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地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287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倒地铃的繁育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倒地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倒地铃亦称心豆藤或白心籽,还有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的别名,无患子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利尿、凉血、去瘀、解毒之效,能治肺炎、黄疸、糖尿病、淋病、疔疮、风湿、跌打损伤、蛇咬伤等,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倒地铃花为白色,果膨大近球形,种子黑色,有心形的白斑。倒地铃通常是作为一年生植物,由种子播种繁育而成,但是传统的播种繁殖法的出芽率和成苗率都不高,阻碍了倒地铃的快速规模化繁殖,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倒地铃种子快速繁育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倒地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其通过外植体处理、外植体培养、繁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炼苗与移栽,提高倒地铃的成苗率,能实现倒地铃的快速繁殖,实现倒地铃的规模化繁育。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倒地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处理:取倒地铃种子作为外植体,先用羽衣草浸提液浸泡10~15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5~10min,再用质量分数为2%~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15~20min,最后用消毒滤纸除去表面水分,得到处理后的外植体;其中,所述羽衣草浸提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制成:新鲜羽衣草50~60份、新鲜接骨木叶片10~15份、新鲜红兰花8~10份、乙醇10~15份以及无菌水300~500份;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新鲜羽衣草、新鲜接骨木叶片、新鲜红兰花捣烂,然后加入上述重量份数的乙醇和无菌水,于30~50khz频率下超声20~25min,超声温度控制在30~35℃,然后过滤除去滤渣,取滤液离心处理,再取上层清液,即制得所述羽衣草浸提液;s2、外植体培养:将s1中处理后的外植体接种到ms外植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28℃、光照强度为800~1000lux、光照时间为8~10h/天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外植体发芽后得到无菌试管苗;其中,所述ms外植体培养基含有ms、0.3~0.6mg/l的细胞分裂素、0.3~0.5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1~0.2mg/l维生素c、0.2~0.3mg/l牛磺酸、38g/l蔗糖以及5.6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6.0;s3、繁殖培养:将s2中得到的无菌试管苗剪切后置于ms繁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2~28℃、光照强度为1000~1200lux、光照时间为9~11h/天的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到试管苗丛生芽;其中,所述ms繁殖培养基中含有ms、0.4~0.8mg/l的细胞分裂素、0.4~0.6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2~0.3mg/l维生素c、0.3~0.4mg/l牛磺酸、35g/l蔗糖和5.8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6.0;s4、壮苗培养:将s3中得到的试管苗丛生芽置于ms壮苗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30℃、光照强度为1200~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h/天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得到壮苗后的丛生芽;其中,所述ms壮苗培养基含有ms、0.01~0.02mg/l的细胞生长素、0.5~0.8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1.5~2mg/l活性炭、3.5~4.5mg/l卡那霉素、30g/l蔗糖和6.2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6.0;s5、生根培养:将s4中得到的壮苗后的丛生芽置于ms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0~30℃、光照强度为1300~1600lux、光照时间为12~14h/天的条件下培养25~35天,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其中,所述ms生根培养基含有ms、0.02~0.03mg/l的细胞生长素、0.6~1.0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2~2.5mg/l活性炭、4.5~5.5mg/l卡那霉素、28g/l蔗糖和6.4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6.0;s6、炼苗与移栽:将s5中得到的带根的完整植株,在温度为18~25℃、自然通风的室内炼苗5~7天至植株表面角质形成后将苗取出,立即移栽到育苗基质中,在育苗基质继续生长25~35天后移栽到田地中;其中,所述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熟锯末10~15份、腐熟蔗渣8~10份、腐熟菇渣5~8份、腐熟鸡粪4~6份、蚯蚓粪1~3份、黑土20~30份、珍珠岩5~8份、草炭5~8份、硝酸钙1~2份、硝酸镁0.5~0.8份、磷酸二氢钾1~2份以及菌肥0.2~0.5份。