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6718发布日期:2018-10-02 19:3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热压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制造上热压机的应用很广。热压机用于将两种材料热压在一起,其包括恒温热压机、脉冲热压机、双工位热压机、双压头脉冲热压机和台式热压机等。

对于片材式的物料热压中,通常的热压机包括上模和下模,将两种片材的物料放置在下模中,随后上膜下压和下模配合对片材进行热压处理。但是,只通过上模和下膜的热压处理,效率太慢。

故需要提供一种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且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以解决现有的用于片材热压的热压机的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其包括:

下模,设置在所述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下部,其包括下模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的用于放置物料的下热压板;

上模,设置在所述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上部,其包括上模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上的上热压板;

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上方,用于驱动所述上模下降压合所述下模;以及

至少一个中模,设置在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上模和靠近所述上模的所述中模之间、以及所述中模之间通过一挂接件活动挂接;所述中模包括用于压合物料的中热压板,所述挂接件设置在所述中热压板的两侧;

所述挂接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热压板两侧的固定部、挂接于上层所述中模或所述上模的挂接部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挂接部之间的柱状的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热压板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热压板两侧的固定孔和用于与所述挂接部挂接配合的中挂接孔,所述上热压板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热压板两侧的用于和所述挂接部挂接配合的上挂接孔;

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上热压板的所述上挂接孔或上一层所述中热压板的所述中挂接孔,所述挂接部卡设在所述上挂接孔或所述中挂接孔的上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挂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上挂接孔和中挂接孔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部为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柱,所述挂接部为圆柱状的端帽,所述固定部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孔,所述挂接部通过螺钉和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层之间的所述挂接件相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热压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热压板两侧的用于避让下层所述挂接件的上避让孔,所述中热压板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热压板两侧的用于避让下层所述挂接件的中避让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热压板还包括位于所述中热压板中间区域的用于压合物料的热压区和设置在所述热压区两侧的用于设置所述挂接件的连接区,其中,所述热压区和连接区之间镂空设置有多个用于降低热传递效率的镂空孔;

多个所述镂空孔呈至少两列设置,且相邻列之间的镂空孔相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镂空孔包括第一镂空孔和第二镂空孔,同列的所述第一镂空孔和第二镂空孔交替设置,且所述第一镂空孔为长条形,所述第二镂空孔靠近所述第一镂空孔的两侧为圆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上模板之间、以及所述下热压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隔热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模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热压板内的中加热管、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热压板后端的用于固定所述中加热管的中固定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中热压板四角区域的中导孔;

所述上模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热压板内的上加热管、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热压板后端的用于固定所述上加热管的上固定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模板四角区域的上导孔;

所述下模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热压板内的下加热管、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热压板后端的用于固定所述下加热管的下固定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板四角区域的下导孔;

所述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方的上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底面的基座和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四角区域的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上导孔、中导孔和下导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用于片材热压的热压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通过多层中模的设置,实现了同时压合多个物料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挂接件的连接设置,简化了中模之间的连接结构;同时通过固定孔和挂接孔的配合设置,使得中模在挂接孔和挂接件的连接部导向配合中精准的移动;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片材热压的热压机的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处于压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时的驱动部件、上模、中模和下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三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第四中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挂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和图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处于压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时的驱动部件、上模、中模和下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的优选实施例的挂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多层热压机,其包括上模10、下模20、中模30和驱动部件40。

具体的,下模20设置在多层式热压机的下部,其包括下模板21和固定设置在下模板21上的用于放置物料的下热压板22;上模10设置在多层式热压机的上部,其包括上模板11和固定设置在上模板11上的上热压板12;

驱动部件40设置在上模10的上方,用于驱动上模10下降压合下模20;至少一个中模30,设置在上模10和下模20之间,上模10和靠近上模10的中模30之间、以及中模30之间通过一挂接件32活动挂接;中模30包括用于压合物料的中热压板31,挂接件32设置在中热压板31的两侧;

挂接件32包括固定连接于中热压板21两侧的固定部321、挂接部322和设置在固定部321和挂接部322之间的柱状的连接部323。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中热压板31包括面向上热压板12的用于放置物料的放置面31S和背向上热压板12的用于压合物料的压合面31L。当多层热压机处于初始状态时,上模10和中模30之间、中模30之间以及中模30和下模20之间彼此远离;当多层热压机处于压合状态时,上模10、中模30和下模20之间层层压合。

通过挂接件32的设置,简单的将中模30和上模10进行活动连接;结构简单,便捷。具体的,当多层式热压机处于初始状态时,最上层的挂接部322卡抵在上模板11上,相邻的中模30之间的挂接部322卡抵在上一层的中热压板31上,通过挂接部322的卡抵方式,实现中模30的挂接;当多层式热压机处于压合状态时,中模30之间彼此压合,相邻层之间的中模,上层中模30沿着下层挂接件32的连接部323下降,且下层挂接件22的挂接部322远离上层中模30。

