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2112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剂,具体是一种含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乙嘧酚(ethirimol),分子式:c11h19n3o,化学名称:5-丁基-2-乙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结构式:乙嘧酚为内吸性杀菌剂,能防治谷类的白粉病。作拌种剂时,经根部吸入以保护整株;如叶部喷洒,经叶吸收传导,可防止病害蔓延。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大豆素(大豆甙元)cas号:486-66-8,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的一种,并且被分类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这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类似雌激素功能的非甾类化合物。我们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硝苯菌酯与乙嘧酚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乙嘧酚与大豆素的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目前尚无人报道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它是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成分进行复配,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避免或延缓病害对新成份抗性的产生。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将乙嘧酚与大豆素复配,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含两种主要有效成分:乙嘧酚与大豆素。

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0:1-1:1.

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6%。

本发明通过将乙嘧酚与大豆素配伍在特定的比例下发现具有很好的协同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作用,特别是在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8:1-20:1之间,其协同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非常的明显,整个药剂成本较低,毒性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0:1,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2: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8:1,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3: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0:1,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4: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8:1,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5: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1,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6: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1,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7: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8: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2,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9:

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6,所述的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4%,油酸甲酯1%,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余量为纯净水。

室内试验:

一、室内生测试验

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值,按共毒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b单剂的毒力指数×b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ctc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表1乙嘧酚:大豆素不同配比对水稻恶苗病的室内生测结果。

由表1的测定结果可知,当乙嘧酚:大豆素配比在20:1-18:1之间时,共毒系数均大大高于2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其他比例混合,共毒系数不明显。

田间药效验证试验

试验方法:在发病初期,立即进行第一次喷雾,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每个处理4个小区,每个小区20平米。于药前和第二次药后10天调查统计发病情况,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作物,调查整株上每叶片的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并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预期防效(%)=x+y-xy/100(其中,x,y为单剂防效)

实施例以及对照组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可以看出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8:1-20:1时具有显著的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可见乙嘧酚与大豆素在一定比例下配比协同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非常的明显,而单一的乙嘧酚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单一的大豆素能力也是效果不佳。乙嘧酚与大豆素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8:1-20:1时协同效果最显著,而其他比例配比时效果不是很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