优选的是,s2、s3中的细胞分裂素均为玉米素、n6-异戊烯基腺嘌呤、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是,s4、s5中的细胞生长素均为萘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2-萘氧乙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是,s4中ms壮苗培养基中还添加有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每升ms壮苗培养基中托玛琳石粉添加量为3.8~4.2g、远红外陶瓷粉添加量为2.8~3.4g;所述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在添加前需100~120℃温度下烘烤30~4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1.5h,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10min后进行烘干处理,得到上述添加量的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优选的是,s6中珍珠岩粒径大小为2~4mm。优选的是,s6中菌肥中包括有质量比为1.6:0.8:0.9:1.2的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硅酸盐菌、木霉菌。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将新鲜羽衣草、新鲜接骨木叶片、新鲜红兰花通过乙醇和无菌水进行浸提,得到羽衣草浸提液,用其浸泡外植体,能抑制外植体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又能抑制多巴色素互变,还有与过氧化物歧化酶相似的清除氧自由基的功效,同时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然后再用次氯酸钠消毒,能有效降低外植体培育出的组培苗出现褐化的概率;第二、在外植体培养、繁殖培养、壮苗培养以及生根培养的过程中,根据培养阶段的不同,逐渐加强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能使组培苗得到更适宜的光照生长条件,增强组培苗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为移栽后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第三、在ms外植体培养基和ms繁殖培养基中加入有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维生素c和牛磺酸,它们之间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能促进苗株体内抗氧化系统清除有害自由基;同时控制ms外植体培养基和ms繁殖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蔗糖和琼脂的含量,能有效防止组培苗出现玻璃化的情况;第四、在ms壮苗培养基和ms生根培养基中加入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活性炭、和卡那霉素能有效降低组培苗出现褐化的概率,同时防止其它病变发生;同时控制ms壮苗培养基和ms生根培养基中细胞生长素、蔗糖和琼脂的含量,能有效防止组培苗出现玻璃化的情况;第五、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在添加前需100~120℃温度下烘烤30~40min,烘烤能将其有效活化,然后经消毒后加入ms壮苗培养基中;托玛琳石粉能发射对苗株有益的远红外线,促进苗株的新陈代谢和生长;远红外陶瓷粉能够辐射出比正常物体更多的远红外线,在光照射下,能激活了苗株内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使生物体的分子能够被激发而处于较高振动状态,这样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水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也能改善苗株体内的微循环,使组培苗茁壮成长。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实施例1>一种倒地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处理:取倒地铃种子作为外植体,先用羽衣草浸提液浸泡10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5min,再用质量分数为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15min,最后用消毒滤纸除去表面水分,得到处理后的外植体;其中,所述羽衣草浸提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制成:新鲜羽衣草50份、新鲜接骨木叶片10份、新鲜红兰花8份、乙醇10份以及无菌水300份;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新鲜羽衣草、新鲜接骨木叶片、新鲜红兰花捣烂,然后加入上述重量份数的乙醇和无菌水,于30khz频率下超声20min,超声温度控制在30℃,然后过滤除去滤渣,取滤液离心处理,再取上层清液,即制得所述羽衣草浸提液;s2、外植体培养:将s1中处理后的外植体接种到ms外植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800lux、光照时间为8h/天的条件下培养20天,外植体发芽后得到无菌试管苗;其中,所述ms外植体培养基含有ms、0.3mg/l的玉米素、0.3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1mg/l维生素c、0.2mg/l牛磺酸、38g/l蔗糖以及5.6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s3、繁殖培养:将s2中得到的无菌试管苗剪切后置于ms繁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2℃、光照强度为1000lux、光照时间为9h/天的条件下培养25天得到试管苗丛生芽;其中,所述ms繁殖培养基中含有ms、0.4mg/l的玉米素、0.4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2mg/l维生素c、0.3mg/l牛磺酸、35g/l蔗糖和5.8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s4、壮苗培养:将s3中得到的试管苗丛生芽置于ms壮苗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200lux,光照时间为10h/天的条件下培养20天,得到壮苗后的丛生芽;其中,所述ms壮苗培养基含有ms、0.01mg/l的萘乙酸、0.5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1.5mg/l活性炭、3.5mg/l卡那霉素、30g/l蔗糖和6.2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所述ms壮苗培养基中还添加有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每升ms