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苍耳子乙醇提取物抗真菌方面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15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苍耳子乙醇提取物抗真菌方面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研究涉及农药领域,具体公开了苍耳子乙醇提取物在农业方面的新用途,SP苍耳子乙醇提取物对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 Blotch)及小麦赤霉菌(Fusariumcu lmorum ff.G.Smith)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作为植物源生物农药,用于植物真菌感染防治。
背景技术
小麦感染上赤霉菌后就会引发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影响中国南方麦区、东北春麦区、黄河流域麦区及北美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病害发生后,小麦一般可减产10 20%,严重时减产达80 90%,甚至颗粒无收。小麦感染赤霉病后除了会造成严重减产,更为严重的是恶化小麦品质,产生多种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出血,影响免疫能力及降低生育能力,致使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小麦颖枯病在世界50多个国家有分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小麦高肥水栽培及半矮杆、抗锈病小麦的大面积推广,小麦颖枯病的发生日益严重。我国冬、春麦区均有发生,尤以北方春麦区发生较重。小麦颖枯病发生后,一般叶片受害率50 98%,颖壳受害率10 80%,减产I 7%,严重者达30%以上,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了防治病害,人们常在育种方面做文章,大肆选育抗病品种来增加小麦的产量。此法虽然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抗病品种多只针对某一种病害,而病菌常常会发生变异,这导致抗病品种的抗病性降低甚至丧失。化学防治效果快且明显,在植物保护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三R”,即残留(Residue)、抗性(Resistance)和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问题日趋严重,给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势在必行。

植物源杀菌剂中的活性成分易降解,残留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开发植物源性杀菌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苍耳(Xanthiumsibiricum Patrin)为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野茄、猪耳、呆耳、常思、卷耳、爵耳、苍子、苍耳子、野落苏、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粘粘葵、刺儿棵、疗疮草、野紫菜、狗耳朵草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其果实含苍耳甙、脂肪油、树脂、生物碱等。苍耳在我国中药领域已有很长研究历史,全草入药,清热解毒、治肾炎;茎叶入药,治疥癣、湿疹、虫咬伤等;果实入药,为发汗利尿药,有镇静、镇痛作用,可用于治肌肉神经麻痹、关节痛、梅毒、水肿等多种疾病。在农药领域,未有苍耳子用于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 Blotch)及小麦赤霉菌(Fusarium cu lmorum ff.G.Smith)防治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苍耳子乙醇提取物的一种新用途,即其用于抑制真菌的用途。试验研究证明,苍耳子乙醇提取物对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 Blotch)及小麦赤霉菌(Fusarium cu lmorum W.G.Smith)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植物源生物农药用于植物真菌感染的防治。本发明所述苍耳子乙醇提物是指苍耳子与乙醇(70 95% ) I: 8 10(W/V)加热回流2小时后过滤,滤渣再用8倍量乙醇回流2小时后过滤,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60°C下干燥,所得的褐色浸膏。所叙复方制剂是指添加苍耳子后的任何制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供试样品:苍耳子药材购于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供试真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番爺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菌(Fusariumculmorum)、小麦立枯菌(Rhizoctonia solani),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实验仪器:万能粉碎机;立式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摇床;超声波震荡仪;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智能人工气候箱;真空泵;鼓风干燥箱。苍耳子乙醇提物:苍耳子与乙醇(70 95% ) I: 8 10 (W/V)加热回流2小时后过滤,滤渣再用8倍量乙醇回流2小时后过滤,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60°C下干燥,得到褐色浸膏。称量后用5%的DMSO水溶液超声溶解后配成所需要的浓度。试验方法:选用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番爺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菌(Fusariumculmorum)、小麦立枯菌(Rhizoctonia solani)作为祀标,米用半固体培养基法测定苍耳子乙醇提物的抗真菌活性。选用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90 ii L培养基和待测真菌的菌丝体或孢子的混合物,每孔加入药液量为lOiiL。初筛时培养基中样品的终浓度为20ppm。复筛浓度根据初筛结 果进行调整。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苍耳子乙醇提物在样品最终浓度为20ppm时对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 Blotch)及小麦赤霉菌(Fusarium culmorum ff.G.Smith)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00%和70 85%。
权利要求
1.苍耳子提取物、组分及其所含的单体化合物以及其复方制剂用于抑制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 Blotch)及小麦赤霉菌(Fusarium culmorum ff.G.Smith)方面的用途。
2.苍耳子提取物、组分及其所含的单体化合物以及其复方制剂用于制备农药杀菌剂方面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研究涉及农药领域,具体公开了苍耳子乙醇提取物在农业方面的新用途,即苍耳子乙醇提取物对小麦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 Blotch)及小麦赤霉菌(Fusarium culmorum W.G.Smith)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植物源生物农药,用于植物真菌感染的防治。
文档编号A01N65/12GK103155958SQ201110425968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马丽, 李维林, 王开梅, 顾玉诚, 刘玲玲 申请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