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076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也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属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麦角菌目(clavicipit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是虫草属的模式种。大量研究表明,蛹虫草的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极为相似,其药用成分虫草酸、虫草多糖、虫草素含量及sod活性等均高于冬虫夏草,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血糖、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抗癌元素之王”和“人体免疫激活剂”。蛹虫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而硒元素对人体健康尤为重要,因此,研究蛹虫草与硒的有机结合,可以使硒与蛹虫草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协同增效,有效提高蛹虫草的营养和保健功效。由此可见,开展富硒蛹虫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硒资源国之一,处于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仍是一个缺硒大国,2/3的地区为缺硒区和低硒区。人体长期缺硒或低硒会引起40余种疾病,其中就包括威胁人类健康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若以无机硒进行补充,人体难以吸收,而且有一定的毒性。但仅仅依靠天然食品中的硒还不能满足我国居民的需求。因此,安全、高效的富硒产品开发显得尤为迫切。

蛹虫草不仅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具有较强的耐硒和聚硒能力,能够通过菌丝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转化,将无机硒结合到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蛋白质和多糖等)上,转化为蛋白硒和多糖硒等有机形态的硒。因此,如何提高蛹虫草聚硒能力及富硒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用该方法生产的蛹虫草能大幅度提高蛹虫草子座的硒含量,从而提高蛹虫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s1:蛹虫草菌种活化

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对蛹虫草菌种进行菌株活化;

s2:液体菌种制备

将经pda固体培养基活化的菌种,接种到液体发酵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液体菌种;

s3:栽培培养基制备

制作基础培养液,每升基础培养液中含有:葡萄糖8~11.5g,蔗糖5.0~6.2g,蛋白胨2~3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柠檬酸铁铵0.5g,溶剂为水;

向所述基础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甲硫氨酸,制成富硒栽培培养液,其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50~1000mg的量添加,所述亚硒酸钠与甲硫氨酸的质量比为1:3~5;

向蛹虫草栽培专用盒中装入小麦和富硒栽培培养液,高压灭菌后冷却,得到栽培培养基,其中,小麦和富硒栽培培养液按照1g:1.5ml的比例混合;

s4:接种培养

将s2制备的液体菌种进行稀释,稀释比例为10倍体积,将稀释后的液体菌种接种于s3提供的栽培培养基上;

s5:栽培管理

s51:菌丝萌发阶段:温度控制在18~21℃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55~65%、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05%,黑暗培养5~7d,至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

s52:菌丝转色阶段:温度控制在20~23℃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65~8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05%,光照强度150~200lx,光质为白色,光照时间24h/d,培养2-3d,至培养基表面菌丝由白色变为深橘黄色;

s53:子座分化阶段:温度控制在20~23℃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65~8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1%,光照强度200~300lx,光质为白色,光照时间12h/d,培养7~10d,直到培养基表面有突起,并形成小米粒状原基;

s54:子座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20~23℃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80~9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1%,光照强度200~300lx,光质为白色,光照时间18h/d,培养30~35d,至子座不再生长,顶端膨大且出现许多小刺时,表明蛹虫草已成熟,采收烘干后,即得到优质富硒蛹虫草干品。

优选地,s1中,所述pda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蔗糖5.0g、蛋白胨5.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琼脂12g、水1000ml。

优选地,s2中,所述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5g,蔗糖3.0g,蛋白胨10.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柠檬酸铁铵1.0g,水1000ml。

优选地,所述蛹虫草栽培专用盒的规格为300mm×200mm×110mm,每盒中装小麦300g,富硒栽培培养液450ml。

更优选地,s2中,每盒所述蛹虫草栽培专用盒中接种液体菌种50ml。

更优选地,还包括蛹虫草菌种保藏,将蛹虫草菌种保藏在保藏培养基中,所述保藏培养基配方如下:小麦20份,基础营养液30份;所述基础营养液和s3中基础营养液配方相同。利用该保藏培养基很好的解决了蛹虫草存在的菌种退化问题,能够明显延缓菌株退化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亚硒酸钠作为硒源,成本低廉,富硒蛹虫草的栽培操作非常简单,易于大规模推广生产。

2、本发明将亚硒酸钠与甲硫氨酸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栽培基础培养基中,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会替代部分甲硫氨酸中的硫元素,生成硒代甲硫氨酸,从而降低了无机硒对蛹虫草的细胞毒性,促进了蛹虫草生长发育,同时使硒元素容易被菌丝体吸收,提高了蛹虫草聚硒能力及子座富硒率。

