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87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内部,形成有与该通气孔和鼓风机、真空泵等抽吸源(未图示)连通的抽吸通路(未图示),当使该抽吸源动作而进行抽吸操作时,从该通气孔经由该抽吸通路抽吸空气。第三辊31通过具有这样的自周面的通气孔的空气的抽吸机构,能够通过来自辊内部侧的抽吸将片材保持在其周面。
[0049]接合部件40与第三辊31的周面相对配置,与第三辊31共同地在通过两者31、32之间的被加工片材(复合片材中间体I’)形成接合部(第二接合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合部件40,使用公知的超声波封合装置。
[0050]第四辊41具有与砧辊22相同的基本结构,具有以能够围绕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圆筒形状的旋转体,该旋转体的周面不具有凹凸形状,实质上(宏观上)是平滑的。此外,在第四辊41的周面,形成有多个微细的通气孔(未图示),并且在第四辊41的内部,形成有与该通气孔和鼓风机、真空泵等抽吸源(未图示)连通的抽吸通路(未图示),当使该抽吸源动作而进行抽吸操作时,从该通气孔经由该抽吸通路抽吸空气。第四辊41具有这样的自周面的通气孔的空气的抽吸机构,由此能够通过自辊内部侧的抽吸将片材保持在其周面。
[0051]如上所述,在制造装置10中,第一辊11、第三辊31和第四辊41分别构成为能够通过自辊内部侧的抽吸将片材保持在其周面,由此在下文所述的复合片材I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第一接合部4的步骤(中间体制造步骤)与形成第二接合部5的步骤(接合步骤)之间,能够不使被加工片材(复合片材中间体I’)中的凹凸图案的相位偏移地对该被加工片材进行输送,由此,能够在形成有第一接合部4的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规定部位以更高精度形成第二接合部5。
[0052]此外,在下文所述的复合片材I的制造方法中,从在形成第一接合部4的步骤(中间体制造步骤)与形成第二接合部5的步骤(接合步骤)之间,不使被加工片材(复合片材中间体I’)中的凹凸图案的相位偏移的观点出发,优选制造装置10具有下述结构A或者B。
[0053].结构A:制造装置10中的各辊11、21、22、31、41设置为,通过利用公知的齿轮或带齿的带式转动体等传递来自同一驱动源的驱动力而同步地进行旋转。
[0054].结构B:制造装置10具有与各辊11、21、22、31、41的数量相同的伺服电机,各辊与各伺服电机以I对I的方式连接,能够利用连接于该辊的伺服电机控制各辊的旋转。
[0055]对使用具有以上结构的制造装置10的复合片材I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从未图示的卷筒状的坯料卷陆续送出作为上层2的形成材料的带状第一片状物2’,此外,从未图示的另一卷筒状的坯料卷陆续送出作为下层3的形成材料的带状第二片状物3’。然后,如图3所示,在第一辊11与第二辊21的啮合部咬入所送出的第一片状物2’,对第一片状物2’赋予凹凸形状(凹凸赋形步骤)。
[0056]通过该第一片状物2’的凹凸赋形,在第一片状物2’中,通过使两辊11、21啮合时的辊11的多个凸部14所进行的挤压而形成的多个凹部(被挤压部),形成为与上述复合片材I中的第一接合部4的规则图案,即“在片材的一面蜂窝状地配置多个假想的六边形且在多个该六边形各自的6个顶部配置规定形状(俯视时为四边形形状)的第一接合部4而形成的图案”相同的图案,并且在由6个上述凹部(被挤压部)包围的俯视时为六边形形状的多个区域的各个中形成凸状部。于是,在凹凸赋形后的第一片状物2’中,多个上述凹部(被挤压部)的底部,即与第一辊11的凸部14的前端部的接触部,是在下一步骤(中间体制造步骤)中成为复合片材I的第一接合部4的部位,此外,在上述俯视时为六边形形状的区域形成的凸状部是最终成为复合片材I中的凸状部6的部位。
[0057]在上述凹凸赋形步骤中,如上所述对第一辊11进行抽吸。抽吸被控制为,在从第一辊11与第二辊21的啮合部越过第一片状物2’与第二片状物3’的合流部直到第一辊11与第四辊41的最接近部(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转移部)之间进行。由此,通过第一辊11与第二辊21的啮合被凹凸赋形后的第一片状物2’,由于作用于在第一辊11中的凸部非形成区域13B形成的空隙部16的抽吸力,紧贴在该辊11的周面,保持其凹凸赋形后的状态。在不进行抽吸时,第一片状物2’会从第一辊11的周面浮起,结果不能够获得具有所需的凹凸形状的片材。
[0058]接着,如图3所示,在第一辊11的周面将第一片状物2’保持为凹凸赋形后的状态,并且使另外送出的第二片状物3’与该第一片状物2’重合,将该第二片状物3’接合于该第一片状物2’中的与第一辊11的凸部14对应的部分(上述凹部(被挤压部)的底部)而形成多个第一接合部4 (参照图2),从而获得复合片材中间体I’ (中间体制造步骤)。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中间体制造步骤中,作为使第二片状物3’接合于第一片状物2’的方法,如图3所示,采用在第一辊11与砧辊22之间对使第二片状物3’与第一片状物2’重合而形成的片状物进行夹压的方法。第一辊11和砧辊22这两者或者仅砧辊22被预先加热至规定温度,通过该辊11、22间的夹压,使位于第一辊11中的凸部形成区域13A(参照图4)的凸部14上(即各齿轮Ila的齿上)的第一片状物2’与第二片状物3’通过热熔接而接合,该热熔接部成为第一接合部4。
