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87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观优异。此外,除了接合部4以外还由接合部5将2个片状物(上层2和下层3)接合,因此强度优异,凸状部6的维持性良好。此外,像这样在上表面Ia具有由接合部4、5和凸状部6形成的凹凸形状,因此例如在将复合片材I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使用时,通过将具有凹凸形状的上表面Ia作为肌肤相对面,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的肌肤与正面片材(复合片材I)的接触面积减少,透气性提高,由此,有效地防止闷热、斑瘆等不适。此外,在接合部4、5中,构成复合片材I的上层2和下层3的构成纤维熔融而形成为膜状,形成不易使液体在复合片材I的厚度方向上透过的液体不透过部。由此,例如在将复合片材I作为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使用时,即使尿等排泄液进入接合部4、5中,该接合部4、5中的排泄液也不会在厚度方向上透过复合片材1,而是沿接合部4、5特别是沿连续线状的第二接合部5在上表面Ia (肌肤相对面)上流动。像这样,接合部4、5能够作为控制液体的面方向上的流动、促进液体的面方向的扩散的导液通路发挥功能。此外,凸状部6由于其内部为空腔,在吸收性物品中,还具有由配置在正面片材(复合片材I)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收体所吸收的排泄物的颜色,从该正面片材侧观察时变浅的隐蔽效果。
[0030]从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复合片材I中的各部分的尺寸等如下设定。
[0031 ] 多个第一接合部4各自的面积优选为0.6mm2以上,更优选为0.8mm2以上,而且,优选为1.4mm2以下,更优选为1.2m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6?1.4mm2,更优选为0.8?1.2mm2。
[0032]从提高该接合部5的视认性的观点、确保该接合部5的接合强度以及确保在形成该接合部5时所使用的辊(后述的第一和第二辊)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第二接合部5的宽度(与线状部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此外,第二接合部5的宽度优选为与第一接合部4重叠时不会从该第一接合部4伸出的程度的宽度,即比第一接合部4的宽度窄。
[0033]0.36kPa加压下的复合片材I的表观厚度(凸部6的形成区域中的复合片材I的厚度)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5.0mm,更优选为1.0?4.0mm0
[0034]接着,以上述复合片材I的制造方法为例,参照图3?图7所示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装置对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0包括:第一辊11,周面形成为凹凸形状;第二辊21,在周面具有形成为与第一辊11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砧辊22 (形成第一接合部4的接合部件),其以与第一辊11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三辊31,在周面具有与第一辊11的凹凸形状不同的凹凸形状;接合部件40,其与第三辊31共同地在被加工片材(复合片材中间体I’)形成第二接合部5 ;和第四辊41,其以与第一辊11和第三辊31各自的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
[0035]第一辊11和第二辊21以各自的辊周面的凹凸部啮合的方式配置。此外,第一辊11和砧辊22以第一辊11的周面的凸部14的顶部与砧辊22的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
[0036]在图4中表不第一棍11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图5中表不其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第一辊11是分别组合多个由相同模数的正齿轮形成的齿轮Ila和间隔物11b,并将这些部件IlaUlb同心状地安装于旋转轴12而形成为辊状的结构。间隔物Ilb的厚度优选为齿轮Ila的厚度的0.5?2.0倍,更优选为0.8?1.2倍。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Ila和间隔物I Ib具有相同宽度。齿轮I Ia和间隔物I Ib的中心开口,在其开口部中插入有旋转轴12。在齿轮Ila和间隔物Ilb以及旋转轴12分别形成有切口部(未图示),在该切口部中插入有键(未图示)。由此,防止各齿轮Ila和间隔物Ilb的空转。
[0037]如图5所示,齿轮Ila与间隔物Ilb的齿顶圆直径不同,间隔物Ilb的齿顶圆直径与齿轮Ila中的除去齿的圆盘状部分的直径大致相同,齿轮Ila与间隔物Ilb相比齿顶圆直径更大。
[0038]在第一辊11中,相对于I个间隔物I Ib,在其两侧分别各配置有I个齿轮I la,配置多组以这样的3个部件为一组的齿轮组13。在各齿轮组13中,如图4所示,2个齿轮11a、Ila以两齿轮lla、lla的齿在辊11的旋转轴方向上并列的方式,即以两齿轮lla、lla的齿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当于I个间隔物Ilb的厚度的间隔)地在辊11的旋转轴方向上相对的方式配置。此处,“辊11的旋转轴方向”是旋转轴12的延伸方向,与图1和图2的X方向一致。
[0039]通过像这样组装2个齿轮I la、lla和I个间隔物11b,在第一辊11 (各齿轮组13)的周面,形成有对被加工片材(第一片状物2’)赋予凹凸形状时所利用的凸部(凸部14)的凸部形成区域13A和没有形成这样的凸部的凸部非形成区域13B,在辊11的旋转轴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凸部形成区域13A由齿轮Ila的周面形成,凸部14由齿轮Ila的齿形成。凸部14(齿轮Ila的齿)的顶端面的俯视形状与复合片材I的第一接合部4的俯视形状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边形形状。另一方面,凸部非形成区域13B由间隔物Ilb的周面形成。间隔物Ilb在周面具有齿,但是如上所述,其齿顶圆直径与齿轮Ila中的除去齿的圆盘状部分的直径大致相同(参照图5),因此,间隔物Ilb的齿在对被加工片材(第一片状物2’)赋予凹凸形状时不被利用。