当然,中模30也可以利用其它的方式进行活动连接,比如每个中模各自通过一个驱动部件驱动中模上下移动来实现分离和压合。

另外,其中,中模30的放置面31S用于放置片材物料,中模30的压合面31L用于压合片材物料;当多层式热压机处于初始状态时,上模10、中模30和下模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用于放入片材物料;当多层式热压机处于压合状态时,上模10、中模30和下模20彼此压合。

另外在进行压合的过程中,驱动部件40驱动上模10下降,从而带动挂接在上模10中的中模30和彼此挂接的中模30下降,当最下面的中模30接触下模20上的物料时,该中模30停止下降且先依靠自身重力压合物料,其他的中模30继续下降,当倒数第二下面的中模30接触最下面的中模上的物料时,倒数第二下面的中模停止下降且先依靠自身重力压合物料,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中模30均停止下降;接着上模10继续下降,并通过驱动部件40的下压力层层压合物料。

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二次压合的方式进行对物料的压合,第一次为依靠中模30的本身重力进行预压,最后一次利用驱动部件40的下压力进行最终压合;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及时调控物料的压合情况;另一方面避免了操作人员被误压伤,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多层式热压机通过至少一个中模30的设置,实现了多个片材物料进行同时热压的操作,提高了物料的热压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中热压板31包括设置在中热压板31两侧的固定孔和用于与挂接部322挂接配合的中挂接孔33,上热压板12包括设置在上热压板12两侧的用于和挂接部322挂接配合的上挂接孔13;

固定部321固定连接固定孔,连接部323穿过上热压板12的上挂接孔13或上一层中热压板31的中挂接孔33,挂接部322卡设在中挂接孔33或上挂接孔13的上面。通过固定孔和上挂接孔13和中挂接孔33的配合设置,使得中模30在挂接件32的连接部和上挂接孔或中挂接孔的导向配合下,使得中模30的移动更为精准。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上挂接孔13和中挂接孔33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挂接部322的横截面积大于中挂接孔33或上挂接孔13的横截面积。优选的,挂接部322的横截面为圆形,上挂接孔13和中挂接孔33也为圆形,且挂接部322和上挂接孔13或中挂接孔33同轴设置,使得挂接部322在卡抵上模10或中模30时,提高受力的均匀性。当然,挂接部322也可以是长条状的插销,且插销的长度大于中挂接孔或上挂接孔。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挂接件32中的固定部321为具有外螺纹的螺纹柱,挂接部32为圆柱状的端帽,固定部321螺纹连接在固定孔,挂接部322通过螺钉和连接部323固定连接。

挂接件32的结构简单,便于快捷的组装、拆卸以及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事实上,挂接件32的固定部也可以是具有内螺纹孔的圆柱体,固定孔为上端孔径大下端孔径小的阶梯孔,将固定部插入固定孔的上端孔并将带端帽的螺栓螺纹连接在内螺纹孔内,利用螺栓端帽和固定部的紧合力固定连接在中热压板上。固定部也可以挂接部一样的结构,固定孔一样为上端孔径大下端孔径小的阶梯孔,连接部伸入固定孔的上端孔,固定部的截面积大于下端孔的截面积且位于固定孔下端孔的外侧,然后固定部和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为了表明相邻层之间的挂接件32相互干扰,相邻层之间的挂接件32相错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热压板12还包括设置在上热压板12两侧的用于避让下层挂接件32的上避让孔14,中热压板12包括设置在中热压板12两侧的用于避让下层挂接件32的中避让孔34。上避让孔14和中避让孔你34的设置,便于中模30进行压合。

具体的,请参照图4、图6至图9,本实施例设置有四个中模30,每个中模30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挂接件32,从靠近上模10的一端向靠近下模20的一端分别为第一中模30A、第二中模30B、第三中模30C和第四中模30D,由于挂接件32的长度大于一个中热压板31的厚度,因此挂接件32需要穿过上一层的中热压板31伸入更上一层的中热压板31或更上一层的上模板11。

因此,在上模10中上模板11的两侧中均设置有四个上避让孔14和两个上挂接孔13;在第一中模30A的中热压板31的两侧均设置有四个中避让孔34、两个中挂接孔33和两个固定孔;在第二中模30B的中热压板3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避让孔34、两个中挂接孔33和两个固定孔;在第三中模30C的中热压板3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中挂接孔33和两个固定孔;在第四中模30D的中热压板31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孔。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至图9,中热压板31还包括位于中热压板31中间区域的用于压合物料的热压区31a和设置在热压区31a两侧的用于设置挂接件32的连接区32b,其中,热压区31a和连接区32b之间镂空设置有多个用于降低热传递效率的镂空孔;