壮苗培养基中托玛琳石粉添加量为3.8g、远红外陶瓷粉添加量为2.8g;所述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在添加前需100℃温度下烘烤3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h,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min后进行烘干处理,得到上述添加量的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s5、生根培养:将s4中得到的壮苗后的丛生芽置于ms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300lux、光照时间为12h/天的条件下培养25天,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其中,所述ms生根培养基含有ms、0.02mg/l的萘乙酸、0.6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2mg/l活性炭、4.5mg/l卡那霉素、28g/l蔗糖和6.4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6;s6、炼苗与移栽:将s5中得到的带根的完整植株,在温度为18℃、自然通风的室内炼苗5天至植株表面角质形成后将苗取出,立即移栽到育苗基质中,在育苗基质继续生长25天后移栽到田地中;其中,所述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熟锯末10份、腐熟蔗渣8份、腐熟菇渣5份、腐熟鸡粪4份、蚯蚓粪1份、黑土20份、珍珠岩5份、草炭5份、硝酸钙1份、硝酸镁0.5份、磷酸二氢钾1份以及菌肥0.2份;所述珍珠岩粒径大小为2mm;所述菌肥中包括有质量比为1.6:0.8:0.9:1.2的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硅酸盐菌、木霉菌。<实施例2>一种倒地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处理:取倒地铃种子作为外植体,先用羽衣草浸提液浸泡15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10min,再用质量分数为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20min,最后用消毒滤纸除去表面水分,得到处理后的外植体;其中,所述羽衣草浸提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制成:新鲜羽衣草60份、新鲜接骨木叶片15份、新鲜红兰花10份、乙醇15份以及无菌水500份;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新鲜羽衣草、新鲜接骨木叶片、新鲜红兰花捣烂,然后加入上述重量份数的乙醇和无菌水,于50khz频率下超声25min,超声温度控制在35℃,然后过滤除去滤渣,取滤液离心处理,再取上层清液,即制得所述羽衣草浸提液;s2、外植体培养:将s1中处理后的外植体接种到ms外植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光照强度为1000lux、光照时间为10h/天的条件下培养25天,外植体发芽后得到无菌试管苗;其中,所述ms外植体培养基含有ms、0.6mg/l的n6-异戊烯基腺嘌呤、0.5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2mg/l维生素c、0.3mg/l牛磺酸、38g/l蔗糖以及5.6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6.0;s3、繁殖培养:将s2中得到的无菌试管苗剪切后置于ms繁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光照强度为1200lux、光照时间为11h/天的条件下培养30天得到试管苗丛生芽;其中,所述ms繁殖培养基中含有ms、0.8mg/l的n6-异戊烯基腺嘌呤、0.6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3mg/l维生素c、0.4mg/l牛磺酸、35g/l蔗糖和5.8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6.0;s4、壮苗培养:将s3中得到的试管苗丛生芽置于ms壮苗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500lux,光照时间为12h/天的条件下培养25天,得到壮苗后的丛生芽;其中,所述ms壮苗培养基含有ms、0.02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0.8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2mg/l活性炭、4.5mg/l卡那霉素、30g/l蔗糖和6.2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6.0;所述ms壮苗培养基中还添加有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每升ms壮苗培养基中托玛琳石粉添加量为4.2g、远红外陶瓷粉添加量为3.4g;所述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在添加前需120℃温度下烘烤4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h,然后用无菌水冲洗10min后进行烘干处理,得到上述添加量的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s5、生根培养:将s4中得到的壮苗后的丛生芽置于ms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1600lux、光照时间为14h/天的条件下培养35天,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其中,所述ms生根培养基含有ms、0.03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1.0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2.5mg/l活性炭、5.5mg/l卡那霉素、28g/l蔗糖和6.4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6.0;s6、炼苗与移栽:将s5中得到的带根的完整植株,在温度为25℃、自然通风的室内炼苗7天至植株表面角质形成后将苗取出,立即移栽到育苗基质中,在育苗基质继续生长35天后移栽到田地中;其中,所述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熟锯末15份、腐熟蔗渣10份、腐熟菇渣8份、腐熟鸡粪6份、蚯蚓粪3份、黑土30份、珍珠岩8份、草炭8份、硝酸钙2份、硝酸镁0.8份、磷酸二氢钾2份以及菌肥0.5份;所述珍珠岩粒径大小为4mm;所述菌肥中包括有质量比为1.6:0.8:0.9:1.2的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硅酸盐菌、木霉菌。