[0040]齿轮组13使用二组以上。各齿轮组13以相邻的齿轮组13、13中的凹凸部的节距错开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齿轮组13、13中凹凸部的位置在辊11的旋转方向上错开半个节距。
[0041]在各齿轮组13中,如图5所示,在2个齿轮11a、Ila之间(凸部非形成区域13B),沿辊11的旋转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空隙部16。各空隙部16由2个齿轮11a、Ila和位于它们之间的间隔物Ilb形成。更详细地说,各空隙部16由2个齿轮IlaUla的相对的侧面和间隔物Ilb中的相邻的2个齿被划分出来。由此,空隙部16形成为与间隔物Ilb的齿数相同的数量。空隙部16在凸部非形成区域13B向外部开口。
[0042]在齿轮Ila中,以包围旋转轴12所插入的中心的开口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7。各开口部17直径相同,且分别形成在距齿轮的中心相等距离的位置。相邻的开口部17,17与齿轮的中心形成的角度均相等。各齿轮Ila中的开口部17的个数为与间隔物Ilb的齿数相同的数量。而且,在组装各齿轮组13时,以各开口部17分别位于间隔物Ilb中的相邻的齿之间的方式配置齿轮Ila和间隔物lib。在像这样组装各齿轮组13,进而以凹凸部的节距相互不同的方式配置各个齿轮组13的状态下,各齿轮Ila的开口部17在辊11的旋转轴方向上相连,从而在辊11的内部形成在该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抽吸通路18。而且,各抽吸通路18与上文所述的空隙部16连通。
[0043]抽吸通路18的至少一端与鼓风机、真空泵等抽吸源(未图示)连通。由此,当使抽吸源动作而进行抽吸操作时,从凸部非形成区域13B中的空隙部16经由抽吸通路18抽吸空气。第一辊11构成为利用具有这样的自空隙部16的空气的抽吸机构,通过从辊内部侧的抽吸能够将片材保持在其周面。
[0044]第二辊21除了与第一辊11相比直径(齿顶圆直径)较短以外,与第一辊11为相同的结构,在其周面具有形成为与第一辊1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但是,第二辊21不具有第一辊11所具有的空气的抽吸机构,不能够通过来自辊内部侧的抽吸将片材保持在其周面。
[0045]砧辊22包括以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圆筒形状的旋转体,以该旋转体的周面与第一辊11的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砧辊22的周面不具有凹凸形状,实质上(宏观上)是平滑的。在砧辊22中,附设有加热部件(未图示),通过来自该加热部件的热传导,将热传递至与被加工片材(第二片状物3’)接触的周面。另外,为提高对第一片状物的凹凸形状的赋形性和第一接合部的形成性,在第一辊11中,还可以附设与此相同的加热部件。
[0046]如图6所示,第三辊31具有以能够围绕旋转轴32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圆筒形状的旋转体33,在旋转体33的周面,具有与第一辊1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不同的凹凸形状。旋转体33的周面的凹凸形状与复合片材I的上层2侧的凹凸形状对应,俯视时为六边形形状的多个凹部34以相邻的凹部34、34的相对的边彼此隔开间隔地平行的方式配置(即配置为大致蜂窝状),并且在该间隔中形成有凸部35。此处,所谓的“俯视”是指从该周面的法线方向(与辊31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观察辊3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的情况。
[0047]如下文所述,第三辊31 (旋转体33)的周面的凹凸形状是与通过第一辊1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多个凸部14)进行的挤压而被凹凸赋形的被加工片材(复合片材中间体I’中的第一片状物2’侧)啮合的形状。总的来说,第三辊3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成为能够在其周面接受复合片材中间体I’中的第一片状物2’的凹凸的形状。为实现这样的辊与被加工片材的啮合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想地将第一辊11和第三辊31各自的周面展开为平面状并使其重合时,使第一辊11的周面中的、将通过该辊11的凹凸形状进行的挤压而在被加工片材形成的多个凸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最终成为复合片材I的凸状部6的部分)分别划分出来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凸部14(齿轮Ila的齿)所包围的区域的中心与第三辊31的周面中的凹部34的中心一致。由此,虽然第三辊3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与第一辊1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为不同的形状,但是因为第三辊3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能够接受复合片材中间体I’中的第一片状物2’的凹凸,所以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经凹凸赋形的第一片状物2’以与第三辊31的周面的凹凸形状啮合的状态被保持在该周面。
[0048]在第三辊31的周面中的各凹部34的形成区域,形成有多个微细的通气孔(未图示),并且在第三辊31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