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849222阅读:来源:国知局
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8%、乙二醇5%、磷酸异丁酯0. 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防冻 剂、消泡剂等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可制得水乳剂。
[0054] 实施例8 0. 1%吡唑醚菌酯+10%抗倒胺水乳剂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〇. 1%、抗倒胺10%、丙酮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 8%、乙二醇5%、磷酸异丁酯0. 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防冻 剂、消泡剂等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可制得水乳剂。
[0055] 实施例9: 50%吡唑醚菌酯+50%抗倒胺 配方组成为:吡唑醚菌酯50%、抗倒胺50% ; 制备方法:将吡唑醚菌酯、抗倒胺混合均匀。
[0056] 以上实施例中配比为重量百分配比。
[0057] (二)室内杀真菌生物测试 1.水稻纹枯病毒力测定 供试病原真菌:水稻纹枯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供试药剂:批唑醚菌酯、抗倒胺 试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病原真菌的毒力。具体为,将吡唑醚菌酯与抗倒 胺分别用丙酮溶解,配成1000 mg/L的母液,按照表1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 将各混合液用2%的吐温80水溶液配制5个浓度梯度,加入至45-50°C的PDA培养基中,混 合均匀并倒入灭菌的培养皿内,冷却后形成带毒的培养基平面。清水为空白对照,各浓度重 复3次。之后,将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约1 X 106个)5 μ 1滴入上述各培养基平面上,将 培养皿置于25°C,湿度90%的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然后,取出培养皿,测量菌落直径,并 通过下式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进而求出各处理对病菌的EC 5。,依孙云沛 (Y-P 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算出 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0058] 这里的AM是指成分A在杀菌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M是指成分B在杀菌 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0059]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低于100,表明为拮抗作用;100 ~120 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0060]表 1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吡唑醚菌酯和抗倒胺的配比在1:1〇〇~1〇〇: 1范围内时,共毒 系数均大于120,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复配药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菌上取得了增益的效果 2.小麦锈病病菌毒力测定 供试病原真菌:小麦锈病病菌(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供试药剂:批唑醚菌酯、抗倒胺 试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病原真菌的毒力。具体为,将吡唑醚菌酯与抗倒 胺分别用丙酮溶解,配成1000 mg/L的母液,按照表2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将 各混合液用2%的吐温80水溶液配制5个浓度梯度,然后加入至45-50°C的PDA培养基中, 混合均匀并倒入灭菌的培养皿内,冷却后形成带毒的培养基平面,清水为空白对照,各浓度 重复3次。之后,将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约1 X 106个)5 μ 1滴入上述各培养基平面上, 将培养皿置于25°C,湿度90%的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然后,取出培养皿,测量菌落直径, 并通过下式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进而求出各处理对病菌的EC 5。,依孙云沛 (Y-P Sun)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换算成实际毒性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算出 理论毒性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0061] 这里的AM是指成分A在杀菌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BM是指成分B在杀菌 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0062] 若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低于100,表明为拮抗作用;100 ~120 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0063] 表 2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吡唑醚菌酯和抗倒胺的配比在1:1〇〇~1〇〇: 1范围内时,共毒 系数均大于120,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复配药剂在防治小麦锈病上取得了增益的效果。
[0064] (三)抗倒增产测试 供试种子:玉米种子(郑单958) 供试药剂:抗倒胺、批唑醚菌酯 试验方法:平均划分小区,每小区面积约100平方米,种植玉米,控制行距约40-50 cm, 株距30-40cm。在玉米拔节初期,分别按照表3所示药剂组合处理对玉米进行喷雾处理,喷 雾药液用量控制在40升/亩左右。在收获期,分别测定各处理玉米的平均高度以及亩产 量。结果见下表3。
[0065] 表3玉米试验
由表3可以看出,相对于清水对照,抗倒胺对玉米株高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吡唑醚菌酯 无明显控制作用;而当将抗倒胺与吡唑醚菌酯混合喷施后,相对于抗倒胺,能够进一步明显 降低玉米株高,这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同样的,抗倒胺与吡唑醚菌酯混合应用, 相对于各单剂以及清水对照,能够明显增加玉米亩产量。
[0066]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上述实例仅仅是对本 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通过将上述方案进行简单的调整进而得到的 方案,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抗倒胺, 所述批唑醚菌酯与抗倒胺的重量比为100:1至1:10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抗倒胺的 重量比为50:1至1:5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抗倒胺的 重量比为25:1至1:25。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与抗倒胺的 重量比为10:1至1:10。5. -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的活性成分组合物,以及 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药 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lwt. %至80wt.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药 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5wt. %至60wt.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农药 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l〇wt. %至50wt.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剂型为乳油、悬浮 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悬乳剂。10. 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 原性真菌中的用途。11. 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改善植物健 康中的用途。1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提高作物 抗倒伏能力和/或增加作物产量的用途。13. -种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 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病原性 真菌或其环境。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抗倒胺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吡唑醚菌酯与抗倒胺,吡唑醚菌酯与抗倒胺的重量比为100:1至1:100。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上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的农药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物预防或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和/或改善植物健康的用途。
【IPC分类】A01N43/40, A01P3/00, A01N47/24, A01P21/00
【公开号】CN105613541
【申请号】CN201410616025
【发明人】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申请人】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