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511发布日期:2019-10-19 02:5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板贴合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贴合治具进行面板的贴合,且需针对不同规格的面板制作与其大小相匹配的贴合治具,即贴合治具并不通用,从而在实际使用中造成贴合治具的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实际贴合中贴合物间的对位通常是人工手动进行的,从而造成贴合物间对位不准,出现贴合错位造成产品不良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面板贴合的治具不通用,以及贴合治具的对位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板贴合治具,可适用于不同尺寸面板与面板或膜片的贴合,具有通用性;且可实现贴合物间的高对位精度,提高贴合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板贴合治具,包括支撑板和用于放置面板的面板安装块,其中,所述面板安装块包括至少两个滑动块,且所述滑动块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滑动块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沿第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块上,所述滑动块的拐角处设有拍照位。

进一步地,所述拍照位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同一侧,所述拍照位为设置在滑动块拐角处的缺口,使得置于所述滑动块上的面板可露出拐角,与所述拍照位对应的支撑板的拐角处也设有缺口,使得所述拍照位可露出支撑板的拐角。

进一步地,在所述拍照位,所述支撑板、滑动块和放置在滑动块上的面板形成三级台阶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与所述导轨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凸出于支撑板上表面的凸出导轨,所述滑动块邻近所述支撑板的一面设置有与导轨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导轨平行的导向通孔,所述滑动块上与导向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当所述滑动块滑动到预设位置时,通过螺钉穿过导向通孔将滑动块与支撑板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位于滑动块的同一侧,所述限位块凸出所述滑动块表面,所述滑动块上与所述限位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上设有沿第二方向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块置于所述限位槽中,且与限位槽邻近一面也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将限位块与限位槽固定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真空吸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安装块包括两个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关于支撑板在第一方向上的中线对称,且同步等间距的在所述中线的两侧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板贴合治具所产生的有益效果表现为:该面板贴合治具有着可移动的滑动块和限位块,可通过调节滑动块间的距离,调节治具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通过调节限位块到与其相对一侧滑动块边缘的距离,可调节治具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一、二方向上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贴合面板的尺寸而定,即此治具可适用于不同尺寸面板的贴合,具有通用性,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贴合治具不通用所带来的浪费。此外,在滑动块拐角处设置拍照位,可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捕获露出拐角的面板和待贴合物的边进行拍照对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进行对位操作所引进的误差,采用CCD进行拍照对位可提高面板和待贴合物间对位的准确度和精度,可以达到好的贴合效果,从而可提高贴合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贴合治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贴合治具中拍照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贴合治具底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贴合治具侧面刻度线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支撑板 10,导向通孔 101,导轨 102,刻度线 103,滑动块 20,挡板 201,真空吸气孔 202,限位块 30,限位槽 40,螺纹孔 401,拍照位 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方向为图示中的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图示中的y方向,且x方向和y方向垂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板贴合治具,包括支撑板10和用于放置面板的面板安装块,其中,所述面板安装块包括至少两个滑动块20,且所述滑动块20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置于所述支撑板10上,所述滑动块20上设有限位块30,所述限位块30可沿第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块20上,所述滑动块20的拐角处设有拍照位50。

优选地,所述拍照位50位于所述支撑板10的同一侧,即拍照位50为两个,且均处于支撑板10的一侧,如图2所示,所述拍照位50为设置在滑动块20拐角处的缺口,使得置于所述滑动块20上的面板可露出拐角,与所述拍照位50对应的支撑板10的拐角处也设有缺口,使得所述拍照位50可从支撑板10的拐角处缺口露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拍照位50,所述支撑板10、滑动块20和放置在滑动块20上的面板形成三级台阶状。

为了提高产品的贴合精度、贴合质量,可采用CCD取代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进行面板和待贴合物间的对位,可降低对位误差,提高贴合质量。拍照位50的设置是为了给CCD留出拍照空间,且三级台阶状的设置可增大拍照视角,有助于拍照定位准确。实际操作中,治具的放置从上至下依次为支撑板10、滑动块20、面板,CCD处于支撑板10上方,待贴合物处于面板下方,三级台阶的设置使得CCD可更大范围的捕获到拍照位处的面板和其下方的待贴合物,从而实现面板和待贴合物间的高精度对位,提高贴合质量

如图1和2所示,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0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导轨102,所述滑动块20可滑动地与所述导轨102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导轨102和所述滑动块20的配合可采用以下方案设置:所述导轨102为凸出于支撑板10上表面的凸出导轨,所述滑动块20邻近所述支撑板10的一面设置有与导轨102配合的凹槽;所述导轨102和所述滑动块20的配合也可采用以下方案设置:所述导轨102为低于支撑板10上表面的凹槽,所述滑动块20邻近所述支撑板10一面设置有与导轨102配合的凸块。

导轨102的设置,限制了导轨102上滑动块20的移动路线,使得滑动块20只能沿着导轨102,即沿着直线运动,不会发生移动方向偏移,即滑动块20间仍是对齐的,有助于面板的安装。

此外,滑动块20的边缘处沿第二方向设置有挡板201,使得面板可被夹持在滑动块20上,使其在贴合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保证了贴合质量。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0上设置有与导轨102平行的导向通孔101,具体地,导向通孔101为腰型孔,导向通孔101的延伸方向与导轨102平行。所述滑动块20上与导向通孔10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当所述滑动块20滑动到预设位置时,通过螺钉穿过导向通孔101将滑动块20与支撑板10固定在一起。

其中,所述导向通孔101为腰型孔,使得滑动块20可以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在支撑板10上平移滑动,实现无级滑动,使得在第一方向上治具可与更多尺寸的面板相匹配。当需要对滑动块20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只需一定量的释放螺钉的连接力,推动滑动块20在导轨102上移动,同时,螺钉在椭圆形导向通孔101内也是无级移动。

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块30位于滑动块20的同一侧,所述限位块30凸出所述滑动块20表面,所述滑动块20上与所述限位块3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01。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20上设有沿第二方向的限位槽40,所述限位槽4中设有螺纹孔401,所述限位块30置于所述限位槽40中,且与限位槽40邻近一面也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将限位块30与限位槽40固定一起。

限位槽40的设置限制了限位块30的移动路线,使得在调节过程中,不会发生限位块30移动方向偏移,有助于面板的安装与夹持;螺纹孔的设置,可实现将限位块30固定在滑动块20上,通过限位块30和其对侧的挡板201可将面板夹持固定在滑动块20上,避免贴合中因面板移动而造成贴合质量不佳。通过移动限位块30,改变其与对侧挡板201的间距,从而可在第二方向上匹配不同尺寸的面板。

优选地,所述滑动块20上设置有真空吸气孔202。

真空吸气孔202的设置,可通过抽真空将面板吸附固定在滑动块20上,从而使得贴合中面板不会发生移动,确保了对位的准确度和贴合效果。

如图1和4所示,所述支撑板10侧面设置有刻度线103,所述刻度线103零点的位置为支撑板10在第二方向上中线所处位置;所述面板安装块包括两个滑动块20,两个所述滑动块20关于支撑板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中线对称,且同步等间距的在所述中线的两侧移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贴合治具有着两个滑动块20,当进行滑动块20的调节时,滑动块20间会出现露空的区域,而大的露空区域可能造成面板在滑动块20上贴合不紧,影响最终贴合效果。因而,可通过缩小滑动块20间的露空区域实现好的贴合效果。为缩小滑动块20间的露空区域,可通过在两个滑动块20间增加一固定块,优选地,固定块所处位置关于所述支撑板中线对称,此时,仍可通过调节中线两侧的滑动块20的间距,而调节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从而与面板尺寸相匹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