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738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包含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用。



背景技术: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 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苯噻菌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杀菌剂候选品种,可广泛用于防治蔬菜和瓜果类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玉米小斑病、水稻稻曲病、柑橘地腐病、油菜菌核病等。苯噻菌酯与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相同,为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抑制剂,对有益生物及作物有良好的安全性,低毒且对环境友好。多次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苯噻菌酯可以用于防治多种病害的防治,特别是对黄瓜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表现出了优异的防效,其防效优于或与进口杀菌剂嘧菌酯相当,但原药成本,亩用药成本均低于嘧菌酯。

氟吡菌酰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通过阻碍呼吸链中琥珀酸脱氢酶的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呼吸,氟吡菌酰胺可用于防治70多种作物上的病害研究,尤其对核盘菌、灰霉病菌、丛梗孢属病菌和白粉病菌引起的病害防效优异。

目前,尚未发现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进行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的协同增效组合物,所述组合物防治效果好、杀菌谱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玉米小斑病、水稻稻曲病、柑橘地腐病、油菜菌核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其中,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30-20:1。

进一步的,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重量比为1:20-10:1。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所占的重量比为1-80%,优选为20-5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靶标病害有关。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通过辅以农药制剂加工中常规的辅助成分加工成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以是乳油、可湿性粉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含有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在所述配比范围内,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2、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作用机理互不相同,可以克服或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3、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通过相互复配,可以扩大抗菌谱,减少施药次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31%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可湿性粉剂(1:30)

苯噻菌酯 1%

氟吡菌酰胺 30%

木质素磺酸钠 8%

茶枯粉 4%

白炭黑 2%

硅藻土 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农药活性成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2、实施例2: 40%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1)

苯噻菌酯 20%

氟吡菌酰胺 2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

分散剂MF-5 5%

硅酸镁铝 2%

有机硅酮 1.4%

苯甲酸钠 0.5%

乙二醇 3%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水和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抗冻剂、杀菌剂以及消泡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继续剪切混合,然后加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使制剂粒径全部在5微米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悬浮剂。

3、实施例3:42%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1)

苯噻菌酯 40%

氟吡菌酰胺 2%

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盐 6%

聚羧酸盐 5%

硫酸铵 16%

羧甲基纤维素 5%

硅藻土 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进入挤压造粒机造粒,沸腾干燥机中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水分散粒剂。

4、实施例4:39%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7:32)

苯噻菌酯 7%

氟吡菌胺 32%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4%

分散剂MF-5 4%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5%

黄原胶 4%

C10脂肪醇 1.3%

异噻唑啉酮 1.2%

丙三醇 1.6%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水和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抗冻剂、防腐剂以及消泡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继续剪切混合,然后加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使制剂粒径全部在5微米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悬浮剂。

二、室内生物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 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采用盆栽法测定。

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真叶期备用。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再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解。每处理3盆,4次重复,将10 mL药液均匀喷洒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晾干备用。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 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叶片,用加油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105个/mL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4℃条件下培养7天。待空白对照发病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见表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噻菌酯和氟吡菌酰胺在1:30-20:1的范围内对黄瓜白粉病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复配比例在1:20-10:1的范围内时,共毒系数均在15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其中,当两者复配比例为7:32时,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CTC值高达211。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农药组合物进行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各试验处理药剂如下:(1)31%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可湿性粉剂(1:30);(2)40%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1);(3)42%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水分散粒剂(20:1);(4)39%苯噻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7:32);(5)对比例1:20%苯噻菌酯悬浮剂;(6)对比例2: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试验方法:试验安排在山东寿光市某黄瓜种种植地块进行,各处理的黄瓜长势、其它农药及肥水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对发生白粉病初期的黄瓜进行喷雾处理,分别于药后7天、14天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药后10天,有效成分用量在30 g/hm2下对黄瓜白粉病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均在75%以上,明显好于单个活性成分的防效。且持效性较好,药后14天仍能保持较好的防效。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证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安全性也较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