[0060]另外,在图2中,表示复合片材I的多个第一接合部4和第一辊11 (齿轮组13)的各部分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复合片材I具有在Y方向(MD)上延伸的列13’在X方向(CD)上相连地排列3列而形成的部分,该复合片材I的列13’分别是在上述凹凸赋形步骤和上述中间体制造步骤中,使用第一辊11的一组齿轮组13形成的区域。此外,复合片材I的各列13’通过在X方向上相连地排列3列在Y方向上延伸的列13A’、13B’而形成,列13A’是在上述凹凸赋形步骤和上述中间体制造步骤中,使用第一辊11的凸部形成区域13A形成的区域,列13B’是在上述凹凸赋形步骤和上述中间体制造步骤中,使用第一辊11的凸部非形成区域13B形成的区域。在复合片材I的列13A’中,与凸部形成区域13A的凸部14(齿轮Ila的齿)对应地,在Y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与在辊11的旋转方向上邻接的2个凸部14、14的间隔相当的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接合部4。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凸部非形成区域13B没有形成凸部14,因此在复合片材I的列13B’没有形成第一接合部4。此外,复合片材I的多个凸状部6分别是在上述凹凸赋形步骤和上述中间体制造步骤中,由第一辊11的一组齿轮组13和与该一组齿轮组13在辊11的旋转轴方向上邻接的另外二组齿轮组13各自的接近该一组齿轮组13的凸部形成区域13A所划分得到的。
[006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与第一辊11和第三辊31各自的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第四辊41,如图3所示,将上述中间体制造步骤所获得的复合片材中间体I’从第一辊11的周面直接向第四辊41的周面转移并保持在第四辊41的周面,进而将其从第四辊41的周面直接向第三辊31的周面转移。
[0062]S卩,首先,带状的复合片材中间体I’中,在其第一片状物2’侧被抽吸保持在第一辊11的周面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辊11的旋转而被输送至与第四辊41的最接近部,并在该最接近部被转移到第四辊41的周面上。这样被转移至第四辊41的周面上的带状的复合片材中间体I’,在其第二片状物3’侧被抽吸保持在第四辊41的周面的状态下,通过第四辊41的旋转而被输送至与第三辊31的最接近部,并在该最接近部被转移到第三辊31的周面上。从第四辊41向第三辊31的转移以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具有凹凸的第一片状物2’侦J成为第三辊31的周面侧的方式进行。
[0063]第三辊31(旋转体33)的周面的凹凸形状成为与复合片材中间体I’中的在上述凹凸赋形步骤中被凹凸赋形后的第一片状物2’侧啮合的形状。因此,如图3所示,被转移至第三辊31的周面上的带状的复合片材中间体I’,成为其被凹凸赋形后的第一片状物2’侧被抽吸保持在第三辊31的周面的状态。在该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保持状态中,该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第一片状物2’中的多个上述凸状部,即在被6个第一接合部4包围的俯视时为六边形形状的多个区域内形成的多个凸状部,分别成为插入到第三辊31的周面中的被凸部35包围的俯视时为六边形形状的多个凹部34内的状态。从不使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上述凸状部在插入到第三辊31的凹部34内时被压溃的观点出发,凹部34的深度优选为与该凸状部的高度,即第一辊11的凸部14(齿轮Ila的齿)的高度相同,或大于该高度。
[0064]接着,在第三辊31的周面保持有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第一片状物2’侧的状态下,将构成该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两个片状物2’、3’在与第三辊31的凸部35对应的部分接合,从而在该复合片材中间体I’形成第二接合部5 (参照图2)(接合步骤)。在该接合步骤中,复合片材中间体I’以其被凹凸赋形后的第一片状物2’侧与第三辊31 (旋转体33)的周面的凹凸形状啮合的状态被保持在该周面。
[006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被保持在第三辊31的周面的状态的复合片材中间体I’,利用与该周面相对配置的作为超声波封合装置的接合部件40,从复合片材中间体I’的第二片状物3’侧进行超声波封合,由此使两个片状物2’、3’各自中的与第三辊31的凸部35对应的部分熔融而接合,形成以与所有预先形成的多个第一接合部4重叠的方式连续形成的第二接合部5。总的来说,所有第一接合部4与第二接合部5重叠。另外,虽然由于第一接合部4和第二接合部5的配置,在片材的侧部或端部存在没有与第二接合部5重叠的第一接合部4,但是在这之外的部位第一接合部4必然与第二接合部5重合的情况,也可以认为是“所有第一接合部4与第二接合部5重叠”。
[0066]通过以上方法获得图1和图3所示的复合片材I。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涉及对于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的改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所获得的复合片材1,尤其是外观和强度得到改良。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由上述中间体制造步骤获得的在一面侧(第一片状物2’侧)以离散状的规则图案形成有多个第一接合部4的复合片材中间体I’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