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287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95]< 13 >如上述< 11 >或< 12 >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上述第二接合部构成为,包含在与上述复合片材的制造时的片材的输送方向和与该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部。
[0096]< 14 >如上述< 11 >至< 13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上述图案是,在上述复合片材的一面蜂窝状地配置多个假想的六边形(大致正六边形)且在多个该六边形各自的6个顶部配置有俯视时为四边形形状的上述第一接合部的图案。
[0097]< 15 >如上述< 11 >至< 14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被上述第二接合部包围的区域在俯视时为六边形。
[0098]< 16 >如上述< 11 >至< 15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上述凸状部被俯视时为六边形的6个上述第一接合部和以连接该6个第一接合部的方式连续形成的俯视时为六边形形状的上述第二接合部包围,形成为俯视时为大致六边形形状的大致六角柱。
[0099]< 17 >如上述< 13 >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构成上述第二接合部的多个上述直线状部,均在相同方向上延伸且长度相同,此外,从I个上述第一接合部仅延伸I个该直线状部,不延伸2个以上的该直线状部。
[0100]< 18 >如上述< 13 >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在MD方向(上述复合片材的制造时的片材的输送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上述直线状部的区域P,和在MD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与该区域P中的该直线状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上述直线状部的区域Q,在CD方向(与MD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在CD方向上邻接的该直线状部与另一该直线状部以与MD平行的假想直线为基准存在线对称的关系。
[0101]< 19 >如上述< 13 >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上述第二接合部构成为,由在MD方向上配置为交错状的多个上述第一接合部构成的接合部列中,包含多个经过多个该第一接合部在MD方向上延伸的连续线状部。
[0102]< 20 >如上述< 19 >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上述连续线状部在俯视时形成为锯齿状。
[0103]< 21 >如上述< 13 >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上述第二接合部构成为,包含多个经过多个上述第一接合部在CD方向上延伸的连续线状部。
[0104]< 22 >如上述< 9 >至< 21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上述复合片材作为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使用。
[0105]< 23 >如上述< 9 >至< 22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在上述复合片材中,作为图案不同的2种上述接合部,形成有上述第一接合部和上述第二接合部。
[0106]< 24 >如上述< 9 >至< 23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片材,其中,在上述第一接合部和上述第二接合部中,上述第一片状物和上述第二片状物各自的构成纤维熔融而形成为膜状。
[0107]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8]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能够获得外观和强度优异的复合片材。此外,本发明的复合片材能够通过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的实施而制造得到,且优选用作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构成部件(正面片材等)。尤其是在将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用作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时,该正面片材的液体扩散性优异,而且吸收的液体的隐蔽性优异。
【主权项】
1.一种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该复合片材中,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这两个片状物部分接合而形成有接合部,第一片状物在该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突出,形成有内部成为空腔的多个凸状部,该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凹凸赋形步骤,使用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一辊,和在周面具有形成为与该第一辊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二辊,在两辊间的啮合部咬入所述第一片状物,对该第一片状物赋予凹凸形状; 中间体制造步骤,在所述第一辊的周面以凹凸赋形后的状态保持所述第一片状物,并且使所述第二片状物与该第一片状物重合,将该第二片状物接合在该第一片状物中的与该第一辊的凸部对应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一接合部,由此得到复合片材中间体;和 接合步骤,其使用在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辊的凹凸形状不同的凹凸形状的第三辊,在该第三辊的周面保持所述复合片材中间体的所述第一片状物侧的状态下,将构成该复合片材中间体的所述两个片状物在与该第三辊的凸部对应的部分接合,在该复合片材中间体形成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二接合部以连接I个所述第一接合部和与其邻接的另I个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图案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各自的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四辊,将由所述中间体制造步骤得到的该复合片材中间体,从该第一辊的周面直接转移至该第四辊的周面,保持在该第四辊的周面,进而将该复合片材中间体从该第四辊的周面直接转移至该第三辊的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三和第四辊分别构成为能够通过来自辊内部侧的抽吸将片材保持在其周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辊的周面的凹凸形状成为在其周面能够接受所述复合片材中间体中的所述第一片状物的凹凸的形状, 在所述接合步骤中,所述复合片材中间体以其凹凸赋形后的所述第一片状物侧与所述第三辊的周面的凹凸形状啮合的状态被保持于该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各自的周面假想地展开为平面状并使其重合时,该第一辊的周面中的、将由于该第一辊的凹凸形状所产生的挤压而形成在被加工片材的多个凸状部的各个划分出来的、被多个凸部包围的区域的中心,与该第三辊的周面中的凹部的中心一致。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分别组合多个由相同模数的正齿轮构成的齿轮和间隔物,并将这些齿轮和间隔物同心状地安装于该辊的旋转轴,形成为辊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合步骤中,对保持在所述第三辊的周面的状态的所述复合片材中间体,从该复合片材中间体的所述第二片状物侧进行超声波封合。
8.—种复合片材,其中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这两个片状物部分接合而形成接合部,第一片状物在该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突出,形成有内部成为空腔的多个凸状部,该复合片材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接合部,具有离散状地由规则图案形成的多个第一接合部,和将相互邻接的多个该第一接合部彼此连接的第二接合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凸状部配置为交错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规则图案是,在所述复合片材的一面无间隙地配置多个假想的多边形且在多个该多边形各自的全部顶部配置规定形状的该第一接合部的图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全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部构成为,包含在与所述复合片材的制造时的片材的输送方向和与该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部。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是,在所述复合片材的一面蜂窝状地配置多个假想的六边形(大致正六边形)且在多个该六边形各自的6个顶部配置俯视时为四边形形状的所述第一接合部的图案。
14.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第二接合部包围的区域在俯视时为六边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多个所述直线状部,均在相同方向上延伸且长度相同,而且从I个所述第一接合部仅延伸I个该直线状部,不延伸2个以上的该直线状部。
16.如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片材作为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使用。
17.如权利要求8?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复合片材中,作为图案不同的2种所述接合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
18.如权利要求8?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所述第一片状物和所述第二片状物各自的构成纤维熔融而形成为膜状。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凹凸赋形步骤,在第一辊(11)和第二辊(21)的啮合部中咬入第一片状物(2'),对其赋予凹凸形状;中间体制造步骤,使第二片状物(3')与第一片状物(2')重合,将第二片状物(3')接合于第一片状物(2')中的与第一辊(11)的凸部(14)对应的部分而形成多个第一接合部(4),获得复合片材中间体(1');和接合步骤,使用在周面具有与第一辊(11)的凹凸形状不同的凹凸形状的第三辊(31),在复合片材中间体(1')形成第二接合部(5)。第二接合部(5)由连接1个第一接合部(4)和与其邻接的另1个第一接合部(4)的图案形成。
【IPC分类】D06H5-00, B32B3-28, A61F13-511, A61F13-472, A61F13-15, A61F13-49
【公开号】CN104602903
【申请号】CN201380041972
【发明人】梅木保宏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3年7月16日
【公告号】WO2014024643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