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耕机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26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耕机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设备,尤其是一种农耕机械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时的效率也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一大批新的农业机械的引入,农民在耕作时的难度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例如,在进行播种环节时,现目前大多数还是采用人工播种的方式,虽然人工的方式也能够控制间距以及种子的位置深度等,但是操作时农民太累,而且效率较低,人工成本太高。对此,人们也设计了一些简易的播种工具,但是现目前的大多数工具都还是要依赖人力操作,并不能有效的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样使得在农业播种的环节上,农业的劳动强度太大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农民在播种环节上操作难度较大,耕作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高,操作简便的农耕机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农耕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是由四块端面板构成的上小下大的锥形台结构,在所述的四块端面板上端安装有顶盖;在所述外壳中部横向安装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嵌入外壳内并与外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前端与进料管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料管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管的进料口设在外壳的外侧,在所述导向筒的外侧套有叶轮,所述叶轮与导向筒间隙配合,在叶轮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结合盘,所述结合盘的前端穿过叶轮后与转动头的后端卡紧,所述转动头设于导向筒内,转动头的前端设有开口并与所述进料口对齐,在转动头的侧面上设有四个漏斗孔,所述的漏斗孔在转动后与外壳下方的出料口正对;所述的内壳是由上内壳和下内壳组成,所述上内壳设于外壳的内侧上部,所述上内壳套在叶轮外侧,上内壳底部的前端与导向筒固定,上内壳底部的后端与结合盘间隙配合,在上内壳的顶部安装有顶护板,所述顶护板通过手轮与顶盖连接固定;所述下内壳设于上内壳的正下方,下内壳也套在叶轮外侧,下内壳的下方设有开口并与所述出料口正对,所述下内壳的前端与导向筒固定连接,下内壳的后端与结合盘间隙配合;所述转动头的后端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电机的转轴横向穿过结合盘后与转动头连接固定,在所述结合盘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的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座上。

优化地,在所述进料管的外侧底部还安装有压盖千斤,所述压盖千斤横向连接在外壳的前端外侧,所述压盖千斤通过螺栓与外壳固定并将进料管卡紧。通过设置压盖千斤能够对进料管底部形成支撑力,避免在工作时由于电机的抖动而造成的部件松动。

优化地,在所述进料管的外侧套有搭耳板,所述搭耳板紧贴在外壳的外表面并通过螺栓与外壳固定。通过所述搭耳板可以起到定位压盖千斤的效果,将压盖千斤锁紧,达到加固的作用。

优化地,所述的结合盘是由外联动盘和内联动盘构成,所述外联动盘设于叶轮的前端并套在转动头上,所述外联动盘通过螺栓与叶轮连接固定,所述内联动盘设于叶轮的后端,所述内联动盘的截面为横向设置的T字形,内联动盘的前端通过螺栓与叶轮固定,内联动盘的后端穿出外壳后与电机的外壳接触抵紧。这里采用组合式的结合盘不仅可以方便安装,而且有利于提高部件的精度,减小连接处的缝隙,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制作成本。

优化地,在所述内联动盘上还套有弹性垫、防尘轴承和档套,所述弹性垫设于内联动盘与外壳之间,所述档套设于内联动盘的后端并与电机的外壳接触,所述防尘轴承设于弹性垫与档套之间。通过采用多个组合的部件,不仅可以起到减小摩擦、防尘和定位的效果,而且使得整个设备更加紧凑,不易松动,可靠性也得到提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本实用新型的农耕机械采用定向抛射的方式来实现播种,不仅能够完成播种作业,而且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工作效率较高,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播种方式而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覆盖成倍的播种面积,极大的提高了播种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较好,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使用,具有很好的耐用性,整体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农耕机械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外壳,11—端面板,12—顶盖,2—内壳,21—上内壳,22—下内壳,23—顶护板,3—导向筒,4—进料管,5—进料口,6—叶轮,7—结合盘,71—外联动盘,72—内联动盘,8—转动头,9—漏斗孔,10—出料口,13—电机,14—电机座,15—压盖千斤,16—搭耳板,17—弹性垫,18—防尘轴承,19—档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耕机械装置,包括外壳1和内壳2,内壳2设于外壳1内。所述外壳1是由四块端面板11构成的上小下大的锥形台结构,在所述的四块端面板11上端安装有顶盖12;在所述外壳1中部横向安装有导向筒3,导向筒3为横向布设的圆筒结构,所述导向筒3嵌入外壳1内并与外壳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3的前端与进料管4的底部连通,所述进料管4的上端设有进料口5,所述进料管4的进料口5设在外壳1的前端外侧,在所述导向筒3的外侧套有叶轮6,所述叶轮6与导向筒3间隙配合,在叶轮6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结合盘7,所述结合盘7的前端穿过叶轮6后与转动头8的后端卡紧,所述转动头8设于导向筒3内,转动头8的前端设有开口并与所述进料口5对齐,在转动头8的侧面上设有四个漏斗孔9,所述的漏斗孔9在转动后与外壳1下方的出料口10正对;所述的内壳2是由上内壳21和下内壳22组成,所述上内壳21设于外壳1的内侧上部,所述上内壳21套在叶轮6外侧,上内壳21底部的前端与导向筒3固定,上内壳21底部的后端与结合盘7间隙配合,在上内壳21的顶部安装有顶护板23,所述顶护板23通过手轮24与顶盖12连接固定;所述下内壳22设于上内壳21的正下方,下内壳22也套在叶轮6外侧,下内壳22的下方设有开口并与所述出料口10正对,所述下内壳22的前端与导向筒3固定连接,下内壳22的后端与结合盘7间隙配合;所述转动头8的后端与电机13的转轴相连,所述电机13的转轴横向穿过结合盘7后与转动头8连接固定,在所述结合盘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座14,所述电机13的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座14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料管4的外侧底部还安装有压盖千斤15,所述压盖千斤15横向连接在外壳1的前端外侧,所述压盖千斤15通过螺栓与外壳1固定并将进料管4卡紧。在所述进料管4的外侧套有搭耳板16,所述搭耳板16紧贴在外壳1的外表面并通过螺栓与外壳1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结合盘7是由外联动盘71和内联动盘72构成,所述外联动盘71设于叶轮6的前端并套在转动头8上,所述外联动盘71通过螺栓与叶轮6连接固定,所述内联动盘72设于叶轮6的后端,所述内联动盘72的截面为横向设置的T字形,内联动盘72的前端通过螺栓与叶轮6固定,内联动盘72的后端穿出外壳1后与电机13的外壳接触抵紧。采用组合结构的结合盘能够具有安装方便、制作精度较高的优点。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和安装精度,在所述内联动盘72上还套有弹性垫17、防尘轴承18和档套19,所述弹性垫17设于内联动盘72与外壳1之间,所述档套19设于内联动盘72的后端并与电机13的外壳接触,所述防尘轴承18设于弹性垫17与档套19之间。

工作原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依托配套的移动机构,通过移动机构来运送到所需耕作的地点。在播种时,先将种子放入进料口,种子顺着进料管落入到转动头内,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头与电机一起转动,同时叶轮也在结合盘的带动下旋转,由于叶轮在旋转时会产生风力,风力通过转动头上的漏斗孔进入到转动头内,将进入到转动头的种子从下方的漏斗孔内吹出去,被吹出漏斗孔的种子顺着外壳底部的出料口落出到农田里,从而达到播种的效果。这里转动头与叶轮的配合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关键,同时进料管以及结合盘的安装定位则对设备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