多个镂空孔呈至少两列设置,且相邻列之间的镂空孔相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热压区31a和连接区32b之间镂空设置镂空孔,降低热压区31a的热量传递至连接区31b的传递效率,降低热压区31a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中模30对片材物料热压的稳定性。

其中,将相邻列的镂空孔进行错位设置,一方面增长了热压区31a和连接区31b之间的连接路径;另一方面,提高了热压区31a和连接区31b连接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镂空孔包括第一镂空孔351和第二镂空孔352,同列的第一镂空孔351和第二镂空孔352交替设置,且第一镂空孔351为长条形,第二镂空孔352的两侧靠近第一镂空孔351的为圆弧形。

采用长条形的第一镂空孔351和第二镂空孔352的交替设置,以缩短第一镂空孔351和第二镂空孔352之间的间距,从而降连接区32b和热压区31a的连接宽度,进一步降低了热传递效率。优选的,第一镂空孔351为跑道形,第二镂空孔352为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上热压板12和上模板11之间、以及下热压板22和下模板21之间均设置有一隔热板51。

隔热板51的设置,避免了上热压板12将热量传递至上模板11,以及避免了下热压板22将热量传递至下模板21,提高了上热压板12和下热压板22的热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中模30包括设置在中热压板31内的中加热管36、固定连接于中热压板31后端的用于固定中加热管36的中固定壳37以及设置在中热压板31四角区域的中导孔38;

上模10包括设置在上热压板12内的上加热管15、固定连接于上热压板12后端的用于固定上加热管15的上固定壳以及设置在上模板11四角区域的上导孔16;

下模20包括设置在下热压板22内的下加热管23、固定连接于下热压板22后端的用于固定下加热管23的下固定壳24以及设置在下模板21四角区域的下导孔25;

多层式热压机包括设置在上模10上方的上固定板52、设置在下模20底面的基座53和设置在上固定板52四角区域的导柱54,导柱54穿过上导孔16、中导孔38和下导孔25固定连接于基座53。

导柱54和上导孔16、中导孔38以及下导孔25的导向设置,提高了上模10、中模30和下模压合的精准度。

另外,上加热管15、中加热管36和下加热管23均均匀并排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多层式热压机包括围设在上固定板52和基座53之间周侧的外壳55以及设置在外壳55一侧的电控箱56,驱动部件40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固定设置在上固定板52上,驱动气缸的推杆穿过上固定板52固定连接于上模板11;

其中,上模板11通过一隔热板51连接于上固定板52。

该隔热板51的设置,避免了上模板11的热量传递至驱动部件40,从而影响驱动部件40的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55的后板镂空设置有多个散热孔551,散热孔551呈阵列式排布。散热孔551的设置,提高了物料在压合完毕后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是:

首先,启动驱动部件40,将驱动部件40的推杆带动上模10上移,并使得上模板11沿着导柱54慢慢靠近第一中模30A中挂接件32的挂接部322,同时上模板11沿着连接部323上移,直至挂接部322卡抵上模板11,使得挂接部322挂接在上模10上;

接着,上模10和第一中模30A一起上移,第一中模30A沿着第二中模30B中挂接件32的连接部323上移,第一中模30A慢慢靠近第二中模30B中挂接件32的挂接部322,直至第二中模30B抵接住挂接部322,第二中模30B挂接在第一中模30A中;

以此类推,直至第四中模30D挂接在第三中模30C上,并第四中模30D远离下模20,并停止驱动部件40;

然后,将片材物料放置在中模30的放置面31S和下模20的下热压板22上;

其次,再次启动驱动部件40,驱动部件40的推杆带动上模10和中模30下降,待第四中模30D的压合面31L接触下模20上的物料时,第四中模30D停止下移并靠自身重力预压物料;

接着,上模10、第一中模30A、第二中模30B和第三中模30C继续下压,第三中模30C远离第四中模30D中挂接件32的挂接部322,直至第三中模30C的压合面31L接触第四中模30D上的物料,第三中模30C停止下移;

随后,上模10、第一中模30A和第二中模30B继续下压,第二中模30B远离第三中模30C中挂接件32的挂接部322,直至第二中模30B的压合面31L接触第三中模30C上的物料,第二中模30B停止下移,以此类推,直至第一中模30A预压合在第二中模30A的物料上;

紧接着,上模10继续下移,直至上模10在驱动部件40的下压力作用下,直接压紧第一中模30A上的物料,从而中模30在该下压力作用下再次彼此下压,进行二次压合物料;

最后,待压合设定时间后,上模10、中模30和下模20彼此分离。

这样便完成了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用于片材热压的热压机,本实用新型的高精密的多层热压机通过多层中模的设置,实现了同时压合多个物料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通过挂接件的连接设置,简化了中模之间的连接结构;同时通过固定孔和挂接孔的配合设置,使得中模在挂接孔和挂接件的连接部导向配合中精准的移动;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片材热压的热压机的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