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质池塘刺参的饵料培植方法

文档序号:32171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泥沙质池塘刺参的饵料培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沿海泥沙质池塘刺参的饵料培 植方法。
技术背景剌参作为海参的一种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 品。目前天然产量很少,由于其生态特性导致其自然分布和养殖区域狭小,过 去养殖池塘只建在岩礁岸边或海流畅通的砂石岸边,同时,由于养殖区域的狭 窄使得养殖池塘密度过大,导致了近年病害较多,刺参养殖的产量、质量、效 益都大幅下滑,严重影响着刺参养殖业的发展。然而,我国却有着大量的泥沙质海岸和滩涂,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技 术条件的限制,多年来一直是海参养殖的"禁区",突破这个"禁区",开展泥 沙质池塘海参养殖,是当前海参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沿岸泥沙质土地上,建立在泥沙质池塘养殖的刺参 生态调控方法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以天然饵料为主的泥沙质池塘刺参的饵料培 植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饵料培植是在4-5月份进行,其特征是包括(1)待清池药物毒性消失后,将池水放干,重新纳水30-50厘米,再向池中投放0.075 千克/平方米的有机肥,0.003千克/平方米的化肥;(2)向池塘内进水深度达80 一100厘米高度时移植底栖硅藻,每亩可移植5-10L的藻液,再按0-l千克/亩 投撒尿素,(3)川蔓藻和藻钩虾的移植,川蔓藻按每平方米5-15株的数量连根拔起整体移植,川蔓藻移植后,可按每亩1.5-3千克移植藻钩虾,混养贝类生 物,再向池塘补水至3-4m深,在6-7月份,按照500-1500尾/亩投放对虾。 所述的有机肥是经过发酵的。本发明的效果是为开发利用大量的泥沙质海岸和滩涂进行刺参的养殖提 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尤其是采用生态馆料移植混养,既节约了人造饵料投放 成本,又创造了剌参养殖的自然生态环境。所养殖的海参不仅品质优异,而且 发病率低,养殖周期短,成活率和成品率都得到提高,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说明饵料培植是在4-5月份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待清 池药物毒性消失后,将池水放干,重新纳水40厘米,再向池中投放0.075千克/ 平方米经过发酵的的有机肥,0.003千克/平方米的化肥,然后覆盖池泥15厘米; (2)向池塘内进水深度达90厘米高度时移植底栖硅藻,有利于底栖硅藻的光 和作用而大量繁殖,便于形成优势种群,每亩可移植8L的藻液,再按5千克/ 亩投撖尿素,(3)川蔓藻和藻钩虾的移植,川蔓藻按每平方米10株的数量连根 拔起整体移植,川蔓藻移植后,可按每亩2.5千克移植藻钩虾,在这个系统中, 川蔓藻可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水中的一些富营养物质,藻钩虾以川蔓 藻为食,控制川蔓藻的过度生长,对虾同时又以藻钩虾为食,川蔓藻体表可附 着生长大量的硅藻,为海参提供饵料,而且它们的碎片也是海参的优质饵料。 混养贝类生物,再向池塘补水至3. 5米深,在6-7月份,按照1000尾/亩投放 对虾。
权利要求
1、一种泥沙质池塘刺参的饵料培植方法,所述的饵料培植是在4-5月份进行,其特征是包括(1)待清池药物毒性消失后,将池水放干,重新纳水30-50厘米,再向池中投放0.075千克/平方米的有机肥,0.003千克/平方米的化肥;(2)向池塘内进水深度达80-100厘米高度时移植底栖硅藻,每亩可移植5-10L的藻液,再按0-1千克/亩投撒尿素;(3)川蔓藻和藻钩虾的移植,川蔓藻按每平方米5-15株的数量连根拔起整体移植,川蔓藻移植后,可按每亩1.5-3千克移植藻钩虾,混养贝类生物,再向池塘补水至3-4m深,在6-7月份,按照500-1500尾/亩投放对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沙质池塘刺参的饵料培植方法,其特征是所 述的有机肥是经过发酵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沿海泥沙质池塘刺参的饵料培植方法。所述的饵料培植是在4-5月份进行,包括(1)待清池药物毒性消失后,将池水放干,重新纳水30-50厘米,再向池中投放0.075千克/平方米的有机肥,0.003千克/平方米的化肥;(2)向池塘内进水深度达80-100厘米高度时移植底栖硅藻,每亩可移植5-10L的藻液,再按0-1千克/亩投撒尿素,(3)川蔓藻和藻钩虾的移植,川蔓藻按每平方米5-15株的数量连根拔起整体移植,川蔓藻移植后,可按每亩1.5-3千克移植藻钩虾。本发明的效果是所养殖的海参不仅品质优异,而且发病率低,养殖周期短,成活率得到提高,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1331862SQ200810138809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1日
发明者张士华 申请人:张士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