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713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一种香菇高产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创汇最高的传统出口名特产品。它不仅肉质脆嫩,滋味鲜美,香气沁脾,是宴席和家庭烹调的最佳菜肴,而且营养丰富,又能治疗多种疾病,因此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随着用于香菇栽培木材原料的减少,袋料成了香菇栽培的主流技术。对香菇栽培者来说,如何利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菇,是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香菇高产栽培方法,包括配方选择、菌棒制作、灭菌、接种、菌棒培养、出菇管理,具体操作步骤:

1、配方选择

(1)、木屑77.34%(各种木屑混合较好)、麦麸18%、玉米粉3%、石膏粉1%、过磷酸钙0.5%、“丰优素”0.16%。

(2)、杂木屑77.84%、米糠15%、麦麸5%、石膏粉1%、过磷酸钙1%、“丰优素”0.16%(花菇宝)。

(3)、杂木屑40%、玉米芯36.84%、麦麸20%、石膏粉1.5%、过磷酸钙1.5%、“丰优素”0.16%。

2、香菇菌棒制作

(1)、塑料袋选择

塑料袋要选用耐高压的聚乙烯、低压聚乙烯或耐热聚丙烯等塑料袋,可用于常压高温灭菌,塑料袋的规格一般为15cm×55cm,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

(2)、拌料

拌料可分三步,过筛、混合、搅拌。①过筛 先把木屑、麦麸等主要原料用2-3目的铁丝筛过筛,剔除小木片、小枝条及其它棱角等硬物,以防装料时刺破塑料袋。②混合 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粉、过磷酸钙搅拌均匀,然后把可溶性的硫酸镁、丰优素等溶于水中,再加入干料混合。③搅拌 要求配方中各种成分比例正确,称量准确,加水量一般1∶1.1-1.2,含水量55-60%,用人工拌料需来回拌3次,用机械搅拌需5分钟,拌匀后,要马上装袋。

调水要掌握四多四少:即一是基质颗粒偏细偏干的吸水性强,水要多一些,基质颗粒偏硬偏湿的吸水性差,水要少一些。二是晴天水分蒸发量大,水应偏多些,阴天水分蒸发量小,水应偏少些。三是拌料场地吸水性强的应多些,吸水性小的应少些。四是海拔高和秋季干燥天气,用水量略多些,30℃以下配料应略少些。

拌料力求均匀:即三均匀,原料与辅料,干料与湿料,酸碱度。

操作速度要快,一般当天拌料(不超过两小时),及时装袋灭菌,避免基质变酸。

要减少杂菌污染,原料要求干,无霉变,曝晒1-2天;拌料时要选晴天上午气温低时。

装袋和套袋:装袋有两种方式,一长种是人工装袋,效率较低;二是用机器装袋,效率较高。每棒装干料850克,长约45-50cm,不能装得太紧太松,以 手拿一头菌棒不弯为准。装好后,扎口要紧,要扎活结,但不扎死结,然后套袋,扎住袋口,放入盘中。

3、灭菌

灭菌有两种方法,一是高压灭菌,二是常压灭菌。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常压灭菌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灭菌,掌握以下原则:一是料袋装好到料温中心达100℃,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否则会酸败,影响产量。二是料温中心温度达到100℃后,维持12-14小时。三是灭菌结束时维持10-12小时,然后出锅冷却。

4、接种

当菌棒冷却至30℃以下,就可接种。接种前要做的三件事:一是接种室清洁消毒后再放菌棒,并关好门窗。二是每平方米用烟雾剂2-3克熏蒸,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机灭菌40分钟。三是接种人员做好自身清洁卫生,穿工作服,戴工作帽,穿拖鞋,戴乳胶手套,对菌种瓶要进行清洁消毒,然后将菌种瓶和一切接种工具放入接种室。待接种室药性基本消失,对人体无刺激作用后,马上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必须无菌操作,做到边脱袋(外袋),边打穴,边接种,边套袋。种块高出袋膜,并扎好外袋口,一般每袋打五穴,两面打穴,一面三个,一面两个,每斤菌种接20棒左右。

5、菌棒培养

①先对发菌室进行2次轮换清洁消毒,第一次先清理干净,用克霉灵水喷雾消毒(500倍),第二次用烟雾剂消毒2-3克/m3;第一次消毒完成后,再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

②将接种棒搬入发菌室排场发菌,以井字形排叠,一般8-10层(气温高时 5-6层),堆间距离20厘米,每两排设一条60厘米的人行道,以便操作管理和通风散热,菌棒堆架后,7天内不要搬动,保持空气干燥,(相对湿度70%)严防杂菌污染。

③进行翻堆:所谓翻堆,就是改变原来的堆形,上下调换位置,改井字堆为△形堆,边翻堆边检查杂菌,使菌棒的各个方位受光热一致。一般菌棒堆架1周后,菌丝已萌发定植时,即可进行1次翻堆。也就是说,当看到种穴菌丝发白,并向四周辐射生长,逐渐放出热量时,应将菌棒堆由井字形改为△形,始终保持室温在25℃左右,不能超过28℃,以利散热。在发菌过程中,掌握每7-10天翻一次堆,正常情况下,20天左右菌落直径可长到8-10cm,若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纤细,前沿菌丝稀疏,说明棒内缺少氧气,这时可将外套袋口解开,以增加氧气。当多点菌落相互连接,则可脱去外套袋,如果菌丝仍生长缓慢,可在菌棒四周扎一些微孔,以加速菌丝快长旺发,使菌丝全面覆盖培养料颗粒。

④促进菌丝隆起:发菌35-40天后,菌丝长满菌棒,应及时给菌棒增加光照,保持各方位受光一致,并加大发菌室通风换气量,使绒毛菌丝大量生长,覆盖全部培养料颗粒,培养47天左右,有60%的菌棒面隆起,培养58天,菌棒面菌丝可全部隆起。

⑤促进菌丝转色:转色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的标志,转色的关键,是光照强度增加到100-300勒克斯,温度保持23℃,昼夜温差不超过3℃,在正常情况下,培养68天,菌棒表面有60%转色,培养90天以上,可全部转色。促进菌丝转色有两种方法,一是脱袋转色,当菌棒培养40-50天时,营养菌丝生长达到高峰,培养60天左右,就可脱袋转色。二是不脱袋转色,当菌棒达到50%以上的转色面,菇蕾出现前,再脱袋转色,后一种方法比较保险,菌棒不会干,符合菌丝隆起出菇转色的要求;前一种方法是先脱袋转色,后隆起出菇, 管理要求高,要防止菌棒变干和菌丝很长而增厚菌皮。

6、出菇管理

菌筒经过转色和温差、干湿差、光暗差的刺激,诱发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并发育成香菇,从菇蕾到子实体成熟,一般只需要3-4天,气温低时需6-7天,这时称为出菇阶段,管理重点是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以满足长菇的需要。出菇阶段管理的重点是调控“温湿气光”四要素。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为5-25℃,以15℃最佳。气温低于5℃,子实体无法形成;5-15℃生长速度慢,但肉厚,品质优,产量少;25℃发育快,但肉薄,易开伞,色黄至白,质差;若温度高于30℃,原基就不能形成菇蕾,常会枯萎而死。

出菇期以保湿为主“一斤香菇九两水”因此水分很重要,前期以喷水保湿为主,后期则需将浸水、喷水、注水结合起来。

香菇为好氧性菌类,出菇期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