<实施例3>一种倒地铃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处理:取倒地铃种子作为外植体,先用羽衣草浸提液浸泡12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8min,再用质量分数为3.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2min,再用无菌水冲洗17min,最后用消毒滤纸除去表面水分,得到处理后的外植体;其中,所述羽衣草浸提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制成:新鲜羽衣草55份、新鲜接骨木叶片12份、新鲜红兰花9份、乙醇12份以及无菌水400份;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新鲜羽衣草、新鲜接骨木叶片、新鲜红兰花捣烂,然后加入上述重量份数的乙醇和无菌水,于40khz频率下超声22min,超声温度控制在32℃,然后过滤除去滤渣,取滤液离心处理,再取上层清液,即制得所述羽衣草浸提液;s2、外植体培养:将s1中处理后的外植体接种到ms外植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900lux、光照时间为9h/天的条件下培养22天,外植体发芽后得到无菌试管苗;其中,所述ms外植体培养基含有ms、0.4mg/l的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0.4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15mg/l维生素c、0.25mg/l牛磺酸、38g/l蔗糖以及5.6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8;s3、繁殖培养:将s2中得到的无菌试管苗剪切后置于ms繁殖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100lux、光照时间为10h/天的条件下培养28天得到试管苗丛生芽;其中,所述ms繁殖培养基中含有ms、0.6mg/l的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0.5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0.25mg/l维生素c、0.35mg/l牛磺酸、35g/l蔗糖和5.8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8;s4、壮苗培养:将s3中得到的试管苗丛生芽置于ms壮苗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400lux,光照时间为11h/天的条件下培养22天,得到壮苗后的丛生芽;其中,所述ms壮苗培养基含有ms、0.01mg/l的2-萘氧乙酸、0.6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1.8mg/l活性炭、4mg/l卡那霉素、30g/l蔗糖和6.2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8;所述ms壮苗培养基中还添加有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每升ms壮苗培养基中托玛琳石粉添加量为4g、远红外陶瓷粉添加量为3.1g;所述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在添加前需110℃温度下烘烤35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再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然后用无菌水冲洗8min后进行烘干处理,得到上述添加量的托玛琳石粉和远红外陶瓷粉;s5、生根培养:将s4中得到的壮苗后的丛生芽置于ms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450lux、光照时间为13h/天的条件下培养30天,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其中,所述ms生根培养基含有ms、0.02mg/l的2-萘氧乙酸、0.8mg/l的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2.2mg/l活性炭、5mg/l卡那霉素、28g/l蔗糖和6.4g/l的琼脂,ph值控制在5.8;s6、炼苗与移栽:将s5中得到的带根的完整植株,在温度为22℃、自然通风的室内炼苗6天至植株表面角质形成后将苗取出,立即移栽到育苗基质中,在育苗基质继续生长30天后移栽到田地中;其中,所述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腐熟锯末12份、腐熟蔗渣9份、腐熟菇渣6份、腐熟鸡粪5份、蚯蚓粪2份、黑土25份、珍珠岩6份、草炭7份、硝酸钙1.5份、硝酸镁0.6份、磷酸二氢钾1.5份以及菌肥0.3份;所述珍珠岩粒径大小为3mm;所述菌肥中包括有质量比为1.6:0.8:0.9:1.2的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硅酸盐菌、木霉菌。<对比试验>使用传统方法,采取种子播种的方式,将倒地铃种子直接播种于田地中进行繁殖,作为对比例1,对比例1中种子的出芽率为33.8%~45.6%,每100个种子最终得到26~37根成活苗株,相当于苗株的成活率为26.4%~37.2%,从种子播种到成苗所需时间为4~5个月;实施例1~3中平均每1个种子能得到10~15个组培苗,每1个种子都能得到9~14根倒地铃成活苗株,而且组培苗经过练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在92.1%~96.6%,同样只需要时间4~5个月;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方法能实现倒地铃的快速繁殖。采用常规的组织培养的方法,将倒地铃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作为对比例2,将对比例2与实施例1~3进行对比,通过对组培苗的褐化率、玻璃化率以及移栽田地后的成活率进行对比,得到表2数据:表2对比例2与实施例1~3对组培苗的褐化率、玻璃化率以及移栽后的成活率的影响对比例2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褐化率(%)6.61.31.21.1玻璃化率(%)9.32.92.31.9成活率(%)82.692.593.293.8从表2可看出,按本发明方法繁殖的倒地铃,实施例1~3中组培苗期间褐化率为1.1%~1.3%,小于常规方法对比例2的6.6%;实施例1~3中组培苗玻璃化率为1.9%~2.9%,也低于常规方法对比例2的9.3%;实施例1~3中移栽田地后成活率为92.5%~93.8%,高于常规方法对比例2的82.6%。因此,本发明的方法能降低组培苗的褐化率、玻璃化率,提高移栽成活率,同时提高倒地铃的成苗率,能实现倒地铃的快速繁殖,实现倒地铃的规模化繁育。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