二碳纤维层 5-第二树脂层 6-第三碳纤维层

7-第三树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图1所示,一种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由下到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碳纤维层2、第一树脂层3、第二碳纤维层4、第二树脂层5、第三碳纤维层6、第三树脂层7,所述基层1与第一碳纤维层2、第一树脂层3、第二碳纤维层4、第二树脂层5、第三碳纤维层6、第三树脂层7复合制成一体,所述基层1为芳纶纤维层,所述基层1厚度为1mm,所述第一碳纤维层2厚度为1mm,所述第一树脂层3厚度为1mm,所述第二碳纤维层4厚度为1mm,所述第二树脂层5厚度为1mm,所述第三碳纤维层6厚度为1mm,所述第三树脂层7厚度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采用复合材料的层压的工艺制成。成型的关键步骤和工艺如下:按照制品的大小尺寸,裁剪原材料,将基层与第一碳纤维层、第一树脂层、第二碳纤维层、第二树脂层、第三碳纤维层、第三树脂层,按照产品的尺寸大小,依次铺设在一起;放入模具内,再将模具放入热压成型机,在热压成型机完成工作后;打开模具的上模,用压缩空气缓慢将片材产品从下模中脱出;再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外观,采用全自动数控机床精加工成成品。

综上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型碳纤维复合板材采用基层与第一碳纤维层、第一树脂层、第二碳纤维层、第二树脂层、第三碳纤维层、第三树脂层复合一体制成,具有强度高、耐老化、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