3、由于适宜的接种量是提高蛹虫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当接种量较少时,菌丝生长缓慢、覆面时间延长,相应的生产周期较长,较长的生产周期不利于蛹虫草产量的提高。当接种量较多时,菌丝生长快,但气生菌丝过旺,不利于子座的分化和发育,且易造成污染,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因此,本发明中最佳的菌种接种量为50ml/盒。

4、采用全光培养和富氧栽培方式生产的蛹虫草子座生长势强、产量高、色泽鲜艳,从而提高了蛹虫草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和条件进行,所用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试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s1:蛹虫草菌种活化

按照常规方法制作pda固体培养基,其培养基配方如下: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蔗糖5.0g,蛋白胨5.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琼脂12g,水1000ml。将保藏的蛹虫草菌种接种于上述pda固体培养基上,活化培养7d,待菌丝长满试管3/4时,光照培养12h,完成对蛹虫草菌种的菌株活化。

s2:液体菌种制备

将经上述步骤活化的菌种,选择转色好的试管菌种,将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时间为5-7d,得到液体菌种。所用液体培养基配方如下:葡萄糖5.0g,蔗糖3.0g,蛋白胨10.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柠檬酸铁铵1.0g,水1000ml,按照常规方法制作即可。

s3:栽培培养基制备

制作基础培养液,每升基础培养液中含有:葡萄糖10g,蔗糖5g,蛋白胨3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柠檬酸铁铵0.5g,溶剂为水;向该基础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钠和甲硫氨酸,制成富硒栽培培养液,其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100mg的量添加,所述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300mg的量添加;采用规格300mm×200mm×110mm的蛹虫草栽培专用盒,向其中装入300g小麦和450ml富硒栽培培养液,高压灭菌1h后冷却,得到固体小麦富硒栽培培养基,其中含有亚硒酸钠45mg/盒。

s4:接种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s2制备的液体菌种进行稀释,稀释比例为1:10,然后将稀释后的液体菌种均匀的接入栽培培养基中,每盒接种50ml;

s5:栽培管理

菌丝萌发阶段:温度控制在18~21℃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55~65%、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05%,黑暗培养5d,至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

菌丝转色阶段:温度控制在20~23℃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65~8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05%,光照强度150lx,光质为白色,光照时间24h/d,培养2d,至培养基表面菌丝由白色变为深橘黄色;

子座分化阶段:温度控制在20~23℃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65~8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1%,光照强度200lx,光质为白色,光照时间12h/d,培养7d,直到培养基表面有突起,并形成小米粒状原基;

子座生长阶段:温度控制在20~23℃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80~9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0.1%,光照强度200lx,光质为白色,光照时间18h/d,培养30d,至子座不再生长,顶端膨大且出现许多小刺时,表明蛹虫草已成熟,采收后,50℃烘干,即可得到优质富硒蛹虫草干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150mg的量添加,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450mg的量添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200mg的量添加,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800mg的量添加。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250mg的量添加,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800mg的量添加。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300mg的量添加,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1500mg的量添加。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500mg的量添加,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1500mg的量添加。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1000mg的量添加,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3000mg的量添加。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一种高产、高硒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亚硒酸钠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50mg的量添加,甲硫氨酸按照每升基础培养液250mg的量添加。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一种蛹虫草的生产方法,具体过程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s3中,不添加亚硒酸钠和甲硫氨酸。

我们对实施例1-实施例8,以及对比例1提供的方法栽培蛹虫草所获得的蛹虫草子座中的硒含量进行测定,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蛹虫草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

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1%显著水平,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8提供的与普通富硒蛹虫草栽培相比,利用该方法生产的富硒蛹虫草产量高、子座硒转化率高,且在一定范围内易达到目标硒含量。

此外,由表1还可以看出,当亚硒酸钠浓度为100mg/l时,蛹虫草产量最高,为309.33g/盒,硒含量为169.058μg/g,硒转化率为23.24%;当亚硒酸钠浓度为50μg/g时,蛹虫草硒转化率最高,为31.64%;当亚硒酸钠浓度为1000μg/g时,蛹虫草子座硒含量为509μg/g,硒转化率为3.24%。因此,可人为控制生产的蛹虫草子座硒含量,从而根据本发明筛选所需的硒含量进行高产、高硒蛹虫草生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